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镜下意识地后退半步,面上漠然道:“大人有话直说。”
叶阳辞说:“唐巡检还记得上次,本官说要写信给京城名医,顺道为你这面瘫症问诊么?回信隔了一个月才到,当时你忙着在外奔波巡查,几乎见不着面,这会儿才有空说起此事,你想不想知道后续?”
“不想。”唐时镜直截了当地拒绝,“卑职无病,只是天生的喜怒不形于色。”
叶阳辞挑眉,伸手去触摸他的鬓角与下颌,被他侧身避开。
“不要讳疾忌医啊,唐巡检。”叶阳辞柔声道,“本官认识的这位名医真的很有一手,她说治面瘫,针灸效果最佳,还传授了穴位与针法。本官略通医术,可以为你免费诊治,保证一针见效,三针让你能哭能笑。”
唐时镜扯动嘴角,映出个冷笑的影子:“卑职生来不爱笑,也不爱哭。大人若无事吩咐,卑职告退。”
叶阳辞一把握住了他的手臂:“唐巡检鼻梁上这道疤,似乎变浅了些。”
唐时镜说:“旧伤缓缓愈合,以后也许还会变得更浅。大人心细如发,但似乎用错了地方,卑职哪里值得大人如此详细研究……啊,莫非大人对卑职动了什么心思?”
他如逆水行舟般,骤然逼近半步,与叶阳辞几乎鼻息相闻:“大人这般垂爱,卑职感念于心,也不是不能接受断袖之情。”
叶阳辞当即松手,在对方嘴唇贴近的前一刻抽身后退,重又坐回椅面,若无其事地端起茶杯:“唐巡检,你误会了。本官只是关怀下属,你若不愿医治,此事今后无需再提。”
唐时镜也顺水推舟,抱拳道:“多谢大人关怀,卑职的确无需医治。另外,卑职想向大人请五日事假。”
叶阳辞道:“哦?这还是唐巡检第一次请这么久的假,可是遇到什么麻烦事,是否需要本官帮忙?”
“倒也不是麻烦事,而是居住在临清州的舅父病逝,外祖家无人帮衬,卑职要去协助料理丧事,加上来回路程,的确是久了些。不过夏收在即,卑职会赶在芒种前回来。”
“既是白事,多耽搁几日亦无妨。唐巡检,逝者已矣,节哀啊。”叶阳辞面露同情之色。
“多谢大人体恤。”唐时镜再次抱拳,离开议事厅。
叶阳辞端着茶杯审视对方挺拔的背影,目光渐沉凝。他唤道:“李檀。”
门外候命的书童伶俐地跑进来:“主人。”
“唐巡检来议事之时,我命你去巡检司把方越召来书房,人还在吗?”
“在。小的给方副巡检上了好茶和果点,还给了他一副最难的鲁班锁。”
叶阳辞起身道:“走,去书房。”
知县宅的书房内,桌面摆着沏好的茶与鲜杏果盘。
方越翘着二郎腿坐在椅上,正抓耳挠腮地拼装鲁班锁,嘴里叼着半颗黄澄澄的夏津大杏。
叶阳辞悄无声息地进了门,幽幽地问:“这‘六子联方’好玩么?”
“不好玩!太烦人了,怎么都拼不对……”方越忽地抬头,嘴里杏核落地,“知县大人!”他连忙放下鲁班锁,抱拳行礼。
叶阳辞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自己也隔着小方桌,坐在他旁边的圈椅上。
“大人召卑职来,所为何事?”方越觉得有些意外。巡检司的事务,叶阳辞一般会通过分管的江典史来询问,有时也召巡检唐时镜去议事,直接找他,这还是头一次。
但唐时镜先他一步被传唤,此刻应该还在议事厅。方越看着叶阳大人不太高兴的脸色,又猜测也许是两人闹了点口角,所以来找他询问。
果然,叶阳辞一开口就语出惊人:“你那个上司唐时镜,真是个狂徒,竟敢调戏本官。”
方越吓一跳,心想万万不至于,头儿就算转性好了龙阳,也会去青楼找小倌,怎么也不会对知县大人下手,于公于私都不至于啊!他脱口道:“大人,想必其中有误会。唐巡检不是那种人。”
叶阳辞余怒未消:“本官问你,他平日在背地里,对本官可有狎亵之言?”
“没有!绝对没有!”
“你大胆说,不必担心职位高低。他敢冒犯本官,难道还想继续坐在巡检的位置上?”
“真没有!”方越急道,“唐巡检对知县大人一片忠心,十分尊敬。卑职所言句句是真!”
