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司机说着,从车里搬出来几箱东西,援朝让志远他们给搬进了餐厅。
村里人跟在舅姥娘身后,都出来了,舅姥爷看到儿子回来,也放心了。一个劲的催促:“冻坏了吧,赶紧进屋。”
志斌兄妹三人,边跑边喊爸爸,一头扑进韩援朝的怀里。智萍被抱了起来,其他俩人一边一个的挨在父亲的身边。
智萍用手捧着爸爸的脸,细声细气的说:“爸爸,我给您暖暖就不冷了。”
志斌到底年龄大些,他拉着爸爸的手:“爸,用热水洗洗就暖和了。”餐厅里的水龙头是冷热混合的,援朝和司机用热水洗过手脸,真的暖和了过来。
智萍一直拽着韩援朝的衣襟,恐怕一撒手,爸爸再不见了。韩援朝还真疼爱闺女,坐到餐桌上还把她揽在怀里。智萍看来是习惯了,安静的吃喝着父亲给她夹过来的东西。
援朝带来的大虾和螃蟹,村里人没见过,还真不会做。悠悠姥娘进了后厨,她老人家亲自下厨做。
新鲜的大虾和螃蟹,做法比较简单,洗净上锅蒸熟就行,只是准备蘸料复杂些。
大虾和螃蟹的个头可真大,大虾都在15公分以上,绝对够得上对虾的标准。螃蟹的个头比碗口都大,一个能放一盘子。
幸亏韩屯村的人少,不过螃蟹也不够每人一只,一个桌只能上两只。
援朝还带来了阜城的白酒和葡萄酒,另外还有两箱红富山的苹果和鸭梨。也洗干净了,每个餐桌放了两盘。
第674章 全村聚会
给援朝开车的司机是小王,他从进餐厅起,就惊奇的不行,这是什么个节奏,咋全村人都聚在一块过年。
还有,韩书记的家乡也太出格了吧,咋看也不像是农村,小伙子看不透,也不敢问,只好老老实实的坐着,多看多听慢慢琢磨呗。
妇女的桌子上,除了桔子汁,又多了葡萄酒。
大虾和螃蟹端上来,大伙都看着,可不会吃啊。大卫主动给大伙做的示范,螃蟹每人不够一只,可螃蟹腿大,每人先吃一条腿,蟹黄和蟹肉给老人和孩子吃。
老人们都说:“要不是援朝,咱一辈子也吃不到这稀罕东西,这螃蟹肉虽然少,味道可真鲜啊。”
司机小王惋惜的说:“可惜路太远了,我装车的时候,虾和螃蟹都是活的。”
阜城里韩屯接近六百多公里,韩援朝慰问完春节值班人员,就到上午十一点了,他们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往家赶,一路都是柏油路,到韩屯还是天黑了。
现在的国产车,发动机的功率小,每小时百公里的速度,已经够高的了。这时候的路上,机动车辆少,小王能开到百公里的速度,也是尽力了。
听司机说他们还是上午十一点吃的饭,二爷立即吩咐:“道强,赶紧下饺子。小王同志,你饿坏了吧,赶紧吃菜垫垫。援朝,你也吃两口,有话一会再说。”
韩援朝和小王还真饿了,俩人拿起筷子就吃,舅姥娘把热菜都挪到他俩的跟前,心疼的说:“多吃点热菜,这又冷又饿的,可真受罪。”
韩援朝吃着菜,还不忘提醒大伙:“你们赶紧吃虾,凉了就不好吃了。”
大虾的数量多,倒是每人够一个,孩子们心急,很快就把自己的吃进肚里,然后才喊:“好吃,这大虾比咱们村里的小虾米好吃。”
韩屯的塘子坑里,淡水虾最多五公分长,沾上面糊用油炸了,鲜香可口,是孩子们喜欢的吃食,春节前清塘子坑,食堂里没少做。
可比起大虾来,味道确实差了一筹。大人见孩子喜欢,就把自己的递给孩子,韩屯村的孩子都懂事,还真没有多吃的。就连宝山都知道说:“娘,您自己吃吧。”
宝山的奶奶高兴的说:“俺宝山终于懂事了。”
宝山自豪的说:“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孔融让梨,我都该上初中了,还能没个孩子懂事。”
自从韩屯的幼儿园开班,村里的孩子确实比原来懂事多了,现在小学还没开思想品德课程,学生的思品教育,都靠语文老师。
幼儿园的教程,大部分都是思品课程,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幼儿园刚开班两个多月,孩子们的转变非常大,不仅自己变的彬彬有礼,还成了村里的小纠察。
看到大人说粗话骂人,孩子们会认真的纠正:
“骂人不对,不能说粗话。”
这还是好的,大多数孩子的说法是:
“老师说了,骂人不是好孩子。”
“说粗话不是好孩子!”
