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高启的脸上,笑容消失,渐渐严肃起来。
  “魏山长,我不知道是你这么看,还是复旦学堂的所有老师都这样看!倘若你们都是这么想的,我觉得这事情可不光是几个学生那么简单了……你们以出身论人,咱们陛下又该怎么说?”
  魏观骤然一惊,沉下脸来,“高布政使,你这话就不对了,陛下乃是天授,岂能和凡夫俗子比肩?”
  高启冷笑道:“我可是听说陛下撰写此生经历,第一部 的初稿,已经发到了各地,你们复旦学堂,不会没有收到吧?”
  高启继续道:“陛下是什么主张,你们不会不知道!哪有什么天授,无非是顺时而动罢了。”
  这时候那位老师又一次站出来,“高布政使,陛下撰写书籍固然不错……但身为臣子,应该清楚,吾皇天纵英明,不同凡响。而且高布政使替那几个乡下孩子说话,莫非你觉得其中会有陛下一般的人物?”
  这家伙的话,着实有些诛心了。
  高启笑道:“你又是什么人,不知道能否告知?”
  此人一笑,“在下名叫蔡本,是复旦学堂的老师,不才刚刚考察了山东的人口田赋,写了一篇奏疏,交给了陛下。”
  高启如梦初醒,“原来是你!我想起来了,你的那篇奏疏很有见地,陛下也是十分喜欢。还明发各部衙门。接下来的改革,还要以此为参考。”
  蔡本微微一笑,“承蒙高布政使赞许,在下愧不敢当。其实以在下的意思,陛下应该不再增加赋税,以安人心。”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高启突然眉头一皱,“蔡本,按照你奏疏的内容,不是说朝廷的田赋会大大减少吗?”
  “所以才要不加税赋,安定人心!”蔡本骤然说道。
  高启愕然,随即哈哈大笑。
  “蔡本,你这人真有意思,你费那么大力气,写了一篇奏疏,原来是想吓唬住陛下啊!我可以告诉你,想错了,大错特错了……咱们陛下不会被你吓到的,朝廷接下来的意思,重新分田,是肯定的。田赋减少,商税来补,另外还会进行税制改革……听到这些,你是不是有些失望?”
  蔡本骤然变色,朝廷的意思,确实是出乎他的预料。
  难道自己写得还不明白?
  陛下怎么还死心眼,上千万的田赋,一旦重新分配土地,顷刻之间,化为乌有。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盛世加恩的名义,把税赋固定下来,也就不用担心减少了。
  里子面子,全都顾及到了。
  为什么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啊?
  此刻魏观也是眉头紧皱,“高布政使,我们学堂的意思,还是应该加试一场,如果你觉得文章不妥当,可以调整一些内容,但无论如何,也不能随便什么人,都进入学堂。你也要知道,复旦学堂是朝廷税赋供养,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高启深深吸了口气,“魏山长,还是那句话,你们想靠着多试一场,就把那些学生赶到门外,不给他们入学的机会,我这个父母官,是不会答应的。我会上书中书省,据理力争!”
  魏观深深吸口气,“既然如此,我也只能请孙相定夺了。”
  双方不欢而散,高启直接到了夏河寨学生这边,参与考试的所有人,包括没有通过的学生,也都等在这里。
  他们迫切想要知道个结果,到底是自己这些人痴心妄想,还是上天不负苦心人!
  就要见个分晓。
  高启亲自驾到,勉励了大家伙一番,学生们的希望更强烈了。
  只是高启却一直在盯着张庶宁,别人不认识,他经常去张府,哪能不认识?果然是这一位。
  高启借着单独谈话的机会,跟张庶宁到了屋舍里面。
  “这事张相知道吧?”
  张庶宁微微摇头,“我没有写信。我还不觉得,咱们大明朝,会烂到这个地步!”
  高启一怔,点了点头,“成!既然如此,我就上书,跟他们周旋。大不了赔上一个布政使,我也想瞧瞧,中书省到底会怎么办!”


