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不承认不行,这外国的机器就是好。可价格也高,这万锭的纺纱机器,就得二百多万。最贵的是印染机器,四百多万元,幸亏染料价格和国内差不多。
  贵有贵的好处,染出来的布就是好,色泽鲜亮图案清晰还不褪色,上午你们也见了,俺说的不错吧。
  还有就是这外国的机器好用,从开业到现在二年多了,就没出过毛病,产品全都是一等品,俺村就没处理过残次品。
  俺们村能有今天,多亏了从英国回来的耀华爷,一千万的投资都是他赞助的,厂房加机器设备,用了九百万,剩下一百万做流动资金刚好够用。”
  万锭的生产规模,光流动资金都得一百万,纺纱厂的投资,确实够高的。
  石庙村的人被震住了:“棉花的价格不算高,一百万的流动资金都干什么?”
  “棉花的价格确实不算高,我们收的皮棉每斤价格一元左右,可用量大啊。每个月消耗一百吨皮棉,库存必须在三百吨以上,够三个月的用量,光这一项就得六十多万。”
  石庙的石支书不解的询问:“您说的一万锭生产线,俺们还真不懂?”
  小靳庄的支书笑了:“是我没说清楚,这一万锭说的是纺细纱的锭子数量,纺纱厂的规模都是用它来衡量。
  俺们这里的盐碱窝只能种棉花,地区的纺织厂刚增加了两条生产线,达到了五万锭规模,每天生产十吨纱。”
  石支书接着询问:“办个纺纱厂,最少得一万锭吗?”
  “哪到是不用,我们县里的城关公社就有个小纺纱厂,才三千锭的规模,也没上织布设备,单纯的纺纱。”
  “俺再问一下,染布的机器贵,单独染纱线的机器,得多少钱?”
  “染线的机器价格不高,染色加烘干,还不到十万。”
  李专员听出了端倪,问道:“石支书,你们这是有想法了?”
  石支书指着他们村的两个队长:“李书记,是他俩有想法。”
  那俩队长互相看了一眼,高兴的说:“李书记,我们这次可没白来。俺们算是看明白了,要想富,光靠种地是不行,还得办工厂,搞加工。”
  靳支书笑着说:“老哥俩真是清亮人,俺也是建了纺织厂,才明白过来这个道理。
  不瞒你们说,这纺织厂就是个聚宝盆。一元钱的棉花纺成线,能买到两元钱,织成布能买到四元钱,价格成倍的往上翻。
  俺们这进口的机器,一天纺三吨纱,每天上万的利润,俺们做梦都不敢想能挣这么多钱。
  不过这聚宝盆价格太高了,一千万元的投资,要不是耀华仁义,全村的家当加一块,十万元钱也凑不出来。”
  八十年代初期,一千万确实是天文数字,县级的财政收入能达到这个数目,就算是好的了。
  交谈了半个多小时,靳支书告辞,讲解员带领大家去村里参观。
  现在还是农闲季节,又是刚吃过午饭,村里基本上家家都有人,大部分人家的大门都敞开着。
  在村里的十字路口,讲解员停了下来,指着旁边的人家说:“大家别客气,大门开着的人家你们随便进,我们村经常来参观的,大伙都习惯了。”


第549章 织布
  小靳庄和大岳庄不同,三米多高的院墙隔绝了视线,在院外只能看到各家阳台的栏杆。门楼更高,五米多高的门楼上面也是琉璃瓦。
  门楼不仅高,还非常的敞亮,和各家的东厢房连成一排。五米宽六米深,东厢房的南墙就是迎门墙,用琉璃砖拼凑出各种华丽的图画。
  悠悠挨着看了几家,主要是迎客松和松鹤延年这两种。
  小靳庄各家的院子是真大。南北30米,东西22米,都是一亩的大宅基,人少地多宅基也宽敞。
  楼房是四间的开间,东西16米南北12米,二三楼两米的阳台正好是一楼的走廊,楼房的两旁分别有三米的空地。
  东厢房南北九米东西四米,外加一米的走廊。和楼房中间有个两米的过道,不过走廊连接在一起。
  进院门到楼房,都有走廊相连,雨打不着日头也晒不着,设计的非常合理。
  东厢房隔成了三个独立的单间,大部分人家做了厨房和杂物间。
  除了楼房东西两旁的三米的空地,院子里还有长18米宽17米的空闲地,快半亩了,比南关村的宅基都大。
  不过他们院落的布置,和漂亮的楼房差距太大了。
  华丽的迎门墙下,放着地排车和各种农具。在门楼的最北边放着,确实节省空间,可迎客松上立着一溜的叉耙扫帚铁锨,咋看咋别扭。
  各家靠南院墙,垒着猪圈羊棚和鸡窝,最西南角是厕所。院子的西边搭着简易的草棚,里面堆满了各种饲料和干草。
