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吴馨儿看到悠悠穿的长筒靴,对悠悠姥姥和妈妈说:“你俩也去把鞋换了,女人的腿不能受寒。”
  她俩穿的是皮棉鞋,裤腿已经沾上了雪,悠悠赶紧拿了个鸡毛掸子,帮她们把裤腿上的雪扫了下来。
  就在这是,屋里的电话响了,姥姥赶紧去接,是艾建业打来的越洋电话,给大伯和大伯娘祝贺新年。
  搬进新家后,悠悠家不仅代销点里有电话,还在家里安装了一个分机。凌晨建业就打过一次电话,可当时大家都在餐厅聚会,家里没人,他以为大家休息了。
  他知道国内的过年习俗,凌晨三四点就起床贺新年,这不刚过四点,就又把电话打了过来。
  姥姥和他聊了几句,就把电话递给了姥爷,让他们叔侄二人联络感情。
  虽然才是凌晨四点多,可路灯和各家门口的红灯笼都亮着。各家的院墙都是铁栅栏的围墙,一眼能看到街两头,全村人基本上都起来了,大街上已经有人在扫雪。
  人们把自己的院子扫出条通道,就先去大街上打扫,见面还不忘恭贺:“新年好!”,倒是没有磕头的。虽然是扫雪,人们还是把过年的织锦缎唐装袄穿上了,在洁白的雪地映照下,可真喜庆。


第677章 雪地鞋
  小王跟在援朝舅舅的后面,他穿的也是唐装袄,原来是红英舅妈把志高的新棉袄给他送过去了,志高穿的是志亮去年穿过的。
  这唐装袄,每年就过年穿几天,新旧还真看不出来。不过孩子长的快,各家都不缺钱,每年都给孩子做新的,大人基本上都是穿以前的。
  男人头戴**帽,妇女和孩子都是纯毛线织的围巾和帽子。现在的纯毛线,里面都含着羊绒,质量特别好,柔软舒适保暖性也好。
  就连老太太都带着毛线织的帽子,再也没有顶方头巾带黑金丝绒帽子的了。
  韩屯村的人们,现在的穿着打扮,确实和农村人不一样了。可以说比城镇里的干部职工,也高出一截来。
  今天下雪了,人们基本上没有穿布棉鞋的。男的穿部队的大头鞋,保暖防湿防滑。妇女都穿着皮棉鞋,小孩子大部分穿着玉米皮做的棉鞋,轻快暖和还防湿。
  志彬他们穿的就是红英送过去的玉米皮棉鞋,志刚他们兄妹四人,穿的是雪地靴,这是东北的装扮,东北半年的时间地面有积雪,离了雪地靴没法出行。
  舅姥娘她们娘几个刚出院门,就被吴馨儿撵回家,去换皮靴了。
  朝霞看着志斌他们兄妹脚上的棉鞋,后悔的说:“我咋没想到给孩子们捎几双雪地鞋来,亏得大嫂细心,这玉米皮鞋还放着。”
  红英大大咧咧的说:“你们都有工作,我在家没事,有空就做鞋,家里的鞋多着哪,你们谁要,走的时候自己跳去。”
  红英是真勤快,一会也舍不得闲着,家里的活筐子,里面始终有大大小小的鞋底子,有事串门,顺手拿只鞋底子,说话不耽误做针线活。
  韩志杰大声的指挥大伙扫雪,他要求大伙先把大街上的积雪打扫干净,再回家打扫自己的院子。
  大雪是夜里开始下的,趁着没人践踏,比较好打扫,要是踩压结实了,再打扫就困难了。
  大伙把大街的中心扫了条小道,就去了温室大棚。玻璃温室还是比较结实的,这么大的雪,就没有一处受损的。
  温室大棚里,温暖如春,蔬菜青翠欲滴,长势旺盛,昨天刚摘过,今天的蔬菜就又长成了,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金黄色的笋瓜特别的醒目。
  把草帘子上的积雪刮下来,就地堆在温室前的空地上,让它们自然融化就可以了。
  接着大伙就分散开,先从村子外围的道路开始打扫。村里闲置的地派车,从乡村记忆的院子里被拉了出来,用它推雪比拖拉机合适。
  韩屯的村台高七米多,积雪顺着村台的边缘,往下倾倒就行。沿着村台的四周,都是五米宽的柏油路,打扫起来比土路容易多了。
  用铁锨把积雪装到地派车里,推倒村台的边缘,几人一使劲,就把车上的雪倒入村台下面。铲过的柏油路,残留的积雪扫一块,路面就干净了。
  大卫的个子大,干活还真快,铁锨在他的手里,好像是玩具,铲起一掀雪,呼的一下就扔好远。
  小王也跟着扫雪,还是年轻好啊,他昨天累了一天,才睡了几个小时,就又精神抖擞起来,干起活来也是又快又好。
  村里人都趁机教育孩子:“你们看到了吧,小王不仅车开的好,这干起活来,也是好样的。做人就得踏踏实实的,到哪里都让人喜欢。”
