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国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最后黄委作出决定,把塘子坑都收购过来,给予各村一次性的补偿。收购过来的塘子坑,按照大堤的看护范围,归滩区的村庄使用,不过所有权归国家黄委。
  韩屯村看护的黄河大堤多,长度达2公里,村里一下子多了3000亩的塘子坑。
  农历的十月初一早上,鹅毛大雪飘撒而下。幸亏大伙的房子都收拾好了,不然高粱帛围的篱笆墙可不保温。
  头两天,大伙看着天气不好,就把村中心的两个地窨子清理了出来,这一场雪下来,大伙就挪到里面编东西。
  两个地窨子里都烧上了散煤炉子,无烟煤是外贸局给的指标。他们和韩屯村建立了结对帮扶的关系,负责韩屯灾后自救工作。
  大雪下了两天才停,雪刚停,县委李书记带着慰问物资就来了。有募捐的棉衣、棉被,还有救济款、救济粮及成卡车的无烟煤。
  韩屯村无子的孤寡老人四户,不过都不是五保户,他们过继了侄子们赡养。尽管这样,救灾物资还是先照顾他们,大伙也没意见。
  捐献的棉衣棉被都是用过的,不过没有补丁,也拆洗的干干净净。在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这就是极好的了。
  为了让灾区人们安全过冬,县委开展了募捐活动,人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都把自己比较好的棉衣棉被捐献出来。
  相对于全县来说,滩区受灾的人口还是比较少的,韩屯又是县委李书记的蹲点村,救灾物资就多了些。


第256章 救助慰问
  每人两身棉衣,一床被子,一百斤粮食,一斤油,每户一千斤无烟煤。另外,还有二千元钱的救济款。
  县委李书记带着东西,挨家挨户的走了一遍,二千元的救济款平均分给了四户孤寡老人。
  四户老人接钱的手颤抖着:“还是共产党好,真的给俺们养老,这些钱够俺们用到死了。谢谢您们,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
  每到一户,大伙都感激的不行。特别是煤炭,更让大家感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村里人都激动地说:“共产党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雪中送炭暖人心。”
  不只是谁带头说的,大伙都跟着说,这句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仿佛多说几遍,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感谢之情。
  村里有十几家的房子倒塌了,他们准备抬高宅基,只是把梁檩收拾了一下,院子里房倒屋塌,满目凄凉。不过人都安置妥了,住进防台、大队部和场院里。
  跟着来慰问的单位领导看了,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回去后再发动一次募捐,一定帮助灾区安度难关。
  看到地窨子里的柳编副业搞得热火朝天,上到七十来岁的老人,下到十二三的孩子,都成了柳编能手。县委李书记来了兴致,挨个的询问收入情况,了解大伙的困难。
  特别是房屋倒塌的群众,问得更仔细。听他们说公社特批了砖瓦,当场就表扬了跟来的公社领导。
  又对跟来的外贸局领导说:“你们负责门窗的木料,我回去再找物资局,给大家解决梁檩。”
  外贸局有进口的木材,都是成方的板材,非常适合做门窗。
  谈着谈着,就接近中午十二点了。看到他们要走,大伙紧紧的拉住他们,坚决不让走,非得让他们留下吃顿饭。
  “领导,俺们虽然受灾了,一顿饭还能管得起,你们留下吃顿饭,也看看俺们的生活。”
  县委李书记看大伙留的诚挚,就决定留下来,也没让村里开大伙房,来人分散开到各家去吃。他自己去了一户孤寡老人家吃饭,亲自感受灾民的生活。
  悠悠家的代销点忙了起来,大伙都来买烟酒,也不会过了,烟要最好的大前门,带锡纸的0.35元一盒的。酒要成瓶的景芝白干,也是最好的。
  当然,悠悠的空间里,好酒有的是,不过村里基本没人要,所以就没在货架上摆。
  舅姥爷拿了两盒烟,一瓶茅台酒,带着村里的几个干部,给县委李书记送了过去。
  “书记,还是您奖励的酒,趁这个机会喝了,让大伙都尝尝,不过再开‘三干会’,您得记着再还俺一瓶。”
