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一嗓子喊出来好几个,大家都说好。她丈夫直接说:“好看,玉玉,给你姨捎件。”
  那个妇女问玉玉:“还有大号不,我觉得有点紧,不能套棉袄了。”晕死,又一个在呢子大衣里套棉袄的。
  她丈夫不干了,“就要这个号的,套棉袄再卖别的。”
  那年轻的妇女说:“婶子,让俺试下。”得,这次没进屋,直接在院子里试上了,不过里面都穿着毛衣。
  年轻的妇女苗条多了,衣服有点肥了,嘴里就嘟囔开了:“咋没条腰带啊,这要是有条腰带,我穿着正好。”
  一句话提醒了悠悠,回去再配条腰带,迎合这时代人们的需求。买衣服习惯要肥大的,系上腰带显瘦,其实大家还是喜欢苗条。
  她把衣服脱下来,递给玉玉:“玉玉,这衣服多少钱啊?俺给你拿钱去。”
  玉玉赶忙说:“我还不知道那,俺爹刚给捎来的。”
  “那你别忘了给俺们捎,俺和婶子要一样的,来了给你钱。”得,连价都没问清楚,就让捎,这时候的人真实在,买卖也真好做。
  “行,不过我听俺爹说,好像有好几个颜色的,你看了再说吧。”玉玉穿着衣服回答她。
  “不,俺就要黑的,俺看着黑的好看,婶子,您那?”
  没等那妇女回答,她丈夫接着了:“玉玉,也给你姨捎黑色的。”得,这大概就是模特效应。
  玉玉又带着悠悠去了百货大楼,悠悠问玉玉:“阿姨,咱这大衣配上腰带,比这好卖吧。”玉玉说:“我看这样就挺好,不过配条腰带应该更好。”
  一路上,悠悠不时的看见有穿格子风衣的,大部分是和条绒裤子配套穿。
  玉玉自豪的给悠悠说:“看见了吧,都是咱们卖的,多好看啊。还是这风衣好卖,它便宜啊,和买布自己做价格差不多。
  俺厂里有个刚结婚的,正好有块线呢布,比着咱这风衣做了一件,穿上就是没咱卖的好看,要不是说上海货好那。”


第180章 蚕丝被套
  进了百货大楼,玉玉真的成了模特,一直有人跟着问:“大衣在哪买的,真好看。”
  不论谁问,玉玉就一个回答:“在上海捎的。”
  就连营业员也跟着问玉玉,悠悠听见她们吐槽:“看人家上海的衣服,咱楼里也有黑色的呢子大衣,和人家的根本没法比。都是一样的布,真是糟践东西。”
  悠悠心里说,你们还营业员哪,连布料都分不清,姐这衣服料子可没你们的好。不过最后一句说的好,糟践东西,好好的毛呢料子做成麻袋款。
  逛街是女人的天性,玉玉领着悠悠,楼上楼下挨着柜台逛,其实也没买什么东西。她在玩具柜台,买了个一尺高的大洋娃娃,塞给悠悠抱着。
  悠悠在丝绸柜台发现了一样好东西,这里新进了蚕丝枕头和蚕丝被套。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啊,绝对的绿色环保,没用化学药物。
  后世的人连蚕蛹都不敢吃,就这蚕丝被价格还高达几千元。悠悠看着柜台上的标签,蚕丝枕套5.00元一对,蚕丝被套15元一床,太便宜了。
  不过和现在的物价比,蚕丝被套就成了奢侈品。国家供应的棉花0.36元一斤,一床4斤的棉花被套,还不到1.50元。
  一床蚕丝被套能买10床棉花的,前提是有棉花票。据说,现在,城镇每人一年才1斤棉花票,够做一件棉衣的。
  捡到宝了,悠悠兴奋极了。恨不得马上把姥姥拉过来,把里面的东西都买下来。
  悠悠嫌弃的看了自己一眼,唉,自己这小身子骨,啥时候才能长大。
  看到时间十一点多了,玉玉领着悠悠去了食品柜台,买了饼干和奶糖,还问着:“悠悠,给姨说,你想要什么?”悠悠苦笑不得,心想咱俩换过来差不多,嘴上还得应承着:“阿姨,我什么都不要。”
  营业员听了,稀罕的不得了。“这孩子真懂事,谁家的孩子不是缠着大人要东西。”悠悠听得满头黑线,你见过快三十了还缠着大人要东西的吗。
  回到家里,玉玉就给姥姥说了腰带的事。姥姥听了,也觉得配条腰带合适。就说:“我回去给他们提下,下次把腰带配上,今天我把这些货带回去,一条腰带好配。”
  李保国说:“姐,您可得快点来。这大衣一样留一件当样品,俺们先收预订款。”
  饭后,李保国爷俩就走了。姥姥把105000元钱给了悠悠,装了满满的一个布兜。姥姥现在对成兜的现金已经习惯了,反而悠悠每次都震惊,特别的有成就感。
  悠悠拉着姥姥去了百货大楼,“姥姥,有卖蚕丝枕头和被套的。”
  “这可是好东西,咱到批发部买去。”还是姥姥考虑的周全,在批发部买这些高档的东西,很少有人知道,最多工作人员问上一句。要是在百货楼里,绝对会被围观。
