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姥姥看着炕上一大堆的钱,有点儿蒙圈。这时候的钱最大的面额,就是十元的大团结,一千元一捆,十多万元钱一百多捆,包起来就是一大包袱。
  悠悠找出个密封袋,把钱和金条都装了起来。姥姥赶紧说:“悠悠,外面放十万就行,剩下的还放在你那里,咱到时候好用。”
  行,一切听您老人家的安排,悠悠把多余的钱又收了起来。
  姥姥对悠悠的密封袋不放心,外面又裹上好几层塑料袋,最后找了个大坛子,把东西放在了坛子里,盖上坛子口,外面又包了几层塑料袋。
  悠悠用机器人在箱子下面挖了个大坑,把坛子埋在坑里。挖出的土收进空间。一切收拾完毕,姥姥才放心的吐了口气。
  “即使你那里面的东西没了,这些也够咱家过好几辈子了。”
  也是,十万元钱不算多,可那些金条是保值的,怪不得人们热衷于存放黄金。
  “姥姥,这下您放心了吧。咱言归正传,还是接着说种地的事情。现在种小麦正好,豆茬也是好茬口,您能说动舅姥爷不留春地,都种上麦子吗?不然明年春夏作物绝收,人们吃什么那。”
  “这恐怕不好办,不种高粱吃啥啊。高粱豆,高粱豆,没高粱咋吃啊。”姥姥的思想,还是停留在高粱豆的固定模式里。
  “姥姥,您以前在京都吃什么啊?也吃高粱豆?”悠悠提醒姥姥。
  “咋能和京都比,过去京都大户人家的丫鬟吃的都比咱现在强。咱村里可是连个富农也没有,还真没人知道京都里的人咋着吃饭。再说,高粱的产量也高,人们可全指着高粱填肚子那。”
  姥姥要是知道到了八十年代,人们家家都吃上了白面馍,不知有何感想。这也是邓爷爷受到全国人们,特别是八亿农民拥护的主要原因。
  “姥姥,高粱的产量可不算高,不就四百多斤吗,今年咱村的小麦可也快四百斤了。再说,种小麦还能再种一季豆子,加上三百斤豆子,还是种小麦上算,总产量高多了。”悠悠就不明白了,就是按原来麦子一百七八十斤的产量,也是种麦子和大豆的产量高。
  “也不知你咋长的,小小的年纪账算的贼快。可你还是小啊,好多的事情弄不明白,有些账不是你那样算的。
  悠悠啊,你不知道,豆子它不能单独当粮食吃,得和别的粮食掺着吃。豆面散,它就蒸不成干粮,也喝不了稀饭,你没见谁家喝豆面吧。”
  姥姥的话让悠悠猛然想起,大豆确实是油料作物。穿来这里,光听人们自豪的说高粱豆窝窝了,就不自觉的把它当做粮食作物了。除去大豆的产量,高粱确实算产量高的。


第153章 二爷家杀猪
  “姥姥,现在有了氨水,咱村的小麦产量也快四百斤了,咱不会吃白面吗,非得吃高粱豆。再说了,多一季豆子咱们不会多打油吃。
  关键是明年有洪水,咱既然知道了,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家饿肚子。即便是没来洪水,咱也有麦子吃,比种高粱强。”
  “可咱咋和你舅姥爷说啊,也不能提明年发洪水的事啊,这事只能咱娘俩知道,可不能往外说。要是说出去,是散布流言,妖言惑众,不只是挨批斗,弄不好就得判刑。”
  悠悠看出来,姥姥说着都害怕。真是自己吓自己,没用别人,自己就定罪判了刑。
  “我知道了姥姥,保证不往外说。您就和舅姥爷说种麦子比高粱好,咱多种些麦子,让孩子们多吃顿白馍。再说,不是还有棉花和地瓜地吗,也一百五十多亩了,都种成高粱也不少了。”
  悠悠都困的不行了,姥姥终于点头,答应和舅姥爷说去,把五百亩豆茬也种成麦子。
  也不知姥姥是咋说的,第二天早上,姥姥一脸喜气的喊悠悠起床,告诉悠悠,舅姥爷同意了,今年多种麦子。
  500亩的豆茬地种麦子,让全村人都忙了起来。妇女劳力装车,男劳力往地里运,老年人撒,各家的大粪堆总算清空了。离秋分没几天了,得抓紧时间把地犁耙出来。
  豆子好脱粒,晒干了的豆颗,用木棍砸一遍,豆粒就落了出来。挑起豆秸,下面一层黄澄澄的大豆,人们顺手抓起一把。
  “今年的大豆真好”,十人有九个这么说。
  大豆亩产三百多斤,可每人就分了150斤黄豆,还是按人口分的。姥姥说,豆子吃不多,队里打油剩下的豆饼,当饲料喂牲口。
  新豆子下来了,舅姥爷他们把仓库里的陈豆子都拉去打油,马上就到八月十五,打的油分给大伙过中秋节。
