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国营的纺纱厂,基本上天天进棉花,一个月的存量都用存。新石庄准备存一年的量,这占压的资金可就大多了。
  过了霜降,棉花的质量肯定不能保证,新石庄这也是无奈之举。
  他们边喝边说,也没注意时间。就听孩子们一阵欢呼:“到八点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
  人们全都抬头看电视,电视的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大字:一九八四年春节联欢晚会。
  接着,镜头一转,赵忠祥和卢静在舞台上开始介绍参加演出的演员。首先介绍的是今年春晚的主持人,马季是第一个被介绍的。
  主持人一共有八个,分别是赵忠祥、卢静、黄阿原、马季、姜昆、姜黎黎、黄阿原、陈思思。黄阿原是台湾中华电视台的主持人,曾获台湾主持界最高奖“金钟奖”。陈思思是香港影星,《三笑》被内地观众熟知。
  参加春晚的演员们都坐在舞台下的圆桌上,桌子上摆放着水果点心和茶水。
  韩屯村和他们差不多,大伙也是围桌而坐,不同的是桌子上摆的是酒菜。
  相声演员姜昆挨桌的介绍参加春晚的演员,大多数的演员都是自我介绍。
  随着著名的演员一个个亮相,电视上不时的响起一片惊呼声。韩屯村的人也跟着惊呼,好多都是人们熟悉著名演员。
  第一个节目是拜年歌《恭贺新禧》,由蒋大为、李谷一、于淑珍、苏平、沈小岑、朱明瑛、茅善玉、郭颂集体演唱,这也成了以后每年春晚的一个固定模式。
  开场后演出了杂技《转盘子》、儿童游戏竞赛《看谁贴得快》、《狗熊猴子投篮比赛》等可视性强的几个节目,延续了中国传统戏曲以丑角、闹剧开场吸引观众的模式。
  村里的孩子也跟着电视欢呼,连吃喝都忘了。孩子们都围坐在一台电视下,他们嫌电视机下的餐桌碍事,动手把桌椅挪开,电视下成了一片开阔地。
  孩子跟着电视机里的演员学动作,自娱自乐欢快极了。等到马季出场,又都安静起来,聚精会神的观看节目,恐怕露听了一句。
  马季表演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是以推销香烟的口头广告为内容的一段相声,运用单口相声怯口表演方式,充分利用相声抓哏及现挂等技巧,逗得人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接下来的歌曲演唱,小孩子们不感兴趣,就去餐桌上拿水果吃,也有去大人的桌子上吃菜的。
  村民们对这些节目也不感兴趣,开始喝起酒来。只有村里的上高中生和大学生,喜欢观看,还有跟着哼唱的。
  等到豫剧演员牛得草出场,村里人都来了兴致,孩子们更是被逗得哈哈大笑,气氛又热闹了起来。
  接着就是喜剧演员游本昌的哑剧《淋浴》,孩子们笑声更大了,反正是哑剧,不怕听不到声音。
  到了京剧演唱,孩子们又不爱看了,年龄小的孩子,也开始犯困了。可大伙看得正来劲,谁都不想走。
  尽管各家都有电视,不过大伙聚在一块,热闹啊。
  夯把餐厅值夜班职工的被褥抱了过来,铺在餐桌上,睡着了的孩子都放在上面。
  餐厅里通着暖气,温度在二十度以上,盖个薄被就行,睡在这里也不用担心冻着。
  援朝对司机说:“小王,你开了一天车,先去休息吧。”
  小王兴致勃勃的说:“韩书记,我不累,还是看晚会吧。”
  韩援朝看着他,羡慕的说:“还是年轻好啊,从早上起来就开车,到现在还是满精神。”
  “高高三”说他:“爷们,你这不也精神着哪。来,咱爷俩喝个,咱村里小爷就服气你,你给咱们村栽的摇钱树和聚宝盆,可真是好。”
  韩援朝还真不敢居功,他说:“还是咱村里人心齐,五千万的投资,可不是都有这个魄力的,应该是我敬大伙。”
  韩援朝和“高高三”碰了一下酒盅,举杯敬大伙,先干为敬。
  村里人都高兴的喝干了酒,小王惊讶的自言自语:“一个村庄都有五千万的资金,怪不得条件这么好。”
  陈佩斯、朱时茂合演的小品《吃面条》开始了,从头到尾把人们逗的眼泪都笑出来了,孩子们学着陈佩斯的样子,歪着头挑面条,更加的令人发笑。
  这个节目是春晚舞台上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品,此后小品成为春晚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第676章 送礼物
  接下来的歌曲小孩子不喜欢,他们高兴的模仿《吃面条》的动作,村里人都被他们吸引住了,忘了看电视节目。大卫举着录像机,把孩子们的动作给录了下来,回放的镜头更加的搞笑。
  孩子们打打闹闹,一直到马季和赵炎上台演出相声《春联》,才停了下来。
  在阵阵笑声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钟声令悠悠想起了后世春晚的抢红包场景,这是自己穿过来的主要诱因。
  悠悠愣神的工夫,村里不论大人和孩子都跑了出去。
  人们惊呼:“下雪了!”