  娘俩直接去了批发部,一个大包装袋里装十床蚕丝被套,姥姥要了20床被套,又要了10对枕套。另外,还要了些白酒和奶糖、饼干,一次就花出去2000多元。
  工作人员看了她们要的东西,不自觉的问出声:“老同志,您要的都是高档的货物,东西是好,可也不好卖。”
  回到张集,把风衣和袜子给了胜男舅妈,还给了她一对枕套和一床被套。舅妈高兴的说:“姑,这可是好东西,俺打结婚就想要,一直没舍得买。”
  姥姥告诉她:“你先用着,我批发的便宜。第一次没敢多要,下次去了再买些。”
  舅妈把760元钱给了姥姥。小声的说:“姑,俺这一个月赚的,跟一年的工资了。”
  可不是吗,舅妈不到一个月,卖出去50套衣服,200双袜子,赚了450元钱。她一个月的工资34.5元,一年才415元。
  晚上等天黑了,姥姥才去给舅姥爷家送东西,舅姥姥摸着蚕丝被套,“俺这辈子还没听说过,用蚕丝做被套的,这摸着是真舒服。”
  俩舅妈也说:“姑,俺们跟着您可是享福了,这吃穿用的,俺都没敢想过。”
  自从胜男舅妈跟着姥姥卖东西,舅姥爷家就知道了姥姥赚钱的门道。舅姥爷和舅姥姥背地里,嘱咐了姥姥好几次。“赚点够花的就行,可不能出了漏子。”
  还是胜男舅妈给他们解释了半天,才让他们放下心。舅姥爷还说:“这里头的利太大了,秀芹啊,你在外面待了这些年,不光有见识,胆子也大了,不然咋能闯出这条路子来。”
  舅姥姥也说:“俺就说你这才开了几个月的代销点啊,这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得多少钱啊。现在想想,复堤那俩月,光袜子卖出去得有一万双吧,怪不得你那院子说盖就盖了。”
  随着天气变冷,树叶变黄枯萎,秋风扫落叶,每天早上,地上都铺着一层落叶,一地的金黄。令悠悠回忆起小学课文里的《秋天来了》: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
  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
  韩屯村的树叶其实到了立冬才发黄落下,大雁也是这个时才往南飞,晚上就落在黄河边上,以麦苗为食。在麦地里留下一层雁粪,可见数量之多,不过危害不大。
  韩屯的上空,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大雁群飞过,起初,还有人抬头看个稀罕,两天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提也没人提。
  这个时候,人们尽管一年吃不上几次肉。可从没人去河滩打过大雁。人们都说:大雁是益鸟,吃了雁肉是要遭报应的。人们在河滩碰见死去的大雁,就地挖个坑埋上。
  悠悠算是见识了村里人的勤劳。每天天不亮,大家就起床到黄河大堤下去扫树叶,挎蓝装不下,就用床单兜上。
  “大一号”两口子,手脚利落。每天扫完树叶回来,天才刚开始亮。有一天回到家里倒树叶,才发现树叶里有一条大蛇,盘成一坨,可见他俩起得有多早。


第181章 扫树叶
  “大一号”咋咋呼呼的,逢人就说:“可吓死俺了,一想到用手捧条那么大的蛇,这心就得慌一阵,再也不敢装树叶了。”大伙和她开玩笑:“你见天起那么早,就抢了那么个宝贝疙瘩。”
  她对大伙说:“俺能和你们一样吗,回家还得去卖豆腐。”天气凉了,两口子天天磨豆腐,挨个村里跑着换,农村都是用豆子换豆腐吃。
  就这也没多少人家舍得换,做一个豆腐二十多斤,得跑好几个村,相当的辛苦。不过,赚多赚少的,最起码他家用做豆腐剩下的泔水,养了头母猪,一年光猪秧子就能卖二百多。
  韩屯村负责看管四华里的黄河大堤,大家都按照割草时分的位置扫树叶,倒也没有出现争抢的现象。
  由于离家较远,害怕被外村人扫了。人们一天去两次,早起扫一次,下午再扫一次。几十户人家你去我回的,大堤下基本不断人,也能起到看管的作用。
  外村人很少去大堤上扫树叶,也有个别不自觉的,趁着中午吃饭的时候,偷着去扫。
  护村林已经分到了各家,在自己村里,就没有外村人来偷扫了,人们一般两天扫一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