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七零,家有神兽(水波1984)


上次买房搬家,他们手里花出去一大笔钱,后来卖了一批物资,于茵算了一下,她还有四万多一点的现金。
其实他们每个月的花销不算多但也不少,马姐二十块钱的工资是大头,但是她和卢书睿还有补助,加一起也好几十。
她俩就在食堂吃一顿饭,而家里的粮油多数出自于茵空间,一个月下来,基本持平。
于茵虽然想买老洋房,但是现阶段更倾向于买门市房,马上改革开放要到来了,不管是自己用还是租出去,都划算。
房子的事情一时半会的不会有消息,只能看运气,慢慢等。
而卢书睿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于茵挺惊讶的。
“我今天在学校看见杜齐墨了,变了很多。”
卢书睿真是没想到,曾经长身玉立,把知识分子的派头挺的十足的人,有一天会低下他的头,眼里失去了光。
“谁,杜齐墨是谁?”于茵没有印象。
“就是我之前的大姐夫,晓蕾的亲生父亲。”
“啊,他叫杜齐墨啊,名字还挺好听。”于茵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挺特别的。
“重点不是这个好吧,我的名字不好听吗?”于茵怎么感觉有一股酸味,老夫老妻的。
“好,我错了,卢书睿最好听,人也最英俊,还是个顾家,爱媳妇,爱孩子的绝世好男人,天下无双,我上辈子拯救银河系了吗?这辈子遇到这么好的男人,哈哈……”
“我投降,哈哈……”
于茵被卢书睿压在身下挠痒痒,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
“放过你一次,呵呵……”
加起来五十多岁的人了,居然干这么幼稚的事情。
于茵躺在床上,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忽略卢书睿了。
她们的婚姻特殊,属于小说中常用的桥段,先婚后爱型的。
两个人一起生活,慢慢的加深了感情,从搭伙过日子变成夫妻。
结婚快十年了,也进入了大众模式,生活围着孩子转了,没有了夫妻自己的生活,除了晚上那点事以外。
她们多久没有一起出去看个电影,一起逛逛街,单独吃顿饭了。
“想什么?”
“再想哪天咱俩去看场电影,吃顿饭,过过二人世界。”
“你的眼睛里终于看到我了,我还以为得等到孩子都结婚以后,就剩咱俩的时候,你才会把我放在首位呢!”
这哀怨的的语气,不要太明显好吧。
“我反思,孩子很重要,你更重要,我们要一起到老的,孩子中途会离开。”
“嗯,一起到老。”
“对了,你说杜齐墨怎么了,回城了?平反了?”
“回来了,他本来就是上大的老师,很厉害的一波,在苏联留过学的。”
“还留过学呢?他家当时不一般吧?”
于茵感觉能出国的家里条件都不错,更何况是在那个时代。
“公费出去的,他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家里大学教授就好几个。”
不过那十年,受了不少罪也是真的!
“他们家都平反了吗?”
“这我还真不清楚,之前在学校只看见他一个人,来办手续。他学的也是机械动力学,以后可能会给我们上课。”
具体情况卢书睿还真不知道,他当时差点不认出来,变太多了。
“你说你大姐知不知道他前夫回来了?”
自从于茵她们回来,一次都没看见卢大姐,她不回娘家,也不和娘家的人联系。
二姐说她再婚后又生了个儿子,过得好像还不错。
“应该不知道吧,看样子是刚回来没多久,他怎么也得联系我大姐吧,还有孩子呢。”
“也不知道他下放的时候结没结婚,有没有孩子?”
