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本来,她准备给“高高三”买身纯毛的中山装,可没扭过儿子。“高高三”还是中意运动服,他要了一身深蓝的运动服,穿上是显得挺拔。不过,运动服配唐装,咋看咋别扭。
  “高高三”奶奶住的老院倒塌了,结婚就得和“小老妈妈”一个院。这个院子三间堂屋,两间东屋一间大门。
  新房设在堂屋的西间里,确实窄吧了点,不过,他家的砖瓦都备齐了,年后就盖新房。
  “小老妈妈”为了办喜事,专门留了头猪,头一天就杀了。村里迎亲用的是拖拉机,车斗扎上了棚子,外面蒙着大红的床单,车前还系上一朵大红花。
  由于下雪路滑,新媳妇娘家离的远,专门来人要求去两辆拖拉机,把嫁妆一块拉来,娘家就不派人送嫁妆了。
  其实,这年代结婚,娘家一般就是陪送仨样家具。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一个衣柜。也有陪送四十六条腿的,就是加上五斗橱、吃饭桌和四把小椅子,大小加一块总共十件家具,外加一个六条腿的脸盆架子。
  每样家具都得两个人抬着,小椅子是一人搬两个,光送嫁妆的就快二十人了,得坐二桌。再加上男女送客的,一般娘家就得四桌。要是没有送嫁妆的,二桌就行了。
  “小老妈妈”就一个儿子,给儿媳的“下车钱”是最高标准,六十六快六,两个孩子也都是六块钱,用她的话说,就是图个顺溜。
  新媳妇叫王兰芝,个子大力气也大,不然也参加不了“铁姑娘”突击队,性格还爽朗。大伙都说:“‘小老妈妈’的儿媳是找着了,娘俩一样的性格,不是个子差的多,还以为是亲娘俩那。”
  谁知道,结婚的第二天,娘俩就闹上了。都是爽快的性格,谁也不让谁,把个韩德库爷俩郁闷的不行。
  “高高三”嘴上没把门的,就说:“俺家的风水不好,主婆媳不和。”
  其实就是点小事情,“小老妈妈”会过,第二天准备吃剩菜,王兰芝不想吃,不过也没说不行,就想吃点酱豆。“小老妈妈”嘟囔了句:“放着肉不吃吃酱豆,天生的穷命。”
  王兰芝听见就不干了,大声的说:“俺不馋不懒的,吃个酱豆您也不让。俺娘家穷又没掖着瞒着,您托人跑了好几趟,非得要结亲,这时候再嫌俺穷,您啥意思啊。”
  “小老妈妈”觉得失了面子,满腔的热火被泼了一头的冷水,委屈的不行。“俺是求着把你娶回来的,不过俺娶的是媳妇,不是娶个奶奶回家供着的。
  刚进门就不吃剩饭,俺要是给你吃孬的,你不吃也罢了。这可都是肉,不吃还能扔了。”
  王兰芝说:“因为俺不吃肉就得扔啊,您们喜欢吃不就行了,俺又没说要吃别的,俺就想吃点酱豆,这个费劲,惹得您说这一大套道理,您家供奶奶就让吃酱豆啊。”
  娘俩谁也不让谁,越吵声越大,旁边的人家听了,哭笑不得,因为这点小事,真不值当的。
  新媳妇是个爽朗人,吵完架就跟着“高高三”去学柳编,像没事一样,照常和大家嬉笑打闹,一点也没有新媳妇的扭捏。
  “小老妈妈”心里过不去,在家哭的不行,二奶奶去劝她。“他婶子,你这是犯的哪门子糊涂,孩子又没说什么,也不是那挑剔人,就这点小事,你咋就想不开了。
  赶紧的擦把脸,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不然别人看了笑话。今天咱大嫂先请侄媳妇吃饭,明天去俺家。下午孩子回来,你消停着点,可别再闹了,让人家听了笑话。”
  “小老妈妈”哭着说:“俺也不知道怎么了,脑子一热啥话都往外秃噜,这也是平时和村里人闹惯了,嘴上没了把门的。俺也后悔,这千盼万盼的娶回来,又是个好样的。嫂子,您说俺家是不是真的风水不好。”
  二奶奶赶紧低声的嘱咐她:“这话可不敢胡说,让人传出去可了不得,得挨批斗。”
  结果下午回去,王兰芝主动的喊了个娘,把“小老妈妈”给高兴的不行。
  三天回门,一大早娘俩又吵起来。“小老妈妈”准备的东西多,王兰芝不想带。
  她娘家嫂子是个财迷,只许进不许出,她怕东西多了都留下,自己没面子,又不好意思说娘家人不好,只有说不带。
  “小老妈妈”多带东西为了显摆,王兰芝怕失面子,娘俩又犟上了。都是急脾气,一会声音就高了起来。“高高三”又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第258章 惬意的冬季
  以后,娘俩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开始还有人劝架,时间长了,都习惯了,大家懒得理会她们。