令人哭笑不得。
而且孩子们特较真,看到谁爱骂人,好说粗话,就认真的盯着。
宝山的奶奶就是被村里的孩子给盯怕了,看见这伙孩子就躲,有的时候,连饭都不来食堂吃,让孩子们给捎家去。
宝山也没少被这伙孩子修理,他在家霸道惯了,动不动就自称小爷。孩子们每次听到,都认真的纠正他:“宝贵才是小爷爷,你叫宝山不假,可你不是小爷。这么大的人了,咋连辈分都不会论。”
韩屯村的辈分是:德、宝、玉、道、志、昌、盛
赵家是村里的外来人口,宝山的奶奶进村碰到的是老二奶奶,她张口叫了声婶,就和二爷他们平辈了。
宝山这名字是他奶奶取的,全村的老少爷们都有意见,可也没谁和她个寡妇人家瞎争竞,宝山爹老实不当家,村里人为此更加的不爱搭理他们。
“高高三”最爱听的就是这句话,他自得的说:“大伙都听到了吧,连孩子都知道,俺才是真正的小爷爷,老高爷老矮爷的随你们叫,知道俺是真正的爷就行。”
孩子们还真就认他这个爷,宝景是村里的医生,孩子们从心里怕他,见他准没好事,不是打针就是吃药,除了疼就是苦,小孩子看到他就跑,能离他多远离多远。
不一会的工夫,饺子就煮好了,每个桌上四盆,虽然都是肉馅的饺子,可每盆饺子的馅都不同。分别是:猪肉芹菜、猪肉小茴香、羊肉胡萝卜、牛肉白菜。
孩子们每吃一种饺子,都高兴的大呼小叫的。妇女们都说:“以后,咱过年都在一块,这饺子一次能吃好几种,一家可准备不了这么多。”
饺子吃完,才开始喝酒。孩子们吃饱了,下桌聚在一起看电视。
现在餐厅里,总共安装了四台二十英寸的彩色电视,都在墙上挂着。
电视机下面的餐桌上,摆放着花生瓜子糖块和水果,本来就有苹果、桔子和香蕉,加上援朝带回来的鸭梨,光是水果就四种了。
孩子们都端着自己的茶杯,里面是稀释过的橘子汁。吃着喝着看着电视,一个个聚精会神的,注意力都被儿童节目吸引过去了。
男人们吃饱了,才开始喝酒。先喝韩援朝带来的酒,妇女们也倒上了葡萄酒。
这个时候的葡萄酒,还没有脱糖技术,酸酸甜甜的非常可口,和饮料差不多,妇女都喜欢喝,后劲大开始也不显。
韩得才让女婿周胜英搬来一箱茅台,这是老首长让他带来的,说明的给大伙过年喝的。
茅台酒刚斟上,石庙村和新石庄的村干部,就是在这时候过来的。他们每年除夕的晚上,都是在韩屯村度过的。
二爷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你们可真以后口福,茅台酒刚打开,你们就到了。”
石庙村支书笑着说:“我们就是闻着茅台酒的味道来的。”
他们进门就给韩援朝祝贺:“韩书记,祝贺您担任新的领导职务,您是咱整个张集公社的骄傲。”
第675章 机灵鬼
韩玉林赶紧说:“老哥几个快坐,你们这话可是言重了,援朝这次任职,是领导锻炼他,给他压担子。”
几个人对韩玉林说:“老哥啊,您可是养了个好儿子,这年纪轻轻的,就被领导看中了,以后的前途不可估量啊。”
韩玉林担忧的说:“阜城是个名城,这也是对援朝的考验。”
韩志杰说道:“大爷爷您就放心吧,领导把俺三叔安排到阜城,就是觉得他能胜任。不是俺们吹,俺援朝叔叔抓经济就是在行,咱们村能有今天,哪一步不是俺援朝叔给出的主意。”
新石庄的两个干部也说:“韩书记冒着风险,帮着俺们把分开的土地又合在了一起,这才有了俺们新石庄。
俺俩这次来,还有事要求秀芹姐。年后,俺们准备扩大规模,再上五千纱锭,机器还得让秀芹姐给买。”
韩援朝惊讶的问:“你们刚开工四个月,就挣了一百多万。”
五千锭的纺纱设备,光机器就得一百万,流动资金最少得三十万元。
新石庄的俩个干部,不好意思的嘿嘿直笑,石庙村的干部说到:“这两个鬼机灵,他们在村里吸收了二百万的资金,过年的时候,本来想还一部分,可大伙都不要,只是领了利息。”
新石庄的干部说:“不瞒韩书记,再上一万锭的设备我们也有钱,可咱们村办的纱厂,和国营的纺纱厂没法比,他们的棉花是国家供应的,俺们得自己买棉花。
多余的钱俺们留着,准备多备些霜前花,起码存够一年的生产用量。”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常梦你 (执江子) 2019-12-24完结249 575【清媚妖孽慵懒型御姐vs隐忍克制易羞涩忠犬】大一的时候,黎柘向兰筠表白,话说得磕磕巴...
-
穿成七零年代泼辣女 (梦廊雨) 2020-01-07完结1771 7276一觉醒来,宋佳玉成了南拐生产大队宋老三家的独生女宋大宝。宋老三三十头上得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