  上初中的孩子,都跟着打扫积雪。迪迪和狗剩这些小学生,带着村里的小孩子,在广场的草坪上堆雪人。
  草坪上的雪不用往外运,也不怕践踏,小孩子在草坪上奔跑打雪仗,尽情的撒欢。
  他们倒是没在广场上乱跑,大些的孩子把广场上的雪撂进草坪里,用这些雪堆雪人。
  草坪上堆起了大大小小的雪人,迪迪终于如愿以偿,堆出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并把他们的故事,绘声绘色的给孩子们讲了一遍。
  早上六点,食堂里开饭了。除了韭菜鸡蛋馅的饺子,每个餐桌上还有四个菜,都用汤盆盛着。瓦块鱼,糖醋排骨,羊肉豆腐和水汆丸子。
  大伙进屋就把帽子摘了,头上都冒着汗。棉袄脱了,里面都穿着毛衣,食堂里的温度高,不光是大人嫌热,孩子们跑了一个早上,也热坏了,进屋就闹着脱衣服。
  扫了两个小时的雪,还真饿了,偏偏韩道强告诉大家:“吃饺子都注意些,别咯了牙。”
  原来,妇女们包饺子的时候,在里面放了二分的钱币。
  亏得道强提醒了,整个餐厅里,到处都是喊声:“我吃到钱了。”孩子们的喊声响亮,大人吃到带钱的饺子,也高兴的嘿嘿笑。
  天哪,这得包了多少钱币进去。
  不过效果挺好,大伙都高兴的喜形于色。就连韩玉臣他们家的人,也偷着笑,相互安慰:“今年就好了,咱们也该转运了。也许真的像张书记说的,他们能减刑。”
  韭菜鸡蛋馅的饺子,过年吃还真鲜,四五岁的孩子也能吃两碗。
  每桌盛饺子的都是大盆,吃完了就去伙房添。韭菜馅的饺子好煮,开锅就熟。
  煮饺子没用夯,是小老妈妈和老骡子带着几个妇女在忙活,夯做好了四个菜,就被她们推了出来,跟着大伙一块吃饭。
  吃过饭稍微歇了一会,大人和孩子把衣服穿好,接着去扫雪,孩子们出门就往草坪上跑,他们继续堆雪人玩。
  上午八点多,新石庄的人就顺着公路扫了过来,两个村汇合在一起,打扫韩屯村到大堤的公路,公路上的两旁都是塘子坑,把雪直接撂进塘子坑里就行。
  韩屯和新石庄的人刚开始没多久,附近村在韩屯上班的工人就来了。三百多名工人,来了得有二百多名,他们自发的从大堤哪边开始打扫。
  这么多了人一起干,一公里的路面,到上午的十点才打扫干净。主要是路面太宽了,五十米的路面,一尺多厚的积雪,工程量真的挺大。


第678章 先进
  上午九点多,天空就放晴了,艳阳高照,打扫干净的路面,一会的工夫就被晒干了。
  黄河大堤上的积雪,由看护的村庄负责打扫,韩屯村的任务重,负责看护的大堤长达两公里,石庙的村干部,直接让新石庄的人,帮助韩屯打扫。
  韩志杰让道存回村拿了几条烟,分散给了参加扫雪的人们。
  其实大堤上的积雪,比公路上的还好打扫。黄河大堤堤顶才五米宽,把雪推倒大堤的两旁就可以了。
  人多力量大,有了新石庄和工人们的帮忙,上午十一点刚过,大堤上的积雪就打扫干净了。
  今天是大年初一,中午是各家自己做饭,韩志杰下了个通知,下午一点集中打扫广场和工厂里的积雪。大伙就都回家了,各家的积雪都还没顾得上打扫。
  大年初一按照以往的惯例,是表兄弟走亲戚的时间,可今年下大雪,大堤上没见一家走亲戚的。
  没有亲戚就自己一家人,做饭就容易了,回家做一锅热乎乎的过年菜,每人喝上两碗,在这冰天雪地的时节,尤为合适。
  村里的妇女,大部分都是这么想的。“大一号”高声嘱咐闺女:“景芝,你俩回家先去你大奶奶家扫雪,中午咱们在一块吃,我先回家做过年菜。”
  景芝走在前面,大声的回答:“我知道了,娘您多放点肉丸子,让您四个宝贝疙瘩吃过瘾,不然俺仨奶奶可舍不得吃。”
  “大一号”家四个儿子,就第一个随韩道法,其他的三个都随“大一号”,个子大饭量也大,尤其喜欢吃肉。
  “大一号”老来得子,倒也不是特别的娇惯孩子,可他们三家的老人都喜欢孩子,每次吃饭,都把肉挑给孩子们吃。
  走到村口,韩玉峰招呼大家,去温室大棚领蔬菜。各家的蔬菜都分好了,一家一框,都用麦秸盖着。
  悠悠舅姥爷家多了一筐,村里人都没意见。舅姥爷家四个儿子,在外面三个,过年都回来了,家里一下子多了十多口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