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山桃绒绒)


几乎所有的县令都这么想,也打算这么写。
写完计划书,严玄清叫上白直,等着丁水的到来。
原因不为别的,在她和丁水管辖的县中间有一座大山,山上生活着许多未曾被教化过的山民,他们听不懂汉话,甚至衍生出了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
生存条件那更是恶劣至极,住山洞,平时靠着打猎卫生,完全不会农耕和纺织。
至于穿着,严玄清都不好意思看,只能说拿动物皮和树叶遮住了重点部位。
梁相亲自下了文件,说是这些山民他们得好好利用起来,使其成为劳动力才是。
最好让其下山,成为农耕社会的一份子。
这无疑是个艰巨的任务。
但这个任务若是办好了,她和丁水的评优材料就有了。
要知道这可是陛下登基的第一年,这一年评的优秀县令含金量可想而知。
说不定就能直接被陛下记住。
丁水带着人急匆匆的赶来,二人在牛车上闲聊。
“幸好这隔壁县令是你,若是别人,这山在两县中间,可不是人人都似咱们俩这般好说话,到时候难免要掰扯一番。”
二人同窗时关系就不错,一起做事也有几分默契。
今日是二人第二次上山。
上一次去是去了,那些山民被吓的满地逃窜,只有几个小孩鼓起勇气用一些野味和他们换了吃食。
希望通过这个举动让这些山民们知道他们不是坏人。
这人还未劝下来,严玄清和丁水已然规划好了这些劳动力的用途。
如今正是夏收,西广路的城建非常缺人手,尤其是修路搬货等体力活。
百姓们要顾着夏收,干活的时间便少了很多,影响进度。
这些山民数量算多,又不种地,就算语言不通,拿来做劳动力还是很香的。
到了山脚下,丁水眼神好,远远便看见几个山民带着孩子在山脚采东西。
不出意外的,一旦发生了动静,山民里就像应激的猫,立刻狂奔躲了起来。
丁水尴尬的摸摸头。
“这些人胆子也太小了,只怕这次又要落空了。”
严玄清沉稳道。“不急不急,慢慢来,先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没有恶意的。”
过了好一会,有几个山民小孩激动的狂奔,他们背着树藤编织的背篓,眼神中没有对陌生人的戒备,全是对食物的渴望。
他们第一次换取食物是在一棵树下,一个陌生的男人。
那次换到的食物非常好吃,那东西他们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吃起来是软的。
几个人差点为了那张饼打起来。
第二次便是在十几日前,洞子里的人都怕山下的人,他们却不怕。
因为他们觉得,只要他们拿出山里的东西,就能换取食物,这样的买卖不比每日辛辛苦苦打猎获取食物强太多了吗?
第二次换取的食物比第一次的更加美味,他们第一次知道肉还能这样好吃,还能有多重复杂的香气。
山民们不懂烹饪,只会将肉水煮或者火烤。
吃久了,自然也就索然无味了。
孩子们尝了一次便馋上了,今日难得又遇到山下的人,他们还不跑快些?
洞子里的人害怕,他们可不害怕,能让他们再吃到美味的食物,让他们干什么都可以。
孩子们在丁水严玄清等人的面前保持了一个安全距离而后停下,随后像捧着宝物一般将背篓递了出去。
嘴里依旧是丁水喝严玄清听不懂的话。
叽里咕噜的。
丁水十分满意,“果然,上次来是有效果的,这些孩子都知道我们不是坏人。”
严玄清非常想尝试和几个孩子沟通,奈何双方语言不通。
于是她尝试用肢体语言,再加上在地上画图。
山民别说识字了,基本和没开智没区别,几个黝黑的孩子望着地上的图画不语,只一昧的递背篓。
严玄清想了个法子,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食篮,里头的食物其实也不是什么珍馐美味,不过是些加了调料蒸熟的豚肉。
她先是拿了一小纸包递给山民小孩。
山民小孩眼巴巴的等着她递第二包,第三包。
严玄清却不动了。
山民小孩这时开始急躁起来,他们抓耳挠腮。
上次给的菌子只有半背篓,都能换两包,为何这次只给了一包呢。
他们还特地挑的好菌子啊!