  楼房的东西两旁,是高高的棉花柴垛,比院墙都高。由此可见,棉花的种植面积非常大。
  猪羊和鸡鸭都是圈养,各家的院子倒是干净,最多有些干枯的落叶,可院子里的气味不算好,总觉得有股猪粪味。
  现在的高温刚到二十度,进入夏季高温季节,气味应该更大。
  村里的街道两旁栽满了各种果树,各家的院子里栽的却是树木。榆树、槐树、梧桐、香椿和枣树,都是耐盐碱的树木。
  由于是新建的院子,树木都比较小,不过栽的数量多,一般都有二十多颗。
  院子用水泥花砖铺成了各种图案,就连树下都砌着一米见方的池坛,可见设计标准真的很高。
  被热情的村民让进客厅,房内的设计更加的漂亮。内墙刷的是洁白的涂料,光滑明亮,看来也是进口的。
  所有的房顶都有特定的造型,配上花样不同的吊灯,令人赏心悦目。
  天然花纹大理石的地板砖,旋转的楼梯扶手用的是欧式花样的不锈钢。
  厨房内全套不锈钢橱柜吊柜、洗菜盆,连蜂窝煤炉都是铸铁的,和专门的烟道连接着。
  卫生间的墙面全部贴上了瓷砖,全瓷的浴盆、马桶、卫浴柜,不锈钢的淋浴花洒、地漏。
  五十多平方的大客厅,客厅的后面是楼梯、卫生间、厨房和餐厅。
  客厅的两旁分别是卧室和书房,都是四十平方的大房间。卧室自带独立的卫生间和更衣室,书房内也有个小套间。
  二楼的格局和一楼大致相同,卧室和书房各带一个二米的阳台,客厅和阳台相通,阳台和客厅都是落地的大玻璃窗,采光非常好。厨房和餐厅被设计成一个大卧室。
  三楼的风格就变了,上楼就是个宽敞的大活动室,前面是四十个平房的大露台,书房的小套间改为卫生间。
  三楼也是落地大玻璃窗,露台用的是白色的大理石栏杆。悠悠最喜欢的是三楼的房顶,倾斜的顶面涂着蔚蓝色的颜色,间插着朵朵白云,像极了蔚蓝的天空,宁静而悠远。
  所有的房间都装上了暖气,不仅管道内置在墙体里,就连暖气片都用镂空的装饰板包上了,成了漂亮的装饰。
  村纺织厂循环下来的热水,免费给村民使用,冬天供暖,一年四季供热水,村民在家里随时能洗澡。
  可这么漂亮的别墅配上破旧的家具,看着就辣眼睛。各家的客厅里,都有崭新的三抽屉办公桌和两把木椅,看来是村里统一配备的。
  其他的就是以前的旧家具了,五花八门一家一个样。高桌子长凳子,好多人家连吃饭桌也摆在客厅里,简单的家具显得客厅更加的空旷。
  房间里的家具和客厅一样,大部分是以前的旧家具,简陋的木床木柜,很少人家有大衣橱。简陋的家具虽然破旧,但都擦拭的干干净净。
  二三楼的房间好些就是空的,连破家具也没有。不过每个房间都摆着一双鞋,说是添人气。
  村民说:“俺们沾了老奶奶的光,住上了这么好的楼房,又大又结实,能住下老少四辈,几辈子都不用愁房子。”
  原来,靳耀华家在村里的辈分长,他母亲是村里辈分最高的,老少都喊老奶奶。
  客厅明亮的大玻璃窗前,几乎家家都有织布机,大部分织布机是新的。
  妇女们在织布机上忙碌着,脚蹬手搬,木梭来回翻飞,令人眼花缭乱。悠悠想到了一句诗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老骡子”对织布感兴趣,几句话交谈下来,就坐到了织机上,亲自动手织了起来。她老人家干活手脚就是快,一会的工夫就织了一尺多。
  机纺的合股线光滑结实,粗细一样,织起布来轻快省力。她喊过来赵芳:“三档,你上来试试,可真省劲。我干活毛糙惯了,织布最好拽断经线,这合股线真结实,织这么老长一次都没断线。
  我还得去买些合股的线,俺闺女出嫁的时候,都没陪送嫁妆,我也得和二爷学,给闺女补嫁妆。”
  她老人家说到做到,拉着悠悠回到门市那里,自己一个人买了二百斤的合股线,装到了车顶上。
  要不是车顶装满了,估计她买的更多。
  平原地区率先在全国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七八年底小靳庄的耕地就承包到户,至今没变。
  种棉花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靠人工管理,可也没有“三夏”那种大忙季节。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