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打算怎么收拾,我能干什么?”卢书棋问道,这工程不小啊。
“得先把屋里的灰扫一遍,太厚了。扫完再用水擦两遍,擦干净以后看看缺什么家具,好去准备。”卢书睿觉得还是先把灰尘扫干净吧,不然一动一股灰,尤其是快快跑了一圈,尘土飞扬的。
哥俩拿着扫把进屋了,让于茵和孩子们先出去,灰太大了。
房子太久没住人了,到处都是厚厚的灰。
卢书睿和书棋从二楼的棚开始扫,等扫到一楼的时候,过去好长时间了。
“书睿,外面太冷了,孩子有点儿受不了了。先把他们送到爷爷奶奶那吧,在这儿他们帮不上忙,还受冻。”于茵看着鼻尖有点红的几个孩子,对卢书睿说道。
沪市的冬天气温不高,也就零上一二度,孩子们还不适应。
“那行,我带他们过去吧,连和爷爷奶奶说一声,这几天,孩子白天就放在他们那儿。”卢书睿说完,招呼四个孩子赶紧走,别冻坏了。
“书棋扫完了,你先去附近看看,哪有卖蜂窝煤的。我看厨房里头有蜂窝煤炉,不知道还能不能用?得烧点热水啊,用冷水擦的话太凉了。”于茵送走孩子们,转身对书棋说道。
于茵只见过蜂窝煤炉的图片,但是没用过,也不知道怎么点。
“行,嫂子,我知道了,我先去看看那个炉子能不能用。”书棋说着往厨房走去,蜂窝煤炉子他们从小就学会怎么用了。
卢书棋把厨房里的蜂窝煤炉子,搬到院子里,扫了扫上面的灰尘,仔细看了一看,没有裂纹儿,应该是可以用的。
卢书棋又沿着院墙找了一下,还别说,真找到不少劈好的木头绊子,可以用来引炉子。
正当两人收拾着,想把木头放到煤炉子里,点燃的时候,卢书睿回来了。
“蜂窝煤炉子,哪来的,还能用吗?”卢书睿欣喜的问道,他还真没注意,房子里还有这个炉子。
“厨房的角落里发现的,书棋说应该是可以用的。但是咱们没有蜂窝煤,还不知道上哪去买呢。”于茵说完,觉得有些头疼。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感觉无从下手。主要是现在的东西都需要票,还要去指定的地方购买,不像后世,缺什么,一个大超市都解决了,还送货上门。
“我看过了,那边儿的墙角处有一个小仓房,里面有一些工具,还有不少没用的蜂窝煤,我去搬过来。”卢书睿把他的发现告诉于茵她们。
这是早上他四处转悠的时候发现的。
房子的大门朝南,院子是用红砖砌起来的一米半高的围墙围成的,安全系数比较高。
在背面的拐角处,有一间类似工具房的棚子,里面有些常用的工具和蜂窝煤。
于茵不会用蜂窝煤炉子,站在旁边看着他俩怎么点炉子。
别说,这棚子里的东西还挺全的,卢书睿还找到了大半瓶的煤油,这下容易多了。
哥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得满脸黑灰的,蜂窝煤炉子还真给点着了。于茵高兴的接了一壶水,放在上面。
还好,刚才卢书睿买了盆,买了水壶。
于茵烧上水,和卢书睿说了一声,她转身往供销社走去。于茵想买两个暖水壶,再买几个碗和杯子什么的,烧开水灌暖壶里头,渴了还可以喝。
这房子,没有个三五天是住不进来的,于茵也放平了心态,不再焦虑。
房子的修缮还在继续,卢书睿三人忙成了陀螺。
长时间不住人,很多地方不碰则已,一碰就掉灰。
家里孩子多,不能留卫生死角,旮旮旯旯的都得擦到。
卢三婶特意请了一天假,过来帮忙,于茵心里感激万分。
“三婶,上面的一会让书睿擦,太高了,咱们够不到,咱们休息一会。”又洗了一遍抹布,于茵招呼三婶歇会。
卢三婶把手里的抹布洗干净,直了直腰,走到于茵这边坐一会。
“三婶,吃点东西。”于茵说着,把果盘往卢三婶那边推推。
