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山桃绒绒)


梁年顺带添加了一条。“价格也得比南诏高才是。”
西平之前将探子一事推给了西平的商人,说是西平的商人想要学习纺织技术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对于西平的鬼话林肆自然无视。
现在正是大安发展的黄金时期,收复西平和南诏目前并不在她的计划之内,打仗劳民伤财,如今的大安百姓需要安居乐业,得再过几年才是。
不过这么一算,这些留学生若是按照最标准的读法,小学堂三年,中学堂一年半,大学堂三年,如此读下来也要七年半。
那时的南诏和西平应当是顺利归入大安版图,这样一来这些个留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甚是合适啊。
林肆想好以后,开始交代梁年回信的内容。
“其余的随便你怎么写,名额南诏比西平多两个,且送来的留学生性别比例也要有要求,女孩最起码要占半数。”
梁年点头。“陛下明鉴,臣告退。”
蒙诺之所以会产生送人去留学的想法,还是因为沈友儿等医者来南诏进行一对一帮扶计划。
都是医者,大安的医者实在是过于专业了,相比之下南诏的巫医简直就像在过家家一般。
这甚至让蒙诺忍不住怀疑,从前巫医治好的那些人,难道真的是瞎猫撞上死耗子吗。
抱着十分怀疑的心态,蒙诺非常礼貌地询问了沈友儿。
看着沈友儿欲言又止的模样,蒙诺道:“本宫想听沈娘子说实话。”
沈友儿见状,索性直说。“殿下,人体内有个东西叫做免疫力,有一些疾病都是靠着自身的免疫力治愈的。”
蒙诺瞬间懂了。“多谢沈女郎答疑解惑。”
然后蒙诺就开始思考,不光是南诏的医术问题,更有南诏如今的教育和人才问题。
若是想要南诏越来越好,甚至强过西平,那便不能维持现状。
必须得派人去大安读书才是。
但是蒙诺没想到她的想法竟会让西平打探到,这其中究竟是谁充当了探子的角色她根本不知道,不过这不妨碍她要严查这件事。
虽然这件事被西平知道,且对方也提出同样的要求让蒙诺非常恶心,不过好在大安的做法给了蒙诺一点安慰。
西平的价格会比南诏贵上不少,而且名额也比南诏少两个。
蒙诺的心中总算是平衡了些,便开始着手挑选去留学的人。
大安给南诏的名额是七个。
而这其中大安又规定女孩的数量要起码占据半数,七根本没办法做到半数,所以只能是女孩四男孩三这样的分配。
蒙诺在公主府思考了很久,去留学的人,不能只是官家子女,也可从平民当中挑选。
平民子女留学归来背后没有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更能为她所用。
其中和她堂兄有来往的官员断断不可送子女参选,否则这些人若是去大安学了知识,回来却站在堂兄那边,她岂不是得不偿失。
于是蒙诺开始着手挑选合适年纪的孩童,尤其是女孩。
她先让自己府中的婢女挑选出较为聪慧和机灵的女孩,官家和平民都有,最后选出来的四个女孩都是蒙诺亲自看过的。
至于男孩的选拔就更为简单了。
这样的难题也发生在西平。
大安给他们的名额是五人。
而五又如何能让女孩男孩均是半数?只能是女孩三个,男孩两个。
西平官员多为不满,不可理解大安为何要这样要求。
于是便有西平官员说:“这大安要求甚多,又是分男孩女孩,还要求年龄,这费用收得还这样高。臣以为,我们大可不必去凑这个热闹。”
“是啊陛下,西平有强力的骑兵,根本不担心大安或者南诏打过来。”
“你们这话说的,南诏都这样做了,我们不跟着做,岂不是落后于南诏?”
