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第一次老展提起自己的腿残疾的原因。
林若妍平时很少坐老展的车子,她有自己的专车,老展平时也不怎么说旧事,都喜欢安静听着车上其他人说话。这次大概是盘山路让他想起了往事吧,她其实很想多了解一下老展过去的职业。
毕竟,那个男人也是做这行的,而且还是卧底,更危险。这么多年杳无音讯,在原书中也只是结尾提了一句,让林梦溪有了烈士子女的身份。
“老展,以前我们问你讲你们的传奇故事你都不肯说,怎么今天就愿意说了呢?”冯强坐在副驾驶,半开玩笑的口吻问。
老展笑道:“那是,以前你们在车上都不忘探讨工作内容,我哪里插得进嘴。”
的确,大家每次出车肯定是要去调研或者是到哪里汇报,车上总有人讨论工作,没有闲情逸致聊其他的。
林若妍就问:“你们那种动枪的行动,是不是会有人牺牲?”
老展收了笑容,脸上笼着一层哀伤:“是啊,境外那些悍匪武器一点不差,甚至比我们当时用的还好。受伤和牺牲都是难免的,我只是断了腿留了一命,是我们队长推了一把,将我推出了爆炸的核心圈,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现在做类似工作,是不是比当时条件好多了。国家经济发展了,科研和军工都跟上了。”林若妍又说,“我看京市陆续安装了许多监控摄像头,这是不是能震慑犯罪活动?”
书中全国是2001年开始建设天网监控系统,几千万摄像头陆续安装在城市大街小巷,可以准确识别年龄、性别、匹配人脸并且对应到证件号码,甚至可以分析人的步态、走路姿势,也就是说,即使看不清脸也照样可以把目标找出来。
这套系统当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历时好几年才基本完成,在2005年左右正式全国并网。
虽然边远地区密林深处仍然不可能覆盖到,不过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都有这样的保护措施,能够让犯罪分子提心吊胆,一旦犯事无处遁形。
老展说:“哦,林总还关心这个呢。的确,我听派出所的老战友说了,他们片区都安装完毕了,还在调试,再过两年全国联网都不是问题。那时候要抓坏人,从计算机上就可以找到,蹲点的时候也能有的放矢,大幅节约人力。”
林若妍感慨:“当年若是有这样先进的系统,我大概也不会被掉包带走了。”
公司里很多人都知道,林若妍当年刚出生就被人换走,那对夫妇连夜逃遁,什么线索都没留下来。以至于林家就算财大气粗,肯花钱一直在追查,也还是查了十多年才有了一点眉目。
要不是那对夫妇临死良心发现,把真相告知林若妍,她恐怕也不会那么快就被家人找到。
忽然,老展降低了车速,说道:“前面堵上了,有状况。”
本来他们这一路开的很顺,对向车子少,自家车子性能好超了几辆车之后,前面一直没见到别的车子。这会儿眼见前面排了几辆,好像是都停住了。
老展打灯也停了车,没有熄火。
这会儿还没有方便的网络导航,开车出门除了车上可能有gps,其余都要看地图,或者下车去问问情况。
冯强善于交际,开门下去跑到前车问情况。
片刻之后他回来,说道:“就是前面对向车子出车祸了,是个三轮小卡车失控,开车的和副驾的人都受了点轻伤,没出人命,不过车子肯定是没法开了。他们一车的货物很沉重,车子横在路上,谁也走不了了。”
“前面有动力大的车子能拉一把么?至少将车子顺过来,大家就好通过了。”老展提了个建议,“咱们车上有绳索,小冯你拿过去,再问问吧。”
冯强注意到前面对向的确有一辆四驱的suv,不过那边似乎没有绳子。他急忙从后备箱里拿出绳索,跑去帮忙了。
又过了十几二十分钟,前面车子终于动了起来。
冯强打电话过来汇报:“咱们这边能走了,我在前面等着。”
老展将车开过去的时候,发现冯强身边站着一个女人,村妇打扮,身上有一些擦伤,皮肤粗糙,不过年纪不大。
那村妇开口说话,却没什么口音,用词也文雅:“大叔,能让我搭车去前面的村子么?我男人看着车和货,我回村里报个信。”
冯强请示道:“刚才过去的车上都坐满了,也不愿意再搭人,林总,咱们搭她一程么?”
