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改制后,股份制经营,成立新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各占董事席位,并组建了全新的经营管理层,这样改制后,铸炮厂得以保存,甚至获得更多订单,收益也更高。
  葡萄牙人虽然让出了七成的股份,但若是他们不合作,这个炮厂就会失去大明的订单,以他们现在的处境,根本维系不下去。
  澳门的船厂、铳厂等基本上也都是进行了这样的改制。
  完成改制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那些工作基本没丢,就是以后不能再享受国中之国般的自治待遇,但起码还可以继续在澳门生活下去,甚至有技术的在那些厂里,待遇依然挺高。
  经商开铺子的,也同样能够继续经营。
  损失也是有的,土地、房屋、商铺,甚至城堡、教堂、港口码头、炮台都收归朝廷,连他们的奴隶都被收走了。
  他们还被剥夺了在澳门买卖、蓄养奴隶的权力,只许雇佣。
  “澳门能够这么快安定下来,苍水你功不可没,何腾蛟这次回朝后,就不会再回两广了,朕打算让你出任广东巡抚一职。”
  “陛下,臣不敢受,臣仅是巡按而已。”
  朱以海笑着道,“你也别急着拒绝,巡按之前虽仅是七品,但之前朕更定官制,已经是正五品了,你先前巡按福建,再巡按广东,在地方上辛苦奔波,劳苦功高,其实你早当升迁,只是之前岭南需要你,朕也就委屈你了。
  现在这次要一起调整岭南的官员,便把你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巡按巡抚,只着好像差不多,其实品级上来说,天差地别。
  在绍天朝以前,巡抚早最其实也是中央派出代天子巡狩地方的官员,最早时还分为户部派出巡抚和兵部派出巡抚,到了后来,事权渐合一,巡抚也成了普遍常设,于是巡抚便加都察院的宪职,到后来又例加兵部侍郎衔。
  嘉靖后,甚至开始常驻地方,虽是京官,但常驻地方,成为地方一省军政主官,在边地还能练兵、统兵,甚至指挥作战,兵马多的手底下几万人马。
  虽然明末时总督设立许多,但总督与巡抚,其实并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级,互相牵制。
  所以后来又设督师、经略等以节制巡抚、总督,甚至统领数省。
  巡按这个职务呢,其实就是巡抚常驻地方后另设的,设立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巡抚常驻地方,成为一省军政长官后,他原先的职责其实就变了。
  所以朝廷需要再派一位京官代天子巡狩地方,尤其是监督地方官员,包括监督总督、巡抚们。
  所以虽然巡按是从十三道监察御史里面轮流派出御史出巡,品级才八品,但权力极大。
  巡抚权利越来越大,给巡按的权力也就不断增加。
  到了明后期时,巡按在地方上的声望威势,已经比巡抚更高,地方官对巡按的畏惧,远远超过巡抚。
  因为巡抚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地方官,而巡按却是真正的代天巡狩的钦差。
  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极重。
  到了绍天朝,朱以海干脆把总督和巡抚,直接定性为地方官员,总督、巡抚不是上下级,两三省设一个总督,每省设一个巡抚,总督驻扎的省,例兼当地巡抚,不再额外设巡抚,免的冲突矛盾。
  巡按的品级也由八品升到五品。
  仍是朝廷特派钦差,代天子巡狩,所以地位其实反而是提升了许多。
  巡按品级既不如总督、巡抚,也不如布政使、按察使,甚至不如地方的分巡,但在地方上排序,却是跟总督、巡抚并列,是位在布按之上的。
  明末时知府等见品级更低的巡按,却还得跪拜。
  当然,正常情况下,巡按虽然权重,但毕竟品级低,他只是中央特派,按例巡按一般都是各道监察御史轮流出巡,一般是一年,一年后就回到都察院,然后换另一位御史出巡。
  御史、巡按都是容易升迁的官职,甚至巡按的选拔上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是进士出身,不许用教官,不许用部曹,不许用吏职,也不许用新仕官,不许用老弱。
  甚至由监察御史选为巡按出巡后,就暂时不再隶属都察院,给予最大的权限。