一提到南诏,其余官员也纷纷沉思起来。
若是南诏当真在大安学到了东西,那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非常不利的。
毕竟在西平看来,就算是赢了全世界,只要输给南诏,那便是一败涂地。
官员争论不休,还有人提出,若真要送人去大安读书,那这三个女孩,从何而来。
西平遵循着传统的男耕女织,别说读书的小女郎,就连许多官员的女儿都是不识字的。
官员的女儿好歹见过些世面,百姓的女儿那便更是什么都不懂。
有一官员甚至直接开口。“我说诸位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读书的孩子难免需要从官员子女中挑选,你们只怕也不想自家女儿被挑中吧。”
“你你你,你怎可如此污蔑我等,若是我家女儿被挑中,为了西平为了陛下,我又怎会不愿?”
“得了吧,你家女儿年芳十五,根本不会被挑中,都超龄了。”
官员们你一嘴我一嘴,最终听得西平的皇帝烦了。
这位年轻的皇帝十三岁便登基,如今登基已有七年。
只见他思索良久,最终缓缓说道。“诸位爱卿不必再讨论,此事朕已决定,礼部尽快将合适的官员子女名单列出来进行选拔。”

白蛮蛮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离开父母, 远赴大安留学。
就连“留学”这个词,还是她十天前才第一次听说,原来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要去别的国家读书的意思。
白蛮蛮对大安并不陌生。她向来喜欢那些从大安传来的新奇玩意。漂亮的贝壳玻璃簪子、香皂、香水, 还有柔软舒适的棉布。
东西虽好, 却不代表她想去大安啊!
白父语重心长地告诉她,这是蒙诺公主的决定。他们家只是小官,人微言轻, 没有拒绝的余地。
白母望着白蛮蛮, 眼泪扑簌簌往下掉:“我的儿还这么小,才十二岁,还是个孩子啊, 还不允许带下人去,她怎么照顾自己?怎么照顾自己!”说完似乎要哭晕过去?
白父纵有百般不愿, 却也无可奈何,只能一边叹气一边叮嘱白蛮蛮:“既然去大安已成定局,那就好好学。将来学成归来,也好为公主殿下效力。”
白蛮蛮指着自己,一脸不可置信:“好好学?我吗?”
即便如今已身处大安国都安京, 白蛮蛮仍觉得一切像梦一样不真实。
更要命的是, 她竟是所有南诏留学孩童中年纪最大的。临行前,蒙诺公主特意嘱咐她, 作为年长者,务必带领大家在大安好好学习。
白蛮蛮怎么也想不通, 有一天十二岁的她竟也能被称为最年长的孩子。
不过事已至此, 她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个担子。
背井离乡,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异国,白蛮蛮只好自我安慰。至少在这里, 能看到比南诏更新、更快的连载小说。
要知道在南诏,大安的小说可是稀罕物,一本难求。
礼部的官员终于有了除写稿子之外的其他事务可忙,自然将留学一事安排得井井有条。
学校和班级自不必说,那是教育部分内之事。礼部则负责接待这群小留学生,并为他们安排住处。
起初是想让他们住在学校的,奈何安京的小学堂并未修建学生宿舍。思来想去,最终选了一处地段安全、离小学堂不远的宅子,改作留学生宿舍,并派了生活西席照料他们的日常起居,步行即可到学堂,倒也方便。
白蛮蛮刚下马车,就被安京的繁华晃花了眼。安京的路面竟是灰色的,平坦宽阔,与南诏的碎石小路截然不同,整个安京都洋溢着一股向上的氛围。
其余的孩子年纪都稍小些,最小的那个小郎君才八九岁。于是,所有南诏留学生不约而同地躲到了白蛮蛮身后。
这一刻,白蛮蛮觉得自己活像一只护着小鸡的老母鸡。
幸好礼部的官员通情达理,语气和蔼:“诸位南诏的小女郎、小郎君不必害怕,我们这就带大家去留学生宿舍。”
大安的新词实在太多了,白蛮蛮心想,留学生宿舍大概就是专门给他们这些留学生住的地方吧。
不过她很快又想到一个问题。西平的人也会和他们住在一起吗?
