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书明为了不下乡,接了他妈的班,在印刷厂当了车间工人。
他媳妇魏红,是供销社的营业员,一家六口,肚子里还有一个,三个工人,条件不错了。
最主要的是卢大伯家有两间房,还有个小阁楼,就只有卢书明一个儿子,不然,以魏红的条件,怎么也不会选择卢书明。
沪市,多少人家,都是十几口人挤在那么两间房子里,都是一间房,隔了又隔的。
魏红主动和于茵打了招呼,叫了声嫂子,说起了孩子经。
这次高考,卢家已婚的未婚的考上好几个。
卢大伯家的小女儿卢书美考上了师范,卢书明从小不爱学习,这点和卢家人不像,可能遗传了他妈的基因比较多。
卢书康两口子,卢书睿和于茵,卢书棋和卢书芸,加起来七八个,这在整个弄堂都出名了,被人戏称成为书香门第。
卢三婶一家也到了,书棋和书芸给爷爷奶奶拜了年,还得到一个红包,爷爷奶奶给所有小辈都准备了,结没结婚的都有。
卢父他们是最后到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大过年的,都哭丧着脸,没一点喜气。
于茵只和卢父拜了年,其他人连理都没理,从此刻开始,她们只是陌路人。
于茵给她爸打了电话,聊了一下彼此近况,知道都挺好的。
年前收拾好房子的时候,于茵给她爸去过信,告诉他自己的地址。于父高兴她们考上了大学,又买了房子,还给于茵汇了一百块钱过来。
于茵也给她爸和于康寄了东西,吃的,用的,准备了不少。
也给小哥和亦娴姐她们通了信,小哥家生的一对双胞胎儿子精力旺盛,两口子被折腾的不轻,小哥还写信吐槽过。
于大嫂是最有意思的,信是越写越长,还吐槽,于母她们没回去的时候,她和于晴处的还可以,觉得她还挺不错的。没想到,这母女二人一碰头,那主意,真是一个接一个,她都要原地爆炸了……
随信寄来的还有给孩子的新年礼物和她们乔迁新居的贺礼。
年后的日子,就在收发朋友间的来信,包裹中度过。
一转眼,都正月初八了。
这天吃完晚饭,卢父过来了,几个孩子和爷爷打了招呼,就上楼看书去了。
“爸,吃饭了吗?”于茵知道卢父和卢书康他们分家的事,于大嫂和她说的。
卢母觉得卢父绝情,这不是要和书康他们分火,这是要和她分开,嫌弃她了。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捏着家里的存款,怎么也不同意和于书康他们分开。
卢父没办法,自己单过了,工资也不给卢母了,之前家里的钱他也不知道具体还有多少,都分给卢母了。
两个人,处在分居状态,卢母搬去小屋住了。
于茵当时听听也就算了,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她不感兴趣。
“吃过了。”卢父也不好意思和于茵她们说什么,觉得丢脸。他这次过来,是为了四个孩子上学的事情。
“平平和安安的手续都办好了,开学接着上二年级,但是,得参加考试。开学前,让她俩看看沪市的课本,和之前用的不一样。”
卢父比较细心,把课本都给带来了。
“快快和慢慢转入上大的托儿所,里面都是教职工家的孩子,环境也不错,我打好招呼了,大学开课前,给他们送过去报名。”卢父找了自己的同学,正好管这个的,不然,真不好整。
卢父在教育局工作了这么些年,职位也不算低,这次,孩子上学问题,多亏了他的关系,
尤其快快和慢慢去的托儿所,是不对外开放的。
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卢父没有多坐,还得赶回去呢,天不早了。
送走卢父,于茵和卢书睿说起开学以后的事情,孩子们的安排。
“爸说,快快和慢慢他们中午不用接,直接在托儿所吃饭,交伙食费就可以,平平安安怎么办?”于茵他俩课业也不能少了,中午放学赶回来做饭,有点不太现实。
平平安安还有几个月才满八周岁,于茵不想他们变成钥匙儿童。
让孩子脖子上挂着钥匙,放学自己开门回家,自己做饭,太危险了。
“我也考虑了这个事,我想着,要不咱们找个阿姨,帮着照顾孩子?”卢书睿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了,这也是他当时抓着于茵努力复习的原因,必须两人一起考上,否则一个人照顾不了四个孩子。
“阿姨好找吗?不知根知底的不行。”于茵看多了后世保姆虐待孩子和偷孩子的事,有点不放心。
“书康,你说让爷爷奶奶也来咱家这住怎么样?有爷爷奶奶看着,咱们找个做家务的阿姨也放心。”这是于茵琢磨了好几天的事,之前看安安和太奶奶讨论种花种菜的时候,她就有这个想法。
“这倒也行,我是怕你不习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卢书睿也想过让爷爷奶奶住过来,帮着照看一下孩子,他也能照看一爷爷奶奶,岁数大了,他有点不放心。
“爷爷奶奶没问题,我喜欢他们。”潜在意思就是其他人不行。
卢书睿也明白于茵的意思,他妈是不可以的。这点他也认同,他妈是他的责任,不是于茵的。
两个人商量好了,还得去征求爷爷奶奶的意见。
转天,两人带着孩子去了卢爷爷家。
老两口已经吃过早饭,在弄堂里遛弯呢。
“你们过来了?”