“还是你这果干晒得好,不像从副食品商店买的那些,太硬。”卢三婶吃了一个,夸赞道。
“你们回来,你公公婆婆知道吗?”卢三婶想起自己的妯娌,不确定的问。
“书睿昨天晚上回去一趟,和我公婆他们说了。”
他们回来以后忙着找房子,又收拾房子,好不容易房子定下来了,才有时间回去看看。
于茵没有回去,卢书睿自己过去的。至于卢母她们什么反应,于茵不关心,也没问。
“唉,这一家子,书敏又找了一个,结婚走了之后,基本就不回来了。”三婶顿了顿,又接着说“书锦在医院,可能工作太忙,也是不怎么回来,三个孩子也很少过来。”
于茵听着,这些事,这些人,以前离得远,无所谓。但是,现在都在一个地方,总会有打交道的时候,不能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不是卢书睿放不下爷爷奶奶,于茵是不想考沪市的大学,还不如去京市呢,小哥在那,还有亦娴姐她们。
卢三婶看于茵听得认真,知道她明白自己说这些的用意,接着说道“书康他们生了两个儿子,都是你婆婆带着的,宠的不像样。这回,两口子都考上了大学,书康的是师范大学,梦瑶的是大专。”卢三婶想起自己那个二嫂,知道书康两口子考上的时候,那个得意。
当时书棋他们还没有消息,她急的,嘴唇里起了一圈水泡。
“三婶,和你我也不藏着掖着,就王梦瑶干得那些事,我和她不说老死不相往来,但也不会往一堆凑合。至于书睿怎么和他妈相处,那是他的事情,我是不会掺和的。”于茵说真的,这是回来前她和卢书睿说好的。
卢三婶看得出来,于茵不是个没主意的人,说话做事有自己的原则,这样挺好的。
“我听书棋说的,书欣考上那边的大学了?”卢三婶想到这件事,和于茵确认一下。
“嗯,这些年我们其实没有来往的。我也没想到她能放弃回沪市!”于茵感叹的说道,是真没想到,卢书欣给人一种唯利是图的样子,为了王梦瑶的好处,可以对亲堂弟下手。
“被她妈伤透心了,不想回来面对这些事。”卢三婶知道的更多,中肯的说道。
于茵不知道具体细节,也不想了解,卢书欣与她真的没有什么交集,和陌生人区别不大。
卢三婶说了一些卢家的琐事,又开始帮着忙乎。
卢书睿和卢书棋去了旧货市场,还缺一些家具,他俩去那买了,不用票还不贵。
等屋里屋外收拾得差不多的时候,已经是四天以后了,离过年就剩五天的时间了。
“妈妈,我们今天还去太爷爷家吗?”安安睁开眼睛就问。
“不去了,太爷爷他们今天来我们家,我们今天搬家。”于茵的声音里带着愉悦,谁都能听出来。
“哇,我们终于要搬新家了,不然,我新收的小兵都不知道去哪找我了!”安安也高兴啊,她最近在太爷爷家附近收了好几个小兵。
于茵笑了笑,安安到哪都能找到玩伴,不会落单。
平平帮着快快系好扣子,慢慢也穿好了衣服,一家六口拿着东西,到楼下退了房,准备奔赴新家。
“哇,变样了!”安安发出感叹,再次来到这,和第一次不一样了。这几天,他们白天在太爷爷家,晚上在招待所,没到这边来。
“快快,你下来。”平平边喊着边跑过去,把爬墙的快快抓了下来。
于茵打开房门,客厅已经不一样,墙面刷了一层白灰,很亮堂。
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老式沙发椅,虽然旧但是质量好。于茵也看不出是什么木料的,很沉重,很光滑,很有底蕴。
沙发前放了一个红木的茶几,上面放了一套茶具,这是卢书睿喜欢的。五斗橱上面还摆着于茵淘来的瓶瓶罐罐,很像那么回事。
一楼卧室放了一张大点双人床,还有一个两开门的衣柜,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厨房也收拾好了,煤油炉子,蜂窝煤炉子,橱柜也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还有一些瓶瓶罐罐,桌椅板凳,配套来的。