“那他当面对本官说的什么鬼话,什么叫‘卑职感念于心,也不是不能接受断袖之情’?”
叶阳辞声色俱厉,说得有鼻子有眼。方越冷汗都下来了,磕磕巴巴地道:“也、也许是一时鬼迷心窍,毕竟大人生得这般,嗯,这般……”
叶阳辞一拍桌面:“果然心怀不轨!本官还体谅他丧亲,想着也许是悲伤过度,犯了癔症,却原来是鬼迷心窍!等等,你这话不对……什么叫鬼迷心窍?他往本官面前一站就迷了心窍,难道本官是个艳鬼吗?!”
方越想抽自己一耳光。他极力冷静下来,说:“大人息怒,是卑职嘴笨,词不达意。卑职的意思是……丧亲,对,唐巡检的确是悲伤过度,故而失态,万望大人看在他日常勤勉忠勇的份上,多多海涵。”
叶阳辞的脸色这才缓和几分:“他说要回临清州给病逝的伯父奔丧,要请五日事假,这事儿你知道吧?”
方越连声说:“知道知道,卑职也是昨夜才听说,唐巡检的伯父病逝。伯父同父,也难怪他悲伤失态,还请大人原谅。”
叶阳辞叹口气:“罢了,本官也不是个不近人情的,此事就此揭过。本官惜才,不想因私德有亏而轻易撤换能干的下属,你去劝告他,祸从口出,今后不可再有冒犯的言语举动。”
方越松口气,抱拳道:“大人宽宏大量,卑职替唐巡检多谢大人!”
叶阳辞起身欲走,又转头问:“唐巡检的伯父真的病逝了?不是你们编造来赚取本官怜悯心的?”
方越一脸坚定:“千真万确。唐巡检的亲伯父,去年底卑职也见过,的确是病入膏肓了。”
叶阳辞颔首,和颜悦色:“夏津大杏好吃吗?昨日刚采摘的。”
“好吃!”方越连连点头,“又香又甜,新鲜得很。”
叶阳辞笑了:“泡了药的,当然好吃。这会儿药性也该发作了。”
方越大惊,起身正要离开,一阵天旋地转后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叶阳辞走出书房,吩咐门外待命的罗摩:“捆起来,看紧他。”
罗摩点头,用拳头敲了敲胸口。
叶阳辞大步朝府衙外走去。郭四象正率着新训练的一班捕快,刚进院子,就在照壁后遇上他。
郭四象抱拳道:“我等奉命而来,但请大人吩咐。”
叶阳辞脚步不停:“四象,随我去南城门,拿下唐时镜!”
“唐巡检?他犯了何事?”郭四象快步跟上,吃惊地问。
叶阳辞说:“待本官先拿下他,讯问后自然一清二楚。”
唐时镜出了县衙大门,骑马回到巡检司,一下马就直奔廨舍,见方越不在,问了值守的兵士,得知自己前脚刚走,后脚方越就被知县大人的小厮叫走了。
伸手按了按下颌角,唐时镜知道是这副脸皮露了馅。
这半年多来,从未有人怀疑过他的脸,但叶阳辞明察秋毫,也许早在诱杀马贼时就开始怀疑他,也许更早。故而去信给京城名医,借着询问病症来进一步验证怀疑,又在收到回信后,再次按下不提。
接下来的这一个多月,叶阳辞密切观察着他的行踪,发现他常借巡查之职,在外奔波,频繁出入高唐城。
直至今日,叶阳辞才亲自上场,又双管齐下,拿下了方越。
这人也太沉得住气了!
唐时镜一面朝门外疾奔,一面百般思索:为何今日骤然发难?方才对方先行试探,说明还没有确凿证据,那何不再等一阵子?等到确定了,再暗中布网抓捕,岂不是更稳妥?
出了巡检司的门,唐时镜纵身上马,策马狂奔时,想到了答案——因为他今日向叶阳辞禀报了修整驿道之事。
连唐时镜也没弄清楚的修路缘由,叶阳辞却一下猜到内情,知道高唐王不日要来夏津,担心他将这消息透露给背后之人,这才当机立断地收了网。
——他是为了高唐王秦深!唐时镜咬牙,扬鞭催马,眼见离巡检司最近的南城门就在前方。
城门在面前轰然关闭。郭四象催动坐骑,手持新打造的长柄斩马陌刀,拦在城门口,身后是挽弓搭弦的捕快们。
郭四象见了他,扬声道:“唐巡检,知县大人请你回县衙,有要事相询。”
唐时镜勒马,面如雕塑,目光严峻:“知县大人允我出城奔丧,让开。”
郭四象咧嘴而笑,少年的意气风发与汪洋恣肆在他的眉宇间跳跃:“你是要去奔自己的丧吧?连大人的话都不听,别给脸不要脸啦。”
唐时镜一边搜寻着脱困的契机,一边嘲讽:“你够听话,是一条好狗,学几声狗叫给爷听听?”
