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渐渐的,夏河寨中学的孩子们,没谁敢偷懒。
  他们每天只睡两个时辰,没有休息,没有娱乐,天不亮就爬起来,去外面跑操,背书,然后上午做算学题,下午背文章。
  到了晚上,再练习考试用的馆阁体字迹。
  张庶宁发现,有些他觉得很平常的东西,这些学生都不知道。比如应试的字体,这一点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一清二楚,可是这帮学生,竟然连规规整整写字都做不到,仿佛从来没人告诉过他们。
  还有怎么写文章,如何用例子,这更是张庶宁早就烂熟于心的东西,毕竟他爹讲什么,张庶宁还能不知道!
  但是很可惜,这些学生真的不知道,原来的老师,甚至还拿论语来当宝贝。
  张庶宁看得头皮发麻,你们写论语的句子,就算是对的,也会扣分的。张庶宁只得又订购了一批报纸。
  每天安排人专门朗读报纸,然后让学生做笔记。
  “你们记住,考试从来考的不是才华,尤其是文章诗词的比例越来越低之后。很多时候,考的就是技巧,经验。最后的一个半月,我会带着你们做各种考卷,你们可以不懂这些题目,但是务必给我记在心里头。多记住一道题,多答对一个字,你们就多一分进入复旦学堂的机会!”
  到了最后一个半月,试卷还真送来了。
  这些卷子,有几套是胡俨出的,还有十几套是黄观出的,其中出的最多的是夏知凤,她从应天送来了足足二十套。
  这几个人,都堪称学神级别,他们虽然不在复旦学堂,但是却很了解复旦学堂的风格,尤其是夏知凤,她甚至把每一道分解开,告诉做到哪里,可以得多少分数。
  对于学生来说,只需要废寝忘食地玩命就是了。
  几个月下来,这些千户所子弟,从最初的顽劣迷茫,到现在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进步有多大。
  这里面不乏比张庶宁大好几岁的年轻人,但他们对这位小先生,无比尊重,甚至敬若神明,简直比他们的父母还重要。
  转眼之间,考试的日子就临近了,张庶宁亲自带领这一批学生,赶到了曲阜。
  很显然,他们应该算是一大堆前来应试的学生中,最狼狈的那一批,不少人还穿着草鞋,打着绑腿。
  这是哪来的一群放牛娃?
  你们走错地方了吧!
  牲口市场在那边呢?
  张庶宁倒是很坦然,“去吧,对得起自己就好!”
  学生们用力颔首,迈着坚定步伐进入了考场。
  两天考试下来,剩下的就是等待。
  张庶宁陪着他们,一起等着。
  足足过了七天,考试结果出来了。
  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有多达十八人,通过了考核,虽然他们排名普遍偏后,但到底是通过了。只不过出了点小问题,学堂方面临时决定,需要增加一场考试。
  得到消息之后的学生们都傻了,他们从房间里冲出来,大家聚集在一起,满腔悲愤,切齿咬牙。
  学堂什么意思,还不明白吗?
  这么多年,都没有加试之说,为什么今年要加试?
  说没有针对,谁能相信?
  “先生,你让我们玩命学,让我们加倍苦读。我们都听先生的。可现在呢?先生能不能告诉我们,苦读还有用吗?”那个被吊在柳树枝的皮小子,哭着问张庶宁。
  他这一次很走运,排在倒数第二名通过。可如果加试一场,估计就要落榜了。
  张庶宁伸出手臂,拍了拍学生的肩头,沉声道:“别怕,这是大明朝,不会允许那些人为所欲为的!”
  学生们渐渐平静下来,只是满腹的悲愤还在,他们只觉得小先生不过是安慰大家罢了,难道还能真的扭转乾坤?
  可就在下午的时候,又传来了消息,新任布政使高启,前来曲阜,查看学堂录取情况……希望的火焰,又燃烧了起来。


第七百七十一章 闹到中书省
  高启是孙炎担任布政使之后,接掌孙炎职务的人。
  这个安排就很有趣。
  孙炎入主中书,那是个意外,可孙炎推高启,就绝不是意外了。
  因为高启算是张希孟这边的嫡系,他在宋濂之后,担任翰林学士,随后升任刑部侍郎,如今外放山东布政使。只要不出意外,接下来几年之后,返回应天,担任尚书,或者升参政,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句话,孙炎已经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了。
  大家伙还是能看明白这事的,因此复旦学堂的山长魏观很热情接待了高启,还口称老父母驾临,蓬荜生辉。
  这个老父母就很有趣,复旦学堂虽然设在了曲阜,但是却直属教化部,论起来不必在乎高启。
  但是考虑高启的特殊身份,魏观还是保持了客气。
  高启含笑,“魏山长执掌复旦学堂,为国育才,山东百姓,也多承蒙恩典,十分感激,该是我谢谢山长才是……不知道这一次复旦学堂,又录取了多少英才俊杰?”
