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开局败光八个亿(幻如空)


设计、施工和营销三大部门都有人驻场,就算秦爽这个项目总不是一直都在,也不耽误项目具体的工作推动。
南方气候条件好,2月底开始挖坑,预计两个月后商业裙楼就能盖出来,到时候抢时间一个月内完成实景售楼处,和实楼样板间,五个月住宅写字楼那边结构封顶,综合性商业、酒店的装修同步推进,十月至少大部分住宅楼栋应该就能交房了。因此预计的最早开盘时间是在六月,五月黄金周之前售楼处装修好就能蓄客。
从南方回来,林若妍又参加了冀省xx产业新城的开工仪式。
这次开工的不止有林若妍负责的院墅样板组团、小镇中心,还有王民那个高档酒店。
王民那个酒店是有地下两层的,他年前其实已经把地下室的结构都做好了,不过那时还没出地面,也有一些手续问题。现在手续都解决好了,产业新城相关的上级领导们也都没有太多事情忙,正好可以举办一场隆重正式的开工仪式。
林若妍也只是去走个过场的,此前那几个月,冯强、辛勤和设计部的一堆人没少往现场跑,还去了省里县里都汇报过工作,顺带年前节礼之类的也都很到位,这才能于开工仪式上其乐融融。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里参加过类似的开工仪式,不过那会儿她就是忙前忙后的工作人员,社会的边角料而已。现在无论在宜城还是在冀省,她都在主席台上,看着别人忙活,她以为自己会很开心很享受,实际上真坐在了这里之后,却没了那些想法。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真的是啥都难。
她账上几十个亿,才能坐在这里云淡风轻,随手签字批款几千万都不用看后面几位数字。她每个月只用考虑,怎么能将一个亿花掉。而更多的人可能还在为每月几百几千的工资收入奔波。
冀省这里经济比京市落后一些,同样都是工地上搬砖,农民工的收入比在京市项目上低了一大截。即使这样,每个月八百块收入也比农民自己种地要强,那种看天吃饭,一亩地一年也就几百块收入。因此凌老六招工的时候,一大票人抢着排队来报名。
据说拆迁的时候,家里的地被征用,一次性补偿三四千块钱,农民们都特别高兴。因为这几千块在冀省农村就能盖体面的三间大瓦房。
当地人开春没有地种,但是有了施工队的工作,未来听说这里是产业新城,还要开办工厂,看那些漂亮的效果图,会变成外国那种小镇子,比现在的县城还好看,大家也都是这样的“城里人”了,就充满了期盼。
而在京市,那几千块只能买一平米商品房,甚至十年后,几万块才能买一平米商品房,两地只是隔了一条河。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正在发生,那个时代拆迁暴富的神话特别多,不过更多的还是进城打工赚钱,回老家翻修房屋。如果老家也赶上了好项目,成为了新区、新城,那就更好了。
开工仪式之后,王民喝的微醺,领导们拉着他的手,对他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不止是这一片xx新城,冀省围绕京市那么大一圈呢,省里的领导希望这样的新城能多建几座,承接京市的那些产业。
王民漂亮话说了不少,但实际要落地的时候,他还是醒了酒私下来求助林若妍,问她如果要在省里别的地方搞新城,是不是真有搞头。
这人还是很清醒谨慎的。
他是这个县本地人,天时地利人和做项目顺当,别的地方虽然也有省里人撑腰,不过地方上怎么想,他也不清楚。
林若妍就说:“王总,咱们这两年先将这个新城做出来,立在这里让别人看看,眼见为实,再做项目就有了参照。另外啊,地方上总也有做工程的办厂的,您的企业越做越大,合伙人和分公司也可以汇聚各种英才。”
这话王民爱听。他知道若是去了外地做工程,与地头蛇合股开公司是个好办法。他就是想再多问问:“那别处你最看好什么地方呢?”
