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第245章 购粮证
  这次水灾,各家的住房虽有损坏,但大伙囤里有粮,手里有钱,圈里有猪羊,生活基本没受啥影响。要不是道路不通,没法进砖瓦,估计家家得建新房。
  进了8月,国家的购粮证就发下来了。滩区的群众,不论老少,每人每月30斤平价粮。购粮证上的粮食是国家供应价,三份细粮,七份粗粮。
  农民的购粮证和城镇居民的购粮证,差别就是,农民的购粮证给的是粮食,不是面粉。细粮就是小麦,粗粮有玉米、地瓜干两种,一样一半。
  关键是供应价低,小麦每斤0.14元,玉米0.09元,地瓜干0.07元。除了供应粮食外,还供应烟煤,让大家烧锅用,也是每人每月30斤烟煤,每斤一分钱。
  8月10日后,各家的房子基本上都干透了,人们陆续回归,孩子们也跟着回来了。
  毕竟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特别是现在,人们的口粮都不宽裕,住亲戚时间长了,吃饭都是问题。
  说起吃饭,大舅妈就心酸。她把志高和智茹提前送了出来,等大家出来后,才把他们从姥姥家接回来。
  每次吃饭时,他俩都说姥姥做的细粉条菜托好吃。舅姥姥奇怪,没听过用粉条做菜托的。
  看孩子馋的慌,大舅妈就去问她娘。其实是用葱根加上腊肉做的,孩子小,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看着像粉条,就说成了细粉条。
  两个孩子在家没受过罪,没菜不肯吃饭,他们姥姥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就这样的菜托,可以放着多吃顿,保证了孩子一天三顿有菜吃。
  悠悠家是8月12搬回来的,回来后,大伙就要求姥姥把代销点开起来。坐船出去买东西,到底不方便,大家就盼着悠悠家的代销点开业。
  “悠悠姥姥,你啥时候开始收鸡蛋啊,出去说人家得说咱做孽,俺们要说吃鸡蛋吃够了,恐怕没人信。”留下来的人,都说吃够了鸡蛋。
  是啊,村里这两年养的鸡多,那家都得有二三十只母鸡,喂的又好,热天正是下蛋的时候,见天的二三十个鸡蛋。天热又放不住,没办法卖,又不方便炒,就煮白鸡蛋吃,这都快俩月了,也该吃够了。
  姥姥立即开始收鸡蛋,大舅妈主动帮忙,她认鸡蛋在行,新不新鲜搭眼就能看清。五分钱一个鸡蛋,一个下午,舅妈收了三千多个。
  第二天,舅妈又收了两千多个。姥姥把鸡蛋放在大簸箩里,里面垫上谷糠,装了满满的两簸箩。
  姥姥在家收拾了两天,8月14日,带着悠悠去进货,同时把鸡蛋带了出去。
  走的时候告诉舅姥爷,可能在城里住一个晚上,因为给大家买水泥,得托人找关系。爸爸要求姥姥带些生石灰,用来消毒。
  关键是现在立秋了,该嫁接矮化砧木了,悠悠在商城订购了足够的砧木。
  大舅妈把娘俩送到张集,她在娘家借的地排车,姥姥带着她去了食品站。站长看到这么多鸡蛋,拿起来看了几个,就高兴了。
  “老韩,你们村到底喂了多少鸡啊,你一下子收了这么多鸡蛋,还都是新鲜的。”
  姥姥急着去搭车,就对他说:“多的够您当先进的,不过您得多给些猪肉。”
  “老韩,今天可没有,这不节不集的,俺们没杀猪啊。”站长为难了。
  “下集俺再来,您记着多给些就行。”姥姥说完就走了,让大舅妈等着算账。
  娘俩直接去了临水,院子里成熟的水果好几种。有晚熟杏、桃、苹果、还有早熟的葡萄。因为是第一年挂果,数量都不多,不过也够姥姥忙一阵的。
  姥姥一样摘了些,就撂下走了,悠悠只好自己动手了。幸亏有机器人,悠悠忙完就坐那里开吃。
  没过多长时间,就响起李保国的大嗓门:“悠悠,想李爷爷了吗?这都快仨月了,也没见过面,让李爷爷看看,长高了吗?”
  悠悠赶紧跑到他的跟前,挺着胸脯掂脚后跟。“李爷爷,俺可想您了,您看看,俺长高了。”
  李爷爷用手比了比悠悠的个子:“还真长了不少,到俺胸口了。这回啊,李爷爷给你收了好多好看的物件。”他用三轮车带来了两个帆布包。
  进了屋里,悠悠把水果盘推到他面前:“李爷爷,您吃水果。”
  李保国吃了个葡萄:“姐,要不是看到您来摘过水果,俺还以为您出事了。这都三月了,咱姐弟俩就没见过面。”
  姥姥说:“家里有些当紧的事,俺不是给你留信了吗。您没看到?”