于茵对这个前姐夫印象不深,好像长的不错,也许会有看脸的或是喜欢知识分子的姑娘相中他呢,也不一定。
这事两口子也就感慨一下,毕竟卢书敏同志都再婚了,他们也没有什么交集。
每天过着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只有休息的时候,送孩子们去学画画。
慢慢是专业学习,其他几个是当兴趣听一听,更多的是学习书法。
于茵不懂这些,但是爷爷说孩子们进步很大,学的很好。
家里多了孩子练习的大作,看着挺好的看的,比于茵写的强太多了。
有时候,卢家三代人,一起在那写毛笔字,看着还有那么几分意思。
而不爱八卦的卢书睿同志,居然带回了他前姐夫的消息,让于茵挺意外的。
“杜齐墨这回真的成了杜老师了,已经来我们系报到了,没准下学期还能教我们呢。”
“你还挺关注你这个前姐夫的,没打听打听他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啊,有没有再婚什么的。”
于茵还挺好奇的,那样高傲的一个人,在那么困苦的地方怎么挺过来的。
“你别说,我还真听说了。”
卢书睿还真知道,他们寝室的老三是个包打听,啥事都知道。
“我们老三说的,杜老师是带着乡下的媳妇回来的,还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三四岁了。”
“还说他媳妇看起来比杜老师要小不少,看着也就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还挺好看的。”
他们还夸杜老师人品不错,没有抛妻弃子一个人回城,而是都带了回来,现在就住在家属院,他家的房子还回来了。
于茵觉得庆幸,不管怎么样,以后不会多了一对寻找父亲的孩子。
离年底越来越近了,于茵最近有点焦躁,不知道是因为那个重要的会议还是那场举国惊动的罢工事件。
总感觉有一只靴子悬在空中没有落下!

吃过大螃蟹,桂花的香气也慢慢消散了!
沪市迎来了不冷但寒的冬季,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影响,沪市冬季气温一般不会零下,雪偶尔也会下,但多数是雨夹雪。
从海面吹来的东北风,带来了阵阵寒气,冷到骨头里。
室内没有供暖,孩子们不适应这样的气候,一入冬,几个孩子相继感冒。
不知是不是因为双胞胎的缘故,先是平平开始流鼻涕,咳嗽,接着安安也开始了。
于茵不敢掉以轻心,这么多年了,两个孩子还是第一次出现这么严重的感冒症状。
晚上,于茵让平平安安睡一个房间,快快和慢慢睡另一个房间,先隔离开。于茵搂着安安睡下铺,平平自己睡上铺。
半夜,于茵感觉很热,摸了一把,安安发烧了。
于茵赶紧起来,又摸了平平脑门,也烧起来了。
“卢书睿,卢书睿……”
于茵穿好衣服,喊卢书睿起床。
“茵茵,怎么了,孩子发烧了?”
“嗯,平平安安都发烧了,很热,得送医院。”
于茵已经给安安穿好衣服,孩子迷迷糊糊的还挺配合。
“我给平平穿衣服,你拿上钱,咱们现在就走。”
卢书睿把平平从床上抱下来,穿好衣服,下楼。
“怎么了?”
奶奶也醒了。
“平平安安发烧了,我和书睿带他俩去医院。奶奶,快快和慢慢还在睡,我看了,他俩没事。早上我们要是没回来,就让她俩在家待着,先别去托儿所了。”
“行,知道了,我一会去楼上睡。”
奶奶想想不放心,万一孩子醒了找不到人,不得吓一跳啊。
卢书睿和于茵骑着自行车,一人带着一个孩子,往医院骑去。
沪市的夜晚很冷,风吹在脸上,生疼!
“妈妈,冷吗?”