卢爷爷卢奶奶看见一家六口,心情就好。
“太爷爷太奶奶,我先去找我的小兵训练一下,一会再陪你们聊天可以吗?”安安现在还坚持她的司令梦呢,一直按着褚建国教的,和平平没忘了锻炼。
“去吧,去吧,昨天他们还来找你了呢。”
三个孩子跑出去了,于茵她们进屋,慢慢在窗下坐着晒太阳,像只慵懒的小猫。
卢奶奶端了一杯温水,放在慢慢的旁边,摸了摸她的头顶,真可爱!
“爷爷奶奶,今天来想和你们商量件事情。”卢爷爷卢奶奶看着有些犹豫的书睿,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事情。
“这不是快开学了吗,孩子们学校都找好了,就是有一个问题,家里没有人,平平安安中午回来没地方吃饭。”
“我和茵茵想着,找个做家务的阿姨,但是,我怕陌生人单独在家照顾孩子,心里不安心。”
“想我和你爷爷搬你们那去,帮着照顾孩子?”卢奶奶直接问道,也明白书睿犹豫再三,没有直说的原因。
“是怕我们不习惯吗?”卢爷爷人老成精,啥事不明白。
于茵喜欢爷爷奶奶,她们很有生活的智慧,看的通透。
“是的,您二老在这生活了几十年,弄堂里都是熟悉的街坊邻居,怕到那感到孤单。”
于茵也担心这方面,白天他们都去上学了,就剩两位老人,会觉得寂寞吧。
“我和你爷爷之前也说起过你们上学孩子的问题,还想着你们会不会开口呢。我们去没问题,现在身体还行,做家务都没问题,开春了,还能在院子里种花,这是我一直的梦想!”卢奶奶喜欢花,在这房间没法多种,一直挺遗憾的。
“等周末你们放假了,我们再回来住一天,和街坊邻居联络联络感情。”卢爷爷也说道。
“那真是太好了,谢谢爷爷奶奶,还为我们操劳着。家务就不用了,还是找个干净利落的阿姨,白天来干活,晚上回家的那种。”于茵可不想奶奶那么大岁数了,还操持家务。
“那就这么定了,我们把自己照顾好,再看着点孩子,家务有阿姨,我们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卢爷爷一锤定音,没让卢奶奶操持家务,年龄在那呢,得多注意。
于茵想着,也趁机会让两位老人喝灵泉水,就当吃保健品了,多少能改善一些。
事情定下来了,就等着开学前帮奶奶他们拿着生活用品过去,他们用习惯的东西都拿过去。
两位老人,也挺高兴,和喜欢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挺好!
第141章 诸事定,等待开学
有了爷爷奶奶的帮忙,于茵和卢书睿心无旁骛的准备一家人的开学事宜。
之前于茵已经找机会把自行车和缝纫机从空间里拿出来了。
要开学了,孩子的书包就是大事,四个呢!