  “看到了啊,俺就寻思吧,您都来了,咋连吃顿饭的功夫也没有了。”
  “俺就怕你着急,才给你留了信。兄弟啊,这三月可得压了你不少钱,没耽搁你的生意吧。”姥姥看着他搬进屋里的两个包,问道。
  李保国不在乎的回答:“姐,这才几个钱啊,再说了,俺也没干别的买卖,就您这里,还忙不过来。”
  李保国带来了一万块银元,128根金条,3000元的玉器。这些东西起码得65000元的本钱,看来他的家底够厚的。
  姥姥给他拿钱,他说:“姐,玉玉还得要东西,咱一会再算吧。”
  悠悠扒拉着李保国装玉器的包,看里面的玉器。李保国拿玉器当大白菜,随便找个包装上。到挺宝贝金条,全都用黄缎子包着。
  看到悠悠玩玉器,李保国用手在包里扒拉,从底下给悠悠挑出几个鸡黄玉,还有蜜蜡,琥珀,玛瑙,鸡血石,竟然还有个蓝宝石的手链。
  “悠悠,这几个好看吧,要不是想着你喜欢,爷爷才不要这些东西。”
  悠悠奇怪的问:“李爷爷,这些不好吗?”
  “好什么啊,你还小,不懂得玉,听爷爷告诉你,白玉无瑕,够这标准的才是好玉。”看着他一本正经的传经授道,悠悠掉下满头的黑线,白玉无瑕,说的不错。
  算了,反正也没假货,就是质量好些差些的事。别忘了,他就是当大白菜买的,出的也是大白菜的价。


第246章 歪理邪说=真知
  看完玉器,李保国又带着姥姥去看家具。这段时间,他收了好些家具。现在,他也摸出点门道。
  “嫂子,我现在可比原来懂多了。这老家具,得看整体情况,那些损坏的,就没有好东西。您想啊,这好木料都结实,轻易就坏了的,那木料肯定不好。
  那磕了碰了的,也不是好东西,起码木料不够硬,俺听说有种铁木,用刀都砍不动,这磕出印来的,肯定不是好材料。
  还有就是,俺收家具,用手感觉下重量,沉的压手,那就是好的,而且是越沉越好。”
  听着李保国的歪理邪说,悠悠觉得也有那么几分道理,看来真的是实践出真知。
  看完家具,姥姥把砧木交给了李保国。“兄弟,还得您找人干,这是技术活,得找会干的。”
  李保国说的轻松:“姐,交给俺您就放心吧。俺不是馋吗,为了买苹果,还真认识几个园艺场的退休人员,保证给您干好了。”
  玉玉快十二点了才来,同时带来了一桌饭菜。吃过饭,她要了一万双袜子和五百袋头饰。姥姥扣下这些货物的款,把61160元钱给了李保国
  “姑,俺断货一个月了,这次得多要些。”
  听了玉玉的话,姥姥说她:“玉玉,你以后想要什么,就写下来放到这里,我看到了就给你带来。”
  “俺知道了,姑,以后您得多来趟,俺爸没事就在家念叨您,收了好东西就想起您来,俺耳朵都长茧了。”
  听玉玉说他的坏话,李保国一瞪眼:“还说俺那,你少念叨你姑了,整天盼着你姑来。姐,您没少打阿嚏吧,那都是你玉玉惹的。”
  这个地方有个说法,被念叨的人会无故的打阿嚏。
  吃过饭没有别的事,娘俩进空间歇息到下午三点,等外面气温降下来,姥姥才带着悠悠去了平城。
  路上,悠悠问姥姥:“姥姥,王奶奶还是没在家吗?”
  “没有,俺进去看了,也没留纸条,看来他们是买着奶粉了。一次生了俩孩子,不知道咋忙那。”
  下了车,看到路旁有卖西瓜的,都是剩下的西瓜了,还五分钱一斤。去年这个时候,西瓜三分还不好卖。
  “今年河滩里发大水,西瓜都淹了,西瓜少了当然就贵。俺们等着回去才降了一分,早上能买到六分。”卖西瓜的心情相当好,见人就解释。
  姥姥挑了两个,问他:“大兄弟,明天还来不?俺吃着好了,明天再来买。”
  “来,俺早上六点就到了,还在这里,您来就行。您回去尝尝,保准好吃,又沙又甜,俺们的瓜地里上了豆饼。”听到能揽个回头客,他更加的热情。
  这让悠悠想起个典故: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回到家里,把西瓜用凉水泡上,姥姥就去摘水果,悠悠坐着只管吃。
  姥姥摘着葡萄,和悠悠嘀咕:“这龙眼葡萄,真好吃啊,还是原来的味,不过咋着熟这么早,个头还大,你那里面的好东西真多。
  俺就不明白了,你那里面的人,咋偏稀罕咱这笨物件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说他们吃贱食一点不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