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七零,家有神兽(水波1984)


“行了,你哭的太假,厨房还有呢,让你哥再拿点过来,你自己烤吧。”于茵和他也不见外,说起话来很随意。
“小叔,我帮你烤,我手艺可好了。”安安赶紧举手表示,她烤上瘾了。
“还得是我大侄女,小叔谢谢你了,为了表示我的感谢,这个暑假小叔教你们学英语吧。”卢书棋是英语专业的,学的还不错。
“这个可以有,以后英语使用的会越来越多。书棋,你要是有时间,就教教他们,还有壮壮和朵朵,一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于茵考虑的更远一些,沪市啊,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英语真的真的很重要。
“没问题,等过几天的,我先放松一下。”卢书棋想着为了考试,他起早贪黑的复习,怎么也得好好睡几天。
“行,正好我也没什么事,也一起学学。”卢书睿对一切学习都感兴趣。
“行,正好二姐快生了,我去帮忙,你在家看孩子。”二姐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了,于茵没事,能去帮忙照顾一下。
第二轮烤串好的时候,卢父推门进来了。
“爷爷,快来吃烤串。”安安小脸不知道什么时候蹭上了灰,一道一道的,看的大伙想笑。
“什么烤串,卢父还真没吃过。”往安安那走了过去,看看是什么。
被安安塞了一串烤蘑菇,卢父坐在老父亲旁边,拿着烤串,不太敢吃,犹豫着。
“吃吧,味道可好了。”卢爷爷鼓励着,他喜欢上了烧烤。
“好吃!”不怎么吱声的慢慢开口了,卢父毫不犹豫的咬了一块,“嗯,好吃!”
慢慢呵呵的乐了。
慢慢喜欢爷爷,他会耐着性子陪她剪纸,这是于茵她们没想到的,卢父,居然很擅长剪纸。
这半年以来,卢父有时间就过来,和几个孩子感情很好,他也不偏心,一视同仁,孩子们喜欢爷爷。
院子里,不时传来安安的大笑声和卢书棋的惊叫声,他又把肉串烤糊了。
书芸是个安静的姑娘,会不时的照顾慢慢,给快快擦嘴,孩子们也喜欢亲近这个温柔的小姑姑。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家人围着一堆篝火,吃着,喝着,玩着,乐着……
卢爷爷和卢奶奶觉得最近身体越来越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心情好的原因。
于茵不知道灵泉水现在还有没有功效,她们一家常年喝,感觉不明显,唯一一点,就是孩子身体素质很好,很少生病,连不爱运动的慢慢都很少感冒发烧的。
又过了几天,爷爷带着孩子们去了老朋友那,于茵准备了茶叶,菌干,笋干等云省特产,由卢书睿拎着。
爷爷老朋友以前是美术学院的教授,那十年,也受了影响。
现在,退休在家,没什么事,子女也不在身边。
四个孩子,经过教授爷爷的考察,慢慢有绘画的天赋,也能坐得住,要是孩子喜欢,可以往这方面培养一下。
平平安安志不在此,当个兴趣学一学也可以,快快是真坐不住,一点兴趣也没有。
于茵听了卢书睿回来说的,问过几个孩子,慢慢喜欢,尤其喜欢国画,她要学。平平和安安没多大兴趣,比起画画,他俩反而更喜欢书法。
快快什么都不喜欢,但是哥哥姐姐们都学,他也想跟着,学书法。
教授爷爷说暑假他要外出访友,让下学期开学以后,休息时间再去学。
于茵一想也挺好的,要是去学画画,再学英语,孩子挺累的,不想那么卷。
没几天,卢书棋休息好了,他们得英语小课堂开始了。
于茵家四个孩子,二姐家的壮壮和朵朵,还有书棋带来的书慧家的老大。
提起书慧,于茵也挺感慨的。
当年三叔三婶决定让书棋下乡,因为书慧年龄到了,要找对象。
书慧高中毕业,长的也不错,他们卢家人长的都挺好。
后来,经人介绍,嫁给了罐头厂的工人许军,自己也在那找了个临时工,前年才转正。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比快快大一岁,小的才两岁,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一共七个孩子,年龄都差不多,壮壮最大,但是,安安是孩子头,她武力值最高。
每天学完英语,还要被安安训练一个小时,这次连慢慢都没有幸免。于茵说不运动以后没有了体力画画,还要经常生病,慢慢也同意了。
卢书睿也跟着一起学英语,是她们的班长,负责所有劳动,于茵听了,哭笑不得。
卢书棋也很认真,写了教案,从头开始教,还要纠正发音。于茵提供了录音机,买了英语磁带,这回,连书芸都过来学了。
学一段时间以后,还要进行测试,检验一下学习成果。
也会根据孩子表现,奖励他们。
带孩子们去海边,去公园,去动物园,去百货大楼……孩子们高兴坏了,大人们就遭殃了,太累了。
书棋和书芸提前体会了带娃的酸甜苦辣!