郭四象并未被激怒,反而笑得更灿烂:“我是个光明磊落的好人,所以爱听叶阳大人的话,怎么,你羡慕嫉妒恨吗?是不是觉得自己给恶狗当爪牙,还不如给大人当狗?放心,没人抢你的狗窝,只要你肯回头,说不定大人会原谅你。”
唐时镜此刻已近到他身前两丈,调整好角度,猛地抬臂。
他的手腕下方,绑缚着一架小型机关连弩,扣动扳机则五箭齐发,淬毒箭头穿透袖口射出,擦破皮就能短时放倒一个练家子。
见激射的短箭劈面而来,郭四象眼疾手快,握紧缰绳侧身滑下马背,脚尖勾着马蹬悬住,惊险躲开。
箭矢咄咄钉在城门上,捕快们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唐时镜趁机跃起,脚尖一点马背,从袖中甩出钩爪飞索,扣住城墙垛口,旋即飞身荡去,脚蹬墙皮左躲右闪,避开后方射来的箭雨,几步就利索登上城墙顶端的甬道。
剑光自女墙后方卷来,犹如风起云涌,看似渺茫却有着遮天的威力。
唐时镜心下暗凛,左手握刀鞘飞旋两圈,如转轮挡了一下剑光,右手当即拔刀斜劈。
刀风震散对方发缕,掀动袍袖,出剑那人方才显出身形,回手迎击而上!
唐时镜瞳孔一缩。刀剑相格之间,星火迸射。
星火转瞬即逝,却像烈阳的光晕在他的视线里扩大。
光晕散去后,他看见叶阳辞那双惑人心魄的眼睛,长睫微垂,眼尾斜挑,含情时秋水横波,含威时凛若冰川。
近在咫尺,叶阳辞语声清冷:“第一次见面,你就试探我的武功。第二次见面,你问我佩刀还是佩剑。如今,你寻到答案了么?”
唐时镜沉声道:“这不是你的剑。太普通了,配不上你的剑法。”
叶阳辞说:“彼此彼此,你用的也不是自己的刀。”
两人同时用力一抵,在真气的反震力中各自后退两步。
叶阳辞的剑尖指向他眉心,稳得纹丝不动:“是你自己揭开,还是我来削?”
唐时镜紧握刀柄的手指隐隐发麻。他知道自己已然败了,高手相斗,胜负只在一线,可有时一线就是天堑。如果他用的是自己的鸣鸿刀,或许还有六七分胜算。
而叶阳辞真正的剑呢,又该是何等模样?叶阳辞若是用回自己的剑,他的胜算还能有几分?
唐时镜深深吸气。进退去留,横竖左右,他得在此刻做出抉择。
他极少有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因为利益、恐惧、欲望、公理、道德……这些统统都无法推动他。他行事几乎没有什么清晰的原则。
准确地说,倘若有,那便是变幻莫测的心情。
他是百转千回的虚假,就像一团飘忽不定的雾,心里的风往哪吹,雾就往哪儿飘。而生出这阵风的青萍之末,也许就是——
“有意思。”他轻飘飘地说,“叶阳大人,你可真有意思。”
第29章 深夜有神秘访客
临清州位于卫河和会通河交汇之地,由此水路出发,北及北平,西抵洛阳,南达杭州。虽是州治,却被称为天下十三省的总路,是个繁华热闹的大码头。
戍守整个东昌府的平山卫,在这里建立了临清千户所,主要是为加强漕运管理,确保运河粮道畅通。
临清千户所的官署就在卫河边上,主官为千户葛燎,下有副千户二人,百户十人,镇抚一人。
唐时镜在薄暮时分迈进了官署大门,几名仆役闻讯赶来。
他在照壁前就摘了巡检的束腰,脱下皂衣一甩,当即有仆役接住。一名仆役近前为他穿上黑底织金的彪纹曳撒,换好冠帽,半跪着束紧了腰带和硬革箭袖。另一名仆役摘下他的普通佩刀,将鸣鸿刀端正系在他腰侧。
走到步廊时,仆役已捧着镜子、铜盆、棉巾、胰子皂,在廊庑门口候着。他往铜盆的热水里倒了半瓶溶解药水,低头搓洗,随后慢慢揭去粘贴在脸上的胶膜。待到用棉巾擦干脸上水渍,他抬起头看镜子,镜面中已换了一张与唐时镜判若两人的脸。
也许骨相轮廓还有那么三四分相似,但五官与气质已属于另一个人——临清千户所镇抚,萧珩,萧楚白。
镜子里映出二十六岁青年的脸。这张脸给人的第一感觉,像风流薄幸,又像心思深沉,是薄情郎与野心家的混合体,眼底烧着不能见天光的暗火。
萧珩无端朝镜子笑了笑,唇角飘荡的情思薄得抓不住,刀锋般的眉梢却始终吊着一缕煞气。
把棉巾往铜盆里一扔,他穿过步廊,大步流星迈入厅堂,朝端坐在首座圈椅上的千户葛燎半跪行礼:“卑职镇抚萧珩,向千户大人复命。”
葛燎年三旬有余,豹眼环髯,一身横练功夫,是个有心眼的武夫模样,见着萧珩倒也和气,说:“起身吧楚白,坐。”
萧珩落座。
葛燎问:“怎么忽然回来,连信都不先递一封,高唐王那边有异动?”
