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这御厨确实有真本事,传了几辈子,还是那么的出色。县委招待所的食堂,三个大厨都是借的我们村的。”
  他们县委的陪同人员开了口:“啥叫借你们村的,我们给办了几次工作手续,他们说啥都不同意。”
  岳书记笑呵呵的回答:“我们村里的人都没出息,一个个恋家不舍的,撵都撵不出去,上了大学也回村当农民。”
  “就你们村这条件,傻子才愿意出去,县高官也没你们村的待遇好,家家户户住楼房。”
  接着就对李专员他们这些来参观的人说:“吃过饭咱们就去村民家里看看,到时候你们就知道,大岳庄这全国闻名的共产主义样板村,到底有多好了。”
  饭后,每人一根黄瓜一个西红柿,作为饭后水果,这是大岳庄免费提供的,他们村自己的温室大棚生产的。
  黄瓜在这个季节算是稀罕东西,临水地区夏季西红柿都少见,韩屯村的人除了悠悠家,其他人都没吃过西红柿。
  韩玉峰感慨的说:“西红柿咱没吃过,这黄瓜咋也比咱们种的好吃,我这本事还是没学到家。
  援朝,还得麻烦你,给你们大学的老师打个申请,我接着去学习,说啥得把咱村的温室大棚建起来。
  玉林哥,咱村里出钱多垫二亩村台吧,把大棚建在村台上,以后就是上水也能有菜吃。”
  没用韩玉林表态,李专员就给了回话:“玉峰你这想法好,解决了滩区人们的吃菜问题,我特批给你们村五亩的村台。
  不过你得给我把菜种好了,明年的现在,我去你们村吃黄瓜。”
  把个韩玉峰激动的,说话都打结巴:“李专员,您就放心吧,我保证让您吃上。”
  韩玉峰这话也不算夸大,去年他在温室大棚种的黄瓜,就比大田里的早上市两月。
  李专员高兴之余,叹了口气:“温室大棚确实好,可造价太高,咱全区就临水市郊有十个。”
  石庙村的干部相互看了看,摇头加点头,最后什么也没说。
  李专员看着他们的动静,说道:“石支书,你们也别说我偏心,你村里要是能建温室大棚,我照样给你们批村台指标。”
  石支书苦笑着说:“李书记,俺们摇头是没有资金,点头就是不给您张口了。”
  接着他又说:“不过我们这一趟来的值,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在家俺们想都不敢想,咱农村人也能过这样好的日子。喊了几十年的共产主义社会,今天俺算是看到真的了。”
  石支书说出了所有来人的心声,接下来的参观更是加深大家的共识。
  大岳庄的工厂和城镇不同,除个别的车间外,大部分车间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时间相同,上班时间每天八个小时,上午下午各四个小时,中间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
  也只有中午的时候,各家才有人,是参观家庭的最佳时间。
  跟着岳书记刚走进村口,大伙就齐声喊好,悠悠更是一阵恍惚,以为自己走进了京大的别墅区。
  街道横平竖直,平坦柏油路面两旁,绿化松树青翠欲滴,给整个村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五百多栋相同的别墅排列整齐,就连院落都是相同的。青松的掩盖下,青石红瓦铸铁的花样围墙,美轮美奂让人震撼。
  各家的别墅都是独栋建筑,半亩的院落内楼房占了120个平方,二百平方的院落里,除了果树就是花草。现在正是初春季节,桃红柳绿梨花白,赏心悦目。
  铁栅栏围墙挡不住视线,一眼望去,家家都是小花园。别说猪圈羊棚了,连个鸡窝都少见。
  院落坐北朝南,院门朝南开。现在午休,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敞开着,很多院落里都有人在整理花草,隔着院落交谈着。


第543章 随便看
  看到岳书记带人过来,人们停下手中的活,纷纷起身打招呼:“岳书记,今天来的是哪里的客人,进来喝口茶。”
  “这是临水地区的客人,来看看大伙的生活情况,千里之遥来一次不易,你们也要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
  岳书记转过头对大家说:“各位领导,院门敞开的,您们可以随便进去参观,我们的村民都好客,大家不用拘束。”
  岳书记话音刚落,附近的几户人家就走了出来,邀请大家去家里喝茶,悠悠和姥姥被一对老年人给请到家里。