第148章 邻居来访
孩子们的暑期英语班时间安排在上午,学习一个半小时,中间休息20分钟,于茵一直强调要爱护眼睛,防止近视。
学完英语,没有外出的时候,书棋和书芸就带着书慧家的孩子离开回自己家。
壮壮和朵朵这几天都是住在于茵家的,二姐这几天就要生了,这胎实属不易,没有太多精力看顾他们俩了。壮壮和朵朵也乐意待在二舅家,和安安她们一起玩。
壮壮和朵朵在于茵家学英语的事情不知怎么的被王梦瑶知道了,她就撺掇卢书康和卢母,想把她家的两个孩子也送过来。
她真的要疯了,放暑假,卢母罢工了,让她们自己带孩子,她累了。
潇洒好几个月了,两人都不喜欢哄孩子,本来就是卢母带的时间多,这回完全交给他们俩了,弄的鸡飞狗跳的。
卢书康也是烦了,以前上班的时候,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有限。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被孩子折腾的要疯了。
两人一合计,觉得主意不错,对于之前的事,他们选择性失忆,当没发生过。
于茵可没失忆,门都没让他们进。
“二嫂,孩子又没有做错什么,你怎么这么不通情达理呢?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二哥的侄子。”王梦瑶还想道德绑架。
“孩子是没做错什么,他们最大的错就是投在你的肚子里,听明白了吗。我们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井水不犯河水,走到对面就当不认识,以后少来我家。”于茵关上门,懒得和她们说话,把谁当傻子呢。
这事卢书睿也是支持的,合不来就不要往一起凑,省的惹是非。
但是卢母很生气,还跑来找卢书睿,让他们妥协,被卢书睿不客气的拒绝了。
又惹得卢母一顿埋怨,于茵说“你再这么胡搅蛮缠,我就去卢书康学校问问,他这么不负责任,只管生不管养的父亲,这么没有责任心,有什么资格当老师。”
一句话,卢母像被针扎破了的皮球,立马瘪了。
卢父听说以后,对卢书康两口子下了最后通牒,他们再这么不知所谓,就把他们赶出去,不让他们住家里的房子了。
卢父说家里的房子是他的,即使以后他死了,不可能全留给卢书康,他还有两个儿子呢!
这回,两口子消停了!
假期的生活很惬意,不用起早,不用赶时间上课,于茵美翻了。
“起来了?饭菜在厨房呢,快去吃。”
卢奶奶今天没回自己家里,修剪她的花花草草呢。
“知道了,奶奶。”
于茵有点不好意思,卢书睿昨天太烦人,没完没了的缠着她,害的她起这么晚。
孩子们不在,应该是被卢书睿带出去了,还有点良心,怕孩子去吵她,都带出去了。
“有人在吗?”
