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各点足量食物。
几乎没有交谈,是节约时间,也是专注享受美味,让这顿午餐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过去了。
短暂的休息之后,仍要继续棘手的炸弹案。
离开较为热闹的餐厅,在摄政公园前选了个相对开阔又安静的角落,商谈接下去要怎么做。
莫伦提出一个猜想:
“假设昆虫胖老头与乔治史蒂文是同一个人,他非常擅于伪装。那么乔治史蒂文是真名吗?与这个身份相关的某些经历是不是编造的?”
还要问露娜,她与史蒂文相处最久。
露娜愣了愣,从信任史蒂文到产生分歧,再到厌恶怀疑,眼下要开始否定他的真实性。
“史蒂文不怎么提过去,他说父母都已经去世,他也就彻底远离家乡。”
乔治史蒂文今年28岁。
出生在爱尔兰,但已经听不出爱尔兰口音,家乡在都柏林附近的孚德镇。
前年9月入职「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去年12月离职。
自述23岁以前做过海员,与萨米沃尔在船上认识。来伦敦前,他在爱尔兰的「黄金电报公司」做电报员。
以上,是露娜听史蒂文自述的内容。
麦考夫问:“您问过他具体在哪艘海船上做水手吗?”
露娜摇头,“没有。”
麦考夫:“之前,他有制作机械物品的爱好吗?”
露娜:“我只知道他喜欢打猎,但他没说过弓箭与猎枪是买的还是自制的。当然,我也没问过。恋爱七个月,这种事该是他主动分享吧?”
麦考夫毫不惊讶会听到这番回答。
爱情令人盲目,盲目程度比他养死金鱼的离谱性更高。
莫伦注意到史蒂文自称家乡是爱尔兰。
“点灯人阿尔说过,昆虫胖老头有着爱尔兰口音。”
都有爱尔兰口音,就一定是从爱尔兰来的吗?
莫伦问露娜:“你没和史蒂文回过他的家乡吧?”
“没有。”
露娜回头去看这段恋爱经历,真像是被鬼迷了心窍。
这会细想,察觉了史蒂文的又一个不对劲。
“他说父母不在了,以后长居伦敦,所以不回家乡。可就算不常住,也该去祭拜父母。我们差点结婚之前,他居然都没提出带我回爱尔兰老家走一趟。”
露娜愈发怀疑史蒂文对家乡位置也说了谎。
莫伦:“等发电报查证后,再下结论。”
莫伦没说很多恶性案件的作案动机与童年经历相关。
如果乔治史蒂文真的来自孚德镇,而他又是投弹者的话,也会故意掩藏那段幼时经历。
她问:“三位在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有朋友,那种接到电报后能立刻去孚德镇走一趟了解情况的朋友吗?”
露娜摇头。
雷斯垂德:“别指望警方协查,苏格兰场与爱尔兰方面的关系真不算好。”
麦考夫:“今天是周日。我找人的话,估计最快也要后天才有回信。”
莫伦:“这个速度已经挺快了,以传统邮政至少需要一周才回信。”
麦考夫却听出了莫伦没说的后半句,再快能快过凶手第三次投弹的速度吗?
目前掌握的情报还不够充分,直接叫停地铁运作是不现实的。
地铁公司损失的钱,谁来补?外交部吗?
克莱长官只说过不惜代价找出凶手,可从没说过不惜代价保护地铁乘客。
如果直接暂停地铁运营,还会产生另一个困境。
当A、N、T三个字母对应的爆炸都没达到凶手的预期,他会怎么做?
注重规律的凶手,精心设计规律被破坏了,是不是会发狂?或潜逃海外蛰伏下去,某天卷土重来?
麦考夫问露娜,“你说史蒂文喜欢打猎,他常去哪个猎区?多久一次?”
“这个我知道。”
露娜终于找到能答的问题。
“是伦敦东北方的艾坪森林。想打猎,当天来回太匆忙。史蒂文会和同事换班,把两周的休息日连休。
他每个月至少去一次,说是从东北方向进入森林。「沼泽旅店」是猎人们的常驻点,也是他的惯用落脚地。”
远离城市,进入森林。脱下西装,拿起猎枪。
乔治史蒂文在打猎时与伦敦工作生活的状态一样吗?是不是会撕去伪装,释放本我?