直到走进留学生宿舍,白蛮蛮心中的疑虑才彻底打消。
这宅子应是重新翻修过,不仅分为郎君宿舍和女郎宿舍,每处宿舍内又各有不同的房间,想来是不会混住的。
白蛮蛮第一次住宿舍,也是头一回见到这种上为床、下为桌的布置,顿觉新奇,放下行李细细打量。
宅子里配有生活西席,皆是女郎。
一位生活西席自我介绍后,告诉她们食堂用饭的规矩,并且再过几日,西平的留学生也会抵达。
白蛮蛮初次体验集体生活,处处都觉得新鲜。到了饭点,大家要拿着碗排队打饭。
大安的饮食口味与南诏不同,食物虽然美味新鲜,但众人一时还不太习惯。
饭后,所有人开始正式整理行李。
这可不是件轻松事,尤其是官家出身的孩子,从未亲手打理过内务。幸好五位女郎中,有两位出身平民,大家互相帮忙,很快便铺好了床铺。
白蛮蛮躺在床上,盯着屋顶发呆,仍觉得一切恍惚得不真实。
几个年纪小的小姑娘翻来覆去,喃喃自语般说着想家。
白蛮蛮也辗转反侧,心道,自己真的能学懂大安的学问吗?
毕竟公主殿下说了,要他们所有人都考上安京大学堂,若是考不上可怎么办。
她思绪纷乱,想着想着,终于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要自己打水洗脸,再排队去食堂吃早食。
平民出身的两名小女郎和一名小郎君吃得格外认真。
这些食物对他们来说尤为珍贵,汤饼鲜香,里面有肉有菜,在南诏时,他们绝吃不上这样好的东西。
留学对于他们而言,是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西席说了禁止浪费粮食,于是大家都把碗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
饭后,礼部的人来接他们熟悉周边环境,还带来了别的东西。大安特有的斜挎帆布包。
这东西昨日白蛮蛮已见过那些学生模样的人背着,那时她还很好奇这东西在哪里买,到时候她也去买几个,给女郎们一人一个。
“这是在大安读书的孩子都会背的书包,用来装课本。”
白蛮蛮等人接过,又背在身上试了试,当真有些大安学生的样子。
几人出门时,正好遇见有家长牵着幼儿园的孩子去上学。
白蛮蛮惊讶道:“这么小的孩子也要读书?不是说上小学堂至少得七岁以上吗?”
礼部官员解释:“这些孩子上的是试点幼儿园,并非小学堂。幼儿园不是教孩子读书的,而是让他们解放天性,学习自理能力的。”
试点幼儿园?又是一个新词。
白蛮蛮在南诏接触的多是大安的商品。商品尚能通过商道传来,可大安的美食却无法远渡商道。
没走多远,白蛮蛮就闻到各式美食的香气。
她还看到有人步履匆匆,提着食盒从他们身旁经过。
礼部官员热心解答:“那是闲汉,专做食物外送的营生。”
“食物外送?”白蛮蛮好奇。
“对。在这大街上,随便叫一个闲汉,说你想吃哪家食肆的饭菜,付些外送费,他就能把食物送到你家门口。”
白蛮蛮和几个官家子弟不禁感叹:“竟如此方便!”
留学生宿舍离小学堂很近。走到之后,礼部官员问他们是否记住了路,若没记住,就折回去再走一次。
如此反复几次,直到他们认路为止。
回到留学生宿舍时,西平的留学生也到了。
双方在门口相遇,场面一度十分安静。
白蛮蛮作为南诏留学生的领头人,气势上自然不肯输,脸上带着不屑与淡然。
西平人也不甘示弱,个个神情倨傲。
白蛮蛮领着南诏留学生大步走进宿舍,全然无视对方。
走远之后,一位官家小郎君才畅所欲言:“真不想和西平人住在一个院子里。”
“就是,编那一头辫子,也不知是何讲究,一点审美都没有,难看死了。”
“西平人能学得懂大安的学问吗?”
