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今年,村里买自行车的多了,没有自行车票,大伙就去市场上买高价的,几乎家家都买了金鹿自行车。孩子们骑着自行车呼啦啦的来,又呼啦啦的去,割草的活被孩子们包了。
  女孩子们去河滩只管割,再也不用往家背了。回家就只挎些野菜。
  面条颗出来了,新插的簸箕柳地里到处都是,悠悠的商城里又开始了纯天然野菜限量抢购活动。
  大伙还纳闷:“今年的面条颗咋这么多,别和铃铛麦似的,长疯了。”其实,面条颗年前就出土了,往年队里顶凌耙地,大部分都耙出去了。
  今年翻浆就插上了簸箕柳,面条颗就成片的长了起来。不过这东西也长不大,最多一尺高,产量也低,对庄稼的影响不大。
  这可方便了悠悠,有了簸箕柳做掩护,机器人大量的往外放,她商城里的野菜供应充足,狠赚了一笔。
  二月底,村里的老太太又开始挨家收钱,说是今年年景不好,得给神灵上供,保佑村里人平安。理由就是“连着三个大,神鬼都害怕。”
  姥姥给悠悠说道了好长时间,悠悠才弄明白。农历一个月三十天是大月,二十九天是小月。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二月,连个三个月都是三十天,就叫连着“三个大”。
  悠悠暗自心惊,这帮老太太真相了,七六年确实多灾多难。特别是黄河中下游滩区,十几年没有的洪水,给滩区人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对于老人们的预言,村里人还真信,每家都兑了一元钱,老太太们连着给河神上了七天的供。
  悠悠求的是穿越大神,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帮人们度过难关,尽量减轻大伙的损失。


第233章 收购“小黄鱼”和玉器
  过了三月初五清明节,村里的小麦又开始追第二遍氨水,这也是县里搞的试点,就是看追两次氨水的增产作用。石庙村在公社的帮助下,刚施完第一遍氨水。
  他们村里的群众就埋怨村里的干部,说他们笨,比着葫芦画瓢都不会,守着韩屯这个榜样,都学不来。
  今年的春天,韩屯和石庙的小伙子,成了抢手货。十六七岁就有人上门提亲,人们都看到这俩村过的富足。特别是韩屯村,一个春天成了六门亲,适龄的小伙子都找到了媳妇。
  “高高三”本来准备今春翻盖院子的,因为他奶奶的离世,也搁置下来。现在虽然没有了守孝三年的老说法,但人们还是自觉的守孝一年。
  农历的三月十一,姥姥带着悠悠去了临水,娘俩先去了王奶奶家。姥姥给她带去了,上次在批发部里买的那箱奶粉。
  奶奶果然在家里等着,她一见姥姥的面,就笑着告诉姥姥:“妹子,卫红生了两个小子,都五斤多。”
  “姐,恭喜您,这下合心意了吧。”姥姥也替她高兴。
  “妹妹啊,俺算摊上好亲家了,卫红父亲给孩子上户口,一个姓王,一个姓孙,俺总算给他老孙家留了条根。”王奶奶说着,激动的留下了泪。
  “姐,这是好事啊,您别伤心了,他们还年轻那,以后的孩子多了,说不定还让孩子姓孙。”姥姥劝解到。
  王奶奶看姥姥带来了一箱的奶粉,就说:“妹妹,亏得您上次给的那两袋奶粉。俩孩子饭量大,卫红的奶就够一个孩子吃的,有奶粉就省事多了,就这也忙得够呛。
  有了这一箱奶粉,够喝半年的啦,你可算是帮了姐的大忙,姐姐谢谢你了。
  咱姐俩见这次面,下次就不好说了。俺得跟他们回去,卫红他娘俩根本忙不过来。”
  “姐,俺买奶粉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俺,拿着医院的证明,就能买到奶粉,您让广杰去医院开个证明,再去买些放着,他们说近期有货。”
  王奶奶高兴了:“下午广杰来接俺,俺就让他开证明去,趁着有货赶紧买了放着,奶粉在黑市也不好买。”
  王奶奶把这段时间收的东西拿了出来,除了玉器,还有十八根金条,一共是五千多元的东西,除去原来剩下的三千多元,还差二千多元,姥姥把钱给了王奶奶。
  金条姥姥是按220元的价格给王奶奶的,收一根金条王奶奶可以赚20元钱。
  “妹子啊,以后姐不能帮你了。这里俺也来不多了,你再来就到这看看,说不定咱姐俩碰巧能见个面。”
  “行,俺勤看着点。您要是有事就给俺留个纸条,俺来了就能看见。”姥姥和她定好了联系方式,就带着悠悠告辞了。