林若妍注意到那村妇一边说话一边瞥向小货车边上的老男人。虽然农村人风吹日晒雨淋的比较显老,不过那位丈夫看起来都够当这位村妇的父亲了。而且那村妇好像很怕那男人的样子。
林若妍就说:“车上有位置,我们送她去前面村子吧。”
那村妇千恩万谢上了车子,一开始没说话,直到转过山路几道弯,老展问起究竟去哪个村子的时候,那村妇才哭着说:“不去村子,我要去市里公安局报案。”
“报案?是有人撞了你们的车逃逸了……还是?”冯强不解。
那村妇说:“我原本是京市的中学生,三年前被人迷晕了,拐去山里卖给了那个老男人。后来生了个儿子,才渐渐被他们放松了看管。我以前试过自己逃跑,跑出了村子就是大山,总能被找到。他们还说乡里也有他们的人,我跑了,早晚还是能被抓回去。所以我要去市里。麻烦几位好心人,能送我多远就多远。”
“可这里并不是去京市的方向,是去冀省xx市,那边只是地级市。”老展说了一句,“你去那里能找谁?”
“我知道,就因为不是去京市而是回村的方向,那个人才肯同意让我一个人走。地级市的公安局总能办我的案子了吧?”村妇脸上都是哀伤。
没有手机,没有电话,闭塞的山村或许能将一个女人困一辈子。她虚与委蛇,生了孩子,假装顺从,终于找到了机会。但是有更多的女人,或许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有机会也没有这样的勇气。
她说出这些的时候,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思,倘若这一车人不敢管闲事,让她立刻下车,那她就下车,路上再拦别的车子,能跑多远就多远。
而且这辆车是京市的牌子,她觉得他们总能将消息带回去。
说完这些,她又讲了自己的本名,以及京市的家庭住址。
这个忙林若妍当然要帮,不止要将这姑娘安全送到公安局,也要将这件事彻底解决了才行。
老展让冯强先开一段,他换到了副驾驶的位置,立刻打电话联系了京市公安系统内的朋友,给了姓名住址,确认这家是不是有失踪的女儿。片刻后对面就给了肯定的答复,那家人报案等了三年,案情一直没有进展,他们一定想不到女儿就在京市周边的山村里困着,真是灯下黑。
京市那边还给了这里地级市相关部门的对接人联系方式,他们也会立刻派人去,协同查案。让展力把人送到地级市的公安局就好。
这姑娘喜极而泣,连声感谢他们。
快到地方的时候,林若妍忽然问那姑娘:“将来你会带上孩子回到京市,还是把孩子留下,自己回家?”
那姑娘愣了一下,显然以前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她这次出门机会很随机,车上也没有带着孩子。那男人肯放她搭车回村,就是笃定她舍不得孩子,不敢再跑了。实际上,她是想过狠心撇下孩子的。那个村子里有很多没妈的孩子,一问就是孩子妈嫌弃村子里穷跑了。实际可能大多数当初都不是自愿来的。
包括她的婆婆在内,她婆婆是南方口音,被介绍来北方打工的,当年也想过逃跑,被打断了腿,现在腿脚还不灵光。她生了几个女儿,都没长大,就这个儿子活下来了,都四十岁了还找不到老婆。本村女人都嫁到山外,再不回来,没有人愿意将姑娘嫁过来。
她婆婆最终选择屈服,在哪里不是过一辈子呢。儿子娶不上媳妇,就像当年那样勒紧裤腰带攒钱给“买”个媳妇。
而现在,女人遭遇这样的事情,大多数能逃出去了是不会再回来的,孩子也肯定不要了。
就算真有人管了,她能带着孩子回到文明世界,很可能也无法被周围认同,被流言蜚语压垮。明明错的不是她们,她们却一辈子承受苦难和委屈。
“我会带走孩子。那孩子是无辜的,留在村子里,将来很可能还会重复这样的事,害人害己。”姑娘的表情坚毅起来,“而且我还年轻,我要继续读书上学,知识改变命运。我能跑,也是因为我识字,我知道外边离大城市并不远。我婆婆不知道,她都忘了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亲人住在什么地方。
