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舅姥姥,我饿啦。”迪迪看到饭菜跑过去。
  “就你馋。”昊昊嫌弃他。
  “赶紧洗手去,咱这就吃饭。”舅姥姥帮着摆饭。
  “嫂子,今天亏得您娘俩给做饭,还真是累了,不想动弹啦。”悠悠头一次听姥姥说累。
  “你也快五十了,以后干活悠着点,年纪不饶人。”舅姥姥嘱咐着。
  “姑,晚上的饭还是俺做,这里俺也帮不上忙。”大妗子说道。
  “那好,晚上我们也擎着吃,你就在这里做吧,省得来回的端。”姥姥安排着。
  “听你姑的,晚上你就在这边做,有汤端着不方便。”舅姥姥也嘱咐她。
  “好,我早点来烧汤。”这里的人做晚饭叫烧汤。
  “嫂子,您下午给俩侄媳妇看孩子,让她俩来给俺帮忙吧,我估计下午来的人会更多。”姥姥跟舅姥姥要人。
  “行,吃完饭我就让她俩过来。”舅姥姥说完就和大妗子回去了。
  还真叫姥姥说对了,下午来的人更多,大部分是远处的民工。悠悠指挥着两个妗子上货,姥爷和姥姥算账收钱,五个人形成了个小流水线,还挺顺当,也没发生拥挤的现象。
  悠悠都不知道从空间里拿出来多少货,反正一看快断货了就偷着往外拿,幸好柜台后面到处摆满了货物,也没人注意到底买了多少东西。
  下午五点的时候,妈妈放学回来了,姥姥让她擀面条,和了一大盆白面,得有十几斤。
  让昊昊去舅姥爷家喊人,智慧姐姐来了就进厨房烧锅,妈妈和大妗子一个擀一个下。用小锅做了一锅蛋花汤做浇头,大家轮流吃饭。
  悠悠算是见识了姥姥经常说的大饭量啦,舅姥爷和大舅舅一人喝了四大碗面条,又加了一碗面汤。舅姥爷吃着还给舅姥姥说:“还是俺婉莹做饭香,你光生小子,也不会生个闺女。”
  舅姥姥说他:“这不是有智慧和智茹了吗,不一样和您亲。”
  志高和志强不乐意了,俩人异口同声的抗议:“爷爷,您重女轻男。”
  舅姥爷瞪眼:“爷爷就是重女轻男了,看看你们智慧姐,懂事听话还勤快,哪像你们这些臭小子,一天到晚的调皮捣蛋,那天不惹出点事来。”
  志远和志亮提抗议:“爷爷,咋把俺俩也捎上了,俺们可是好孩子。”一家人都看着他俩笑。
  晚上,有了妈妈和爸爸的加入,就轻松多了,不过还是忙到夜里十点半才关门。
  舅姥爷全家人都在东边的住房里包装糖,干着活笑着逗乐子,热闹极了,笑声不时的传过来。
  爱国舅舅过来送包装好的糖,民工们看见都说:“看人家这代销点开的,处处给大家着想,咱那里的代销店里,喊几声都不带搭理你的。”
  悠悠心想:代销店里卖多少都是国家的,俺这是自家的,能一样吗。
  第二天早上不到六点,就有民工来买东西,他们今天就回家了,特意起早过来的。妈妈负责做饭,一家人又忙上了,连饭都是轮换着吃的。
  吃完早饭,两个妗子又来帮忙。民工走了,石庙的群众来了。接着忙吧,悠悠认命地继续跟着干。姥姥对外宣布赠纱巾活动再搞三天,而且这三天除了鸡蛋别的不收,鸡蛋怕天热放久了不新鲜。
  附近的村民听说她家代销点搞活动,都跑来占便宜。村民可不比民工,针头线脑、咸盐酱醋,零七八琐。为了凑够十元钱,居家过日子的东西可劲的买,不少人光咸盐就买了十斤,说是快麦收了,腌些咸鸡蛋过麦。
  姥姥这才想起自家还没腌咸鸡蛋,当晚就腌了一大瓦罐,有二百多个,高兴的说:“今年腌的多,让孩子们吃个够。”
  现在自己家每天都收上千的鸡蛋,姥姥还是不舍得。全家七口人,二百个鸡蛋没人还不到三十个,都不够吃一个月。
  好多东西都卖光了,针头线脑、散装的油盐酱醋等好些货物,悠悠的商城里还真没有。要不是姥姥嫌经常进货麻烦,自家又不缺流动资金,许多货物备得多,还真撑不下来。


第77章 复堤的意外之喜
  这三天忙得,两家人合伙吃饭,幸亏在临水买了好多干菜和甘蓝,不然又得恢复啃咸菜的日子。
  不过也没白忙,复堤指挥部给姥姥送来个红旗,上面写着“奖给支援黄河大堤建设先进个人”。张集供销社的领导也送来个“流动红旗”,看了悠悠家的代销点,表扬姥姥:“老同志,要是大家都像您这样,时刻为群众着想,咱们的工作会更上一层楼。”
  听着咋那么假,悠悠还怕他们看出破绽那,商城里的货物,和现在的货物相比,只是外观上差不多,毕竟还是有区别的,碰到专业人士就能看的出来。
  那想到来人根本没把注意力放在货物上,只是关注价格,拉住来买东西的群众问来问去,句句不离价格,应该是怕姥姥趁抢购卖高价。