于茵刚吃完,就听见敲门声。
“谁啊?”于茵问了一声,又去开门。
“我是你们的邻居。”门外,站着一位五十开外的女同志,看见于茵开门,还有点局促。
“快请进来,我们之前一直上学,没怎么和左邻右舍亲近。”于茵知道,这时候的邻里关系都不错,远亲不如近邻。
“婶子怎么称呼?”于茵客客气气的,来人也放松不少。
“我住你们隔壁,街坊邻居都习惯叫我黄嫂子,你叫我黄婶子就行。”放松下来的黄婶子很健谈,也很直接。
她说她们家不是沪市本地人,是从苏州那边过来的,来的时候就夫妻俩,刚结婚,进城谋生的。
后来进了厂,安了家,也有了孩子。
她们家有五个孩子,两个大的都响应国家号召下乡了,剩下的三个,两个进厂当了工人,一个高中要毕业了。
“小于,我是听他们聊天,知道你是从云省来的,我家两个大的也在云省下乡。”黄婶子说着,擦了一下眼角。
“老大68年去的,老二70年去的,这么些年,就回来两趟。”于茵看着她担心焦虑的脸,心里也不好受。
“恢复高考以后,他俩也参加了,但是底子太弱了,也没时间好好复习,都没考上。我就想问问,云省那边生活的怎么样?我家两个大的从小懂事,报喜不报忧。”
黄婶子家里两个上班的儿子都结婚了,还有了孩子,过得不错,明年可能会分房。
小的女儿学习还不错,明年考大学希望不小,就是大儿子和大女儿,儿子还好,娶妻生子,还有个伴。大女儿三十来岁了,一直没有结婚,就等着回城呢。
她后悔了,那时候应该把工作转给大女儿,让她回城的,而不是给了小儿子。谁也没想到,这一去就这么多年啊!愧疚和担心担折磨着她,寝食难安。
“那边怎么说呢,整体环境不太好,尤其插队到公社的,没有工资,也会被排挤。”
于茵说的是实话,卢书睿是幸运的。分到县里,还当了老师,不然,也得脱层皮。
“那样啊,这可怎么办,我得给他们多寄些东西过去。”黄婶子家的孩子真的懂事,每年都会寄特产回来,说过的不错,她还信了。
要不是前两天看见弄堂里有重病回来的,那瘦的皮包骨的模样,吓到她了。
“婶子,有条件就多寄点营养品吧,身体损耗的不轻。”想想,每天强度很大的劳动,吃的却不怎么样,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吃饱饭的。
这十年间,云省接收了几百万的知青,不可能都吃饱的。
于茵他们县是条件不错的,那也就混个八分饱,是不管什么,只要能吃不管味道的饱。
想起自己看过的那片墓碑,于茵浑身一凉,不能再想了。
黄婶子又问了一些云省那边的劳动强度,工作的环境,吃住的条件。
于茵没有美化,实话实说了。真的,云省的知青很苦,是在沪市的家人不能想象的苦。既然有心关心,就要告诉她实情。
离年底的知青大罢工没多长时间了,明年初,知青就开始大批返城。对每个家庭的冲击都不小,都有影响,家庭矛盾也会不断升级。
黄婶子可能也想到了这些,结婚生孩子的兄弟们会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小家,对下乡在外的姊妹会又担心愧疚到无所谓。
该问的问完了,黄婶子又郑重的谢了一回于茵,起身离开,回家了。
看着背影都充满悲伤的黄婶子,于茵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母亲,为离家在外的孩子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支援农村建设这件事,无法评判对错,只是可惜了那些埋骨他乡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于茵最近发愁的是平平和安安已经八周岁多了,为什么还没有换牙呢?
