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县陪同的同志不自然的笑道:“我们县委的办公条件和你们一样,也是平房,和大岳庄没法比。”
一行人被迎进宽敞的会议室,简单的介绍后就开始播放新闻纪录片,他们村竟然有自己专门的放映机,看来平时没少接待外来参观者。
八一电影制片厂专门录制的《前进中的大岳庄》,时长四十分钟,详尽的介绍了大岳庄的发展史,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新成就。
大岳庄地处丘陵地区,村里的土地全部栽植桑树,祖祖辈辈养蚕缫丝织绸缎,是江北著名的丝绸产地。
解放前以家庭式经营为主,父亲传儿子,师傅带徒弟,规模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是周边百里以内有名的大村庄,全村四千余人。
第541章 参观观摩
解放后,家庭手工作坊归集体所有,成了村办工厂,村民进厂做工,拿的却是工分。吃的是国家统一发放的统销粮,每月比城镇人均多了五斤的指标。
生产的丝绸由国家统一调配,集体收入相当可观,工值也是全县最高的,达到了二元,也只是收入的一小部分。
村集体资产越来越多,新建了厂房、办公楼、学校、食堂等公共设施。
看到城镇的工人国家分配住房,村里也有样学样,集体出资给村民建住房。
自五八年农村实行集体,“楼上楼下”不止是口号,也是人们的奋斗目标,更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
七十年代初,大岳庄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二层的住宅楼应运而起,成了共产主义的样板村,从此享誉全国。
看完新闻片,接着去参观。广场的南面,就是村里的集体工厂。
整个工厂占地百亩,每个车间都有通道相连,从蚕茧的分拣到绸缎成品,十多个车间环环相扣,工人全部是自己的村民。
大岳庄的村支书自豪的说:“我们村除了孩子,就没有闲人,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活干。”
确实如此,村里的老年人,穿着洁白的工作服,围坐在工作台前挑拣蚕茧,边干边唠家常。安逸而祥和,在他们的脸上,根本没有农村老人的那种沧桑感。
广场的东面,村里的各种公共设施都集中在这里,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卫生室、浴室、食堂、代销店、理发店。
除了代销店和食堂,其他的服务全部是免费的,不过只限于本村的村民,外来人员按照国家标准收费。
最引人瞩目的是活动娱乐室,和村支部一样的三层楼房,前面的广场上,不仅有篮球架,网球场,竟然还有个足球场地。
楼房内主要是一个个的活动大厅,乒乓球室的乒乓球台就有十多个。棋牌室的桌子上,摆放着象棋、军旗、跳棋和纸牌。
图书室内大部分是丝绸制造技术的书籍,一排排的线装古书,无声的诉说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承。
三楼是透明的玻璃拱顶,奢华的室内游泳池占据了整个楼层。笔直的泳道,蔚蓝的池水,洁白的躺椅,使得悠悠一阵恍惚,好像重新回到了后世。
别说韩屯村的人了,就是李专员也是一声惊呼,援朝感叹道:“李书记,比咱们临水的游泳馆都好。”
陪同的县委办同志也说:“大岳庄的游泳池,在我们地区也是最好的,是国家游泳队帮助援建的,据说是比照世界标准建设的。”
大岳庄的村支书给大伙解释:“我们丝绸厂的废水温度高,正好供给游泳池和浴室使用。”
李专员听完就对韩玉林说:“老韩,回去我再给你们村垫五十亩的村台,你也把大岳庄的先进经验带回去,建设好村里的公共设施。”
没等韩玉林说话,韩屯村跟来的群众代表齐声回答:“李书记,您只要帮俺们把村台垫好了,让俺们建啥俺建啥。
以前觉得俺们韩屯村就是最好的了,出来才知道自己眼光短,大岳庄这样的才算是到了共产主义。”
石庙村的石书记拉着那俩队的队长,跟着提要求:“李书记,您别忘了俺们村,他们俩队把钱都准备好了,垫好村台就扯电。
俺们村里没积累,他们这俩队有,可垫村台这样的大工程,光靠他们自己可不行,还得您给帮忙。”
那俩队长倒是同心,赶紧表态:“看了大岳庄,俺们回去也想建个工厂,李书记您得帮着把盖工厂的地基给垫起来。”
李专员高兴了:“好,你们这趟是来对了,思想这就有了转变。垫地基的事归我,建工厂你们找援朝,他抓经济内行。”
那俩队长更高兴:“李书记,有您这句话俺就放心了,援朝书记给俺们联系好了,回去俺们就扯电。”