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
  高启本身就是有名的大才子,有太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这些人本身处境有些尴尬,一来他们普遍年轻,资历根基都不深,二来他们是朱元璋渡江之后,才投靠过来的,和一些老臣没法比。
  自然而然,就低了一等,也是直到最近,像杨基等人,才爬上布政使的位置,距离中书诸部,还差了一截。但他们胜在人多,像张羽啊,徐贲啊,王进啊,遍及朝野,还都小有名气。
  高启一面上书中书省,一面给老朋友写信,联络众人。随后高启又行文门下省,将复旦学堂的事情,捅到了宋濂和刘基那里。
  到了这一步,高启还不愿意罢手,他又决定,给御史台行文,请求御史台,调查录取中存在的弊端。
  ……
  “疯了!这个高启,就是一条疯狗!”蔡本切齿咬牙,对魏观道:“山长,他这是要把咱们都抓起来问罪啊!”
  魏观很凝重,他毕竟是在朝中做过官的,能清晰感觉到,高启这是要撕破脸皮,弄一把大的。
  但问题是以高启的地位,根本掀不起来这么大的风浪,门下省,御史台,这些地方怎么会配合他?
  再有,高启前程远大,也没有必要和复旦学堂死磕,把自己赔进去。
  这后面还有神仙!
  魏观猜到了,但到底是谁,他却不好说。按理讲复旦学堂是山东的,和孙相很亲近,高启也算是孙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
  “蔡本,我问你,这个夏河寨中学,他们考出来的,里面到底有没有弊端?”魏观觉得事情的关键还在学生上面,只要考试有问题,他们占住了理,就算打到了御前,他也不怕。
  蔡本脸色漆黑,无奈道:“有……也没有!”
  魏观气得差点倒仰,“到底有没有,你废话什么?”
  蔡本无奈道:“山长,这事还要怪咱们学堂的一个学生,他学的不错,人也聪明,我是很想栽培他的。可惜的是,他这人不上道,非要去教导贫家子弟。我以为他就是随便说两句,一个小孩子,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可是他还真把咱们的考试套路摸清楚了。听说他带着夏河寨的学生,日夜苦读,专研考题,几个月下来,还真让他办成了!”
  蔡本气哼哼道:“论起真才实学,夏河寨的那帮穷鬼崽子,如何能登堂入室?只要重新考一场,必定能把他们逐出学堂!”
  魏观听到这里,眉头紧皱,“我早就说过,你搞那个什么调查,要不得的。学生往外跑,看得多,想得多,心野了,就不好管了。我问伱,这个学生教书,有没有泄露考题的可能?”
  蔡本一怔,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山长,我现在就去查查,看看这小子有没有问题。如果他真的有窃题的行为,这事情就好办了!”
  魏观稍微沉吟,随即道:“你可以查问,但一定小心,这孩子看起来是个聪明人,可造之材,你可不能毁了他!”
  蔡本连连点头,可是从魏观这里出来,他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区区小孩子而已,摆平了他,事情也就解决了。
  因此蔡本直接来找张庶宁了。
  他走到半路,发现有卖金梨的,卖了一大筐,提着到了学生住处。张庶宁这些日子一直都在,他也没干别的,只是领着大家伙,继续跑操,读书,做题,跟前些时候没什么区别。
  要说还有什么事情,那就是观察研究一下这些孩子。
  他在济民学堂的时候,就有这个习惯,只不过那时候是研究天才学生,现在开始研究普通人,渐渐的,张庶宁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前面蔡本就跟他说,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基础差,习惯不好,卑微怯懦,没见识,没担当……就算放他们进入学堂,也远不及别人,白白占用名额。
  类似的观点,魏观也说过,他不能浪费学校的宝贵资源。
  虽然这话在张庶宁听来是歪理,但歪理也有存在的基础……有些论断,还符合一些现实,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张庶宁把精力放在了这上面……渐渐的,他发现了一些异样的东西,比如说这些夏河寨的学生,尤其是通过考试的,他们变得相当自信,说话有条理许多,也重视自己的卫生,行走坐卧,比起原本都提升了一大截。
  他们会把自己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会买最便宜的牙具,每天定时洗漱。他们还会不遗余力,如饥似渴地阅读。
  各种各样的书籍,报纸,甚至有人尝试着写文章,投给报社。
  根据张庶宁的评估,只要能维持这个状态,要不了一两年时间,就算是真正和那些出身条件较好的学生相比,也不会差太多。
  这就让他大为惊讶。
  穷学生,乡下孩子,到底是差在哪里?
  渐渐的,张庶宁得出了一个结论。
  其实这就是长久以来,塑造的结果。
  人们更仰慕那些条件好的家庭,觉得他们动作优雅,穿着体面,代表着尊贵气派……普通人要跟他们学,学不来就自愧不如,低人一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