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的妻子是小学老师,正式的。
“大伙,把手里的事情做完,于茵请大家吃饭,提前庆祝我们明天旗开得胜!”
“嗷,太好了!我们提前吃庆功宴!”
“鼓掌!谢谢于茵姐!”
“对了,赵桐,宣传单的事,你明天负责,上班的时候带过来。”
“收到,梁哥,保证完成任务!”
一群人,去了附近的国营饭店,点了一桌子菜,还叫来了之前帮忙的司机同志。
这段时间忙坏了,于茵犒劳一下大伙,也让他们放松一下,精神绷得太紧了。
其实,于茵心里也没底,她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会不会轻易接受他们这种个体商店,能不能卖出去。
不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今天是绿芽干货店开业的日子,于茵制定了一些营销方案。
别的没弄,就用了万能神器鸡蛋做引子,买够三元,六元,九元……就送鸡蛋。送鸡蛋在几十年后都很管用,一般出现几十个老头老太太起早排队,不用问,十有八九是等着领鸡蛋呢。
于茵空间鸡蛋多的很,小鸡繁殖的多,生的鸡蛋也数不清了。
一大早,于茵和卢书睿跟做贼似的,偷偷的出门,找个隐蔽的地方,偷渡出两大筐鸡蛋,得有几百个。
趁着大伙都没醒,装作从外面运回来的样子,搬进仓房,两筐就变成六筐了。
吃过早饭,一家人穿戴整齐,一起前往商店。
“梁哥,赵桐来了吗?”
“来了,刚把宣传单送进去,于茵,咱们有那么多鸡蛋吗?”
梁超看了宣传单上的内容,很是疑惑,买东西送鸡蛋,这从来没有过的。而且,上哪弄那么多鸡蛋去啊?
“我托人从郊区订购了一些,足够用三天的了,一会让赵桐他们去我家取过来。”
“于茵姐,让我去取什么?”刚出来的赵桐,听见于茵的话,赶忙问道。
“和我家你姐夫去取鸡蛋,骑着三轮车去,不少呢。”
“知道了,这就去。”
赵桐骑着三轮车,和卢书睿走了,这几天,三轮车骑明白了。
“于茵,介绍一下,这是我妻子关月。”
“嫂子好,真是谢谢你了!”
太客套的话于茵没说,感觉有点假了。
“于茵你好,可别客套,咱们以后长久的处着呢。”
“好!”
陆续的,二姐夫一家到了,卢父到了,书棋他们也到了,连没见过里面的卢书慧都来了。
等卢书睿他们取鸡蛋回来以后,时辰差不多了,梁超拿出鞭炮,准备放炮了。
随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绿芽干货店正式开业了。
今天是休息日,大部分人都不上班。
于茵她们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把很多人都炸了出来。
“这是干什么,有人结婚吗?”
“不像,好像是有人开店。”
路边两个中年大婶,站在那指指点点,看热闹。
“现在让开店了,不抓投机倒把了?”
“你这都是老黄历,现在国家鼓励那个摆摊,还有个名,叫啥了,想不不起来了呢。”
“那叫鼓励个体经营,发展经济建设。”
走过来一个穿列宁装的女同志,给她俩普及一下常识。
“对,就是这么说的。看,还得是文化人,啥都知道。”
几个人围观着,没有往里进。
“婶子们,我们干货店今天开业,进店选购,满三元送一个鸡蛋,满六元送两个,买的多,送的多。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于茵递给每人一张宣传单,她把后世烂大街的话术搬过来用。
黄珊几个一听,这么说真不错,也在心里默念几遍,拿着宣传单发给看热闹的人。
“买多了还送鸡蛋,真的?”
最先接宣传单的三位惊讶的问道,怕是骗人的。
“真送,你看门口收钱的地方,鸡蛋都摆好了。买不买的进去看看,都是云省的特产,果干,菌菇,米线,还有竹编制品。”
于茵说完,就进店了,她今天负责收款。
三个女同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紧跟着于茵进去了。
主要是这店比较新奇,外墙刷的比别人家里都白,还画了画,让她们有点不敢进。
“呀,还真有鸡蛋!”