莫伦问:“你有和史蒂文一起打过猎吗?他在打猎时是什么样的?”
露娜:“我陪着去过一次艾坪森林,但没有进入林区,只在旅店附近欣赏风景,也不清楚他真正打猎时的模样。”
莫伦:“或许该去一趟艾坪森林,说不定能发现真实的乔治史蒂文。”
这个提议没有被立刻执行,先去「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
如果能顺利提取史蒂文的指纹样本,与炸弹上的对比核实为同一个人,就马上去森林。
如果无法获得指纹或指纹对比不一致,需要重新思路,换一个方向去锁定投弹客。
运气,这次没有站在乔治史蒂文的这一边。
电报公司本该被当月末或年尾销毁的电报纸,还留了一小批没被处。
库房员工偷懒了。把圣诞前堆积的那些清完,将圣诞后几天的并入来年一月再清。
顺利找出留有JS电报签名的一箱电报单。
整整一箱电报单,在上面完整提取到左右十根手指的指纹。
另外,「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主管不知史蒂文辞职后去了哪里,目前没有哪家公司来做背调了解情况。
麦考夫用放大镜一一对比史蒂文的指纹。
最终确定白厅炸弹金属残片上的指纹,与乔治史蒂文右手食指的指纹完全一致。
虽在剧院爆炸的炸弹碎片上没能采集到指纹,但凭着两枚炸弹完全相同的设计构造,基本推定史蒂文是两起投弹案的制弹者。
出于严谨,不排除史蒂文有同伙,不能百分百断定他也是亲手放置炸弹的那个人。
另外,同事鲍勃约翰逊捎来消息。
鲍勃走访了三十家药剂铺,查找弹药原材料的可疑购买者。
四家店铺提到去年十二月初接待过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顾客。
那位客人长得太胖了,似乎胖到直不起背脊,很难不叫人记得他。他是灰白胡子的老头,略有爱尔兰口音。
麦考夫把胖老头购买的原料数量加起来。
扣除前两次爆炸的已用量,暂不计算损耗,推算剩余部分至少能炸两到三节车厢。
莫伦得知胖老头在药剂铺出没,又去核查了一遍。
其中一位店员表示,注意到老头外套的最后一粒纽扣有昆虫图案,轮廓很像蚂蚁。
怪就怪在这位自带明晰记忆点的胖老头,四家药剂铺员工们、周围居民、商户都没见过他第二次。
胖老头似消失在茫茫人海。
也许,这是一种蓄意分散调查者注意力的手段。
投弹者是不低调,但也要争取足够时间完成三次投弹。
假设调查者思维简单,认为更容易找到外形特征明显的嫌犯,把人手集中在寻找胖老头,就无法及时去追踪真正的凶手。
乔治史蒂文却无法想到凭着指纹痕迹,已经锁定他与投弹案的关联。
与其去找不知所踪的胖老头,不如去他狩猎的森林瞧个究竟。
露娜没有同行。
明天要上班,到新公司刚刚十天,不便请假。
莫伦为露娜提供一个选项。
如果她觉得继续住租屋不安心,也不想再一次去住旅店,可以到罗伯特街44号暂住几天,但无法保证这个地点就安全。
毕竟门口的路灯被标记,这里也是被“昆虫胖老头”的重点关注的地方之一。
露娜认真想了想,她的租屋与新公司很近。来回步行半小时,上班更方便。
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她不搬家了。该上班继续上班,不能因为史蒂文第二次影响工作。
黄昏,落日熔金。
雇佣一辆马车,前往东北方向郊外的艾坪森林。
雷斯垂德没去,他留在伦敦等待爱尔兰方面传来史蒂文的背调消息。
更是要关注是否出突发紧急事件,及时给森林附近的乡镇电报所发电报,传递最新情况。
车厢内,有且仅有两个人。
莫伦与麦考夫相对而坐,车程长达一个小时,单独相处该说点什么呢?
