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除了洼食以外, 供应给其他几个国家也足够了。
另一位妇人也拿起一件带补丁的童装, 说道:“大安人手真巧,连补丁都打得这么合适。”
郭寒正在收钱,余光瞥见隔壁有一对年轻夫妇牵着一个瘦弱的小女孩, 看起来只有三四岁,脸色很不好看。两人一边说话,一边朝她这边看。
“你说,把她卖到牙行能换几个钱?”
“不知道能换多少,应该够给咱家儿子换件衣裳穿。孩子如今大了,以前那件衣服已经烂得不成样子,怎么穿?”
郭寒这才注意到,他们身上的衣服已破旧得不成样子,小女孩身上也只松松垮垮地挂着一块破布。
一旁的妇人见他们望过去,便解释道:“西平一直缺布,一件衣服能传祖孙三代呢……”
齐良与郭寒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
大安强盛起来,五更天需要的人手只多不少。如今有了土豆和红薯,卖儿卖女的人已比从前少了许多。
齐良和郭寒用一件打了补丁的童装,换回了这个小女孩。
小女孩瘦得皮包骨头,眼神中只剩下麻木。
选好衣服的妇人看了看隔壁那对拿着一件衣服欢天喜地的夫妇,略显担心地问道:“不知二位买这小女郎回大安是要做什么?是当做奴婢呢……还是?”
齐良语气客气礼貌:“我们主家需要很多从小培养的家奴,这样才忠心。遇到这样可怜的孩子,我们都会带回去。”
妇人听了这话,才放心了些,望向小女孩的目光多了几分柔和:“能被你们带走,也算是她的福气。想来大安的日子,应当要好过很多。”
郭寒一边收拾剩下的衣服,一边说道:“大安也是新帝登基以后,日子才渐渐好起来的。若还是原来的皇帝,我们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
妇人遗憾地笑了笑:“只当我们西平人运气差了些。”
齐良和郭寒将小女孩暂时托付给这位妇人照看,等卖完衣服再来接人。
此处是郭寒和齐良特地打听过的。他们来西平卖旧衣服,不止为打听情报,更要散播一些关于大安的正面言论。
对普通百姓,就说大安减税、开设作坊工厂、粮食危机已大大缓解。
对家境尚可的中产之家,则说大安的学堂办得好,做官的公务考试也十分公正。
齐良与郭寒并不指望这些消息能立竿见影。他们要的是通过时间发酵,在西平百姓心中埋下种子。
这样等几年后收复西平时,就能在舆论上占据高地。
齐良和郭寒卖完衣服,牵着瘦弱的小女孩与大部队会合。
其他人见状,嫌弃道:“你们上哪儿弄了个小女郎?这瘦的……”
“你们二人这是何意?”
齐良回道:“路过见到可怜,就用一件衣服换了。正好带回家当个家生奴婢。钱我们会补上的。”
“行行行,先回去吧。”
卖旧衣服这活并不是天天都做,光是在大安各地收旧衣服就要花不少时间。
有人已经在考虑,是否能在西平找个中间人直接接手旧衣服,省得他们每次都亲自销售,但旧衣服团的人普遍对西平商人印象不好,西平商人做生意不讲诚信,因此选人一事也不急于一时。
郭寒与齐良将此次打探到的情报通过通讯器传回安京。
这次西平的情报送回后,二人下次再来潼川路,便是三个月后了。
郭寒在牛车里直打瞌睡:“等几年将西平收复了,咱们出行是不是就能用马车了?”
齐良接话道:“要想就想个大的,直接一人一匹马,多威风。”
“就是就是,我们搞情报的没骑过几次马,算怎么回事?基地里就五匹马!谁有急事谁用,我就轮到过一次。其余的马全拨给士兵训练了。”郭寒忿忿不平。
“士兵也缺马呢。说来说去,还是咱们丢了西北草场。等把那块地收复回来,就再也不会缺马了。到时候公共牛车也能换成公共马车。”齐良说起未来,总觉得一人一匹马的日子就在眼前。
郭寒回到安京的基地,郭自面无表情地说道:“李塘那小子一直在找你,我说你做生意出差了。”
郭寒一拍脑袋,差点把这人给忘了。
“谢谢阿兄。怎么,你终于对他改观了?”