“还不少呢,快点看看,买点什么。”
几人看着干净整洁的店铺,东西摆的整齐利落。
“各位婶子,随便看看,我们店有茶叶,菌菇,笋干,果干……都是炒菜做饭能用到的,物美价廉,童叟无欺。”
黄珊的话术用的挺灵活,没白下功夫。
“呀,这姑娘,真客气。”
“态度真好。”
几位有点不适应,以前哪见过这么热情的售货员啊,能好好说话都是好的。
“这干竹逊怎么卖?”
“五毛一斤,不压称,能秤不少,做竹逊老鸭汤,鲜着呢!”
黄珊这段时间恶补了很多知识,认识货品,简单的烹饪方法,快速称秤。
“来半斤,再秤半斤木耳。”
“好咧,你稍等。”
黄珊手脚麻利的秤好,算好价钱。
“阿姨,门口付钱,拿票回来取货。”黄珊递给阿姨一张票据。
门口于茵收完款,给了另一张票据。
“阿姨,拿好票据,买完东西算一下钱数,够三元就来领一个鸡蛋。”
于茵叮嘱一句,没有现代化的收款机,都需要手动,麻烦。
好在这房子有两个门,从那边进,从这边出,不然得很挤。
外面,书芸带着几个孩子,还有来帮忙的亲朋发宣传单,爷爷奶奶看着孩子,别走远了。
越来越多的人进来了,还有被介绍去二楼的。
“梁哥,看着点库存,货不足了赶紧去补货。”
于茵看着不断进出的人群,自己旁边的鸡蛋下去不少了。
“我刚统计了一下,现在就得去了。”
梁超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这才一个多小时,有的货已经见底了。
他骑着三轮车,去取货。
“啊,还有盒子装的呢?我们的怎么没有?”
有阿姨不愿意了,嚷嚷着。
“阿姨,二楼有礼品区,需要送人的可以去二楼看看。”
卢书棋赶紧安抚顾客,解释几句。
“啊!这样啊,我去看看。”
卢书棋陪着阿姨去了二楼,阿姨还挺惊讶,二楼比一楼看着有档次。
人群在中午的时候渐渐散去一些,不那么挤了。
“书睿,你带着爷爷奶奶,梁嫂子,书芸他们去吃点饭,那边新开的馄饨店味道不错,还不要票。”
现在很多小店不用粮票了,吃东西方便多了。
“知道了,我吃完了再来换你,下午,让爷爷奶奶带着孩子们回家。”
“行。”
店里剩下于茵她们几个,伸伸腿,捶捶腰,这一上午,嗓子都冒烟了。
“下午去买点胖大海,得泡点水喝了。”于茵喝了一口水,觉得嗓子还是不太舒服。
“行,过了这三天,销售会进入稳定期。”梁超也是头一次,没经验。
因为有送鸡蛋这个噱头,来的人比较多,慢慢就会稳定下来,一天能卖多少货,基本就有数了。
中午轮流吃过饭,下午人流又上了几波,都是被送鸡蛋吸引来的。
进来之后,发现东西不错,还不要票,态度还好,没忍住,多少都买点,怎么也得够领一个鸡蛋的。
大伙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进来的,乘兴而至,尽兴而归,没失望。
第一天的营业结束了,大家累的人仰马翻的,还是有点准备不足。
“梁哥,咱这招人的事情得抓紧了,尽快的把人招好吧。”
于茵捶捶酸软的手臂,好久没这么活动过了,感觉有点儿吃不消。
她觉得今天一天数的钱,是以前十几年的总和了。现在满脑子都是各种的钱币,一分的,五分的,一毛的,两毛的,一元的,五元的……不停的在脑海里旋转。
时间不早了,于茵让大伙都散了,早点休息,明天一早还要补货,明天的人流估计也不能小了。今天大伙回去一宣扬,有免费领鸡蛋的活动,不要小瞧一个鸡蛋的魅力。
于茵和卢书睿拎着装钱的袋子,心惊胆战的走回家,怕半路上遇到劫道的。
明天得想个办法,不能每天拿这么多零散的钱招摇过市,不安全,容易被盯上。
吃过晚饭,还有一项大工程等着完成呢。
一家六口,坐在于茵她们屋里的大床上,开始数钱,是的,数钱。
“安安,你数五毛的,平平数两毛的,慢慢数一元的,快快数五元的,爸爸数一毛的,我数剩下的。先铺平,捋好,用皮筋扎起来,再数。”
“知道了。”
接到命令的几人开始行动,好多钱啊,他们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这么多钱,都有点激动。
“一张,两张,三张……”
“呸……”
快快往手指上吐了点唾沫,看的于茵直咧嘴,赶紧制止。
“快快,别整唾沫,太不卫生了。”
于茵转身下楼,去楼下找了几块小海绵,浸湿水,拿上来,让她们用。
于茵毕竟是专业的会计,最先数完所有的钱,又反复确认两遍,才做了记录。
“孩子们,用不用帮忙?”