“王总要是带我玩,我就说说看法。”林若妍半开玩笑半认真道,“否则我还是守着现有的一亩三分地好好经营,不想其他的了。”
王民爽朗笑道:“既然问了你,那当然要一起做大事的。林总的眼光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强多了,省里的领导以为是我有能力,其实啊,我心虚得很,若没有你,我哪里敢经营这么大的摊子?”
林若妍就承情说道:“近期,cbd东边临近京市的t州那些地方都可以考虑。远景的话,那就往北边看,京张铁路沿线,未来那边搞雪场,或许是吸引京市的客源的一个噱头。”

“雪场?”王民没想到林若妍会提到这个。
别看王民自己就只是在冀省开发了一个酒店,实际上通过这个酒店他认识了不少业界大佬。其中就有一位过来酒店这边开别的会,好像是做食品行业的,居然和他谈起未来想在京市经营雪场。这跨行有点猛。
这位大佬在京市玩过一些小雪场,很沉迷滑雪运动。可惜要搞大的雪场,京市似乎没有特别合适的地方。山不够高,天不够冷,平地造雪维护成本也贵的惊人。
王民当时还问过人家,既然这么难搞,那就跑去东三省搞雪场,那边要山有山要雪有雪,地便宜,人工成本也低。
那位大佬笑着问:“你住在京市,有时间想滑雪的话,是飞海外,还是飞东三省?”
“有钱有时间坐飞机的,肯定选择更成熟的雪场,东三省飞机也要坐一阵,还没有特别合适的航班,到了地方或许有雪场,但是要自驾车过去,酒店服务配套都比不上国外,瞎折腾啥。”
大佬点头,启发道:“如果京市就有个能滑雪的去处呢?自己开车,两三个小时就到了,灵活性很强。”
“京市好像有几个小一点的雪场。”王民当时也随口说了一句,“再说为什么要选京市里面?京市的北边冀省,其实就有那种有山有雪的地方。”
对方若有所思,据说后来一直在冀省北边那几个县奔波,寻找合适的山头开发雪场。
不过冀省没有点关系路子,想做项目很难。另外雪场本身一开始投资很高,配套的酒店设施等等也要跟上,当地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酒店,那么投资就会成倍增长。
放眼望去,冀省北边几个县比南边和东边的几个县更穷,气候还寒冷,农业搞不上去,旅游业也是没特色,比不过一望无际大草原的蒙省。
王民不禁多打听了一句:“那林总建议是搞雪场和酒店?”
“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搞一个滑雪小镇,引入成套的滑雪产业。不止有雪场,有酒店,有公寓,还要有制造雪具的工厂,维护雪场、培训教学等一系列的产业。”
王民听的精神一振,他最近看了那么多产业规划的报告书,其中就有提到了滑雪产业的。各种各样的产业分析了一圈,落地在目前项目的产业给挑了出来。这里不适合搞滑雪,那么北边的县是不是能行呢?
那边比如崇l县,就有一片片大山,一年四五个月大雪封山,近年也就是种树造林,其他啥事情都干不了。
不过从京市过去一趟,开车走盘山路还是需要四五个小时,火车似乎只有绿皮,要一宿才能到,交通有点难。
林若妍仔细回想书中的事,还逼着系统给翻看原书各种信息,终于找到了一条。
原书记载,魏煦在崇l县的雪场拍过戏,当时他初次滑雪,为求真实坚持不用替身,提前去苦练了两个月,摔得浑身是伤也不叫苦。
原书女主李一琪关怀男友,几次去现场探班,每次都是不辞辛苦连夜坐绿皮卧铺,夜里走,凌晨到,再奔波到雪场。
这段剧情虽然发生在冬天,男女主的感情却火速升温,堪比盛夏。等戏拍完了,每年冬天李一琪和魏煦也都会来雪场,一起重温当年的浪漫。
按照系统的说法,那个雪场现在还没有建呢,难不成要等着王民去开发?
现在李一琪人在y国,短期内不会回来,魏煦倒是可能这一两年会有很多戏要拍,雪场剧情要和谁发生,还是根本不会发生了?