“妈妈不冷,安安坐好了,不要睡着了,小心掉下去。”
于茵叮嘱着安安,怕她万一睡着了,把不住,从车座上摔下去很危险。
后面的卢书睿也在叮嘱平平,让他不要睡觉。
还好医院离家不算太远,骑了20来分钟就到了。
“医生,孩子发烧了。”
值班室的大夫看见进来的一家四口,立马精神了,拿出听诊器,让孩子坐在桌边。
“来,张嘴。”医生看了看安安的喉咙,又用听诊器听了听。
孩子嗓子有一点发炎,听着肺部没有杂音,不是肺炎。
又拿出体温计,让安安量体温,医生又给平平看了看。
症状是一样的。
测完体温,安安高烧39度,平平高烧39度五。
医生说打一针退烧针,再开点药回家休息几天,观察观察,如果烧退了就没事了,多喝点温水。
大夫拿出两只小的注射器,抽上药,让平平和安安把裤子褪掉一些,这是肌肉针,要扎在屁股蛋上的。
扎完以后,于茵从平平和安安的眼里看见了泪水。
拿好药,一家四口又骑上自行车回了家。
到家以后,给平平安安吃了感冒药,又一人喝了一杯温开水,被窝里放上热水袋,两个孩子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半个小时以后,于茵摸了一下,还好,烧退下去了。
早上起来快快和慢慢鼻子有一点不通气,于茵赶紧给他俩也喝上了一点感冒药,今天在家休息,别去托儿所了,这一阵是感冒的爆发期。
卢楚睿吃过早饭,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给他和于茵请假。四个孩子都不舒服,他怕于茵一个人照顾不过来,马姐还要负责做饭。
吃过早饭,平平和安安好多了。
鼻子还是不通气,嗓子也疼,好在不发烧了。
卢书睿骑车出去,买回两大袋子木炭,烧了两个火盆儿,放在爷爷他们房间一个,放在楼上他们自己房间一个。
于茵怕孩子把感冒传给爷爷奶奶,她们领着孩子在房间里休息,看书,玩游戏。
四个孩子陆续的痊愈了,时间也过去了五六天。于茵也要抓紧时间回学校上课了,离期末考试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1978年12月18,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国家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于茵对这件事比较关注,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心里有了一些小计划,但还需要契机。
主要现在时机也不对,对内改革,主要是针对农村的,对外开放,好像还要到明年的下半旬,于茵记不太清了。
而知青的事情于茵虽然也关注,但山高皇帝远,信息传播还是有点慢,不像后世,信息爆炸,挡都挡不住的。
只有隔壁的黄婶子偶尔会过来坐一坐,和于茵说一说还没有返城回来的孩子,好像看见于茵她们,就能看到希望一样。
于茵不知道云省知青大罢工的起因是什么?但是好像是陆陆续续的发生的,到了最后一发不可控制。
场面闹得很大,据说好像有好几万人参加,有绝食的,有卧轨的,动静闹得很大,都惊动中央了!
消息还没有传出来,期末考试如期而至,于茵她们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复习。
毕业分配,成绩也很重要,于茵虽然没打算一直在体制内,也不知道会分到什么单位,但是,前两年还是需要上班的。
等考完最后一科,送走了郑月,于茵她们彻底放寒假了。
而云省知青大罢工的事情于茵也从阿香的信里知道了一些。
阿香说“现在云省的知青都停止劳动了,他们要返城,不接受其他任何条件,工作也不要,就要回城。”
“一波又一波的领导下来,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知青都参与进来了。”
到阿香写信的时刻,双方还在对峙着,他们要去京都,去中央要个说法。
他们听从党的号召下乡建设农村,现在,快十年了,为什么不让他们回家,他们要回城,他们要回家。
于茵也接到亦娴姐的信,也说起了知青大罢工的事。
她说,“事态严重了,他们知青代表要进京,而中央意见不统一,事情僵在那了。中央的政策知青不接受,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回城。”