山民小孩看着一纸包的肉,急的哞哞叫,眼看着都要急哭了。
严玄清这时给了他们第二包,并且将第三包晃了晃,随后指了指地上的背篓。
这下山民小孩的脑子仿佛被什么东西凿开了,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严玄清的意思。
还要背篓才能换到第事务。
几个小孩高兴到发出猴叫,欢快地往回跑了。
过了一会,他们带着另外几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来了,那些孩子都背着背篓,但看到有山下的人,吓的转身就想跑。
山民小孩急忙制止他们,叽里呱啦的同他们解释,几个大些的孩子才狐疑往前走,眼中全是防备。
大些的孩子十分谨慎,直到他们拿到纸包,闻了闻散发出来的肉香,神色才缓和下来。
山民小孩笑道:“你看,我就说用菌子可以换好吃的吧!”
“这肉闻着真香。”
“我要带回去和洞子里的人一起吃。”
“是吧是吧,就是不知道他们下次什么时候来,他们说的话咱们又听不懂。”
“阿姆常说山下的人比狼还可怕,我看也不见得嘛。”
交易结束,孩子们都对严玄清和丁水的神色缓和不少,甚至他们走的时候,眼中还流露出几分依依不舍。
毕竟不知道他们下次还来不来,若是来,又能不能遇上。

康竹青和石土这辈子也没想到自己能来安京。
陛下登基, 她的一双儿女一个跟着莫部长来到安京,如今在商部做事,至于另一个, 则是通过公务考试成功上岸潼川路的知州。
康竹青和石土高兴坏了, 如今她家在黎县已是人人羡慕的存在。两个孩子都这么有出息的,只有她这一家。
为此,康竹青家的小院门口一到考试前一日, 定有学生前来许愿。
最初, 康竹青发现院子外面有人鬼鬼祟祟的,还以为是贼。
她急忙从灶间绕出去,叫上隔壁的徐蓓和徐泰, 三个人那是提着家伙就往外头冲,
康竹青只听得几道声音。
“你们确定石师兄的家就是这一户?”
“定错不了, 我问了许多人才问到呢。”
“问题是咱们也不知道石师兄的屋子是那一间啊,要不就拜拜这个院子吧。”
“我觉得行。”
等康竹青三人冲到家门口时,只见一群背着斜挎包的学生,有男有女,全部人都十分虔诚的对着她家的小院许愿。
双方面面相觑时, 康竹青的铁锹正举着呢。
学生们慌慌张张的解释:“我们不是坏人!”
徐蓓狐疑道:“你们若不是坏人, 那为何在别人在院门口鬼鬼祟祟的?”
“我们看了报纸,知道石师兄和石娘子都高升了, 过两天便是期末考试,我们是想来沾沾他们的好运。”
说完, 又急忙在斜挎包里面翻找:“这是我们的学生证, 我们当真不是贼。”
康竹青接过一看,确实是如假包换的中学堂学生证,上面还有中学堂的章。
徐蓓和徐泰见状, 便清咳两声。
“你们也真是,就算是来蹭个好运,那也不能这般偷偷摸摸的,我们的还当你们是贼呢。”
学生们眼里流露着清澈的愚蠢。“我们想着就在门外,小心些,不被人发现应当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的。”
徐蓓指了指康竹青。“你们差点把石头和金娘的阿娘康娘子吓到了。”
听闻康竹青是就是石土和石金的娘。
几个学生眼神顿时变得崇拜了起来。
几人争先恐后的跑到康竹青的面前。“敢问康娘子是如何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一双儿女的,他们平日里在家学习多少个小时?”
康竹青手里还拿着铁锹,面对如此热情的询问,她有些尴尬的回。“也没怎么培养,就是平日里他们自己看书,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
于是其中一个女郎急忙从自己的斜挎包中拿出炭笔和小本本。
“培养出优秀学生第一条,父母不干涉孩子。”
“敢问康娘子,还有吗?”