  老人看悠悠脖子上挂着照相机,说道:“闺女,你来俺们家拍吧,不是奶奶说大话,俺家这院子是村里最好看的,俺老头子就喜欢种花养草。”
  老人家的院子可真漂亮,七彩的蔷薇爬满了栅栏墙,楼房的东西两面,爬满了密集的嫩绿爬山虎。
  院子里除了果树外,摆放着十几盆形态各异的盆景,搭配着错落有致的各种奇石,鹅卵石铺成的曲折小道,葡萄架下的石桌石凳。
  院落虽小,却给人一种园林般的感觉。
  楼房的两旁各有两米的空间,北边栽着翠竹,南边和楼房并齐围着竹篱笆,几只芦花鸡在竹丛下悠闲的觅食。
  老太太笑呵呵的说:“我家老头子干啥都特别,喂鸡专挑芦花鸡,几个孩子家的芦花鸡都给他送过来了。”
  悠悠姥姥笑呵呵的说:“老姐姐,你家老哥还真是有心,这全是芦花鸡确实好看。”
  “他啊,从小在大户人家做花匠,除了会种花,还学会了穷讲究。”
  走进老人的楼房,悠悠才真的感受到老人说的穷讲究。精细雕花的红木条几,八仙桌太师椅,摆放的整整齐齐,擦拭的纤尘不染,温润柔和,古香古色。
  悠悠这几年没少淘腾家具,一眼就看出这些都是上好的硬木家具,拿着相机就是一通拍照。
  老太太解释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这些老家具,都当破烂处理了,俺家老头子到处淘换,看到喜欢的就买。
  闺女啊,你要是喜欢,俺领你楼上楼下的转转,所有的房间都是这些旧家具,没一件是新的。”
  楼上楼下转了一遍,悠悠算是看出来了,老人在家具上还真是内行,淘腾来的家具都是货真价实的古董级物件。
  悠悠不仅拍了家具,还把楼房的布局拍了一遍。
  这楼房不仅外观和悠悠妈在京大那栋别墅一样,就是内部结构,大致也相同,不过没有地下室和壁炉。
  就连三楼都是相同的设计,整层只有两个朝阳的房间和一个大面积的活动室。不过活动室被当成了储物间,存放着各种粮食和农具。
  楼房东西12米,南北10米,每层120个平方。一楼东面两个卧室,大客厅8×6米,客厅北面是楼梯厨房卫生间。
  二楼四个卧室一个卫生间,三个朝阳的卧室外是一米半的阳台,正好成了一楼的走廊,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
  楼房内所有的房间都装着铸铁的暖气片,卫生间内装着抽水马桶,陶瓷浴盆和淋浴头。
  老太太自豪的说:“俺们村工厂里废弃的热水,每天晚八点到十点给家里供洗澡水,俺们在家里就能洗澡。活动一天,晚上躺大浴盆里泡个澡,浑身舒坦。
  冬天还能供暖气,屋里二十多度,穿件单衣都不冷。共产党就是好,处处给咱老百姓着想。
  俺年轻的时候,也在工厂里做工,没黑没白累死累活的加班干,每天累个贼死。生活就比种地强点,可没法和现在比。”
  厨房里,没有大锅台,靠着烟道有个煤球炉,几十块煤球放在木箱里。瓷砖的橱柜,整洁卫生。
  老太太说:“俺们村里人习惯了在食堂吃饭,煤球炉都很少用,只有过年过节的才用几天。”
  看完老太太家,老人又领着她们去了隔壁自己孙子家。“俺带你们去年轻人家看看,摆设比俺家好多了。现在的年轻人,算是掉福窝里了。”
  老太太的孙媳看见老人领人进门,赶紧过来搀扶。进了他们家,悠悠更觉恍惚,客厅里全是欧式家具,沙发、茶几、橱柜,地上倒是没铺地毯。
  老人用手拍着沙发招呼悠悠姥姥:“大妹子,过来坐,俺就爱坐这带弹簧的沙发,软乎乎喧腾腾的。听说这是外国人做的,只有京都有卖的。死老头子非得放太师椅,俺到老也没拗过他。”
  看来,村里人确实有钱,都去友谊商店团购了。
  她孙媳笑着说:“奶奶,下次村里再去京都拉家具,俺出钱给您买一套,单独给您布置个房间。咱不光买沙发,连床都要席梦思的。”
  老太太赶紧说:“买沙发行,再给俺买个大衣橱。你们一年四季的给置办新衣服,老了老了,衣服多的没处放。
  不过床还是木板的好,睡木床解乏不腰疼,等你们老了就知道了。
  奶奶有钱,还有哪外国人的啥票,你们能给俺操心置办,奶奶就知足了。”
  “奶奶,是外汇券,您老可放好了,别都给我们分了。这东西一年比一年值钱,以前有钱也没处买去。也就咱们村的丝绸出口,才有这东西。”
  这满屋子的家具,原来都是货真价实的进口货,这得多少外汇劵啊。
  悠悠暗想:大岳庄这典型还真是独树一帜,想取他们的经可真不易,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