于茵和二姐一起去旧货市场,挑了一匹厚实的布料,类似后世帆布那种的,但是没有那么厚。
于茵按照后世小学生的书包,裁剪了相应的样式,做了简单版的双肩背书包。这种书包在友谊商店也有的卖,但是需要外汇券。
于茵不但给自己四个孩子做了,也给二姐家的壮壮和朵朵做了一个,两个孩子收到礼物,高兴坏了,直喊舅妈最好了,他们最喜欢舅妈了!
孩子的东西都准备齐了,于茵和卢书睿的也不差什么了,现在就差一个知根知底的阿姨。
这事儿最后于茵找到了居委会的马主任,当时给孩子落完户,领粮本儿的时候,二姐夫特意带他们去见了马主任,打了招呼,于茵还带了云省的特产当见面礼。
马主任很热情,说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她帮忙。
“马阿姨,忙吗?”于茵到了居委会,看见马主任笑着打招呼。
“啊,你是那个新搬来的小于呀,不忙,不忙,快进来,有什么事吗?”马主任认出了于茵,这是上次熟人领着来打过招呼的年轻人。
夫妻俩带着四个孩子,而且是两对儿龙凤胎,所以她印象深刻。
“马阿姨,真是不好意思,又来麻烦你了。今天还真是有个事儿,需要你帮忙啦,别人都不行。”于茵笑呵呵的的恭维几句,居委会的阿姨们还是需要打好关系的。
“哎呦,什么事儿啊,这么重要?”马阿姨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
“马阿姨,我和我爱人马上要开学了,家里孩子也要上学,没人照顾。就想找一个知根知底做饭好吃的帮手,帮着做一下家务,不然顾不过来啊。”于茵实话实说,就想找一个会做饭能干家务的阿姨。
马主任知道于茵她们夫妻俩都考上了附近的上大,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前途无量啊!
“你这是想找一个常住家里的呢,还是找一个白天干活,晚上回家的呢?”这样的事情,马主任最近经手的多了,政策有所改变,大伙儿看到了希望,都不再那么胆战心惊。
虽然这些年政策上反对享乐主义,以前的保姆佣人都失业了,但是暗地里,还是会有一些人做着类似的工作,只是叫法不一样了,大多数都以远房亲戚的身份在家里帮忙着。
“马阿姨,我们不需要住家的,只是做三顿饭和一些简单的家务。”于茵想着家里的房子还是不够大啊,爷爷奶奶来了以后,所有房间都住满了,还得想办法换大的房子。
“开学以后,我们的爷爷奶奶会过来一起住。只是他们年龄稍微大一些,这些家务啊,做饭什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就想找个帮手。”
“做中午,晚上两顿饭,再帮忙收拾收拾卫生,洗洗孩子的衣服,做完晚饭就可以回家儿了。”
“想找一个干净利索,做饭可口,不喜欢说闲话的人,工资的话就按着市场行情来。”
于茵一口气儿说了所有的要求,想看看马主任这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别说,你这活还真挺好干的。不用起早也不用贪黑的,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家里。应该好找,我帮你们筛选筛选,找到最合适的。这事儿你就放心吧,这一两天就给你信儿。”
马主任说一定帮他们找到合适的人,这事儿是双赢。马主任作为居委会主任,有责任和义务让自己片区内人员稳定团结。
那些没有工作的闲散人员都找到合适的活干,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了,他们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
于茵对马主再三表示感谢,才转身离开回家了。
马主任,做事效率很高,第二天下午就有消息了。
正好,这两天爷爷奶奶也搬了过来,阿姨的事情也需要爷爷奶奶听一听,毕竟两位老人和阿姨接触的时间要长一些,脾气秉性也要合得来才好。
马主任过来说了这位大姐的情况,年纪三十多岁,家里男人是附近工厂的正式职工,有四个孩子,大的已经上初中了,小的也上小学了。
还有个婆婆和他们一起,一家七口人,全靠她男人的工资,婆媳两人偶尔接点零活什么的,日子过得紧吧。
好在一家人和和睦睦,也过的不错。
现在孩子大了,她婆婆能照顾了,她就想找个长期的活。工厂什么的就不指望了,没机会。她会做一手好的茶饭,人也干净利索,这不,于茵一说,马主任就想到她了吗。
昨天问过,她也愿意来这干活。
于茵也打听了一些现在的行情,对马主任说道“明天让她来试试,如果行的话,一个月二十块钱,休息两天。”
“小于心肠好,给的工资不低,还有休息。我一会告诉她一声,让她好好干。”马主任没想到于茵能给这么好的工资,她以为顶天十八一个月呢。
送走马主任,于茵对爷爷奶奶说“明天来看看,奶奶你觉得行咱们就用,不行,咱再找。”
“行,明天让你奶奶看看,你奶奶年轻的时候家里可不缺佣人。”卢爷爷感慨了一句,老婆子,跟着他吃了不少苦!