  八月十四的下午,队里分豆油,一人一斤。各家都提着油罐子,排着队等着分油。二爷趁机宣布,明天自家杀猪。
  气氛马上高涨了起来,大伙都高兴,特别是孩子,嗷嗷的喊着:“杀猪了,吃肉了。”
  大伙高兴的议论着,今年的日子过的舒心,那那都如意。进了八月,各家喂的公鸡卖了,那家都买个十来块钱。母羊也开始产羔了,一只母羊光卖寒羊羔就收入五到十元。
  悠悠家的羊也产羔了,这次成了二奶奶的大女儿桂莲,和悠悠家换羊羔。她买的六只母山羊也开始产羔,其中就有一只是好的,一次产了四只,还都是全身带花纹的,其他的就不行了。
  就这他两口子都满意的不行,不止一次的感谢大家,说是亏得听了大伙的劝,光是寒羊羔就卖了四十多块钱。还留了六只好的羊羔,明年这时候自己家也有十二只母羊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是团圆节。一大早,二爷家就热闹非凡。村里的孩子都跑来看杀猪,韩道法的父亲韩玉民是村里的杀猪匠。
  队里的大锅支在院子里,里面烧了一大锅的开水,锅旁支了个木案子。
  几个年青人把猪绑起来,按在大案子上,韩玉民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猪血就哗哗的流进了下面的盆子里。干净利落,也就是几秒的时间。
  等猪血流净了,用热水泼到猪身上,韩玉林和韩道法爷俩一人拿个刮刀,把猪毛刮下来,不到十分钟,黑猪变白猪,卸下猪头,挂在了搭起的木架上。
  韩玉民手起刀落,开膛破肚,卸猪蹄,下肘子。几分钟后,韩道法用砍刀把整猪劈成了两半。猪杀好了,一共没用半个小时。
  韩道法用挂肉的铁钩子,把猪蹄上的蹄夹掰下来,孩子们都抢着要,狗剩先要了俩,立马递了一个给迪迪,看来他俩的关系确实够铁的。
  蹄夹里放点猪油,里面塞上一根棉线,点着棉线,香头大的火一明一暗。孩子们用手捧着,开心的玩着。
  现在,狗剩的霸道性格改了好多,和村里的孩子玩的很好。桂莲经常欣慰的说:“亏得回娘家落户了,不然孩子得让她奶奶给逞坏。”
  二爷家的猪是名副其实的大肥猪,三指厚的肥膘,完全符合现在人们的要求。这肉要是在集市上,能卖一块二一斤。
  二爷说也按悠悠家六月初一的价格,一块钱一斤。大家没同意,最后,舅姥爷给折中了一下,一斤一块一。
  大家抬着过了称,一共一百六十四斤净肉。八月十五是个大节,大伙你家二斤,他家三斤的要。
  悠悠姥姥还是要了个十二斤的臀尖,砍成两块,大的那块八斤,顺手递给了舅姥爷。
  一个多小时,连杀代卖。大家把肉都要完了,一点也没给二爷家留。不过他家有猪下水,还有四个肘子,足够一家人吃的。
  那家要肉二爷都让高高的称,该买一百八十块钱的肉,二爷卖了一百七十五元。
  村里几个卖猪的后悔了,大家都在议论,这差价也太大了,不怪人们有想法。
  议论归议论,最后的结论是,国家不允许个人随便杀猪卖肉,总不能杀了自家留着吃吧,还是得卖给食品站。
  再说了,人得知足,以往喂一年有时还不到一百二十斤,想卖食品站人家还不收。今年七个多月长到二百多斤,能卖个一等甲。
  韩玉伟回去的时候,二爷把猪头递给他。他说什么也不要,最后实在是推不过了,才对二爷说:“俺也不值当的收拾,您老人家一块煮出来,到时候给我半个猪脸就行。”
  人走完了,二爷给了大女婿一个后肘子,得有二斤多。“给你母亲送去吧,咋着也是你的娘。”
  张留根没接肉,说出的话带着哽咽。“谢谢大爷,今天就不去了。俺怕再闹得和六月初一似的。等年底再说吧,到时候俺早去,要闹也是在年前。”看来他是真的伤透了心。
  吃完早饭,三舅和胜男舅妈就来了,带来了两篓子苹果,一大块猪肉,四只烧鸡和四斤月饼。舅姥姥让他俩给悠悠家送了一篓苹果,两只烧鸡。
  猪肉和月饼又让他们带了回去,还加上了刚炸出来的酥肉。也没留他们在家吃饭,让他俩回去陪着胜男舅妈的父母一起过十五。
  胜男舅妈感动的流泪,哽咽着说:“娘,来时俺爸就嘱咐俺了,今天让俺俩在家陪着您二老过节。”
  舅姥姥说:“你俩回去给俺们带个好,说俺领哥嫂的情了,咱家里这么多人,你们还是回去陪着老哥嫂过节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