  不知何时,天空中飘起鹅毛大雪,地面上的积雪已经二指多深。
  雪下的挺大,不过没有一丝的风,明亮的灯光下,雪花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特别漂亮。
  老人们高兴的说:“这雪下得好啊,雪打灯好年景,瑞雪兆丰年,今年又是丰收年。”
  下雪也没阻止住人们过年的热情,韩屯村的广场上,很快鞭炮和二踢脚响彻天地。“过年好!”“过年好!”的祝福声不绝于耳,人们大声的呼喊着,相互祝福。
  石庙村的干部,和大家互道祝福后,就冒雪回去了。
  韩屯村的人也不看春晚了,一起动手,把食堂收拾好了回家。
  小王跟着韩援朝回家居住,他大过年的远离父母,开车送韩援朝回家团聚,援朝自然把他当家人看待。
  韩屯村各家的住房都宽敞,来个十个八个的客人,哪家都能安排开。
  韩援朝安排道:“小王把车开家去吧,志远你给小王叔叔带路。”
  在明亮的灯光下,看着一排排别墅式的住宅楼,小王惊讶的赞叹:“你们村里的住宅可真好,都是别墅啊。”
  阜城是交通发达的沿海城市,各种各样的别墅都有,可像韩屯这么集中的,估计还真的没有。
  志远给他解释:“小王叔叔,我们村是今年滩区重建时,统一建造的楼房。”
  韩援朝家就在村口,离村里的食堂几十米远,很快就到了。他们进的是后门,韩援朝家虽然建造了猪圈,可没喂猪,进后门就是宽敞的门厅,小王把吉普车停放在门厅里。
  下车打开车门,从里面拿出两个提包,是他和韩书记的私人物品,志远上前接了过来,陪着他往家里走。
  等进了房子,小王更加的惊讶了,房子里的家具,可都是进口的欧式家具。
  外人也许看不出来,小王跟着主要领导开车,见多识广,韩书记的家具尽管是简约款的欧式家具,他也不会误认为是国产的组合家具。
  这一屋子的家具,价值上万元。
  韩书记的农村家乡,比城镇可是富裕多了。
  韩援朝吩咐志远:“志远,带你小王叔叔去选个房间。”接着又对小王说:“小王,你累了一天了,赶紧去休息吧。”
  胜男对援朝说:“房间大嫂给收拾好了,都能住人。房间里的卫生间都有热水,你也去洗个澡吧。”
  由于时间太晚了,大家把他们送回家,都回去休息了。
  大年初一的凌晨四点,悠悠就被院子里的鞭炮声给惊醒了。伸手往枕头下摸去,一个织锦缎的红包被拽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罕见的银元,这是姥爷给悠悠精心准备的压岁钱。
  自七六年开始,悠悠每年的压岁钱都是姥爷准备的,每年都是银元珍藏品,悠悠珍宝般的收藏着,这可是鉴宝大师认可的精品。
  拉开窗帘往外一瞧,大雪已经停了,不过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亭子上的雪有一尺多厚。
  一家人都起来了,在院子里扫雪。
  床头柜上,整齐的放着姥姥准备好的衣服,依然是织锦缎的唐装棉袄,这成了韩屯村的过年服。
  大卫和吴馨儿回来后,红英就给他们新做了一身。在大卫的带动下,现在村里的男同志,过年也开始穿唐装棉袄。
  现在,韩屯村的人对于穿着打扮也舍得了,花费七八十元做件过年穿几天的唐装袄,大伙再也不心疼了。
  今年吴馨儿姑奶奶,给全家人带来的礼物是长款的羽绒服,填充料都是鹅绒的,轻快暖和。不仅如此,她还给所有的女眷,带了一双鹿皮的长筒皮棉靴。
  悠悠给全家人准备了毛衣和毛裤,都是后世的精纺羊绒产品。就连配套的围脖和帽子,也是羊绒制品。
  鸭绒袄可以不穿,长筒的鹿皮棉靴,下雪天穿正合适,悠悠把健美裤塞进皮靴里,高兴的跑了出去。
  出楼门就大声的喊道:“新年好!”
  迪迪奇怪的抬头说道:“老姐,我都没敢放鞭炮,你咋起来了。”
  悠悠真不知道该夸他还是该怼他,熊孩子,大过年的姐姐睡个懒觉,还被你给说穿了。看着悠悠纠结的脸色,昊昊在一旁不厚道的大声笑开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