莫伦:无聊,手痒,想画头盖骨。
以福尔摩斯先生的聪明脑袋不做“颅骨模特”可惜了,更可惜现在没有X光机。
麦考夫:安静是美德,将来一定要组建谁都不准说话俱乐部。
周末烧制奇特骷髅摆件的计划被推延,如果现在对面是一具骷髅就好了,能给他提供更多设计灵感。
下一刻,两人向对方都露出了无比标准的善意微笑。
莫伦:颅骨影像仍旧遥远,难道要去发现一下X射线?
麦考夫:活人无法大变骷髅,他的摆件设计灵感需到别处另觅。
咳咳,讲点正经事。
麦考夫重新提起指纹检测,“您想过将指纹鉴定身份的方式推广铺开吗?”
莫伦没有特别积极,反问:“您认为它能得到迅速推广吗?”
麦考夫给出真实答案。“很难。想让法庭认同新的检测体系,需要经过漫长议定流程。现在的刑事诉讼多数由警局提出,而私人诉讼也会求助警方寻找证据。要让指纹成为证据的一环,警方就得先认同这种检测方式。”
显然,现任苏格兰场局长哈蒙没有革新精神,他看好的那一批手下也一样守旧。
莫伦:“不知明天伦敦的报纸有几张会提到「北方剧院」爆炸?能否惊动苏格兰场现任局长?”
这不是在问哈蒙局长看不看报,问的是哈蒙会不会因为爆炸受到攻讦?
只有一家剧院出事,不足以让苏格兰场的局长哈蒙引咎辞职。不干事的不去,想做事的如何能来。
麦考夫懂这个道。
三天炸两次,形势已经非常危急。
但不会有更多知情者,剧院的爆炸可能登报,白厅被炸的消息只会继续是小道流言。
今天,他要求北方电报公司配合检测,也没给出具体的由,只能以维护伦敦安全为借口。
接下来,如果成功把史蒂文或其同伙第三次的投弹行动扼杀在摇篮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地铁袭击,苏格兰场高层可以躲过一劫。
只有地铁发生惨痛死伤,苏格兰场才会因为无能被大换血。
很讽刺,正义与权力有时候水火不容。
麦考夫:“等等吧。哈蒙的年纪大了,说不定再过几个月,他就会力不从心。”
几个月具体是多久?
这不是一位身居末职的事务官能决定。
麦考夫只是听说有人想“帮助”哈蒙,不让他一把年纪为政务操心。
莫伦:“推广指纹检测也不能着急,我仅仅提出初步构想,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论与数据。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证明人的指纹一生不变?”
假设采集到某个指纹属于A,怎么确保A的指纹一直不变?
如果变化,多久会变?不弄清楚就会构成误判。
这是上辈子的大众常识,眼前却要去系统论证。
莫伦很清楚无法一键生成中间步骤,需要大量的数据佐证,需要科学论去支撑。
麦考夫听到莫伦提出这种问题,明白她有徐徐图之的耐心。
刚要思考「狠绝+耐心」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人,不料对方话锋一转使出了钞能力。
莫伦真诚地说:“我很相信大众的智慧。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总有科研团队能为我解开相关谜团。”
麦考夫:?
为什么他嗅到了一种不能更熟悉的气息——躲懒。
所谓“相信大众的智慧”,真不是懒到不愿意自己做实验?
莫伦神色坦然。
怎么能叫懒,她是莫忘初衷。没有忘了要放一个悠闲长假,过一段吃喝玩乐的日子。
麦考夫:“您说得很对。”
莫伦:“令人遗憾,钱也不是万能的,今天就无法雇佣到可靠的调查团队。”
谁说不是呢。
麦考夫赞同地点头。
这一刻,车厢气氛达到微妙的和谐。
两人都没直说,但都隐隐约约透出一个想法——为了更好地躲懒,必须尽快擒获投弹者。
麦考夫问:“之前,您说找到了一位向导,对方很熟悉艾坪森林吗?”