康竹青想了想,又说。“还有就是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告诉他们尽力就可以了,不管他们想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他们。”
女郎收了纸笔。“感谢康娘子的分享。”
这几个人回了学校后,这件事便传开了。这几人也是运气好,考试成绩考的真的很不错。
于是每到考试周,便会有几个学生问能不能在院子前面许愿增添好运。
这些人一般也就站一会就走了,但也不影响什么,康竹青就随他们去了。
再加上他们过两日便要去看孩子,这院子不住人,更是没理由拒绝。
康竹青一想到自己能去安京,整个人便兴奋不已。
要知道十年前他们全家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哪里能想得到十年后她的孩子能这么有出息,还能做官。
那可是安京啊!
她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地方。
康竹青走的前一天,徐蓓来找康竹青闲聊。
便说起兰娘家中的事。
徐蓓道:“兰娘这次不也升任知州了吗,然后月娘也从中学堂毕业了。他们家就顾着那个蠢儿子,非得让月娘考陵州或者黎县,说以后离家近,她好照顾弟弟。月娘多有主意啊,考了个远得要死的南东路,差点没把那两口气气死,我听龚娘子说,那天晚上他们家锅碗瓢盆全翻了,最后月娘还是去龚娘子家住了几日才去上任的。”
康竹青一脸嫌弃。“那么乖巧懂事的两个女儿投生到他们家,真是造孽,我看他家那儿子在小学堂都学不走,考技术学堂都难。”
徐蓓附和:“是啊,当时兰娘不是怕他们乱收礼吗,直接就和黎县的县衙报备了,这两口子当天晚上差点没被气死。”
康竹青一边收拾衣服,一边说:“这次我们两口子出门怎么也得两三个月,你帮我看着点啊。”
徐蓓帮她叠衣服,“咱们都邻居多少年了,这你放心。”
康竹青和石土先是跟着上任的顺风牛车到了潼川路。
潼川路明州乃是州府,康竹青和石土递上路引和通关文书,顺利被州衙的小吏带至州衙内。
白直们十分热情,“二位先等等,石知州下基层去了,要一会才回来。”
康竹青和石土坐了老久的车,腰酸背痛,便索性起来站了会。
“这潼川路确实比黎县差得远。”
“别说黎县了,连陵州都比不上啊。”
康竹青和石土是坚决的黎县拥护者,对于黎县和陵州的大战,他们一向都是站黎县的。
康竹青甚至还有和人当街辩论的辉煌战绩。
石头刚去地理看了一圈百姓们开垦出来的荒地里土豆和红薯的长势,一回州衙便听得说康竹青和石土来了。
石头很久未见过自己的家人了,他加快脚步往待客厅走。
石头以为自己见到的会是父母含着眼泪,十分思念的眼神。
他刚走到门口,就看到自己的父母正和一刚毕业的白直说的义愤填膺。
他仔细一听,三人竟是在说黎县比陵州好。
那白直小姑娘似乎也是遇到了知音一般,说起黎县的好处那是滔滔不绝。
“黎县的入学名额和师资力量根本就不是陵州能比的,这黎县出来的学生,成绩普遍都比陵州的好,这是不争的事实啊!”
康竹青就爱听这样的话,她狠狠点头。“这可不是,除了学堂,现在的什么东西不是黎县先出来?然后再推广的?黎县可是陛下曾经的封地,就这一点,甩陵州八百条街。”
两个人越说越投机,仿若做了忘年姊妹一般。
石头尴尬的咳嗽了一声。
白直小姑娘立刻意识到自己话太多,急忙站起来。“知州,我先去忙了。”
康竹青和石土仔细打量这石头,发现他黑了些,竟长高了!
康竹青率先开口:“我的儿啊,你怎得黑成这样了!”
石头无奈道:“潼川路的荒地多,我总要下基层,自然晒黑了。”
石土拍了怕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你如今比阿父都高了。”
煽情的氛围刚刚上来,石头正有丝感动,打算说些什么。
康竹青和石土便眼巴巴的望着他。“何时吃午食?”