林若妍和王民说完了滑雪小镇,自己也没太上心,毕竟她不懂雪场设计,手头还有那么多项目都可以花钱。
没想到一周后,王民特意来了京市林若妍的公司拜访。
王民还带来了一位名叫李力的人,说他已经在冀省的崇l县选好了山,打算开一个大雪场。
以京市为圆心,300公里的范围内,崇l县的确是最适合做雪场的地方。
这里有12座两千米以上海拔的山峰,蒙省那边高原的冷风和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在这里碰撞,每年十月开始就很容易降下大雪,山顶常年积雪不散。
多山、寒冷是交通不便、经济匮乏的原因。当地仅有的粮食作物是莜面,亩产经济效益200元左右,很多家庭靠着五六亩薄田过活,生活十分贫困。
王民说他和李力去崇l县城看了,都21世纪了,这个县城内居然就只有一条大街,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连红绿灯都没有。沿街倾倒的垃圾和废水,组成了民房和街道中间的一个个隔离墩,保护了家饲的生猪在街上散步,都不忌惮途经的车辆。
李力说:“山是真的好,我请国外专业的雪场设计师来看过,他们很高兴,觉得这些山能做非常丰富的雪道,从初级到高级都可以满足,或许这里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雪场。
可惜县城内只有一家招待所,就算雪场要慢慢建设,配套设施也必须一开始就要有。现在那个招待所是真的不行。”
李力就是当初和王民谈论开雪场的大佬,人家正经生意是食品行业的,偏偏爱上了滑雪,就打算投资自己做。不过一算成本,造雪场的钱都不够,更别说造酒店和其他配套了。
另外当地的道路交通也不太行,想吸引京市的人过去滑雪消费,交通也是一个问题。
王民那天听林若妍提了滑雪小镇这件事,一直很上心打听,找到了李力说了说什么滑雪小镇的概念,顿时就吸引了李力。
他想要拿到那些山头,光是一个滑雪场的概念实在无法打动县里,更别说能找地级市那边的门路撑腰了。
县里的人觉得还不如造工厂,守着山弄点农产品开发,这好歹几个月能完工,立刻就可以解决村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滑雪那种高端的玩意,他们见都没见过。
李力就觉得好气又好笑,这帮人不知道自己守着的是金山啊,只顾眼前短期效益,不看看雪场建成之后能带来的几十年的长远收益。
如果再迭加什么滑雪小镇的概念,提到了产业,说不定省里都能将道路规划也加上呢。要想富先修路,克服困难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无论盖工厂还是雪场,把路修好了都是正事。无非是,你的项目是否足够耀眼,能让路先紧着你这边修。
现实世界,滑雪小镇及配套产业的概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那时候全国都有好几个类似的项目已经开业。崇l县的这些雪场还和冬奥都联系在一起了,相当知名。林若妍随便描述两句,就给这两人把未来的格局打开了。
这两位越听越是高兴,诚心邀请林若妍能加盟这个项目,林若妍没有立刻答应,她要让成本和财务盘账,未来每月一个亿别因为多了新项目花超太多了。她可是想在书中世界活的更久一些的。

第175章 自上而下的
几人聊的投机,约好了由王民走上层路线,去崇l县上级那个地级市里找关系,先了解一下未来公路和下面几个县的大规划问题,然后再由地级市的领导引荐到县里,这样做什么工作自上而下就都会受到重视。
林若妍说话很懂得技巧,在李力面前表现得都是事事听从王民这个“带头大哥”的,由他安排由他决策,她给一些建议执行他的计划就好。这极大满足了王民的自尊,越发觉得找林若妍这样知情识趣又的确有才干的人一起做事,是明智的选择。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中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忍住这种意气之争的,她年轻气盛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才华和能力明明很强,比得上同岗位的男同事,甚至眼光高于领导,说话傲气,不给旁人作脸留面子,事后被人暗算吃闷亏次数多了,她也就明白了。
