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女上青云(吃吃汤圆呀)


马兰头季节明明已过,却不知顾家哪里寻来的新鲜马兰头,剁成嫩绿碎末与香干翻炒,香干外表坚韧呈现淡黄色,里头的豆干却是嫩白色,吃着很软,这种外硬里嫩的口感将将好,而且香干还带着淡淡的卤香,想必单吃香干都能很香。
旁边的弘哥儿点点头:“江南百姓有时会打个t一角子的酒,顺带买一条香干,切成块,慢慢一片一片用手指拈着吃,再就上小酒,很是惬意。”,老爷给他找的新郎中不错,也能叫他说话慢慢连贯了。
卢兰陵很向往:“原来诗词里说的江南果然富庶适意。”
两人还约定了要是遇上休沐日子要一同去街巷河边喝酒就香干。
太太再屏风那边听见了笑:“饮酒可要适量,带叫老爷找个可靠仆从带着你们。”,又将一些喝多了睡在河岸不小心一翻身掉进河里的事告诉他们:“千万要小心。”
卢兰陵见弘哥儿被训诫并没有不开心,反而认真点头应下:“是,母亲,我会带好兰哥儿的。”,便知道太太作为后母并没有苛责表弟表妹,而且当后母的能直接管束训诫继子,本就说明大家相处很是和睦。
不然有的继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绝不会出言干涉继子半点,就怕不小心担个罪名多做多错,这种人倒不坏,比那样苛责继子的后妈好,就是很难让继子生出亲近之心。
有的继子则是一味反叛,不管继母说什么都对着干,叛逆至极。
像顾家这样母子相合的倒是少数。
卢兰陵便在心里点头,寻思着写信给家里时要点明这一点,也好叫家里放心。
家里对顾介甫很有意见,要不是这回事出有因绝不会这么热情上门,而这么热情,也是因为,因为……
卢兰陵想起了刚才见面时那一堆小娘子银铃一般的笑声,就忍不住脸红,他赶紧岔开思路,去夹一筷子河虾吃。
爆炒河虾仁是另外一种风味,小小的河虾捞出来后用清水泡洗干净,再晾干水分下油锅爆炒,宽油大火,翻几番就捞出锅,小河虾本身已经被炸得通红,外皮有时还会带点微焦的褐黄,吃一口进嘴,脆脆外皮根本不用褪出来,直接咬开就能吃,里头的虾肉又紧实又嫩,吃完后满嘴香味,让人觉得是在吃零嘴一样停不下来。
卢兰陵和弘哥儿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他们眼神在说:“等去喝酒时还要买一盘河虾仁下酒!”,只不过碍于大人在场,便都只是互相心照不宣点点头。
卢兰陵的筷子最后才往范阳菜上夹,或许是近乡情怯,寄托的情感越多就越不敢吃,生怕失望。
不过吃了一口焖酥鱼之后,他眼前一亮!
鱼肉是先下锅油炸后再加了大酱等各种调料焖煮,俗话说千炖豆腐百炖鱼,这鱼不知道炖了许久,但还是保留了该有的形状,吃一口油炸外皮经过酱汁浸泡后已经变软,柔韧中吸满了汤汁,满口咸香,里头的鱼肉却是嫩嫩的,还因为长时间的焖煮增加了大酱特有的复合咸香滋味,很是上瘾,而且里面的大鱼骨经过油炸后也是软烂一片,一咬脆脆的能入口。
边上一盘脆脆的涿州烧饼可供搭配,拿起焦黄小饼,掰开一块,上面雪白的芝麻粒簌簌掉落,吃进嘴里,又脆又酥,还夹杂着芝麻的香气,热气腾腾就往嘴里窜,简直神仙不换!
焦烙炸则吃起来外焦里嫩,还有绿豆特有的清香。督亢面则小小猫耳状卧在小碗里,碗里放了绿绿的荆芥、脆脆的小芹菜末、金黄的蛋丝,和浓厚的猪五花肉丁、木耳等炒成的浇头。卢兰陵吃完了整整两碗。
饭后他很是感谢顾家,抱拳又谢:“多谢姑父姑母表妹们准备,这些范阳菜真是地道。”,古代又不像现代,各地都有各种外地美食,离家多远的游子都能找到老家口味,像卢兰陵他们在外地奔波好几个月动辄半年,有时是无论如何都吃不到家乡味道,就是想念这一口味道。
宾客尽欢,顾介甫很满意:“下回叫他们给你做卤煮、驴肉火烧,还能再尝尝。”,太太也觉面上有光。
曦宁在屏风那头脆生生答:“这是范阳同乡会馆的厨子所做,大哥你可以带着表哥去范阳会馆寻他做来尝尝。”
话是对弘哥儿所说,话头却是接的卢兰陵的话头,所以卢兰陵又想道谢,可又不好开口,只好冲着屏风那头抱手作揖,惹得大家又笑。
太太这才嗔怪:“快别淘气嘲笑你们表哥。以后他要长住呢,哪里经得住你们这么调笑?”