萧珩道:“被抓到尾巴,‘巡检唐时镜’这个身份不能再用了。好在也只是弃了一条尾巴,真实身份没有暴露。”
葛燎听到前半句话时就皱起的眉头,在最后一句话后舒展开来,说:“经营半年多,可惜了。不过也算颇有成绩,在小鲁王那边说得过去。今后办事,再换个身份便是。”
萧珩点头:“卑职暂时把方越留在高唐州,作为联络人。另外,卑职打探到,矿区之乱已从济南府向西蔓延,那些变民陆续逃入高唐州,许知州紧闭城门,派兵驱散。流民无处可去,还会继续向西讨生路,临清州在他们眼中是块安乐地。大人不可不防。”
葛燎也听说眼下山东四府的矿区正在闹民变,但各大卫所还镇压得住,只是响马贼变得更棘手了,几乎是“血铃铛”一枝独秀的局面。
对此他并不很上心,因为蔡知府不急,小鲁王秦湍稳坐聊城,而他更不必担忧。
“我知道了,辛苦你。对了,鲁王府有新任务过来,这事正好交给你去办。”葛燎从怀中抽出密信,递给他。
萧珩上前接过,打开细看后,在一旁桌面的灯盏内烧掉。他抱拳道:“卑职一定竭尽全力。这便动身,前往聊城。”
葛燎越发和气地点点头:“也不急着这一时。你来回奔波辛苦,先好好歇息一夜,明日再坐船出发。”
萧珩走出厅堂时,便有提灯仆役迎上前,送他回官署旁的独门院子。
路上遇到李副千户带着两名百户来见葛燎,萧珩对他也只是抱拳行礼,寒暄一句就走了。
临清千户所也许有人知道,但知道了也不敢声张——副千户是葛燎的左右手,百户们是他身下的牛马,官职最低的镇抚才是他的心腹,而他麾下的千名兵士连鹰犬都算不上,只是耗材。
高唐王府内,秦深接到了秦湍召他去聊城觐见的亲王令。
带队来送令的仍是长史瞿境,笑容可掬地说:“三王爷这是身子大好了,鲁王殿下见到您,一定欣慰得很哪。”
其时秦深正在荷池旁的亭子里,边赏花,边听着倚坐美人靠的歌女弹琵琶,一曲《采莲曲》弹得温柔缱绻。他在乐音中用折扇轻敲桌面,神情仍是冷淡,连带眉宇间的郁气也蒙蒙如阴霾。
“二哥想我,我自当拖家带口前去拜见,怎么忽然提起大婚之事?”
瞿境道:“您都二十三了,还没立妃,殿下身为您的亲兄长,能不上心嘛,一直都在封地里给您精挑细选着呢。这不,正好趁这个机会,您带两位女眷和小王子同去,一来慰藉鲁王妃膝下空虚,二来也给自己定一个称心可意的正妃。您这边一选定,殿下就把名牒上报宗人府,朝廷批准后就可以举行大婚了,多好。”
相似小说推荐
-
迹部弟弟的审神者日常(魑归) 本书简介:正文完结可安心跳坑!等结算后更福利番外!
【前排高亮:本文网王卷冰帝青学主场,冰帝会拿冠军。另外,本...
-
金丝雀失忆后反攻了(十贰点) [近代现代] 《金丝雀失忆后反攻了》作者:十贰点【完结+番外】晋江VIP2025-06-23完结总书评数:546 当前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