我相信我爸妈,他们也会理解支持我的选择。那孩子我要带走,带他回京市好好教养,让他堂堂正正做人。”
林若妍将身上几千块现金都给了那姑娘,让她到了地方别委屈了自己,还留了自己的电话,叮嘱道:“你将来读书毕业,想找实习单位或者找工作,可以联系我们公司,有很多岗位。”
林若妍交代完这些,和老展亲自把姑娘送到了公安局内,交托给了项目人员,这才去了市里和王民约好的地方。
不过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她们迟到了。
王民和李力是昨天就到的,也知道盘山路上出事故肯定无法保证时间,索性出事的不是林总这边。
市里对接部门的负责人早和王民有了沟通,知道林若妍的身份,自然很热情,还关切问了事故的事。
林若妍就把那姑娘报案前因后果都讲了一遍。
市里这位就立刻告知了分管公安方面的另一位副市长,专门盯住这个案子。那种小山村里很可能不止这一起,周边类似的村子也可能有同样的情况。
“说到底,还是穷惹的祸。京市那么发达,有本事的人都过去了,留下没本事的困在山中,哪有女人愿意嫁过去?他们粮食种不了多少,果树栽培也没那个技术和条件。去周边矿上工作的也不会再回村子了。”市里的人感慨。
王民出身农村,也懂得这个道理,其实环京周边有很多贫困县至今都没有摘帽子,光靠农业拉动经济,也要土地条件支持才行。
市里的人就说:“我们当年专门研究过,这些县里都怎么发展才好。崇l县就提了他们种蔬菜有经验,想发展成农业基地,另外旅游业和矿业也要搞活。矿业是自古就有的,加大投资是能行,农业种菜也是一条思路。
现任的县长请来了很多农业专家,打算搞大棚研究山地种菜,冬天也能种,反季供应能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只有旅游业,这需要更多投资。你们来的真是时候。”
“滑雪小镇和相关产业引入,这一系列事情能做成,说不定可以提振经济。”王民顺势提道,“关于产业引入,若是咱们地方上能支持这样的规划,让林总请专家深入研究,尽快落实具体办法,改变贫困现状,大家都有正经营生不愁吃穿,那种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林若妍就把自己关于滑雪小镇和冰雪经济相关产业的未来描述了一遍。
这是现实世界十几年后很流行的内容了,搞地产的尤其是做地产咨询的公司大多数都见识过相应的套路。她又旁征博引了一些外国的例子,很容易就打动了市里这些人。
如果,真的能把相关产业建设起来,肯定能创造更多附加值极高的岗位。种菜也是一条好思路,要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食品加工以及因为雪场和酒店带来的新型的产业也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点。
第180章 循序渐进来
林若妍虽然在市里领导面前讲了许多海外的事情,到了县里的时候,她就没有那么高调,不谈太远的未来,只说如何改善目前的经济问题。
此前她和王民、李力也都通了气,不能一味唱高调,雪场从设计规划到真正建成少则一年半载,多则几年都建不完,配套的酒店也不是一下子都能建好。勘察设计再到动工,崇l县冬季大雪封山施工条件比冀省南部差太多了,这都不是一两年能见效的。
县里的负责人任期有多久,他更关心什么,市里强推滑雪小镇,县里什么态度?这些都要再去摸一摸。万一人家近期就是想搞蔬菜大棚,只盼着能有个名目修路呢?
贫困让人信息闭塞,领导们是好心了,真正具体执行的层面,那些干部或者参与的群众不明白,就觉得山头被占,搞了一堆老外才玩的东西,他们短期内见不到收益就吃亏了?
这些话,让王民和李力不得不反思。
李力更是深有感触。当初他跑了一大堆山区的县,思路是看到山好,再找这山归哪里管,到了乡里县里,开门见山说自己打算投资。一开始人家当然是隆重接待,可是具体一问不是办食品工厂,而是做一个雪场?雪场是什么玩意?