  他们在地方上督查人事、考核政绩,监理地方司法、军事,甚至直接统兵练兵,管理粮饷,指挥打仗等等,权力大的没边。
  反正这个中央特派员,中央督查组长,地方所有官吏、事务,他都有权管,跟巡抚职权上其实差不多,只不过一个变成地方长官,一个是上面特派。


第594章 红线
  不过巡按本身仍是监察御史的外差,就算在绍天朝升为五品,仍是监察御史。他们的升迁顺序,其实也是有一些定例的。
  别看他们在外巡按的时候,权力大的没边,但不等于他们就已经真的跟督抚们平级了。
  监察御史也是要按考核成绩来迁官的,一般是迁按察佥事,这是地方按察使司的三把手了,后来多成为地方分巡道的兼衔,绍天朝直接统一分守分巡等各道,统一为分巡道,另设各厅。
  所以巡按升迁,升的最多的是地方的分巡,这是能力证明,也是最大的嘉奖。
  另外也有升按察副使,或升大理寺丞、布政司参议的,甚至有迁知县的(极少数,且是京县畿县)。
  极少数升按察使、布政司参政、太仆少卿、知府、通政司参议、光禄少卿的。
  也有升佥都御史、大理寺评事、太仆寺丞的。
  其实各个官职,都有一定的升迁顺序和方向的。
  巡按直接升巡抚,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皇帝特旨题授当然是另外一回事,更何况如今是特殊时期。
  皇帝用人,可以不按吏部的官员选授规矩来。
  张煌言是从龙起义的元勋,做过宁绍兵备,又做了两任巡按,既有资历又有功绩,正常也不可能迁知县、太仆寺丞之类的,若是正常升迁,当是升佥都御史,仍在都察院。
  佥都御史下一步就是升副都御史或六部侍郎等了。
  现在直接升巡抚,还是广东巡抚,这可不一般。
  要知道,之前广东巡抚可是直接由两广总督兼任的。
  “朕留何腾蛟在朝,任内阁协办大学士,入总理处帮办军务,以瞿式耜任两广总督,苏观生任广西巡抚、张肯堂为福建总督,冯京第巡抚福建,你巡抚广东,台湾设三府,台北台中台南,划入福建管辖,单设一位台湾巡按,派吕大器巡按台湾。”
  原福建总督郑鸿逵被朱以海召入朝中,任兵部侍郎。
  原福建提督郑芝豹改任御营福建行营副提督,施大宣任台湾行营提督,郑采为副提督。
  瞿式耜和张肯堂都只任总督而不兼巡抚,郑氏几人也都调任他职,明显是皇帝对这三省的重大调整。
  “瞿式耜将驻节南宁,以稳定西南,尤其是方便节制广西土司,并利于援剿云南叛乱。”
  “你巡抚广东,安心发展,广东既有广州大港,利于海贸,又有珠江水系连通两广,何况还与江西联通,可经赣江直抵长江。再则,佛山镇,其冶铁制器业十万兴盛,一定要继续扩大生产。”
  “如今前线局势渐稳定,攻守易势,我们也度过了最难的头三年。接下来,要略微调整发展方向,尤其是做为大后方的岭南,广东的任务还是经济发展,珠三角拥有沃土良田,但也不能只种粮食。
  还是得兼顾经济,现在情况好转,可以适当的放宽些经济种植,在保证能够岭南自足,且能完成给朝廷的供应量外,也可以发展棉、麻、桑以及茶叶的种植发展。
  同时岭南传统的采矿业、冶炼、制器、造船、贸易也不能松懈。
  老百姓光靠种地,顶多能填饱肚子,但是油盐醋酱醋茶,衣裤袜帽鞋,读书看病等等,都还得靠其它经济作物,甚至是打工等帮扶的。
  起码也得男耕女织,才能自给自足,若是再发展些副业,搞搞养殖等,才能丰衣足食,有所富余。
  现在我们与这些夷人开海贸易,广东条件得天独厚,一定要抓住这机遇,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你回去任巡抚,主政一方,一定要掌握好方向,民生要搞好,但经济更要发展,要想办法给百姓增加收入,也给朝廷多添税收。
  你们在大后方,给前线输送粮食,上缴税银,甚至造船造炮,提供铜铁盐,就是最大贡献了。”
  张煌言连连点头。
  他本是浙东士人,早习惯工商发达带来的繁荣好处。
  这两年,因为战争,也因为饥荒,所以一直强调保粮食种植,解决饥荒,因此要求粮田是种粮为先。
  大大减少了经济作物。
  以往环太湖江南地区,曾经的鱼米之乡,江南粮仓,甚至因为棉纺丝织业的发达,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种棉花种桑树,粮食还全靠江西湖广供给。
  因为种棉桑等收益更高,苏杭等发达的丝织棉纺业,需求太大,自然就使的江南百姓不种粮。
  而湖广江西也是鱼米之乡,他们工商织造等业不发达,百姓习惯种粮,然后销往江南,也有不错的收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