郭自哼了一声:“不过是观察了几年,觉得他除了脸以外,人品尚可罢了。与其让你看上那些丑陋如出栏的猪一般的男人,我倒宁愿你看上个好看的,至少顺眼。”
郭寒眨眨眼:“是啊是啊,你就是喜欢好看的,所以心里才惦记着那位陈女郎!阿兄我走啦,拜拜。替我向陈女郎问好。”
郭寒方才出门,往前走了许久,才终于走到公共牛车站。
这就是在基地的不便之处。
地处偏僻!唯一的公共牛车站也得步行走上许久。
郭寒熟练地等车。这个时间这个站人不多,除了她以外,车上还有一位女郎。
那女郎正低头看一本薄薄的册子,并未注意到有人上车。
但郭寒无意中瞥见她的脸,觉得有些熟悉。思索片刻,一下子想起她是谁。
当年她为打探大宸太子让陛下和亲一事,曾假扮绿江娘子潜入金州知州的府邸。
而这位女郎,正是当时金州知州的女儿。
只不过那时她还年纪尚小,如今竟已长这么大了。
看她册子上写着农学笔,想来如今已是安京大学农学系的学生了?
郭寒虽没比她大几岁,心中却莫名有种看着她长大的感觉。
她立刻在脑中想好对策,若对方不记得自己,便当无事发生。若记得,那她也自有一套说辞。
郑淮玉今日寻了一处偏僻地方的泥土,挖了一些准备带回去种植观察。
她非常珍惜来安京上大学的机会,连在牛车上也不忘看笔记,完全没注意到有人上车。
直到放下笔记休息时,她才觉得对面那位女郎越看越眼熟。
“绿江娘子!敢问可是绿江娘子?!”郑淮玉惊呼。
郭寒露出看破世俗的淡淡笑容:“没想到郑女郎还记得我。”
郑淮玉连连点头:“自然记得!您当时同我说了许多话,我一直记到现在。您说让我多读书,将来一定能派上用场。”
郭寒淡淡道:“如今陛下不信鬼神之说,郑女郎以后也别叫绿江娘子了。我就是个普通人,以前是,以后也是。”
郑淮玉眼中满是崇拜:“我不提了……我不提了。可绿江娘子的孔明六曜星那样厉害,怎么会是普通人呢?”
郭寒回道:“你如今在安京大学堂读书,就该知道那孔明六曜星算法不过是概率与奇偶问题。世间万物,事在人为,哪有人能预知未来呢?”
这番话是郭寒的真心话。
郑淮玉眨了眨眼睛,觉得郭寒说得确实有理,一时竟无力反驳。“可是您当时给我阿父预测的很准啊。”
郭寒笑道:“我不过是根据你父亲的神色,以及他与我说的谈话内容推断出来的而已,靠的根本不是算卦,不过是洞察人心的本事。”
郑淮玉又问。“那您让我多读书,说将来一定会有用?”
郭寒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她的肩:“那不过是我根据当时形式所判断的,与卦象跟无关系。郑女郎,好好学习才是正道。这世间从来就没有什么得道高人,也没有神鬼之说。”说完便探头看了看。“我到站了,就先下了。”
郑淮玉目送郭寒下车,直奔炸鸡店,点餐也十分熟练,点完甚至还叫了个闲汉,不知是送什么外送。
郑淮玉这下彻底明白了郭寒的意思。
她心道:绿江娘子说得真对!不愧是她崇拜了多年的人!世间凡事都只能靠自己。她回去就把新挖的泥土栽种上。
她要卷死农学科的人!
农学科专业第一,她来了!