卫生间没有蹲位,不能上厕所,放了一些洗脸盆,洗脚盆,牙具什么的,很宽敞。
二楼,三个卧室,主卧是于茵和卢书睿的,大床还有雕花呢,三开门大衣柜,梳妆台,很复古,另一侧放着一张大书桌和书架。
孩子的卧室都是上下铺的实木床,也很宽敞,屋里放着两张书桌,一人一张,并排的两个小衣柜,一人一个。
就这些旧家具,瓶瓶罐罐的,花了于茵差不多五千块钱呢。
不过里面还有一些于茵挑的老货,真假不知道,看着顺眼就买下来了,尤其是卢书睿相中的一套文房四宝和茶具,真不便宜。
但是,于茵也没犹豫,他很少有感兴趣的东西,除了书以外,于茵的钱如流水般的花出去了,说不心疼那是假的。
好在,他们云省的东西到了,衣服,被子这些基本不用添置。
还有一些大件,如缝纫机,自行车什么的,当时于茵说是有同事要买,其实是被她放空间里了。
想着,到了沪市,找机会拿出来,就说是自己买的二手货,现在,不用了,直接拿出来用了。
“茵茵,爷爷奶奶到了。”外面,卢书睿接爷爷奶奶过来了,喊着于茵出来。
“爷爷,奶奶快进来。”于茵走过去扶着奶奶的手,“太爷爷,太奶奶,快来看我们的新家。”安安,从楼上跑下来,和太爷爷太奶奶说道。
两位老人看着宽敞明亮的房子,收拾得这么好,也高兴,书睿有福气,找了个好媳妇。
他们听书睿说了,买房子的钱大部分是于茵采草药换来的,还有因缘得到的一些金子。不管怎样,书睿在人均住宅不大的沪市,能有一套独门独院的房子,不容易。
于茵看着自己一手收拾出来的家,心安稳着呢,自己有家,不是寄人篱下,被踢来踢去的皮球了!
没一会,卢三婶一家也过来了。
卢三叔于茵不熟,长相和卢父有五六分像,温文尔雅的,也是读书人,在文化局工作。
三婶带来了两双毯子,这是她和卢三叔发的福利,质量很好,保暖。
于茵很高兴,正好她们之前的行李都太薄了。
卢三婶也是为了感谢于茵这几年对书棋的照顾,送了一份她们需要的礼物。
卢奶奶也是把压箱底的龙凤被拿给了于茵,这是她年轻时候攒下的,这些年也不敢拿出来用,这回,赶上了。
卢二姐一家也是拎着大包小包的过来的,壮壮和朵朵也带了礼物。
几个孩子跑到楼上的房间玩游戏,卢书睿和爷爷三叔他们在喝茶,于茵拿来很多茶叶,二姐夫在表演他的茶道。
卢父他们过来的时候,于茵和卢奶奶,卢三婶在厨房择菜,二姐搬个凳子坐在一边歇着。
早上,于茵起早买了海鲜和肉,还从空间抓了两只鸡,中午得做一顿大餐。
“茵茵,爸妈过来了。”卢书睿的声音从客厅传来了进来。
卢三婶碰了碰于茵的胳膊,示意她出去。
于茵知道三婶的好意,奶奶还在这呢,怎么也得维持成人的体面。
于茵擦擦手,走了出去。
人还挺全,卢父卢母,卢大哥一家五口,卢书康一家四口都来了。
于茵打了招呼,把楼上的孩子叫下来认认人,尤其快快和慢慢,还没看过爷爷奶奶呢。
“爷爷奶奶好,伯父伯母好,叔叔婶婶好!”平平带着弟弟妹妹挨个叫了人。
卢父看着四个精神奕奕的孩子,心里高兴,真高兴。
伸手掏出四个红包,递过去“这是爷爷奶奶给的见面礼,拿着。”平平看了一眼他妈,示意弟弟妹妹接过去。有异口同声的说“谢谢爷爷,奶奶!”
尤其安安,那是真心的感谢,从小就喜欢红包,现在零花钱都攒了不少了。
“妈妈给你。”快快和慢慢把红包递给于茵,平平也递了过去,今天人多,让妈妈先保管。
安安犹豫一下,也递了过去,恋恋不舍的看了好几眼,怕它一去不回!
于茵都乐了,这小表情,不知道的以为她贪污了多少个红包呢。
跟在后面的二姐也被逗乐了“安安,你这么不放心啊?”
