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郊外烧了杂草,带来了不少草木灰,当肥料。
爷爷奶奶每天都会在院子里敲土块,干劲十足。
现在,一百多平的院子被二老规划的很好。有种果树的地方,有种蔬菜的,还有奶奶种花的地方。
于茵看着兴致勃勃的两位老人,她完全放手,随着爷爷奶奶高兴。
她空间里有的是蔬菜,找机会再往外拿,不会缺菜吃。
开春以后,街上偷摸卖东西的多了起来,以后,也好找借口。
吃完饭,于茵买树苗去了,卢书睿陪着爷爷奶奶和孩子们继续收拾院子,还要搭个鸡棚,安安想养小鸡。
于茵找个了机会进空间,她要挖几棵树苗。
于茵了解过,上海这边能种植桃,李子,苹果,柑橘,梨,草莓……于茵选了一棵苹果树,一棵梨树,两棵橘子树,还有一些草莓苗。
这些果树明年就可以挂果了,省的孩子着急。
于茵找了个拉货的师傅,把这几棵果树给运了回来,做戏得做全套啊,惹得卢书睿暗暗发笑,给于茵竖大拇指,气的于茵想踢他两脚。
于茵不仅拉回来了果树,还有草莓苗,几样蔬菜秧,还有两棵兰花苗,和其他常见的花卉苗。
于茵在云省山里找到很多兰花苗和其他珍稀花木苗,有的后世已经绝种了。空间里专门有一块地种植花草,这是于茵本原来吃饭的本事,不能扔了。
爷爷奶奶高兴坏了,尤其爷爷,文人都爱养个兰花。
这个休息日,于茵家的院子大变样,有点云省那家的意思了!
孩子们最高兴,这些果树,蔬菜,让她们亲切,好像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
于茵也高兴,这是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心情舒畅!
爷爷奶奶也高兴,晚年生活中充满欢声笑语,又有所寄托。
卢书睿也高兴,他觉得幸福!
自从院子里养花种菜以后,时间过得特别快。
爷爷奶奶生活有了寄托,爷爷每天围着他的那两盆兰花浇水施肥,还要去图书馆查找养花的资料。
奶奶不仅种了于茵给她拿回来的花苗,还和以前的街坊邻居要了不少花籽,见缝插针的种了好多。
看着小苗一点点破土而出,奶奶感觉自己年轻了。
平平安安也很忙,忙着捉虫喂鸡,忙着给果树浇水,还要忙着和伙伴们述说自己家里小鸡长鸡冠子了,蔬菜结花苞了,开花了,又结果了。
快快也很忙,他是所有人的小帮手。要帮爷爷提水,帮奶奶拔草,还要帮哥哥姐姐捉虫喂鸡,总之他忙得团团转。
慢慢呢,她喜欢画画。
爷爷的兰花,她要仔细观察,画下来,奶奶的小花,在她的笔下也发生着变化,哥哥姐姐的小鸡,在他的笔下也很生动。她喜欢静静的做一些安静的事情,而且做得很好。
爷爷觉得慢慢很有绘画的天赋,征得了于茵和卢书睿的同意,想着下半年送慢慢去朋友那试试,那是位很厉害的绘画大家。
卢书睿和于茵在学校过得也很充实,努力的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又旁听一些其他的专业知识。
期中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同学的关系也亲近了很多。
于茵和苏亦娴的书信来往一直没有断。说说着彼此的生活,身边发生的故事,孩子们的趣事。
阿香来信说,她丈夫被调到了昆明军区,她即将随军到昆明。这一段时间会比较忙,可能要等稳定之后再通信了。
于茵很为阿香高兴,昆明和他们县比,各方面儿都要好很多,孩子的教育环境也会更好一些。
于大嫂的书信和包裹更是不断,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一样,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高兴的事情,都喜欢写信和于茵说一说。
不知怎么的,两人处着处着,有点像闺蜜的感觉了。