  魏观笑道:“九百七十多人,小一千了,其中山东籍的,差不多有六百人,也算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值得庆贺。”
  高启欣然抚掌,“确实如此,但不知道,有哪个学堂录取的数额比较多?哪一处的教化有功?”
  魏观稍微顿了顿,继续道:“左右还是济南府,益都,也包括兖州府,这几处也是历年的大头儿,并没有多少意外。”
  高启笑呵呵道:“果然!不过就没有什么例外?我怎么听说,有个小地方,今年出来了不少考生啊!”
  复旦学堂的人,自然知道高启所指,夏河寨这一次通过了十八人,在所有排行之中,名列第七,单纯从人数看,什么登州、东平、东昌,全都派到了后面。
  这个成就十分惊人,要知道过去夏河寨,可是一个进入复旦学堂的都没有。他们那里空有个中学的编制,但老师就没有配齐,像算学课,是个教文学的老师代替的。
  教文学的老师,还是个老儒,不通新学,让他教算学,完全是赶鸭子上架,连照本宣科都做不到。
  这样的中学,突然冒出来十八名考生,杀出重围,跻身复旦学堂行列,确实让人有些目瞪口呆。
  魏观道:“既然布政使提到了,那我也就不瞒着,这个夏河寨确实蹊跷,我们准备加试一场,看看真实的成色,然后再说。”
  高启不动声色,“这么说,是觉得夏河寨有作弊了?考场作弊,历来都是大事情,要不要彻查到底?”
  魏观一怔,如果确实是考试出了舞弊,他还真不好交代,因此就笑道:“没有确实证据,不过事有反常,多考一次,也符合我们学堂的规矩。”
  高启却笑道:“据我所知,这么多年了,复旦学堂都没有加试的规矩。而且你们准备加试什么?可是让学生有所准备?”
  这时候一个老师站出来,“回高布政使的话,我们这一次准备考核学生的文字水平,测试一篇文章。由于事先都没有告知,大家都一样,没有什么问题。”
  哪知道高启摇头道:“不能这么说。文章这个东西,我还是小有了解的。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初张相改革科举,就是要降低文章比例。如今复旦学堂要用一篇文章,决定学生命运,属实不妥!而且我以为学堂的事情,需要正办。你们有考试舞弊的证据,那就废了考试,重新开考,如果没有,就按照成绩录取,万万不该弄什么加试糊弄人。这样一来,岂不是败坏了复旦学堂的名声?”
  高启身为著名才子,论起文采,远在张希孟之上,他点评文章取士的问题,确实没人敢反驳。
  而且后面他讲的,也有道理,复旦学堂这边,渐渐陷入了被动。
  方才站出来的那位老师,此刻又站了出来。
  “高布政使,复旦学堂取士,似乎应该听从教化部的意思才是。”
  言下之意,你根本没有过问的资格。
  高启也不慌不忙,笑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现在是山东布政使,夏河寨中学,还有夏河寨的考生,确实是我治下子民。如果他们在考试之中,遭到了不公平待遇,我也要行文中书省,讨一个说法。如果中书省不能给我说法,那就只有上书监国,上书陛下了!”
  高启提到了朱标和朱元璋,让所有人都是一怔,气氛又紧张了许多。
  高启执意替夏河寨的学生说话,让魏观很是意外。
  他面色凝重,其实论起品级,他并不怕高启,甚至他的资历还在高启之上。
  魏观担任过杭州知府,调任应天之后,逐步升任到国子监祭酒。
  他是属于李善长这一系的人,后来因为年纪大了,这才申请外放,担任复旦学堂的山长。他本来就是三品,和高启这个布政使,一模一样,谈不上谁高谁低。
  “高布政使,伱不清楚,复旦学堂培养的都是各方面突出的顶级人才,是要辅佐陛下,治理国家的。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即便通过了考试,入学之后,他们基础太差,习惯也不好。万一把那些不好的习气,带入学堂,可就带坏了其他人。我这个山长,要替学堂未来负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