进入森林,绝不是带上指南针就能直接冲。
希望尽快发现史蒂文是否在森林里留下线索,更要找一位熟悉森林的向导。
麦考夫大学时随社团活动去过三次艾坪森林,但他不喜动。
别人四处撒欢打猎,他随便找条溪流钓鱼钓半天,对森林地势了解不多。
今天赶时间,要找到合适的向导不容易。
莫伦立刻询问了汉姆律师。
这位是范恩律师的合伙人,他常驻伦敦,在沃尔案中表现得非常专业,日常爱好是山林徒步。
汉姆律师推荐了一位当地的采蘑菇能手阿卡曼。
阿卡曼时常穿梭森林,采集可食用的无毒蘑菇与供研究用的植物。他做植物采集者十年,也会兼职做一做森林向导。
莫伦:“说实话,我没见过阿卡曼先生,但愿他如推荐人说的那样可靠。”
是否可靠,见了就知道。
很好认,阿卡曼有一头火红的卷发。
马车抵达「沼泽旅店」。
太阳在地平线上做最后的挣扎,很快会彻底天黑。
只见阿拉曼等候在路口。
三十好几,长得五大三粗。这形象比起专业采蘑菇,更像是专业打熊的。
阿卡曼对两人挥挥手:“我是汉姆律师的朋友辛巴阿卡曼。欢迎来到艾坪森林,两位就是莫伦海勒小姐、麦考夫福尔摩斯先生吧?”
莫伦与麦考夫点头。
阿卡曼爽利地说:“我已经为两位预订了旅店客房,也准备好了夜探森林的装备。现在是17:13,两位可以休息一会,吃好再晚餐出发。先定个出发时间吧。”
“18:30,准时出发。”
莫伦先拟定时间,提议:“不如一起用餐,商量一下从哪里开始勘察。”
阿卡曼:“好。”
艾坪森林曾经是皇家森林,后来皇室将森林向大众开放,允许人们免费游玩。
森林说大不算太大,约二十四平方公里,地貌却很多样,包括山林、荒地、湖泊、沼泽、草地等等。
阿卡曼被紧急联络,不知具体要提供哪个区域的向导工作,但能确定这两位客户有要紧事。
瞧莫伦穿的不是裙子而是改版猎装,就知她有备而来。
这年头女士穿裤子颇有争议,女性穿着猎装就更少见。
人们进入森林也不全是为了打猎。有的白天在湖边野餐,有的夜间观星游玩。郊游娱乐无需敏捷行动,穿着裙子没有问题。
只有深入密林,对着装才会有基础要求,至少要便于行动又防虫耐脏。
阿卡曼心底琢磨,等会问一问莫伦请了哪位裁缝改版猎装。
市面上的猎装都是男款,他想送妻女合适又美观的打猎服都难。
说话间,进入「沼泽旅店」。
麦考夫环视大堂,两面墙上挂着巨大的黑板,写满各种交易信息。
「一口价肥兔五只(一英镑)」,「求购100%上钩的渔具一套(出价三英镑)」,「野生板栗十斤换鼠尾草一捆(店主代卖)」……
这家旅店不只提供住宿,更是小型森林特产交易点。
以旅客、店家、猎人们的频繁互动状态,论上会有更多机会在这里了解到乔治史蒂文是什么样的人。
事实却并非这样。
17:50,包厢晚餐开始。
阿卡曼被问及是否知道常来打猎的乔治史蒂文。
他略惊讶,“两位是来查史蒂文的事?我知道他,他是「沼泽旅店」这两年的常客,但他很普通。”
这个说法让麦考夫与莫伦对视了一眼。
制造炸弹的史蒂文早就与普通无关,他来森林打猎不会释放嗜血的本性吗?
麦考夫:“据说史蒂文很喜欢打猎,每个月一定会来。您说他普通,指的是哪一方面。”
“这该怎么说呢?”
阿卡曼组织语言,“有些人天天钓鱼,但一条鱼都钓不上。史蒂文的情况和那些钓鱼佬很像,每个月来打猎,最好的成绩也就是猎到受伤的山鸡。”
相似小说推荐
-
杰哥暗恋破防实录(肆) [BG同人] 《(综漫同人)杰哥暗恋破防实录》作者:肆【完结】晋江VIP2024-12-14完结非v章节章均点击数:9255 总书...
-
第六大队致富手册(木木艮) [穿越重生] 《第六大队致富手册[七零]》作者:木木艮【完结+番外】晋江VIP2025-1-12完结总书评数:160当前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