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B家2000年拿到了1120万美元的俩轮后,遇到了网络寒潮,业务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估值一直都上不去,在这种情况下,B家宁肯花钱控制严一点,都不肯廉价再融资稀释掉股份。
在这方面,B家黎老板是有追求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释放出来的都是B股,俩轮给出来的1000多万股基本按照1美金一股的方式给出来。
这个价格对于柳若依来说,当然是便宜得令人发指,可是没办法,在这个时代起步稍微晚了一点,现在头啖汤已经被人捷足先登喝掉了,现在柳若依只想搭上起飞前的最后一班车。
当然现在看来,这个起飞前上车机会似乎并不太好上。
至少目前为止,柳若依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接洽上,更别说投资了。
上杆子的买卖不是买卖,柳若依当然不会主动找上门去说我要给你们投资,这种投资商不是没有,不过大多被当成肥鹅宰得厉害。
“瑾瑜姐,关于内地互联网企业,目前由哪些融资需求?”腾出手来的柳若依,回到了香江,找到了极光风投总经理楚瑾瑜,浮出水面后,楚瑾瑜已经明白原来自己看不明白的这个小女生也是自己的大老板之一,因此对于柳若依交办下来的事情,那是不敢打任何折扣。
“目前我们公司手里收到了将近50宗内地互联网投资项目需求,但是大部分我认为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目前正在跟的大约有十宗投资案。”楚瑾瑜将手中的报告递给了柳若依,柳若依翻开,快速将摘要看了一遍。
在自己熟悉的俩三家企业上画了几个圈。
不过楚瑾瑜团队接触的这些企业,都不是柳若依记忆中的巨头,只是其中画圈的几家还算不错,至少后面IPO是成功了的。
“我觉得这几家产品和服务还可以,瑾瑜姐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柳若依没有找到熟悉的巨头,心中自然有些失望,这就证明了自己的极光风投在内地互联网还没有获得相当的影响力,所以那些知名的龙头互联网企业现在还没有想到极光风投。
“明白了,Annie姐。”楚瑾瑜虽然对于柳若依这么快速就圈定目标对象有点不以为然,不过老板嘛,能够在自己给出的资料下圈定目标,不管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起码也是给自己一个面子,将团队努力体现出来。
要知道从五十多个项目中,柳若依能够认可其中俩三家,这个命中率已经相当不错了,起码楚瑾瑜他们团队的投资业绩今年算是得到了认可。
这几个项目投资都不算大,最小的500万美元,最大的也不过1000多万美元,基本上都是拿到标的15%左右的原始股份。
柳若依记得这些公司未来IPO后,最少的市值都应该超过10亿美元,就算是经过后期多轮稀释股份后,基本上也应该有10%左右的股份,换句话说,这些投资最少都有将近十倍收益率!
这就是先知先觉的好处,柳若依记得这些公司未来是上市成功,那么闭着眼睛投这些股份都不会有什么风险!
虽然说有些公司可能要四五年以后才能见到效果,但是柳若依并不担心这个时间长短,她同赵少东设立的第一期风投基金规模高达十亿港币,在现金流方面极光风投现在还不缺钱。
电影和电视剧方面的融资需求,2002年可能也就是俩三亿港币了不起了,这点钱拿出来后,极光风投第一期基金账上都还有将近1个亿美金的投资额度,柳若依自然希望这部分资金能够投入到自己熟悉的那几个巨头上。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所谓的互联网BAT三巨头,整体估值相对后来真成为互联网龙头老大的时候的价格简直低得令人发指,B家的股份,现在A轮估值是按1美元左右卖出去的,当然这还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的事情,如果放到现在,这个1美元1股的估值恐怕没多人可以认可了。
要知道在哪个时候基本凭着PPT就给出了这个价格,基本靠的就是市场想象的空间就能打动投资者。但是现在经过了2001年残酷的网络寒冬后,投资人全部都变得慎重起来了。
第391章 信心满满
“Annie姐,年底香江有一个华夏十大互联网新锐大会,我已经报名参加了,并且成为这个大会赞助商之一,届时我们极光风投会有一个展台。这个大会你有时间去参加吗?”