  悠悠最不怕的就是价格,咱都是按国家定价卖的,有的东西嫌不好算账,姥姥把零头都抹了。
  村里的代销点就这个好处,自负盈亏,价高了不行,缺斤短两不行,价低了没人管。
  前来的群众交口称赞,水坑公社的群众也连声夸好。领导满意了,不过还是提醒姥姥:“老同志,您做的很好,不过照您这个卖法,可挣不出工资来。”
  姥姥笑着给他们解释:“俺看着民工买了东西没法拿,脑子一热就送了。这两天来的都是附近的乡亲,送就送吧。再说了,我在临水进的货多,全当处理货底子。就送这三天,以后就没有了。”
  领导听了继续夸:“老同志,您这思想境界真高,还是他老人家教导的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说明我们没有看错人,就得让您这样的同志来干代销员。”悠悠听着,他这不像是夸姥姥,而是在夸自己。
  姥姥更绝:“谢谢领导的鼓励和信任,我今后争取做得更好,决不让领导失望。”官方语言整的挺溜索。
  终于忙完了,四月十四晚上,悠悠和姥姥在空间里做了个全身大保养后,放松的躺在沙发上。
  看着眼前的一堆钞票,悠悠高兴地哼着:“咱们的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真呀吗真高兴。”姥姥躺着用脚踹她:“出息点好吗,一共多少钱?”
  “您老先把心放稳了,我怕吓着您。”就是不告诉您。
  “看你那小样,快说。”姥姥催着。
  “就两万多,还不到三万。”
  “多少?”姥姥立马坐了起来。
  “老太太,镇定,这才多少啊,您老可是见过大钱的主。”悠悠取笑姥姥。
  “那是,你是没见过,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看见。”姥姥又开始怀旧。
  悠悠暗地里吐槽:当谁都和您老一样那,我虽然没见过大堆的钞票,可我见的数字,后面带着数不清的零。后世大家都在网上支付,谁还用现金啊。
  不过,对着这么一大堆的钞票,视觉的冲击力还是挺大的。谁说现在的购买力差,自己的小小代销点,六天的时间,营业额高大两万多。
  光是民工就来了接近二千人,石庙一个村快五百户,大伙都是冲着赠送活动来的,最少的消费也是十元。韩屯村有的毛地梨子的额外收入,那家都买二十多块钱的东西。
  “姥姥,咱现在有钱了,您说咱应该先买什么?头发,铜钱,还是房子,要不咱在临水也买套房子吧。”
  “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挣点钱就想着怎么花出去。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狗窝里放不住桗搭(duoda,干粮)。”
  “姥姥,这您就外行了,您没听人说嘛,死钱死钱,钱只有花出去才能变成活的,才能钱上生钱,您见过谁家的钱放着下崽啦。”
  “不知道你那里听来的歪理,别废话了,赶紧给你李爷爷备货,咱俩得去临水了,不知您李爷爷急成啥样了。”
  “得令,您老就擎好吧,我早就把东西准备好了。您说走咱就走,风风火火闯九州。”
  “你就贫吧,累不?要是不累咱俩明天去。”
  “我是不累,姥姥您不累吗,要不您歇一天,咱后天去,正好是十六集。”
  “你是馋肉了吧,那好,咱就后天去。别说你个小孩子了,几天没吃肉,姥姥也馋了。咱张集要是和城里那样,天天卖肉就好了。”
  悠悠的商城里,啥肉都有。可惜不能光明正大的拿出来吃,这几天每天忙到晚上十一点,就是想偷吃也没时间。
  黄河大堤复堤工程圆满结束,悠悠家的代销点收获颇丰。韩屯村也有意外之喜,那就是成就了几对好姻缘。
  赵宝山的二姐盼妮,是家里的主要劳力,每天早起挑水,凑巧次次和张集民工队的一个男青年碰在一起。
  那人虽然一声不吭,却主动帮她从井里把水打上来,别人没看出来,但是两人之间互相有了好感。
  会战结束前,男方请他们村的队长上门提亲,宝山的父母满意男方是公社集上的人,看闺女也同意就应了下来。
  婕格是爹娘的老生闺女,上面四个哥哥。她的四个哥哥人高马大,名字也响亮,志英、志雄、志豪、志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