具体情况会发展成什么样,现在还不知道。
于茵只知道结果,那就是从明年初,知青会大批申请回城,城里工作岗位紧张,社会闲散人员增多,一些不稳定因素增多。
再怎么样,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不前,该来的总会来。

感觉不舒服,看不出去,可见度太低。
孩子们还在睡觉,自从上次四个孩子集体感冒以后,于茵找了个老中医,让他帮着给家里人都摸了脉,开了补药,增强一下体质。
于茵自己在云省的时候积攒了不少药材,问过老中医,他觉得于茵的药材药性更好,抓药时,用了于茵的药材,没有的部分才用他自己的。
而且还从她手里购买了一批中药材,让于茵进账了三千多块钱,里面有几味珍贵的药材。
这是爷爷认识的老中医,躲过一劫,一直做熟人的生意,这些年也没断了看诊。
于茵手里的药材不少,好的都留着自用了,而空间里一直有产出,所以,卖了,于茵也不心疼。
别人得了药治了病,于茵得了钱,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段时间,于茵家院子的上空都飘着中药的味道。
以至于三叔他们过来的时候,以为发生什么事了,是两位老人生病了吗?知道了原委,有点不好意思,自己作为子女的都没有想到。
爷爷奶奶不在乎,他们和孙子一家过得愉快,那就好好过。这是他们老来有福了,至于儿女孝不孝顺的,他们从不勉强,不然,也不会老两口单过这么多年。
至于他们自己的房子,他们的财产,那是他们自己的,怎么分配,由他们自己决定。他们养大了儿女,给他们结婚,安了家,该尽的责任都尽了。
他们自己有退休金,不需要子女养老,他们的东西谁也别惦记。
至于现在和书睿他们一起住,也是因为住在一起和的来,都舒心,他们就享受这份天伦之乐了!
爷爷奶奶相当豁达,想的开!
年前几天,二姐夫的朋友鹏哥带来消息,有几个不错的房源。
于茵没想到惊喜来的这么快,还以为年前没希望了呢。
第二天,留孩子在家,于茵和卢书睿跟着鹏哥去看房子。
鹏哥先介绍了几个房子的基本情况。
一个是门市房,在百货大楼那边,是好地段,有三十多平,要价三千元。
还有一个两层楼的老式楼房,没有院子,临街那面改成了门市房,面积有一百多平。位置在于茵她们住的不远处,前面临街,后面都是住宅区。
还有一个职工楼,两室一厅的。
于茵对职工楼没兴趣,住不开,以后出商品房了,她再多囤几套,以后当个包租婆也不错。
临街的楼房离得近,先去看那个。
于茵她们一路走过来,这条街还挺热闹,有供销社,邮局,银行……
房子是真的老旧,红砖的墙体,尖尖的房顶,发黑的木制窗框,写满岁月的斑驳。
推门进去,里面还挺宽敞,就是隔断有点不舒服。
一侧的楼梯直接上二楼,面积和一楼差不多,就是多了尖尖的举架,有那种阁楼的感觉。
房子真的老旧,但是主体很结实,用料实在。
前面临街,后墙和另一个建筑物紧挨着,就隔了半米不到的距离。
于茵和卢书睿看过以后,觉得还不错,尤其是于茵,她挺喜欢的,这可是相当于三个门市房,还附带二楼的。
三人看完房子,也快中午了,卢书睿说去国营饭店吃饭,边吃边谈。
找了个包间,叫了几个好菜,坐着喝杯茶,聊一聊房子。
“鹏哥,那个二层楼什么情况?”
“二层楼和后看的那个门市都是一个人,他之前被下放,最近才平反回来。以前的红色资本家,光房产就还回来不少。”
鹏哥还是了解的,那也是曾经很有名气的大人物,要不是被小人陷害,根本不可能被下放。
这不,局势一变,就被捞出来了,归还了大部分财产,而之前陷害他的人,都进去了。
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
人家整合资产,这些小的,老旧的房产,都打算清理了,换成现金。
虽然,房产还回来了,很多东西已经被糟蹋了。
“那房子要价多少?”
于茵知道房源没问题,其他就看价格怎么样了?
“门市那个不能低于二千七,二层楼价格不能低于一万三。”鹏哥因为认识,给的是底价。
于茵算了一下,门市位置在那呢,价格不算高了。
二层楼虽然临街,但是不在主街道,是在居民区,所以价格才便宜。
总共二万块,于茵觉得可以买下来,自己剩下的钱就先不动了。
正好,菜好了,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