第二天,马主任带着那位大姐来了。
“小于,这就是我说的人,你叫她马大姐就行。说实话,她是我本家的一个侄女,从小看着长大的,要不然我也不敢打保票啊!”马主任,还有点不好意思。
她是真觉得自己的这个远房侄女能干好这份活儿,才举贤不避亲的。
于茵和卢奶奶都认真的看了这位马大姐,三十出头的年纪,头发梳的整整齐齐,盘在脑后。衣服穿的干净,整洁,没有明显的褶皱。虽然有个别的补丁,但是针脚很密。
十个手指头,指甲也是剪的短短的,一看就是一个干净利索的人。
卢奶奶朝于茵轻轻地点了一下头,示意说可以。
于茵又让马大姐进厨房做了一道菜,试试咸淡。
一道家常的炒菜,火候掌握的很好,不咸不淡的,味道不错。而且做完饭,厨房收拾的很干净。
于茵留下了马大姐,让她试着做一个月,如果双方都满意的话,就可以长期的干了。
工资,一个月一开。
至此,于茵他们开学前的所有事情都准备好了,静等开学!
2月25号,于茵和卢书睿先送快快和慢慢去了托儿所。
托儿所就在上大里面,独立的二层小楼,还带着院子。
于茵给两个孩子背了小书包,里面放了水壶,手绢,还有一点水果干。
之前已经报完名了,老师对照了资料,把孩子领了进去。
快快很兴奋,他看见院子里的滑梯,跷跷板等好玩的器材,还跃跃欲试的想去玩一圈,被老师拉住了。
“慢慢,不着急,有事和老师说。”
于茵就怕慢慢习惯慢悠着来,不习惯托儿所的生活。
“知道。”好歹回了两个字,于茵已经很欣慰了。
晚上接孩子,特意问了老师,孩子们怎么样,“卢向阳很活泼,但是不惹祸,很好带。陆向暖自理能力很强,有自己的节奏,适应的很好。”老师也没想到这两个孩子表现的这么好,第一次来的孩子,都恨不能把屋顶掀开,那哭声,震耳欲聋的。
听了老师的话,于茵放心了,领着两个小家伙回家了。
第二天,于茵送两个小的,卢书睿送平平安安去报到,还要参加考试。
小学在于茵她们家和上大之间,走路七八分钟就能到,以后平平和安安可以自己上下学。
这时候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学的,没有家长接送。
而且别看平平安安年纪不大,但是武力值不低,一般人近不了身,褚建国四九城小爷不是浪得虚名,确实有一手,那几年,一直训练几个孩子。
中午爷三个回来,一脸笑意遮都遮不住,这是成绩不错。
“虽然课本不一样,不影响孩子的发挥。平平双百,安安数学错了一个,语文都对。”卢书睿的骄傲劲快溢出来了,倍感荣幸。
“明天正式上课,平平安安在一个班。”这是于茵提出来的,以后开班会省事,孩子多,没办法。
“好了,洗手吃饭了,下午咱俩还得报到呢。”于茵已经把饭摆好了,爷爷奶奶笑着看她们互动,也跟着高兴,真好,他们老了老了,还能过上顺心的子孙绕膝的日子,福气啊!
吃完饭,收拾好,马姐一号开始上班,这几天于茵和卢书睿也是忙翻了,四个孩子和他们俩都要上学,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