林肆每日除了批折子, 倒也会从系统里挑选一些适合如今国情的小发明图纸给工部。
工部的人恶补了物理化学知识,有些东西倒也能找工匠完成。
就比如林肆上次给的自行车的图纸。
这自行车的构造原理,若与那更为复杂精密的蒸汽机相较, 实在是简单明了得多。再加上如今有了橡胶, 制作一个木制或铁质车轮,在轮缘上钉上一圈实心橡胶条,就能达到减震的效果。
官员则是盯着工匠制作重要的金属连接件、精密的轴承、带动链条的曲柄以及供人踩踏的脚踏。这些零件看似不起眼, 却是自行车能否顺畅行动的关键, 丝毫马虎不得。
待得这些零零碎碎的部件打造完毕,最后工匠们用皮革包裹棉花固定在车架横梁上,如此一来坐垫也完成了。
第一辆自行车自然是要给林肆先看。
林肆抽了个时间带着春意和霞雾去看, 她一边看一边沉思道,“前面还可以加个框嵌上去, 这样在骑车的时候前面还能放一些杂物。”
若是以林肆穿越前那个时代的眼光来评判眼前这辆自行车,那自然是难称精良。车轮是木铁混合,传动是最基础的链条结构。
但放在古代,这辆自行车已是了不得的精良之物了。虽说整体个头瞧着是小了些,各个零件部件的边缘处理也难免有些毛糙, 但无论如何, 只要能稳稳当当地骑行起来,便算是成功了。
于是林肆就在工部官员们的注视下缓慢开口。“你们谁想试试骑这个自行车?”
工部官员你看我, 我看你,不知道林肆是在和谁说话。
很快, 便有从房顶上、宫殿视角盲区传出来的声音。
“陛下, 我来!”
“陛下陛下让我来!”
“陛下……我也想骑。”
声音有男有女。
工部官员大概猜测这便是林肆身边传说中神出鬼没的暗卫。
从印儿从屋顶跳下来,再从殿外走进来。
随后她的眼睛就没从自行车上面挪开。
方才她听到陛下说要骑这个自行车,她想都没想就跳下来了, 但现在问题来了,怎么骑呢。
于是从印儿眼巴巴地望着林肆。“敢问陛下,此物如何使用。”
林肆便让她两只手扶着车头,随后坐到坐垫上。
“对,就这样保持平衡。”
五更天出身的暗卫,自幼便需接受诸般严苛训练,平衡训练更是其中基础且重要的一环。于从印儿而言,掌握这自行车的平衡感并不难。
她依着林肆的指引,双脚离地,轻轻踩上脚踏,略一试探发力,车轮便缓缓滚动起来。起初还有些微摇晃,但不过三五步后,她便已能稳稳操控,甚至还能自如转弯。
工部官员一看一个不吱声。
这自行车制作出来时,他们也学着骑了。
那真是相当困难,平衡非常不好掌握,他们两个人互帮互助,骑了足足一个下午才勉强骑会,还摔了几个屁股墩。
但是也只能直行,并不能转弯。
没成想这陛下的暗卫竟然第一次骑就能骑得如此顺畅,还能丝滑转弯。
从印儿在宫殿小小的骑了一圈,又在林肆的指导下刹车将车放好。
她此刻已被这辆自行车俘虏。“陛下,这自行车何时能够量产,到时能不能给五更天多配一些?”
若是有了自行车,五更天也不用天天为了几匹马争来争去了。
随后便是另外几个五更天一一试骑,都如从印儿一般非常丝滑。
几人的评价也非常好,直言这是什么好东西。
林肆见霞雾一脸好奇,便让从印儿扶着她骑来试了试。
霞雾的平衡感竟也意外的好,除了开始上车之时有些不稳,骑到后面已是完全没有问题。
林肆对于这辆自行车非常满意,她已能想象出来自行车量产以后大街上全是骑自行车的人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倒也还不错。
从印儿轮值完后便带着几个五更天回基地。
在路上几个人的赞叹就没停过。
“我喜欢这个自行车……感觉很便利的样子。”
“对啊对啊,而且在马路上骑着吹着风,一定很舒服呢。”
“我真是喜欢这自行车……骑在上面,又轻快又自在,感觉比轻功赶路也差不了太多,还省力气呢。”
“就是不知道这自行车会给咱们五更天配多少辆啊。”
从印儿则是一脸迫不及待,她已等不及要回基地分享她今日第一个骑自行车的事情了。
于是,刚到基地,从印儿便立刻拉住想去灶间的卫芃。
“卫阿姊你别去灶间,我要同你说事情,今日我在皇宫轮值,工部新研制出了个自行车,陛下让我试骑了,此物当真是神奇,只需坐在上面,用脚蹬脚踏,轮胎便会转动,便能向前进了。”
卫芃这下没了去灶间做饭的心思,只问。“如此神奇?岂不是可代马?”