于大嫂性格开朗,说话也比较直接。从她的信里,于茵知道了,于母和于晴在于大嫂这屡屡碰壁后还不甘心,反而越挫越勇,他们之间的故事够写成一部小说了。
于小歌夫妻在京市过得也很好,双胞胎儿子身体健康,就是有点淘气。在白晓羽娘家的帮衬下,小两口日子过的顺风顺水。
于家这边的亲戚基本就这样,没有什么大的波折,偶尔有些小摩擦。
而卢书睿这边,爷爷奶奶和他们一起生活,卢三叔和卢三婶儿隔三差五的就会过来陪爷爷奶奶说说话,聊聊天儿。卢舒棋和妹妹放假了,也会过来,大家一起吃个饭,聚一聚。
来于茵家最勤的反而是卢父,因为和卢母闹了矛盾,老两口分家了。
卢父自己吃食堂,下班了回家睡觉。卢母帮卢书康夫妻照顾着两个孙子,自顾不暇,因为两个人上了大学,不放假就不回家,各自潇洒。
每个休息日,卢父放假休息。没事儿就会买点儿东西,来看望卢爷爷卢奶奶,陪着四个孩子玩会儿,在于茵家吃完晚饭,才回家睡觉。
卢大哥一家五口偶尔也会过来溜达,但是他们的工作太忙了,能赶到一起休息的时候太少。
但是卢大哥家的孩子很喜欢于茵家,喜欢他们的院子,喜欢他们的果树,蔬菜和小鸡。三个孩子教养很好,于茵也很喜欢他们。
二姐的肚子很大了,再有一两个月就要生了,不方便经常过来。但是壮壮和朵朵会经常过来玩儿,和安安几个也处的很好。
而于茵和卢书睿也很忙,晚上两人会进入空间,把空间里的作物好好的打理。收的收种的种,所有能用的土地都被利用上了,不像于茵以前空了好多,太浪费了。
家里的蔬菜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了,偶尔于茵会从空间里偷渡一些出来,当做从小商小贩那里买来的,大家都没有怀疑。
现在外面经常能看到一些郊区过来的农民,走街串巷卖一些自家园子里的蔬菜,鸡蛋什么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着,平淡而温馨,直到安安班主任的一通电话,才打破了平静。
电话是打到于茵他们系办公室的,班主任吴老师找于茵接电话的时候,于茵还有一点懵。
当时安安学校需要留联系方式,于茵就把他们系办公室的电话留了下来,没想到还有用到的一天。
“卢向婉家长,请你现在来学校一趟,卢向婉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打架了,需要双方家长来处理一下。”于茵再接起电话的时候,就听到安安班主任的通知。
于茵和吴老师道了谢,又请了假,骑着自行车匆匆的去了安安的学校。
张老师办公室中,安安和另一名小男孩儿并排站在老师的办公桌前,班主任张老师坐在椅子上。没有看见其他的家长,应该还没有到,于茵离的比较近,来的快。
“张老师你好,我是卢向婉的妈妈,于茵,打扰了。”于茵赶紧跟张老师打招呼,在学校没有叫安安这个小名儿,而是喊了卢向婉。
“卢向婉妈妈你好,郑浩的家长还没到,你稍等一下,等都到齐了,我们再说一说这件事情。”张老师态度还不错,没有大发雷霆,一直保持着冷静。
于茵看了一眼安安,脸上青了一块,而那个小男孩的一只眼睛,眼眶也青了,
这是两败俱伤。
安安偷瞄了一眼妈妈,发现妈妈并没有生气,她紧绷的心放了下来。
她知道自己动手和同学打架做的不对,可是当时没控制住。
又过了20多分钟,从门外进来一位中年男人,模样长得和小男孩有一些像,这应该是小男孩的爸爸了。
“张老师你好,是不是郑浩又在学校惹事儿了?看我回家不打死他,臭小子,太顽皮了。”郑浩爸爸一进门,先向老师道歉,不问缘由,先批评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家长的作风,信奉着棍棒底下出孝子。
很少有家长耐心的听孩子的话,先打一顿再说,尤其是男孩子。
郑浩爸爸的话,让于茵有点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了。跟着一起批评安安,于茵做不到,孩子打架了,要先问明白原因,不能上来就一顿棍棒教育啊!