  回到自己的院子,娘俩先看了一遍新栽的树木,果然是后世的优质苗木,都成活了。杏树和桃树已经开花了,后面的院子里,种的苹果粘木也出苗了。
  悠悠放出机器人,给苗圃施了肥,喷上除草剂。把玉玉要的新头饰拿了出来,姥姥才去找李保国。
  跟着姥姥他们回来的,还有饭店的活计,他用三轮车推来个饭盒。悠悠看了下时间,已经快十二点了。
  玉玉来了就去看饰品,看到新的发卡和头绳,高兴的饭也顾不上吃。姥姥催了她好几次,才恋恋不舍的放下,坐下吃饭。
  饭后,李保国才把带来的银元给了姥姥,这一个多月,他收了四千多块银元,这次带来了4000块。装在一个帆布包里,悠悠使劲提了一下,没掂动,把大家惹得哈哈笑。
  一块银元他最少能赚0.20元,4000块银元就赚800元,是八级工一年的工资。当然比起卖衣服来,这钱就是毛毛雨了。就是玉玉买的头饰,也比这来钱。
  玉玉要了300袋头饰,姥姥给了李保国9000元钱。李保国说:“姐,您要金条不?看俺收银元,有人问俺收金条不,要的价格比银行里的低,200元就卖。”
  这和王奶奶收的价格一样,姥姥就给他说:“兄弟,要是那样的话,你就帮俺收些,俺给你220元。还有他们也要玉器,你看到合适的,也可以收些。玉手镯50元一对,其他的小东西,20元一个,大些的玉器看情况计价。”
  “姐,要是这样的话,就太好了。这一个多月,俺算开了眼界,见的好东西多了去了。还真有卖玉器的,俺得多看看,别让人给坑了。”
  玉玉说他:“爸,您以后不用看银元了,改看玉器了,还是玉好看,俺也能跟您开眼。”
  李保国领着姥姥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看了遍新栽的树苗。“姐,您买的这果树苗可真好,都栽活了,您看这杏树和桃树都开花了,苹果也快开花了,今年都能挂果。”
  姥姥说:“兄弟,那是你用心了,以后你还得勤来,多看着些。今年能挂果最好,咱们就有口福了。”
  看完了果树,李保国爷俩就回去了。姥姥带着悠悠在副食门市买了几筐青菜,就回去了。
  第二天,娘俩先去了洪城。王代娣看到姥姥带去的新头饰,喜欢的不行:“嫂子,这俩月可把俺憋坏了,以前也没觉得咋着,这跑惯了,猛的闲下来,还真不习惯。”
  罗新才领着姥姥去看院里新栽的果树,她就在屋里挑头饰,等姥姥他们回来,她也挑好了,一共要了300袋。
  “俺看着样样好,就多要些,够俺卖一春天的了。嫂子,这天快热了,您再进些玻璃丝袜子吧,俺捎带着就卖了。”
  悠悠这才想起去年自己选好的袜子,咋把它给忘了。现在人们不舍得买大件,这些小东西还是会买的。
  特别是上班族,就是夏天,穿凉鞋也得穿着袜子,不像农村人,到了热天连鞋都舍不得穿。
  亏得王代娣提醒,现在离穿玻璃丝袜还有一段时间,下次来带着正合适。
  罗新才收了3000块银元,扣除头饰钱,姥姥给了他6000元钱。一切交代清楚,姥姥就领着悠悠去了平城。


第234章 玻璃丝袜
  到了平城就快十二点了,娘俩先去了饭店,悠悠喜欢这里的甜菜,就要了个糖醋里脊,边吃边说:“姥姥,您做的没这里的好吃。”
  姥姥听见,抬头看了她一眼:“俺看你是吃作孽了,还嫌好道歹的,饿你三顿,啥都好吃。”
  悠悠赶紧灭火:“姥姥,不带您这样的,主席他老人家都说了‘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姥姥,您得继续进步。我看好您奥,万分期待您老做饭水平再提高。”
  姥姥拍了她一下:“吃都堵不住你的嘴,这乱七八糟的都说的什么啊。”
  俩人吃过饭,就去了自家的院子,前后的看了一遍新栽的树苗,和那两个院子一样,都成活了。悠悠在家准备茶水,姥姥去找杨奶奶。
  杨奶奶带来了2000块银元,看到新的头饰,她也要了300袋。看来经过去年的实践,她们对头饰这些小商品比较认可,姥姥给了她3000元钱。
  姥姥和杨奶奶唠磕,杨奶奶也问姥姥:“妹妹,你收金子不?好多人问俺,想把手里的金子卖了,价格可以便宜些。”
  姥姥想到临水的情况,就说:“姐,临水也有卖金条的,200元一根,还真有人托俺买些,220元一根,您看着收吧。还有,有合适的玉器您也收着,玉手镯50元一对,小物件20元一件,其他的您比照着收。在玉器方面,您比俺懂。”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