潼川路喜辣,从前没有辣椒之时,便常用茱萸调味,如今有了辣椒,潼川的食肆便顿顿都离不开辣椒了。
至于林肆从前吃的暖锅,如今也在潼川路流行了起来。
康竹青与石土一顿吃的就是暖锅。
三人吃的畅快,康竹青难得夸赞。“这暖锅,竟比黎县的还好吃些。”
石头日日忙于公事,康竹青二人也懂事不去打扰,早晨就起床卖菜做饭,到石头回家吃饭时才能见上一面。
二人闲的无事会在街上转一转。
潼川路从前是卓正初的地盘,短短几年之间已是三次易主。
对此百姓只剩下麻木,州衙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等第一批土豆和红薯收成之时,百姓们这才发现这次易主似乎真的不一样。
首先是减免了赋税,只用交一成。
其次就是这土豆和红薯竟然真的能亩产这么多,大家都不用饿肚子了。
只要能让百姓吃饱,那便是好皇帝。
土豆和红薯丰收后,潼川的百姓肉眼可见的有了活力,对日子也有盼头。
得知有作坊在建,要招工,一家人也会私下商议谁在家种地,谁去当工人。
在潼川路待了几日,康竹青已养成日日做饭都要多放些辣椒的习惯。
石头在潼川路待了几个月,已习惯吃重口味的菜,前两日还觉得康竹青放的辣椒不够多。
石头解释:“潼川路以前穷,百姓们吃不起盐,便多多放些茱萸,让饭菜有个味道。”
在潼川路待了大半个月,二人又要启程到安京去。
现在安京的入城检查很严,二人凭借着引路文书,成功入城。
一入城,康竹青左看看右看看,最终略微中肯的评价。“这安京到底是国都,是不一样。”
安京与别处最不一样的其实就是百姓。
能住在国都的百姓不会穷到哪里去,他们穿着干净得体的衣裳,梳着整齐的发髻,与潼川路街道上的百姓大不相同。
康竹青与石土在偌大的国都险些迷路,二人并不知道石金所住的巷子在何处,只能在路上找人问。
唐多思今日轮休,但她是个工作狂,无事的时候会去安京的街道上走走,也算是巡逻。
康竹青正巧问到了唐多思。
唐多思期初先是疑惑,这二人打听官员所在的巷子做什么,莫不是探子不成,但探子应该不会这么蠢吧。
随后接过二人的路引文书看了看,这才想起。
这是石部司家的父母。
自己其实在小时候见过他们一面,但他们定然早就忘了。
唐多思笑了笑,表示自己现在正闲得无事,可以送他们去他们要去的地方。
康竹青和石土急忙道谢,在心中叹自己运气好,竟一来就遇到了好心人。
这条巷子虽不如封凌莫静连的所住的那条位置那么好,但距皇宫也算近,但这里的宅子普遍就很小。
康竹青和石土找到门牌号,拍了拍门。
石金雇了两个婢女,操持府中大小事务,比如简单的洗衣做饭和打扫。
康竹青和石土将行李一放,想出去转转,但是又怕迷路,于是其中一个婢女主动表示自己可以跟着他们一起。
婢女浅浅一笑。“大娘子和郎君都是从黎县来的,奴听闻现在安京修建的东西都是黎县有的,比如这什么公共牛车、图书馆、还有一些奴未曾记住。”
康竹青兴奋道:“话虽如此,但是这可是安京,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如今来了,那定是要好好看看的。
婢女带着二人将附近大概转了一圈再回的府。
康竹青坐在宅子里想,从前觉得安京真是了不得的地方,如今真的来了,便也觉得不过如此呢!
石金下班回来,婢女做好饭时,康竹青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石金喝了口茶。“那是因为现在陛下才初登基呀,等过段时间,安京便会完全不一样,我听得消息,说是要修个大学堂呢。”
石土赫然:“这小学堂读了读中学堂,如今读了竟还要读大学堂了,当真是学无止境啊!”

钟舒与卢青这场婚事结束的并不体面, 她最初说和离之时,卢阳和闻枝都以为她疯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