“没有,我哪能啊,我妈晚上就给我了。”安安还特意加重了晚上就给的几个音,暗示她妈一下。
“哈哈……”
这回,大伙都笑了。
“来,这是大伯和大伯母的。”卢大嫂也拿出来四个红包,分给四个孩子,平平他们同样道了谢。
这回,卢书康和王梦瑶就尴尬了,他们没准备。
于茵让平平安安带着孩子们上楼玩,客厅太挤了。
“房子还是小,下一个目标,宽敞老洋房!”于茵在心里暗暗下决心。
男同志在客厅喝茶,女同志在厨房做饭,整个房子,感觉都是人。
这还是其他几个堂姐妹没来呢,不然,更多。
卢书睿他们在讨论平平安安他们上学的事情,还有快快和慢慢去托儿所的事情。
厨房里,于茵开始炖排骨了,多炖一会,不然不好啃。
“奶奶,排骨喜欢吃红烧的还是糖醋的?”于茵征求一下奶奶的意见,她不太会做沪市的菜。
“要是精排就糖醋吧,带脊骨的话就红烧。”卢奶奶觉得糖醋小排好吃。
“都是精排,那就糖醋吧。”于茵早上买的都是精排,没有带脊骨的。
“三婶,你来做吧,书棋说你做的糖醋排骨可好吃了!我没怎么做过,掌握不好糖的份量。”于茵只做过一回,太甜了。
“对,你三婶的糖醋排骨做得好吃。”卢奶奶附和道。
三个儿媳妇,老大媳妇重男轻女不像样,老二媳妇总觉得自己是文化人,高人一等,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
只有老三媳妇,做人本本分分,对孩子一视同仁。
卢母在厨房待的很不自在,又不能出去,老太太还在呢。
“于茵,我能干点什么?”卢大嫂开口问道,就这么杵在这也不是事啊!
“大嫂,那你帮忙把这小鸡毛薅薅,早上书睿杀完了也没细收拾。”于茵把装着两只鸡的盆递过去,也不知道卢大嫂会不会弄。
卢大嫂还真会弄,这年代,可没有处理好的鸡,鸡都是自己买回去杀了,秃噜毛,收拾干净,再开膛破肚的。
接过盆,卢大嫂找了个空地,蹲在那薅鸡毛。
于茵拿出两个小板凳和一个竹镊子,“大嫂,给你凳子,坐着整,还有这个竹镊子,挺好使的。”
“你这工具还挺全!”卢大嫂接过来,坐在凳子上,卢奶奶也过来,和她一起。
于茵又找了个镊子给卢奶奶。
“于茵,还有啥没整呢?”二姐看着站在那的亲妈和王梦瑶,问于茵还有没有活了。
“虾线还没挑呢,在那边柜子上的盆里。”于茵不想搭理卢母她俩,又不能赶出去,让二姐招呼她们。
二姐端过来一大盆大虾招呼卢母她俩一起,要不待着多尴尬啊。
厨房里,于茵和三婶是主厨,其他人在打下手,一会,糖醋排骨的香味出来了!
于茵本来打算只请二姐一家和卢爷爷卢奶奶的,还是卢书睿说,他们新家第一次开火,不知会一声不好,才给各家去了信。
于茵没想到卢母和王梦瑶还能来,真是,不理解。
“书睿,饭好了,把桌子支起来。”于茵在厨房里喊道。
“知道了,这就好。”卢书睿回了一句。
二姐夫和书棋也动了起来,大桌子放了两张,又放了了一张小一点的,孩子也不少。
糖醋排骨,红焖大虾,小鸡炖蘑菇,油焖笋干,瘦肉炒牛肝菌,清蒸鲈鱼,辣炒螃蟹……还有一些沪市特色菜,三婶弄的,于茵也不知道叫什么。
男人一桌,大孩子一桌,女人和小孩子一桌。
都坐好了,爷爷先开口说话了“首先欢迎书睿和于茵带着孩子归来,更要祝贺考上大学的孩子们,你们都是好样的!”爷爷说了该说的,其他一句没多说,动筷子夹了一口菜,大家也开始动筷子了。
这么丰盛的菜,过年都吃不到,哪还有闲心说别的。
卢书睿陪着爷爷喝了一点于茵酿的米酒,卢父和卢三叔喝点白酒,二姐夫相中了于茵的葡萄酒,和卢大哥一人一杯。书棋最自在,自己吃的欢实,卢书康最不自在,哪哪都不得劲。
孩子那桌,卢大哥家的两个大的,吃东西很斯文,二姐家的壮壮和平平安安他们熟,吃的高兴,就卢书康家的小子吃的狼吞虎咽,掉了一地饭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