小娘子们纳闷。
“忘说了,卢家表哥要在这里的书院入学,跟弘哥做同窗,到他考举人为止。”顾介甫宣布了这个消息。
顾一昭见太太神色如常,便知她也知道这消息。
想一想江南文风胜过北地,苏州书院又声名远播,想必卢家送儿子过来读书也是正常。
而且不是想娶曼宁进门做媳妇吗?正好将卢兰陵放在老爷太太跟前,让他们好好考察一番准女婿,也方便曼宁与卢兰陵培养感情,还真是一举多得。
小娘子们没想到这么深远,都顾着惊叹:“原来表哥已经是秀才了!”
“回头跟元风吹吹,不单单是她哥哥是秀才,我们也有个表哥是秀才!”,曼宁争强好胜,满脑子都在兴奋盘算跟小伙伴攀比。
“驴肉是什么?也能吃吗?”,七娘子咽口水,关注点都在驴肉火烧上。
顾一昭扶额:四姨娘莫非是有什么奇特的传染技巧?居然能将身边的人一个两个都感染成吃货?
卢兰陵就赶紧站起来,又拱手作揖:“哪里哪里,不敢当,不过是寻常功名,”,安抚了一下旁边站着忐忑不安的白丁顾温弘。
还承诺“我们范阳有句话叫做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到时候我指点同乡会馆的厨子做好,给家里送过来。”
家里人对这位卢家小郎印象都不错。
送走他之后,顾介甫私下里跟崔氏聊起,很满意卢兰陵:“范阳卢氏很看重顾家,听说她们第一次上门提起此事时,娘还不乐意,毕竟曼姐儿是她一个人养大的,难免就想把她说回自己娘家。卢家为表诚意,就提出让卢家小儿郎一路跋涉到苏州,说是让我看看。还让他在这里读书,说正好让曼宁也瞧瞧。”
“我看完也觉得还不错:看他身形周正,最主要的是性情温和……”太太也有了几分相女婿的欢喜。
她忍不住多说一句:“两个人都是温吞性格,以后吵架都吵不起来,你冲我作揖,我冲你行礼……”
想起那副相敬如宾的场面,两夫妻就忍不住齐齐笑。
“我安排他在书院入读,这段日子正好再看看他的性子。”顾介甫做了决定,正好看看是否那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是装出来的……
“15岁就已经是秀才,为人做事又很有书生气质……”太太很满意,“我之前想给曦宁说下赵通判儿子,若是婚事能成,姐妹俩嫁的人倒大相径庭。”
“也不完全一样。通判家家底厚,范阳卢氏名头虽大,但绵延数代到今天之后倒不够殷实。”顾介甫很清楚,“再者,兰哥儿看着温吞不像是心黑手辣的做官料子,鸾哥儿比起他要更入世些。以后做起官来说不定鸾哥儿爬得快……”
这就是政客的老辣眼光了:赵飞鸾除了读书之外还多了丝情商,入仕后处理公文、与上司关系、与属地世家大族、同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会更得心应手,而当官可不是单看政绩,反而更看重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兰哥儿若做官,肯定是百姓送万民伞给他立生祠的绝世大清官,可是这样的人,要升职就麻烦了些,按照顾介甫的经验,这种同僚若是运气不好,可能落个在边远穷县当一辈子穷县令的下场。
太太不看重那个:“范阳卢氏、还有太原顾家都代代有人在朝中为官,还有姻亲门生故旧,随便拉扯一把也能帮他东山再起。”
她看重另一点:听说范阳卢氏不许子弟纳妾,而且兰哥儿看着眼光清正不似好色之徒,只怕会是个干净清白的好丈夫。
她没当着老爷面说,但心里想:嫁人不就图个两心相悦吗?这兰哥儿看着倒似是良配。
等过几天卢兰陵派了小厮上门送来了一篮子做好的驴肉火烧:“先前听姑父提起,正好我指点厨子做了出来,送给大伙儿尝一尝。”
曦宁本来嫌弃驴肉奇奇怪怪,死活不吃,可闻到身边妹妹们吃得香,便忍不住也掰了一小块送进嘴里。
烧饼又脆又酥,咬开后酥酥的表皮混合着芝麻粒直往嘴里碎,软烂卤香十足的驴肉一点都不奇怪,口感比牛肉嫩一点,比鹿肉松散一点,也没有任何异味,咸香鲜美,混合着脆饼,很是美味。
她就也摈弃了一开始的偏见,自己又拿起一个烧饼开吃。
顾一昭看着好笑,以前看红楼梦评论家说高鹗续书是狗尾续貂,居然让林妹妹吃五香大头菜,可是她们这满院子珠环玉翠的小娘子们,还不是在认真吃驴肉火烧?