自从柳若依明确了投资方向后,楚瑾瑜抓住各种机会开始宣传自己。
“这个不错啊,什么时候召开,回头我有空也一起去看看。”柳若依在上次互联网峰会认识了马老师,搭上了未来A家的线,感觉这种行业大会的效果不错,也比较感兴趣。
“我们争取了一个大会主题发言的机会,如果Annie姐要去,或许可以争取一下司仪怎么样?”楚瑾瑜有点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如果说让柳若依去当司仪,从艺人的角度来说当然非常的有份量,相信大会组委会是非常欢迎,但是这事在楚瑾瑜看来,对于柳若依来说却不见得喜欢做。
毕竟柳若依不是一个纯粹的艺人,到了现在,楚瑾瑜就算耳目再闭塞也清楚在公司里面究竟哪些人是老板了。
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时候楚瑾瑜还是有点小心,因为对于其他艺人来说是露脸的事情,对于柳若依却是未必这样。
柳若依听了楚瑾瑜的话,还真是认真想了一会儿,如果是别的项目仪式,柳若依绝对是一口拒绝掉,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这种通告柳若依几乎完全不接了。
她在艺人的道路上,除了专辑、电影和演唱会、广告这种业务,就是一些大的综艺晚会还有兴趣参与一下,一般艺人热衷的各种活动通告则通通谢绝。
但是这个华夏互联网十大新锐大会有点特别,对口的正好是柳若依比较热衷的互联网业界,通过这个大会,想必会结识到一些互联网业界大佬,这个机会柳若依还是很看重的。
“这事瑾瑜姐可以操作一下,我这边空出半天应该没什么问题。”想了想这事的前前后后,柳若依终于下定决心,“不过我希望不是以艺人身份来主持这个开幕会,而是以极光风投战略总监的身份。”
“没问题,没问题,Annie姐你肯出席就是给他们莫大的面子了,至于名义这块,我们想冠名什么都可以,Annie姐你这边愿意出席的话,我还可以为极光风投争取到更多更好的广告位置,这样我们极光风投肯定是在大会上是最瞩目的风投机构了。”
楚瑾瑜一听大喜道。
的确,有柳若依这种超一线的巨星肯出席主持,对于互联网十大新锐大会来说,那绝对是一件非常长脸的事情,单凭这个楚瑾瑜有信心从大会组委会手里拿到更多好处。对于打开极光风投的知名度当然非常有好处。
何况这还是柳若依肯以极光风投战略总监冠名,更是为基金会增加一层额外的光环。
“这事瑾瑜姐放手去做就好,我这边让Cathy协调好时间,今年我希望除了为极光文化保留的投资份额外,第一期的资金全部找到合适的企业全部投出去。”柳若依点了点头,表示对于楚瑾瑜的操作认可。
但是后面这句话,对于楚瑾瑜来说却马上变成了沉甸甸的压力,她手头还有几个亿港币的资金,看起来在风投基金中是比较少的,但是总数要投到合适的项目中去却并不容易。
之前折腾了那么多项目,目前能够通过柳若依法眼的不过俩三个项目,一个亿左右的投资额度,这样的投资效率,显然对于柳若依来说是速度太慢了。
柳若依当然比较着急,在她的印象中,如果说2000年到2010年是内地互联网投资的黄金时代,那么从2000年起到2005年这五年间几乎可以算是互联网投资的白金时代,很多巨头都是这个阶段完成了投融资的大部分工作。
如果在这个投资阶段参与进去,看对了企业基本上都是少则数十倍,多则几百倍的投资回报率,在柳若依眼中,这就是抢钱的白金五年,只要在这个阶段成功进入到她有印象的那些巨头企业中,后面几乎就是躺着赚钱就好。
不管后面如何稀释,现在进入的股份都是下金蛋的金鸡!
“怎么,你是觉得有困难了吗?”看着楚瑾瑜不说话,柳若依笑着道。
“不用担心,瑾瑜姐,凭借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正是内地互联网事业各种业务冒头的时候,很多企业都会有很大的融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其实应该担心的是钱不够花,需要精选更有潜质的企业去投资,而不是担心有钱投不出去!”
“Annie姐,你说的时机我是比较认可,但是什么企业才是投资的好企业标的,老实说我真是有些难以评估,如果没有一个业界具有深厚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把关,我担心投资的风险太难控制住了。”楚瑾瑜实事求是地说道。
老实说之前她并不是面对互联网这个领域进行投资的,在这方面虽然跳槽后已经非常努力进行了学习弥补,极力想补上这个短板,但是这个东西哪里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掉。
所以面对柳若依的要求,楚瑾瑜是真的有点为难。
这不是工作不够努力,而是真正对柳若依提供的公司的资金的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