“不用。”
还都挺有毅力,不知道是不是钱多刺激的,几个孩子精神奕奕的,一点不见疲态。
他们也跟着发了一大上午的传单,安安和平平还帮着介绍产品,没看爷爷奶奶累得早早的睡觉了。
于茵活动一下筋骨,怎么感觉自己老了呢。
前两天照镜子,发现有鱼尾纹了,马上奔三了,孩子都十来岁了,真是岁月催人老,孩子也催着!
“妈妈,我数好了,数了两遍呢。”快快,最先举手表示自己数完了。
“妈妈,我也数完了,也数了两遍。”慢慢第二个举手的,别看平时慢悠悠的,关键时刻慢慢一点儿也不慢。
平平和安安也相继的数完了,他们俩的钱比较多,数起来比较慢。
“现在相互交换着数一下,确认数的对不对?”于茵又发布了一条命令,大伙儿又开始行动。
最后逐一确认,大家数学都很好,没有数错。
于茵做了汇总,没想到,她们第一天的营业额竟然有两千多块呢!
要知道,云省当地收货价并不高,即便于茵自己付运费,到了沪市再把这些干货分成不同等级去卖,利润要大得多。
现在很多人还没有这个概念,同类的商品大差不差的都是一个价钱卖出去的。
于茵是做了分类的,大的完整的是一个价钱,小一点的是一个价钱,碎一点的又是一个价钱,一般都分成三个等级。
经过今天一天的试卖,于茵觉得顾客很能接受这样的售卖方式,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商品,都觉得买到合适的东西了,皆大欢喜。
“孩子们,今天帮了半天忙,感觉怎么样?累不累?”
于茵把东西收好,借机会想和孩子们说一些人生的道理。
“刚开始不累,还挺兴奋,后来就有点儿累了。”安安先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她觉得挣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容易,要不断的向别人介绍,还要应付态度不好的人。”平平观察的更细一些,注意到了服务态度的问题。
“不累,挺好玩的,我喜欢。”快快体会不同,他觉得向别人介绍商品,让别人前来买东西,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累,不喜欢。”慢慢的话永远是那么言简意赅,能少说一个字就少说一个字。
“孩子们,妈妈想说的是,挣钱虽然不容易,但是今天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也挣到了数目可观的钱。今后在生活中,你们要记住,自己需要的每一分钱,必须通过自己努力得来,不能想着走捷径,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于茵想着后世的一些社会新闻,很多年轻的孩子初入社会,既想享受好的物质条件,又不想付出努力,以至于很多人走了捷径,走错一步,再回头就难了。
“妈妈的话,你们也许不是很明白,但是要记住,等你们慢慢长大,一点一点独立以后,会面临很多的诱惑。要想一想,今天数钱的快乐,这是通过劳动,一分一毛的得来的,记住这个感觉。”
卢书睿接着于茵的话,也对孩子们阐述了一些道理。
孩子们此刻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完全吸收,但是作为父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引导他们,使他们有着正确的三观,以后不论贫富,做一个遵纪守法,不违背道德的人。
“妈妈,是不是以后我们缺钱了就管爸爸妈妈要,不能管别人要?”