什么天之骄女,在亲朋好友面前被捧着,她就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实际放到社会上,男人的自信和自尊都容不得打击和侵犯。大多数情况大多数行业,男人会更受重视更容易被提拔,更容易肩负重任,女人只能接受逐渐沦为辅助队友的定位。
不过适应了这样的大环境和规则,女人同样也有办法借力做出自己的成绩。尤其林若妍现在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她有自己的企业,有自己的团队,她参与的项目不再是自己单干,她也就没必要和冲锋在前的人争什么名了。
她学会了将事情的利益想透彻,自己要的东西掌控住了,能让渡给别人的利益就放手。王民显然是更希望名利双收的,他在冀省有排面正当红,那么她就给他抬轿子,让他顶着压力冲在最前面。
去找领导运作都是很费时间精力的事情,在别人面前侃侃而谈,到了管理部门想办事能屈能伸看眼色才是常态。
这些事林若妍不想浪费自己的人力去做,那就要哄着王民心甘情愿去投入,让他觉得事情由他主导,她退在后面闷声发大财就好。
王民也是懂行的,不会因为她是女人,在别人面前谦让了示弱了就看不起她,反而格外重视她的意见,一点点实现了她要的那些,这就是双赢。
还有一件事,林若妍一直没提,许多靠着有关部门的关系发展起来的开发商,未来都会面临上层换届的情况。调任离开,高升的还好,万一有其他问题的,那很可能就被牵连。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看到过,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老板说被带走调查就没信了,公司很快破产注销了。一问不是老板做了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就只是当年站错了队,无意中被利用了,成了利益传送的工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管理部门办公楼外边的街上有人开了a地特产售卖的店铺,当旁人找这个部门办事的时候一打听,恰好主事的就是从a地调任过来的领导,门外那个a地特产店铺立刻就火爆起来。
事是否办成了另说,在店铺里买一批贵重的a地特产那就是每次来办事的必须流程了。
a地特产店铺的老板本来与这位新上任的领导没什么关系,可是眼见着自己店里销售火爆,辗转打听到了原委,坐立难安,于是就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里找到了一个线索,顺藤摸瓜顶着同乡同族同宗之类的名义,私下里去拜山头,送点夹带了什么的“土产”聊表谢意。
于是,同乡亲族就这样走动亲密起来了。
特产店铺内不见了便宜的东西,全都是一水儿精美包装巨贵的礼品,销售额也翻了数倍。店铺老板的盈利却未见得能增长多少,毕竟他要接受上面那位“建议”的进货管道。
将来就算有人查,两人并没有任何实质关系,他做生意卖货,市场定价有人买就卖的合理。那边甚至已经不再给任上这位“亲戚”送什么礼物了,进货管道早已经暗通款曲,明面上大家都是清清白白,逢年过节互相送一点鸡蛋红薯,那算什么事?
当这位领导走后,又来了b省调任的什么领导,特产商店也变成了b省特产,熟门熟路来一套操作,店铺的生意就这样经年不倒。
林若妍有的时候会把这些经验当作“道听途说”的故事,讲给公司的员工,也当作内部培训的一些小素材。
公司正经的培训都是要准备ppt的,各种专业内容都有,就她每次基本空口白牙来给大家讲故事。可她讲的基本都是学校里学不到的那些经验,尤其一些关于地产方面的小技巧,特别让人受用。
这一次送走了王民和李力之后,林若妍就抽空给大家又讲了讲小故事,提出了滑雪小镇这种概念,让大家可以去搜集相应的数据提前熟悉。
老王和老焦当年都接触过京市郊区的雪场建设工作,他们从技术上肯定很容易上手,不过他们做过真实的项目也晓得工程量巨大,前期投资高,私下里还是轮番来找了林总,询问详情。
林若妍也不瞒着他们,说起了王民和李力这两个人带来的项目机会。
老焦就说:“我有一个做道桥施工的朋友,他们最近说了要往那边开山铺路,我去问问啥时候修好新的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