可见世事多有例外。
“五娘子做什么笑?t”被三娘子敏锐捕捉。
顾一昭只好扯了个谎:“我想着我们也不好白吃人家的,得回了礼才好。”
“眼看最后一茬螃蟹就要下市,不如给卢家表哥送几个螃蟹过去?也让他尝尝我们江南名产。”曼宁出主意。
“谁要吃最后一茬螃蟹,没得寒酸?”曦宁很是嫌弃,“转眼就要过季了,拿这个送人只怕会适得其反,反成了仇。”
“倒也不会。对我们江南人来说年年吃,自然要挑好时节最好最肥的螃蟹吃,可对表哥那样的外地人来说,恐怕很少能有机会来苏州,也不一定能碰上最合适的吃蟹时节,倒不如给他先尝尝鲜,若是他明年走了,也可少许多遗憾不是?”曼宁慢条斯理解释。
大家想想果然是这个道理,就叫厨房去准备些螃蟹。
本来想比着上次螃蟹宴的做法做一桌菜叫人送过去,可是一问才知道兰哥儿已经和弘哥儿去书院学习了,那寻常的螃蟹宴容易变质就送不了了。
曼宁一思忖:“不如剔除蟹黄熬成蟹黄酱,装瓶给两位大哥送去,正好能就饭吃。”
顾一昭想起金瓶梅里应伯爵吃螃蟹酿肉那一段,便又吩咐后厨挑选几个个头大的螃蟹,将蟹肉都剔干净,再混合肉末一起酿进蟹壳,外面裹上胡椒姜蒜团粉香油油炸后再泡进酱油调和水里腌一会。这样螃蟹也能保存一天,送过去能让他们吃到。
“这丫头,听你这么吩咐灶娘,倒听得我怪馋的。”曦宁在旁边听着,“不如叫厨房也做些送我们。”
大家哈哈笑:“我也正有此意。”
小娘子们美滋滋又吃了一回螃蟹,曼宁坐在顾一昭旁边,见她拿剔除的螃蟹壳摆牧童农耕图玩,就笑道:“还是海蟹大。”
“大姐足不出户,怎么知道海蟹?”星宁奇道,其余姐妹好歹小时候还在福建待过,大姐却是一直在太原,哪里知道什么海蟹?
大姐脸红了,支支吾吾半天:“是在《山海志怪》里看的。”
大家本来也只是随口闲聊,这件事就揭过不提,反而顾一昭觉得有问题,所以就趁着众人不注意这边的时候,小声问大姐:“大姐,当真是山海志吗?”
大姐不是会说话的人,脸越发通红,半天才说:“是黄莺儿告诉我的。”
黄莺儿来时仰鹤白还没走到海边呢!
顾一昭狐疑。
大姐就更慌张了,扯着顾一昭到门外散黄酒,小声跟她说:“是黄莺儿捎来的信。”
寄信的人除了仰鹤白还能有谁,这不是两人私相授受吗?!
顾一昭吃了大惊。
要知道大姐平日里循规蹈矩,几个姐妹里谁与外男私相授受都不会是她!
可偏偏就是爹娘眼里最乖巧的大姐,做出了这样子的事。
她严肃起来,也顾不上吃螃蟹了,拉着大姐就往青筠阁走,要去亲眼看看两人的信件。
“没写什么。”曼宁见妹妹脸色不好,赶紧跟她解释,“就是路上见闻……奇闻轶事,没什么别的,连一句问候都没有!”