她记得小孩儿一般是六七岁就开始换牙的,可是平平安安都已经八岁了,还没有一点儿换牙的迹象,牙一点都没有松动。
着急上火的于茵和卢书睿带着平平安安去了儿童医院,大夫说孩子很健康,没有任何毛病。
没有换牙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早产,胎里不足。
于茵没想到是这个原因,平安安出生的时候,真是又瘦又小,一度像是养不活似的。虽然这些年有灵泉水滋养着,大体上已经养过来了,但是有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还是能体现出他们曾经胎里不足。
“这回放心了,医生说了是因为早产的原因,而且孩子们现在身体很健康,换牙是早晚的事。”卢书睿宽慰于茵,这些日子因为孩子换牙的问题,于茵着急上火的,焦躁了不少。
“妈妈不用担心,我觉得自己身体棒棒的。”
“我也感觉身体很好。”
平平和安安安慰妈妈,他们真觉得自己很健康,能跑能跳一点儿不喘。
有了医生的保证和孩子们良好的表现,于茵的心渐渐地放了下来。
时间进入了八月末,没有几天就要开学了,为期不短的暑假马上要结束了。
开学以后平平安安就要上三年级了。
于茵和卢书瑞也是大二的学生了,这是特殊的一届,春天开学,大一只上了半年就结束了,开学就大二了。
快快和慢慢依旧去托儿所上学,他们离上一年级还有段时间。
虽然现在他们掌握了很多的生字,还有基本的加减法。
但是于茵还是想让他们按部就班的上学,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学习,而不是尝试去跳级。那样的话,面对比自己大很多的同学,相处起来不会那么和谐,人会变得孤单。
人的生活中,学习,考大学并不是全部,它只是一个途径,让你获得知识,获得社会地位的一个途径。
于茵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是快乐的,是放松的,而不是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再次坐到教室中,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同学们,于茵觉得时间有些紧迫。
“于茵,中午回宿舍一趟。”郑月过来拍了于茵一下。
“知道了,明白。”于茵拜托郑月带点肉干和奶酪,如果有,她还想要狼皮褥子。
下课铃声一响,于茵和郑月就跑去食堂打饭打好饭又跑回宿舍。
“太久不抢饭了,体力跟不上了!”
“我还好,暑假一直在骑马,放牧,体力比你好多了。”郑月喜欢她们草原,喜欢骑马放牧,她毕业是要回去的。
现在虽说毕业以后要回原籍工作的,但是也不是没有争取的可能。而郑月就是一心想回去,归心似箭。
“你是先吃饭还是先看看?”
于茵着急看东西,看都有什么?
“还是先看看吧,饭菜就是那几样,先吃后吃没影响。”
郑月从床底下拽出一个大麻袋,拍了拍灰,对着于茵示意“你要的都在里面呢,看看行不行?”
于茵打开带口,先拽出一床褥子,“呀,真是狼皮的,妹妹,你牛,谢了!”
下面还有一个大油纸包,很浓郁的膻味飘了出来。
打开,纯正的的牛肉干。
还有一包奶酪,下面都是一些特产了。
“你拿给我的钱,我一分没剩,都给你换成物资了。”郑月说着,递给于茵一张纸,上面是购买东西的明细。
于茵接过看了一下,真便宜,值了。
“妹妹,哪天休息,姐姐请你吃好吃的,你想吃什么,随便点。”这些东西可不轻,于茵心里感激着呢。
“那我得好好想想,吃顿好的。”
两人说笑着,就把东西装好了。
“快吃,吃完把东西送回你家,放宿舍不把握。”郑月这一上午提心吊胆的,有人进宿舍或是有小偷什么的,胡思乱想了一上午。
“行,马上。”
吃完饭,饭盒都没刷,两人抬着东西就出了宿舍,找到于茵的自行车,放在后座上。
于茵前面推着,郑月在后面把着,好在于茵家离的近,没一会就到了。
“妈妈,你车上是什么?”安安不知道从哪钻出来,吓了于茵一跳。
“安安,这是妈妈同学,郑阿姨。”
“郑姨好,我是卢向婉,于茵同志的女儿,欢迎来我家做客。”安安淘气的介绍自己。
“顽皮,你哥哥呢?”
没看见平平,于茵还挺奇怪的。
“和太奶奶去隔壁了,她家又打起来了,找街坊四邻评理,我哥怕碰到太奶奶,就和马阿姨陪着去了。”安安也想去看热闹,又怕太爷爷回来找不到人。
于茵把牛肉干拿出来,给安安抓了一把,让她尝尝。
郑月帮着于茵把东西抬上楼,刚放下,就听见楼下安安的喊声。“妈妈,我牙掉了!”
“哪颗牙掉了?”
于茵都顾不上郑月了,快速的跑下来,看看是哪颗牙。
“上牙。”安安一说话,露出一个小豁牙!
“张嘴妈妈看看。”
安安张开嘴,门牙掉了一颗,只剩下一个黑洞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