广场的南面,是一座古香古色高大戏院,飞檐走壁,雕梁画栋。牌匾上用红漆书写着几个大字:大岳庄人民剧院,咋看咋别扭。
据介绍,这座戏院是清雍正朝时期的建筑,为了庆祝大岳庄的丝绸成为贡缎而建。
剧院的后台,单独的房间就有十几个,锣鼓乐器齐全,大大的樟木箱里装慢了戏服,化妆台上琳琅满目,摆满了水粉胭脂。
岳书记笑呵呵的介绍:“我们村的人爱热闹,早晚喜欢扭秧歌,过年节时,村民自己就能排几台戏。”
县里的陪同补充道:“他们村原来就有专门的戏班,这两年重新排戏,唱得比县剧院的专业演员都好。大岳庄的条件太好了,县剧院请不动。”
岳书记反驳说:“我们每年都去县里义演,演员自己不愿意去,村里也是没办法。”
“搁我身上也不去,你们村条件这么好,正式工人也没你们收入高,谁和钱有仇。”
“这我们可不能认,俺们村一个工值两元钱,和三级工的工资差不多,能算高吗?”岳书记分辨道。
陪同的同志笑着摇摇头:“不高!岳书记,你给韩书记和李专员他们介绍下你们村的福利。”
“好,快开饭了,咱们先去食堂,坐下慢慢谈。”岳书记说着带着大家往餐厅走去。
食堂和戏院紧挨着,就在戏院的东面,北面是学校幼儿园,南面是村里的工厂,餐厅位于中间。
食堂虽然不是楼房,可比平房高出二米,宽度得有十多米,比洪城县的大礼堂都大气。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的看到餐厅内整齐的餐桌。
食堂的大门上,分别挂着儿童食堂、老人食堂、学生食堂、大众食堂的牌匾。
岳书记边走边介绍:“我们村的食堂自五八年成立到现在,一直实行份饭制,村里统一发放就餐劵。群众如果自己做饭,餐劵可以退钱,也可以换食材。”
现在是上午的十一点半,老人和孩子已经开始用餐,每人的面前一个搪瓷托盘,托盘内三个小瓷碗,分别盛放着两菜一汤:西红柿炒鸡蛋,油菜香菇,海米紫菜汤。
餐桌中间放着个大号的搪瓷盆,里面是白面馒头,馒头不限量,随吃谁拿。
第542章 样板村
幼儿园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不停地在餐桌间走动,随时照顾老人和孩子就餐。
学生食堂和大众食堂还没开饭,不过餐桌上已经摆上了餐盘,食堂的工作人员,推着餐车挨个的分餐。
学生食堂和大众食堂的饭菜一样,也是两菜一汤:芹菜炒肉,炝绿豆芽,海米紫菜汤。
在这早春的季节,西红柿和油菜和芹菜都算是稀有菜品。
大岳庄的支书解释说:“我们村自己建了玻璃温室大棚,生产的蔬菜主要供应自己村的食堂,多出来的卖给副食品公司。”
在大众餐厅的最西边,用活动的屏风隔出来几个单独的空间,这里是对外的餐厅。和厨房相通的玻璃窗口上,挂着一个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菜单。
菜单和国营饭店的价格大致相同,不过反季节的蔬菜价格就高多了,西红柿炒鸡蛋、芹菜炒肉、香菇油菜都是五角钱,凉拌黄瓜八毛钱。
小黑板的最下面,写着份饭五角。这也是大岳庄的招待餐,不过饭费自付。
份饭和大众餐厅的一样,两菜一汤馒头随意吃,价格还算合适。不过一般人可是吃不起,一顿饭五角,一个月就是十五元。现在学徒工的工资,一个月才18.50元,都不够吃饭的。
由此看来,大岳庄的福利,不是一般的好。
可能是早饭吃的太早,悠悠还真饿了。这份饭吃起来,味道挺好,大锅饭别有一番滋味。
夯的感触最大,他说:“俺以前觉得自己炒菜拿手,吃了这里的饭菜,才觉得还是差远了。”
陪同的人员听了,笑着对他说:“他们村的厨师,手艺也是祖传下来的,听说以前出过御厨,这大锅饭也是我们县里的一绝。”
在这里用餐的,除了悠悠他们这些参观的,还有几桌客人,用屏风隔成大小不等的单间。
据岳书记介绍,村民家里来了客人,或者自家改善生活,很少有自己做饭的,基本上都是在这里用餐。可以单独点菜,也可以吃份饭。
看到厨房窗口不断端出的各种炒菜,岳书记笑着解释:“我们村的人都馋,借着招待亲戚的名义,为自己改善生活。其实也不怨大伙,关键是厨师的手艺好。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常梦你 (执江子) 2019-12-24完结249 575【清媚妖孽慵懒型御姐vs隐忍克制易羞涩忠犬】大一的时候,黎柘向兰筠表白,话说得磕磕巴...
-
穿成七零年代泼辣女 (梦廊雨) 2020-01-07完结1771 7276一觉醒来,宋佳玉成了南拐生产大队宋老三家的独生女宋大宝。宋老三三十头上得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