张老师也看出了于茵的不赞同,他没有按照郑浩爸爸的话,批评孩子。而是让双方家长心平气和的听孩子说一下打架的原因。
张老师不错,于茵在心里想着,接下来要好好听听两个孩子为什么打架了。
第146章 打架后续
“郑浩爸爸冷静一下,孩子打仗固然是不对,但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打架,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教育他们。”张老师看出郑浩爸爸有点儿急躁了,出言安抚他。
“张老师,对不起,我这是有点着急了。我这工作非常忙,他妈妈出差了,出来这一会儿,很多人都在等着我,浪费大家的时间,所以我说的有点过火。”郑浩爸爸冷静了一下,心平气和的和老师说道。
“理解,我理解,现在就来问问两个孩子为什么打架。”
于茵没有插话,静静的听着张老师和郑浩爸爸的交谈。
“卢向婉,郑浩,你俩来说说,为什么打架?而且还都受伤了。”张老师对两个孩子询问道。
“张老师,我和郑浩打架是因为我们都想当司令,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决定武力解决,最后势均力敌,没分出胜负。”安安的回答让三个大人都很吃惊,没想到打架的原因居然是这样。
郑浩爸爸的脸肉眼可见的黑了下来“郑浩你是来上学的,不是来抢着当司令的。你知不知道?就因为你打架,我就要从工厂里出来到学校,连累的其他的叔叔也要停下来等我,耽误大家的时间,浪费国家的财产。我看你是屁股痒了,想挨揍!”
郑浩爸爸快速的说完,伸手就要去抓郑浩,安安一看,急了,用手拦了一下。“叔叔不能动手打人,我爸爸说了,男人用武力解决问题是懦弱的表现,不能随便打孩子。”
于茵和张老师没想到,安安敢伸手拦盛怒中的郑浩爸爸,都吓了一跳,怕伤到她。
郑浩爸爸也愣了一下,没想到这小姑娘挺勇敢的,及时收住了手,差点儿扑倒在地。
“叔叔,我跟郑浩打架是我们的不对,我们下次不用武力解决了,要讲道理,以理服人,这是我爸爸说的。”安安看郑浩爸爸停了下来,赶紧接着说。“叔叔,我们做错了,我们写检查,你也要保证回家以后不打郑浩,你可以答应我吗?”
“爸爸,我错了,我写检查,卢向婉,对不起,谢谢你。”郑浩的声音有点哽咽,他没想到卢向婉敢向他爸爸讲道理,还阻止他爸爸揍他。
郑浩爸爸没想到郑昊浩会这么快认错,他平时怎么打,郑浩从来没有服过软儿,犟着呢?
难道真是自己的方法用错了?郑浩爸爸在心里开始反思。
“叔叔,你能答应吗?回家以后不打郑浩。”安安看郑浩爸爸半天没有反应,又追问了一句。
“卢向婉同学,我向你保证,回家以后绝对不打郑浩。以后尽可能的和他讲道理,不做一个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懦弱的男人。”郑浩爸爸郑重的向安安保证,还做了检讨。
安安笑了,“郑叔叔,你是好样的,棒棒的!”