另外两个五更天摇了摇头。“代马还是不行的,速度没有马那么快。”
“对,我们尝试过了,就算脚都蹬出火星子了也不行。”
就连齐良凑上来问。“若真是你说的这般,那岂不是可以代步,甚至一辆自行车可以骑遍整个安京?”
“对啊,这个好,虽说是速度没有马儿快,但是能代步也是好的。”
“早知道陛下要选人骑这自行车,今日我怎么也进宫轮值了。”
“对啊,我们运气也太差了。”
从印儿扬起下巴。“这么厉害的自行车,我可是第一个骑的!”
郭自无情打破从印儿的美好幻想。“这玩意工部的人肯定是自己实验过的,怎么你就第一个骑了。”
“我不管,我就是第一个在陛下面前骑的。”
五更天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一会说等自行车量产了一定要骑骑看,一会又害怕五更天分配不到那么多的份额。
于是当钟地厌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钟地厌心领神会,“陛下说了会给五更天配够自行车,你们不必担心。”
齐良和郭自满意点头。“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我们失望。”
数月后。
自行车非常迅速地在安京风靡了起来,骑自行车也需严格遵守行车靠右的规矩。
白蛮蛮如今已非常适应在安京的生活,宿舍距离学校也很近,只需要步行便可到。
不过最近她时常看到有人在马路上骑这种奇怪车?应当算作是车吧,毕竟这东西也是同牛车一样走的车道。
白蛮蛮后面才知道这种奇怪的东西叫自行车。
自行车,好奇怪的名字。
白蛮蛮同南诏的留学生们在路边,瞧着那娘子蹬着自行车骑得飞快,甚至还扬起了路边的尘土。
不光白蛮蛮,路边的百姓如今瞧见有人骑自行车,那都是要停下来看的。
这一辆自行车可不便宜呢。
白蛮蛮同南诏的留学生们年纪都不大,小孩子正是对新奇事物感兴趣的时候。
有时在路上瞧见有人骑自行车,那是能眼睛都不眨地看上许久。
几人不是没有想过花钱买一辆,她们的零花钱都由礼部每月按时发放,数量不少,但也不多。
就是他们几个人的钱凑起来也是买不起的。
白蛮蛮作为南诏最大的孩子,只能安慰其他几个留学生,“无妨无妨,我们每日上学下学都能看到,也算是一种满足好奇了。”
“那明日放学我们可以不可以在马路上多待一会,我想看他们骑自行车。”
“我也想看。”
“我们买不了,至少让我们多看看吧!”
西平的留学生更甚。
于是在某一日小学堂放学以后就出现了这样诡异的场景,西平留学生和南诏留学生默契地蹲守在马路车道的边上,只要有人骑自行车,那就直勾勾地盯着看。
两边还互相划分了领地,主打一个互不打扰。
他们不光瞧见有衣着光鲜的郎君娘子们穿着窄袖骑自行车,也瞧见有穿官服骑自行车上班的。
张代就是其中一人。
封凌的宅子距离皇宫很近,但是距离他工部技术司的衙门就很远了。
公共牛车也并不直达,他每次都要走很久去坐公共牛车,到了最近的一个站再步行走到衙门。
如今有了自行车,张代觉得方便太多。
他完全可以从宅子里骑到技术司,而且如今天气正好合适,不冷不热的,风吹着也很凉爽。
张代今日骑车出去,正好碰到梁年。
张代恭敬道:“梁相安好,您这是准备骑车去上朝?”
梁年熟练地坐上坐垫。“嗯,骑自行车也算是锻炼身体。”说完一溜烟就骑走了。
张代骑车到了衙门,赶紧将自行车停在了停车专用的范围内。
这停车范围有几个好位置不会晒到太阳,也不会有鸟屎掉到坐垫上,故而这几个位置都是先到先得。
幸好幸好,还有最后一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