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舅姥爷没想沾这个光,他吩咐韩玉峰:“玉峰兄弟,谢谢你了,让道存先把帐记上,家里的孩子多,不够吃了我还得要。”
大伙都说:“韩支书,您家人多,都不在村里分配,吃点菜说啥不能让您再出钱。”
韩玉林认真的说:“大伙的好意我领了,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咱们村既然订了制度,所有人都得遵守。再说了,咱们村谁家都不缺吃菜的钱,大伙就别争了。”
人们最后也没争过他,韩道存只得把多余的那筐菜过了称,记上帐韩玉林才把菜拿回家。
悠悠家还是和舅姥爷家一块吃饭,不过是在舅姥爷家做饭。回到家里,妇女们做饭,其他的人则开始打扫家里的积雪。
志远带着男孩子,上了楼顶,把楼顶和三楼露台上的积雪,都扫了下来。
后院的积雪堆到竹丛中,前院的积雪堆到花园里,迪迪都不用专门堆,拿着铁锨在雪堆上修理出一个个高大的雪人。
大卫站在雪人旁摆姿势,和雪人比高低,让悠悠给他录了N个特写镜头。
各家的院子虽然大,空地也多,边缘都用大理石砌好了,积雪堆在里面,慢慢的融化,雪水灌地特别的好。
各家的院子,积雪很快就打扫干净了。
过年的食材,都是食堂加工好的,过年饭做起来也快,不到十二点,悠悠舅姥娘就出来喊吃饭。
这时大家都在爱军舅舅家清理积雪。前面的六处院子,已经打扫干净了。
舅姥娘家的客厅里,摆了三张大餐桌,最令悠悠高兴的是,每个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滚开的铜火锅。羊肉片用盆子盛着,各种新鲜的蔬菜,青翠诱人。
舅姥爷他们的桌上,放着两瓶茅台酒,这是刘冉带回来的,她父母专门给舅姥爷捎的。
男的一桌,妇女一桌,孩子们一桌。志远和志亮,在男的那桌服务,负责倒酒端茶。智莉年龄小,跟着妈妈吃。
孩子们这一桌,吃的热火朝天。苜蓿喂的青山羊,肉质特别的鲜嫩,这是悠悠姥姥年前在石庙村专门买的,羊肉片是悠悠在仓储园里加工的,也就成了悠悠动手切的。
悠悠舅姥娘捞着薄薄的羊肉片,夸道:“悠悠这孩子手真巧,这羊肉切的是真好,这么薄的肉片切出来不易,每一片切的都一样,大人也没她刀工好好。”
家里人对悠悠的妖孽已经免疫了,只有志刚他们兄妹不知情,智萍咽下嘴里的羊肉,下定了决心,大声的宣布:“奶奶,我不回部队了,在村里跟着智茹姐上学。”
悠悠舅姥爷高兴坏了,连声说:“好,咱村的学校可出名了,年年是县里的先进。”
志彬和志新急忙喊道:“爷爷,我俩也回来上学,我们不想去阜城。”
舅姥爷更高兴,连声说道:“好,都回来。志刚,你们三留下不?”
志刚兄弟仨相互看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爷爷,我们还是回部队上学,家里不能打枪。”
男孩子天生喜欢枪支,他兄弟三个,在部队都打过实弹,真的舍不下。
舅姥娘叹口气:“早知道我就不催着朝霞随军了,这可是把三个孩子给耽误了,看这情况,爱军家三孩子长大了,都得参军。”
舅姥爷不认同她的观点:“你这想法可不对,保家卫国是每个人的光荣使命,孩子们热爱部队是好事。”
朝霞叹口气,无奈的说:“自打进了部队,他们三个就喜欢上了,没事就跑去参加训练,吃再多的苦也不怕,天生当兵的料。”
爱军舅舅对儿子们说:“以后当兵可不能光靠体力,还得靠知识。你们要像四叔学习,争取考上军校。可别像我这样,要不是沾了你们娘的光,这次就得转业了。”
韩爱民接这说道:“二哥,你上学时成绩也挺好,那个年代不让考学,你这是被耽误了。这次去进修,就是领导对你平时工作的认可。”
第679章 围炉吃瓜
朝霞舅妈也说:“爱民,部队做决定的时候,领导就是随口一说,不知道咋传了出来,给你二哥造成的压力可大了。这次能去进修,你二哥暂时离开部队,也能调整一下情绪。”
确实,在部队这种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地方,被戴上靠女人吃饭的帽子,确实挺令人尴尬的。
爱军比爱民大了九岁,现在的职务和爱民一样,都是团长,在这次的裁军中,还差点转业。爱民年轻有文凭,就没有这个顾虑。
爱军说道:“这次我一定抓住机会,争取拿个优秀学员。志刚你们三个听清了,不考上军校,谁也别想参军。今后没有文凭,谁都别想在部队干一辈子。”
这两年,中越边境是大战没有,小战不断,韩爱民成了对越战场上的传奇,他带领的部队是参战最多,立功最大,伤亡却是最少的,成了战场上的一名福将。