那种高端的东西,我们这边没人能消费。那能解决多少就业岗位呢?这里的人一辈子没有滑过雪,也不知道什么是滑雪,更是不懂背后有多少产业能引入进来。他们更关注眼前。蔬菜大棚里种的东西,一季度就能收获,是个村民都能就业。要投资,还不如搞大棚搞食品加工。
李力以前就是食品行业发家的,不过并不是蔬菜粮食加工类的,可是想搞还是有路子,奈何他已经厌倦了那些,他就一门心思要做国内最大最好的雪场,往往就谈不下去了。
崇l县这边他当然也谈过了,县里办公楼好几个科室他都打过交道,试图游说,不过反而被忽悠着要在当地开食品加工厂了。
这一次,有市里派人跟着,到了县里的时候,李力就缩在后面,等着看王民和林若妍怎么说服县里。
市里有人又如何呢?具体搞建设,还是要县里的操办。书中的2003年,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开始推行,崇l县在京市上风口,承担着风沙源治理和生态造林等任务,作为当地主要收入来源的畜牧业也受到限制。
县里的领导们是很希望能有点作为,改变当地贫困的现状。可是雪场以及冰雪经济带来的效益,实在太遥远了。
果然如李力所言,就算市里派人来了跟着,说了市里的意思,打太极谁都会,正常招待,然后就还是游说投资办厂的事情。鸡同鸭讲,两边说了半天,并未达成什么一致的看法。
当天晚上他们就住在县招待所,这也是县里条件最好的宾馆了。
就让林若妍联想到了南方小县城,那边的县招待所硬件和这里差不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装修风格,电视机还不是每个房间都有。电话是内线,想上网是没戏的。
那个时候大家手机还是普遍的2g信号,信号倒是不错。
林若妍知道,国家在基建方面一直持续不断投入,修桥铺路是常态,村村通电后,电信设施也漫山遍野都有,手机信号上天入地,你以为荒山野岭,信号其实是满格。
只是这会儿智慧手机在国内还极为罕见了,大家也就是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能挂企鹅号的手机都少。
所以,林若妍虽然带了计算机,也没法上网查什么数据,顶多玩一下系统自带的扫雷和纸牌游戏。
玩了几局很无聊,王民他们就打电话过来,喊她一起吃晚饭。招待所里没有什么新鲜的,他们是找到了当地一家老字号,烤全羊最是知名。
李力来过县里好几次,这次做东,请大家吃一顿好的。
吃饭什么的,最能拉近感情了。虽然项目还没有着落,县里越发不积极,那事情是不做了,还是要继续推,大家总要有个说法。
林若妍听来听去,忽然想通了,就是前期投资太大,县里没钱,市里光动嘴皮子,也没钱帮扶。道路修建的规划,至今还不明确,如果路修不好,雪场建设好了,谁来玩?京市的人会翻山越岭开车四个小时以上来到这个地方只为滑雪么?
这种不可控的未来,忽悠的越大,县里可能越不敢相信。他们还是要讲实在的好处,也要说一下投资的规划,怎么让县里的各种资源变现。
林若妍和他们商量道:“如果我们投资几千万,在这地方盖雪场一期和酒店,你说县里会怎样的态度?”
李力说:“去年我就这么说,人家就说几千万在县里搞个大食品加工厂,厂房加道路都能修的特别好。半年投产,解决千人就业,这业绩出的更快。”
“那就盖雪场、酒店,再弄个蔬菜试验基地。”林若妍说,“我们私下知道重点在哪里,不过到县里说,就先说弄蔬菜试验基地,修路,盖酒店。至少当地也有旅游发展的规划,酒店肯定要建设。”
相似小说推荐
-
是的,我失忆了(岁既晏兮) [穿越重生] 《是的,我失忆了》作者:岁既晏兮【完结】晋江VIP2025-10-29 完结总书评数:838 当前被收藏数:2974 营...
-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陈年明月) [现代情感] 《他的夏天遥不可及》作者:陈年明月【完结】晋江VIP2025-10-29完结总书评数:595 当前被收藏数: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