快快的话,让于茵和卢书睿哭笑不得,这是想要做一辈子的啃老族不成。
“快快,爸爸妈妈的意思是说,以后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挣钱,花自己挣的钱,你还想让爸爸妈妈养你一辈子怎么的?”
快快被安安训了一顿,也不生气,嘻嘻的笑着。
“好啦,孩子们今天辛苦了,赶快去睡觉吧,明天还有明天的任务呢,晚安宝贝们!”
“爸爸妈妈,晚安!”
四个孩子,出了爸爸妈妈的房间,各自回房间睡觉了。
“明天早上把面额大的钱拿到银行存起来,零钱拿去做流动资金,下午下班前再存一次,这样的话会安全一些。”
于茵和卢书睿叨咕着这些零碎的事儿,打了一个哈欠,准备睡了,真的太累了。
“睡吧,别想了,明天再说吧。”
没有月亮的夜晚,一片漆黑,屋里不时传出呼噜声,大伙都睡着了。
“送,满三块钱就送。”于茵笑容满面的请几人进来看看。
“太好了,走,选东西去,我听说那个米粉好吃又方便。”
“我想买鸡枞菌,以前吃过一回,不知道卖的贵不贵,据说山里这种菌菇最少。”
“我要买茶叶,我家邻居昨天买了,说味道好还不贵。”
“那我也买一点。”
几个大娘的议论声不小,后面观望的人一听,也跟着进来了。
人都有一颗好奇心,有人聚堆,就有好奇想看个究竟的。一个又一个的人就被吸引过来了,人就越聚越多。
于茵她们忙的恨不能多生出几双手才好,一天当中补了好几回货,才堪堪够卖。
这样的场景持续到第三天送鸡蛋活动结束,人流慢慢的稳定下来。偶尔还有人来问送不送鸡蛋了,知道不送了,有的转身走了,有的想着来都来了,进去看看。
于茵她们也要开学了,这三天,总共卖了差不多九千块钱,是于茵没想到的数目。
好在,阿香她们第二批货也准备的差不多了,过几天就能上车了。库里还有一半的存货,不着急,够卖一阵子了。
于茵和梁超在空闲时间里,从来面试的信息表里挑了两个人,通知他们明天来试岗。
两个人都是返城知青,一男一女,态度很明确,就想在这工作。
于茵不知道他们说的是真是假,但是从这些人里,于茵和梁超挑出这两个,也是有他们的考量。
首先他们都住在这个区,离的不太远。还有一点,这两个人都是有家有口,在乡下结了婚,还没有抛弃配偶和孩子的。
男同志叫何东,28岁,在川省下乡八年,娶了当地的姑娘,生了三个孩子。这次回城,他们一家都过来了,暂时租房子住。
女同志叫吕萍,25岁,在黑省下乡七年,嫁的是苏州知青,有两个孩子,因为男方父母太偏心,回城来了女方这边。
两人一起经历艰难困苦,78年,吕萍丈夫考上了沪市的一所大学,这是她们提前商量好的,就考沪市不回男方那边,在沪市安家落户,和婆家断了来往。
吕萍回来一年了,没有等到工作,日子过得不宽裕,住在娘家也是磕磕碰碰的。吕萍丈夫每月有补助,尽可能的多省下来一点,每顿挑最便宜的吃。
吕萍来这面试,心中也忐忑,这是她为数不多的机会了。孩子们上学了,花费又多了一笔,实在不行,她打算做保姆去了。
接到试岗通知的时候,吕萍哭了,她想着要是在没有消息,真的要去做保姆了。心一直揪着,舍不得孩子,没有爸妈在身边,多难过。
第二天,两人收拾利索的来到绿芽干货店,恨不能马上投入工作,干活使他们心安。
“这是店里的规章制度,还有产品说明,你俩尽快熟悉。”梁超递给他们俩每人一份。
“知道了,梁店长。”
“叫我梁哥就行,他们都这么叫我。”
梁超给两人安排了柜台,于茵开学了,以后没有单独收钱的,自己收自己的,晚上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