这次裁军,他带领的部队,就没受影响,还是保持了原来的编制。
爱民自己的说法是:“经过战争的考验,战友们之间磨合出了一种默契,大家肝胆相照,在战场上才能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爱民过年是先到京都和刘冉汇合,进京悠悠爸就给他调养身体,对越战场气候恶劣,难免落下內疾。
为了不让老人伤心,吴卫华帮他把中药熬制成了药丸,每天背着老人吃。
吃过午饭,悠悠又搬出两个西瓜,这还真是李保国从海南运回来的,虽然成熟度不好,可味道比后世的催熟西瓜强多了。
这个年代的农作物,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放心产品,味道自然也纯正。
悠悠这两年,没少往仓储园里存西瓜,个个都是沙瓤的。有了李保国的西瓜做掩护,悠悠一年四季经常拿出来吃。
李保国既然费心给捎来了,成熟度不好也得让大家吃了,不然万一提起来,差距太大就露馅了。
今天吃的是羊肉火锅,不太熟的西瓜,吃了正好降火。
大卫啃着西瓜,即兴来了一句:“晚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智萍认真的纠正他:“大卫姑爷爷,您说错了,是围着火锅吃西瓜。”
大卫也跟着较真,问吴馨儿:“到底是火炉还是火锅?”
智萍急了,指着火锅大声的告诉他:“大卫姑爷爷,这是火锅,不是火炉。”
把一家人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不到下午一点,外村的工人就过来了,这次所有的工人都来了,他们带着地派车,分别去了自己的厂里,也没用安排,就主动的干上了。
有了他们的加入,工厂里的积雪不到五点就打扫干净了,最后人们都集中在广场上,很快就将广场打扫了出来。
整整一天的时间,韩屯村的积雪打扫的干干净净,经过一下午的阳光照射,公路的路面已经晒干了,出行完全没有问题。
晚饭还是依照这里的老习惯,初一到初三,连喝三天清水,祈求一年生活清净。
以前是清水溜菜包子,现在可就丰富多了,别人家不知道,反正舅姥爷家,还是三桌好菜,每桌十二个菜。
舅姥爷他们那桌吃的最慢,中午怕耽误扫雪,就喝了一瓶酒,晚上没事了,慢慢的喝开了,边喝边商量事情。
舅姥娘她们,收拾好了餐桌,就开始包饺子,初二初三连着两天,早上都得吃饺子,今天她们准备一次都包出来。室外的气温低,饺子包好端出去,一会就冻上了。
冻好的饺子放到后面的储藏间里,吃的时候端过来,方便极了。各家的年货,也都放在储藏间里。
楼房内温暖如春,储藏间冰的似冷库,韩屯村的人对新房子的布局,满意极了。
人们还在院子里挖了个大地窖,存放地瓜和白菜萝卜,爱国就给三家都挖好一个地窖,结果存放的白菜萝卜,大部分都给了食堂。
不过在地窖里存藕,还是比较好的,放半个月绝对没问题。
孩子们吃饱喝足了,都去了悠悠家三楼的大厅看录像,小王也跟着去了,录像在这个时期,还是相当稀罕的。
就在这时候,韩道伟陪着她母亲,过来串门。韩道伟来的时候,拿了两瓶酒,看到舅姥爷他们还没撤席,就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们爷几个得喝几盅,还真赶上趟了。”
爱国赶紧让他入座,志远倒了一杯酒,放到他的面前。
舅姥爷举杯邀他:“道伟,咱爷俩喝个。”
韩道伟倒也痛快:“好,大叔,我先喝为敬。”说完嗞溜一口,就把酒干了。
韩道伟的娘,从悠悠姥姥开始收鞋垫开始,就和“老骡子”俩人,给悠悠姥姥帮忙,一直到现在。
大家整天在一起,她也不见外,坐下就帮着包饺子。上手就开了口:“我和道伟一块过来,主要是找红英的。冬梅这孩子,可是个好姑娘,在你们家里住了两年了,大家都熟悉。我们一家啊,都喜欢他。
这不道伟的二小子,自打见过冬梅后,一直念念不忘,我俩这是给孩子提亲来了。
二小子你们都知道,这孩子也没啥大出息,考了个专科学校,学的又是农业,毕业后也得回来,在家里找媳妇正好。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常梦你 (执江子) 2019-12-24完结249 575【清媚妖孽慵懒型御姐vs隐忍克制易羞涩忠犬】大一的时候,黎柘向兰筠表白,话说得磕磕巴...
-
穿成七零年代泼辣女 (梦廊雨) 2020-01-07完结1771 7276一觉醒来,宋佳玉成了南拐生产大队宋老三家的独生女宋大宝。宋老三三十头上得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