“我看悬,瞧他们那模样,也不像有文化的。”
“这么说来,我们更得好好学。要是期中、期末考试输给西平人,那才叫丢人。”
西平人也是同样的想法。
五人在门口低声议论:
“成绩可以不如大安学生,但绝不能输给南诏那群人。”
“没错没错。”
“咱们先进去吧。”
西平人稍作安顿,便去食堂用晚饭。
食堂是公用的,所有人都在这里吃饭。
西平人与南诏人再度上演了一出“视对方为空气”的戏码,各吃各的,互不搭理。
就这样,两拨人互相无视,一直到了小学堂开学的日子。
这段时间里,西平和南诏的留学生都换上了大安的服饰。
不过南诏人仍戴着银饰,西平人依旧满头辫子。
这是南诏与西平留学生第一次正式体验大安的教育。坐在座位上时,每个人心中都有些紧张。
最尴尬的莫过于白蛮蛮。
这可是一年级啊,放眼整个班级,没有一个人与她年纪相仿。
分班似乎也没什么规律,这个班里只有她和另外两名南诏留学生,其余几人大概分到了别的班。
当然,教室里还有她最讨厌的西平人。

第一节 语文课难不倒白蛮蛮。南诏与大安使用同样的文字,她虽没读过太多书,但识字不成问题。
老师从最简单的字教起,白蛮蛮甚至还有走神发呆的余地。
可到了数学课,白蛮蛮就没那么从容了。
那些弯弯绕绕的蝌蚪符号,她完全看不明白。
她一边学,一边偷偷观察班里那两个西平留学生的表情。
见他们比自己更焦急、更茫然,白蛮蛮才稍稍安心。
不管自己学不学得会,只要不输给西平人就行。
第一堂数学课教的是认识简化数字。白蛮蛮费了些功夫,终于把这些数字都记了下来,虽然写得还有些歪歪扭扭。
老师提问时,她甚至主动举手回答。
答完问题坐下时,她瞥见那两个西平人一脸“破防”的表情。
白蛮蛮更加坚定了决心:下次数学课,还要努力回答问题。
看我不气死他们。

第165章
这次的几位留学生, 林肆收取了天价的学费。至于这笔钱,林肆既没有充入国库,也没有挪作他用。
而是将全部款项拨给了教育部。
目的只有一个, 建立大安的第一所女校。
林肆登基的时间尚短, 大安再怎么飞速发展,距离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仍需要时间。
官员和商户家中的女儿能有机会读书考大学堂,那是建立在他们家中有不错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普通百姓家中, 现在普遍也会让女儿去读书, 即便只是考个技术学堂也是好的。
但在更穷苦一些的家庭中,便考虑不了这些了。
他们不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也不清楚考上技术学堂和中学堂有什么区别。若是和他们说起大学堂, 那便更觉得遥远。
就算如今女郎也可以做官,家中当真有一个读书的名额, 那这个名额一定是儿子的。
林肆希望更多平民的女孩向上走,她会为她们先建造桥梁。
温芸当初将禁青楼一事办得非常出色,事情交差以后,直接被破格提拔进了教育部。这次的女校选址工作,温芸主动请缨。
她有当初禁青楼的经验, 左莜便批准她前往西广路配合工作。
温芸在前往西广路的途中有些恍惚, 当初禁青楼时,她也是这样奔波了许久。
出差虽累, 但她并不排斥这样的感觉。
温芸一直清楚,自己与阿姊们的第二次生命, 是陛下给的。所以她这辈子都会尽心尽力为陛下做事。
西广路, 温芸当初也是去过的。
那是个非常贫瘠的地方。如今陛下登基五年,此地的物质贫瘠或许因各种政策有所改善,但贫瘠的思想不会这么快被扭转。
温芸下车时, 感叹西广路确实变了很多。这里在去年建了整个路唯一的一所小学堂,也是大安最后一个建起小学堂的路。
严玄清和丁水对小学堂的招生非常重视,纵使白直们好说歹说,也总有人不愿意送自家孩子去上学。
“上学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在家种地,等再大几岁,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了!”
“就是,你们说得再好听,上学的束脩不也是钱吗?”
“不上不上不上。”
“上学有什么用处,我都知道,那都是成绩好的才能继续读书,我们家里的孩子哪里比得上城里的孩子,如何考的过,不如就在家种地呢。”
“就是就是,学会种地好歹以后饿不死,那要是读书读一半,回家来地也不会种,那以后不就完了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