  好在,王兰芝性子活,转眼就忘,回头该喊娘接着喊,该干的家务活抢着干。“小老妈妈”也被她磨的没了脾气,最后都懒得和她吵了。
  不得不说,王兰芝真是个好样的,柳编学的非常快,家务活干的也好,还真不挑吃喝,就是脾气差,点火就着,不过忘性大,扭脸就忘。人也活泛,不管和谁吵了架,都是主动和人说话,一点也不记仇,大伙都喜欢她。
  “高高三”在她面前,言听计从,指哪打哪。“小老妈妈”背地里没少骂他:“你个白眼狼,娶了媳妇忘了娘。”
  骂急了,“高高三”就说:“您也不想想,都怨别人吗,您和俺奶奶上不来,怨俺奶奶,这又和儿媳妇上不来,还是怨儿媳妇,您咋能回回对,就没错的地方。”
  “小老妈妈”委屈的不行,偷着问二奶奶:“二嫂,真的怨俺吗,俺把心都扒给他俩了。就这一个儿,要是有仨俩的,俺偏心,就他们自己,俺娘俩咋就上不来那。
  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事,都是话赶话的,越说越多,有时候吵着吵着,都不知道因为啥吵了。”
  二奶奶劝她:“他婶子,都是一家人,您干吗非争出个对错来。年轻人和咱想的能一样吗,都退一步就行了。你啊,还不接受俺婶子的教训,她和你争了一辈子,最后落了个啥下场,你不是也后悔了。
  你也知道就这一个儿,咋就不能让着点。其实,你吧,就毁在这嘴上。这是摊着兰芝了,孩子有口无心的,每次都主动的和你说话,要是摊上个执拗的,对你代答不理的,那才真叫憋屈。”
  “小老妈妈”反思过去,也后悔:“嫂子,您说的对,要说俺婆婆吧,就是俺娘俩脾气不合,她对孩子可是真好,仨孩子都是她给抱大的,吃住也跟着她,还真没少替了俺。
  说起来,她从没主动找过俺的事,也没撺掇着德库和俺生过气。现在,俺想起来就后悔,咱是小辈,咋就不能主动服个软,低个头,还能小了谁。要不是您和悠悠姥姥给瞒着,俺这人可是丢大发了。
  就这村里的老少爷们也得不少议论,毕竟纸里包不住火,大家心里有数。
  往后俺听您的,这脾气是得改了,不能和俺婆婆一样,到老没个好结局。”
  二奶奶听她这么说,就呵斥她:“胡说什么那,俺婶子咋没好结局了,她老人家没缺过吃喝,手里没断过钱,到老都是孙子陪着,也没生过大病,这还不算好结局。
  这是没让你伺候过,你心里不得劲。真的躺倒床上一年半载的,你以为就能落下好了。俗话说‘百日床前无孝子’,到那时说不定还不如现在那,老人也算没受罪。”
  俗话说的真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小老妈妈”嘴上说改,脾气上来,还是不管不顾的。娘俩接着吵,炒过就后悔。
  “高高三”整天盼着年后,自家的新院子盖起来,就赶紧分家,把这娘俩分开。他的观点是,这婆媳俩不对脾气,分不出个对错来。
  有一次气急眼了,“高高三”仰天长叹:“婆媳就是一个槽上拴俩叫驴,没有不踢腾的。”
  农历的十一月初二是冬至,队里的162头猪都长成了二百五十多斤的大肥猪。十月初,队里喂的母猪二次产仔,又多了186头仔猪。村里各家的猪都是七月中旬买的,才一百多斤。
  县里外贸局等好些单位说好了在韩屯买肉,几个村干部商量了一下,就把队里的猪宰了,除了各单位要的八十多头,村里留了两头,每人分了一斤多肉。剩下的八十头,全部买给了食品站。
  冬至前夕,村里的几个干部,给县委伙房送了二头猪。当然,是按国家的定价收的钱。县委的伙房不缺平价猪肉,韩屯村里的猪在县里挂了名,不送两头也说不过去。反正剩余的猪得上交给食品站,卖给县委也是一样。村里这162头猪一共卖了15000多元钱。
  今年韩屯村的冬天过的特别的温暖,大伙白天在地窨子里干条编,里面的温度高达20°。回到家里,家家户户都点上了煤炉,屋里也非常暖和。吃的又好,一个冬天,大伙都捂得白胖,面色红润。
  每个月底发加工费的日子,大伙更加的高兴。特别是人多的家庭,一个家庭都能挣百多块,那是相当有成就感的。要知道,交到队里的一半,自家还能分到不少。
  赵宝山的奶奶自从柳编开始,就不再无故找事了,也不说孙女是赔钱货了。她主动把家务活揽下来,做饭喂猪都干了。用她的话说就是:俺喂了人喂猪,人和猪都给喂胖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