这是安安在家忽悠他爸爸时,常说的话,而且很有成效,居然用到这了。
郑浩爸爸也笑了“卢向婉同学也是棒棒的。”郑浩说完还有点儿不好意思,用手挠了挠头。
这场因为安安打架被叫家长的事件,轻松的解决了。于茵感觉自己白来一趟,一句话也没有说上。
张老师让两个孩子回教室去写检查,放学之前交给他。
于茵和郑浩爸爸也向老师保证,回家以后和孩子好好谈谈,不能再打架。
郑浩爸爸出了老师的办公室,向于茵点头致意一下,匆匆的离开了,应该是赶着回工厂上班儿。
于茵看了看手表,快中午了,不打算回学校了。在这儿等着孩子们放学一起回家吃午饭,下午再去学校。
平平安安出来的时候,看见门口站着的妈妈,欢呼着跑了过来。
“妈妈,你没有去学校啊,在等我们吗?”安安很高兴,中午可以和妈妈一起回家了。
“妈妈,我没有照顾好安安,让他和同学打架还受了伤。”
“妈妈不怪哥哥,都是我的错,我和郑浩打架的时候,哥哥不知道。”
两个孩子争抢着认错,于茵很欣慰,觉得自己的教育还算成功,孩子们都很懂事儿,兄弟姐妹之间也会相互谦让。
“妈妈接受你们的道歉,但是安安,你要记住,你想要当司令没有错,但司令不是靠打架打来的,是需要学会真的本领,靠你的智慧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的。”于茵不会否定孩子的理想,不管将来他们会不会改变,但此时,她尊重孩子的梦想。
“妈妈,我记住了,我会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军校,学到真正的本领,去当真正的司令。”八岁的阿安仰着头,一脸认真的和妈妈说着,阳光照在她的脸上,那么的绚烂。
平平有点儿羡慕妹妹,安安从小就立下目标儿,将来要当司令。可是他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呢?平平陷入了沉思。
于茵没有打扰平平想事情,只是领着两个孩子慢慢的往家走。
“妈妈,我现在想不出来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安安有点沮丧,声音里带着不确定。
“平平,你现在才八岁上小学二年级,你可以慢慢的去思考,去探索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有兴趣,最终会找到自己的目标的。”于茵没想到平平会想的那么多,可能是受了安安的影响。
听了妈妈的话,平平笑了。
爷爷奶奶知道了事情的经过,爷爷拉着平平和安安说了很多人生的道理,这是他们的人生阅历。
晚上,躺在床上,于茵和卢书睿说起了白天的事情。
“你不知道,你姑娘把你说的话,小嘴叭叭的说出来,给郑浩的爸爸都说愣了,最后还保证,不做一个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懦弱无能男人!”
于茵现在想起来还有点想笑,那个家长可能从没遇到过像安安这样的孩子。
“那是,没看是谁的姑娘!”这傲娇的样子,没眼看了。
“一转眼,平平和安安已经八周岁了,个子都到我的肩膀了。恍惚昨天他们才出生,时间过得太快了。”于茵想到第一次看见平平和安安的时候,他俩像两个小猴子,瘦的皮包骨,没有一点儿孩子样。
转眼间他们就要长大了,需要面对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不是吃饱穿暖就行的。
“茵茵,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犯错,只能尽量的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未来。”
“是啊,我们没有从父母那儿学到好的榜样,尽可能的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吧!”
于茵觉得自己有点儿焦虑了,现在和卢书睿说一说,感觉好多了。
还好自己当初改变了决定,没有放弃高考。两个人一起总比一个人要来的好,她没有自己想象的强大!
人们忙忙碌碌的被时间推着走,再一抬头,到了期末了!
于茵她们宿舍忙着准备期末考试,每天跑着去图书馆抢座,但是十次有九次是无功而返,比他们勤快的人太多。
好在于茵不住宿,不存在到点熄灯的烦恼。
卢书睿就很悠闲,这哥们读书是唯一爱好,所有学科学的相当透彻,不存在考前复习的苦恼。
所以,这段时间孩子完全交给他了。
待于茵考完最后一科,长长的舒了口气,是不是已经年龄大了,感觉学习不容易啊!
筋疲力尽的走到家,人家爷几个在院子里准备烧烤呢,说是为了庆祝妈妈考试结束。
得,学霸的基因比不了啊,比不了!
“妈妈,快来啊,肉串好了。”安安一手拿着一根烤好的肉串,一只手向于茵使劲的挥舞着。
“来了,真香啊!”
晚风吹来,带来一丝丝凉风,夹杂着些许湿气,挺舒服的。
爷爷和奶奶一人一个摇椅,惬意的眯着眼,看着孩子们吃的满嘴流油。
“爷爷,你尝尝这个。”于茵递过去一串豆皮卷香菜,上面刷着一层本地的酱料,不怎么咸,有一点点甜。
“嗯,好吃,酱再多一点点就好了。”爷爷平时很注意养生,吃的很清淡。
烧烤吗,就是重口味了才好吃,爷爷也没抵住诱惑啊!
卢书棋一家过来的时候,于茵她们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嫂子,烧烤了。”还没进来,就闻到味了。
“你这鼻子还挺好使,我们都快散场了。”
于茵搬了凳子过来,请三叔三婶他们坐下。
“你们吃的早,我们是正常时间点过来的!”卢书棋好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