她一叠声保证,索性带着五妹去了青筠阁,屏退了丫鬟,锁住房门,才将自己偷偷藏在梳妆台里的信件拿给她审阅。
顾一昭拿出前世审公文的工作态度一一审核……
没有什么出格的内容。
仰鹤白的信件说是信,倒不如说是散文,既没有称呼,也没有问候,也没有寒暄,更没有落款。
比如这封吧,上来就是:
“今日到达某某郡,猿猴偷我船上果,
吾大怒,
拔剑欲追,
猴亦怒,掷果反击,
躲不及,头上落大包。
呜呼哀哉,又丢果又丢人!”
下面还配了一个猴子打人的简笔画,小人头上有个硕大的红包。
全部类似这样的风格,写满了自己的旅途见闻。
要不是曼宁说这是仰鹤白一封一封寄过来的,顾一昭肯定以为是黄莺儿偷了仰鹤白的旅行日记。
看到没有任何男女之思,甚至连一句问安都没有,顾一昭便放下了心,古代闺中寂寞,大姐喜欢看仰鹤白的日记大概类似后世人看旅游博主vlog,主打一个解闷放松,寄托自己“身不在路上,就让心在路上”的惆怅。
这么想着,倒也没必要着急,譬如后世男生和女生玩到一起,总不能说他们就是在早恋吧?
便点点头:“也罢,大姐自己有分寸,我就不干涉了。”
惹得曼宁捂嘴笑:“你才多大的人,说起话来倒像个老夫子。”
书院里,顾温弘和卢兰陵收到了螃蟹,围着准备吃。
“好香的滋味!”门外踏进来李宾,吸吸鼻子嚷嚷,“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哪里巧了?我倒看你那眼珠子就一直盯着弘哥儿呢。”赵飞鸾也跟着进来,他平日里有什么疑难功课就会来书院请假夫子,日子久了,也与李宾熟悉了。
李宾对这样的调侃毫不在意,只一心盯着食盒里的螃蟹:“好香的螃蟹香,快让我尝尝。”
一边跟赵飞鸾介绍:“弘哥儿家里养着好厨子。”
“这回可不是厨子,是我家人,……家人想出来的……新奇做法。”弘哥儿磕磕巴巴。
他一说家人,李宾就猜到是妹妹,不过他很佩服弘哥儿这样维护家人的性子,也不揭穿,只是飞快徒手捞起一个螃蟹:“先吃为敬!”
进了冬月又开始忙活。
各家铺子又来盘账,各处亲戚们所送的年礼也一车车上门。
顾一昭与姐妹们忙得晕头转向:太原老家、各位叔伯、姑母、崔氏娘家、卢家……,数不清的亲戚。
今年还多了几家:乡君从岭南送来福橘、萧辰和仰鹤白从海边送来土产、李盐运使家、归华堂邓家……
李宾还独自上门送了份节礼:自称平日里多受弘哥儿照顾,所以年底得好好酬谢顾家。
惹得太太好奇:“怎么个照顾法?”等仆从告诉她是因为李家公子常来分吃弘哥儿吃食时,太太就忍俊不禁:“以后家里给弘哥儿和兰哥儿送吃食时,独自给李公子也带一份。”
顾一昭忙着府上的事,自己的铺子也该盘账了。
她这小铺子开了三个月,却小小赚了一笔钱,盘账时盘出盈利八十两!
对富人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一穷二白的顾一昭而言,这却是一笔巨款了。
她便给边安和高大义一人包了个十两银子的红封:“这是年终的奖励,你们可别嫌少。”
待看到红封里是十两银票时,两人齐齐变了脸色,坚决不少:“这也太高了些!”
要知道顾家小姐的月例银子也就二两银子,府上能干的大管事才能拿十两银子的赏钱,可那也是高升那种级别的。
“收着吧,以后要做的事情还多了,都是用得上你们的地方。”顾一昭笑眯眯,“年底也没什么事了,你们也早点关门,好好过个好年。”
本来她就是冷衙门,不做好员工福利和员工休假,还让员工指望什么呢?
边安和高大义面露感激:“多谢小姐。”
他们更觉自己这回是找对了主家。
顾一昭吩咐要锁门休息,他们却没听,一个仍旧看铺子,年底别人都关门去过年,他开着铺子,万一能遇到合适的买家呢?那岂不是又能替五娘子赚一笔?
一个则去了附近乡下,将自己领到的奖金拿来收购些木耳、香菇、野鸡这样的土物,随后按照店里生意往来的单子给过去那些生意伙伴分别送到府上去。
理由也冠冕堂皇:“过去一年承蒙照顾,还请您不要嫌弃我节礼微薄。”
对方跟顾一昭店铺做生意才一次,居然得了节礼,所以对这家店铺的印象变得格外好:“下回若有生意还记着你们。”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