  书记笑着说:“这瓶是奖励给你的,想要拿先进换,今年奖励你两瓶。”
  舅姥爷拍着胸脯:“书记,不是俺说大话,别看俺受灾了,今年还得是在全县拔头份,您就等着瞧好吧。”
  “老韩,这可不是靠嘴说的,俺要的是实打实的成绩。”县委李书记表示怀疑,毕竟韩屯比原来少了一季收成,在这以粮为纲的年代,少一季收成,是要饿肚子的。
  会计韩道伟帮舅姥爷解围:“书记,俺韩书记真不是说大话,您到时候让外贸局报个数,就知道俺们的收入了,俺村有二百多人干柳编,平均每人一天能挣一元,俺们从八月就开始干,您算算收入就知道了。”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震惊了。县委李书记若有所思地说:“副业副业,真的能致富。老韩啊,还是你有眼光。”
  舅姥爷陪着他们喝了一杯,就回来了,自己家里还有外贸局的领导。回家又拿出一瓶茅台,这是二舅带来的。悠悠看见了,心疼的只抽抽,这要是放到自己的商城里,每瓶十几万的价格。
  这一天中午,村里家家飘着熏肉的香味,午饭一直吃到下午三点多,回去的时候,大伙都喝高了。相互交流着自己吃的饭菜,七嘴八舌的说:“要不是看到这倒塌的房子,真看不出你们受灾了。这生活水平,比俺们都高。”
  不过,还真有人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纷纷表示:“家家都存着肉,就是缺蔬菜,俺们回去就给你们送来,用菜换你们的猪肉吃。”
  村里人都说:“好啊,俺们保证给你们安排的妥妥的,要多少都行。”
  县委李书记还真没注意大伙喂的猪,听到这话,又来了兴致,领着大伙挨家又转了一遍,这回韩屯村自己往外卖猪肉的事情,算是爆了光。
  李书记笑着说舅姥爷:“老韩啊,你还是部队的作风,不怕牺牲,敢闯敢干。”这也算是给舅姥爷圆了场。接着又指着各单位的领导:“你们一个个的,没少吃老韩的肉吧。”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跟着来的单位领导赶忙说:“书记,一年就那点肉票,过年节的总得让大家改善下生活,俺们买到猪肉也不易,价格还高,早知道韩屯有,何必费那个劲。”
  县委李书记听了他们的话,就说:“别在这给我诉苦了,今年都找老韩要,算是支援灾区了。老韩,他们都有钱,多给他们要点。”
  舅姥爷说:“俺还是老价钱,一块钱一斤,您们要的话,提前给俺打个招呼就行。俺们有拖拉机,到时候给你们送去。”
  现在集市上的猪肉1.10—1.20元一斤,一般二百斤以上的大猪肥肉多,价格也高。
  舅姥爷话音落地,大伙就你十头,他二十头的要。国棉一厂的工会主席张口就要一百头,他们厂二千多职工。
  外贸局的领导高声的喊着:“老韩,你得给俺留五十头,上级的领导说了,你们村的猪肉香,春节多要些。”得,一句话把自己给卖了。
  县委李书记就骂他:“刚才还不承认,这会咋知道韩屯的猪肉香了。你别光知道拿韩屯村的东西送礼,也给他们多要点指标。”
  “好来,到时候俺就说您让要的。”回答的麻溜爽当。
  一会的功夫,全村的猪都让他们给包了。姥姥高兴了:“这下省得再出去卖猪肉了,今年能安心得在家过年了。”悠悠的想法则是:自己的商城少赚近千万啊。


第257章 “高高三”娶媳妇
  县委李书记的话给全村群众吃了个定心丸,大伙一个下午都在议论这件事,激情万丈,准备明年大干一场,争取多喂几头。
  悠悠听的扶额,心想:你们干脆家家办养猪场吧,亏的各家的院子都大,不然夏天味道可是不好闻。要不是自己到处跑着杀毒灭菌,蚊蝇得漫天飞。
  石庙的人都纳闷,同样是养猪,自家喂的还少,咋就这么大的味,韩屯村就没这问题。
  韩屯的群众就说:“那是你们懒,俺一天几次的打扫,上面还盖上土,当然没味了。”
  悠悠在心里狂喊,那是俺的功劳,都让你们给扼杀了。
  慰问团回去后,今天这个单位给送车白菜萝卜,明天那个单位送车土豆,还有的单位送车地瓜,也有送莲藕的,总之冬天该有的蔬菜,全都有送的。
  白菜三分一斤,一车白菜五千斤,也就是150元钱,看起来一大车,群众也喜欢,比救济几百块钱还好,何乐而不为那。
  村里各家各户都分到了大量的蔬菜,比原来自己种的还多,那家的地窖里都放的满满的,不少人家又挖了新的地窖,菜多了,大伙也舍得放开量的吃了。
  农历的十月十二,是“高高三”结婚的日子。“小老妈妈”给儿媳妇准备了四身衣服,两身风衣条绒裤,一件红色的呢子大衣配条绒裤子。一件红色的织锦缎唐装袄,配的是纯毛裤子。送到女方家,在附近的村里引起轰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