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以后,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后面,卢书睿悄悄的拉起于茵的手,两人像是做贼似的,握着彼此的手,感觉手心都出汗了,心跳加速。
“妈妈,你和爸爸干什么去了?”
浪了一天,刚进院子,就碰见气鼓鼓的安安。
“我和爸爸约会去了!”
“你们是不是偷偷吃冰棍了?”安安不太明白约会是什么意思。
她同学的姐姐出去约会,回来说吃的冰棍可好吃了。
“哈哈……”
于茵被她大闺女逗乐了,现在的孩子还是很单纯的,几十年以后,小不点都知道找个好看的小朋友当女盆友或男盆友的!
“我和爸爸去看了电影,还吃了馄饨。”
于茵避重就轻,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吃没吃冰棍。
“哼,把我们老的小的都扔家去约会,下次我们一起去约会。”
“行,下次我们一起去。”
终于打发走安安了,卢书睿闷闷不乐的看着远去的安安,九岁的小姑娘,离长大不远了。
“看什么呢?”
“我担心安安长大了和男孩子出去约会,我会忍不住跟着。”
“你可真能想!”
老父亲的心呢,自己拐带别人家的闺女的时候欢天喜地,轮到自己闺女了,恨不能见人家小伙子一次打一次,双标啊!
晚上,一家人都各自回房间睡觉了,于茵和卢书睿过了这么浪漫的一天,晚上的活动也不能缺席啊!
不知道是被什么刺激了,卢书睿同志今晚异常激动,于茵都要抗议了,不行,怎么才三十不到,就感觉体力不支了呢,明天开始锻炼!
睡着之前想的好好的,不知道一觉醒来还记得多少!
梁超第三天准时到达,军人的纪律性,时间观念,刻在骨子里了。
“黄珊,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店的店长,梁超同志,转业军人。”
“梁超同志,这是店里唯一的售货员黄珊,回城知青。”
于茵给两人做了介绍,简单点明身份。
“梁同志好,我称呼你梁店长还是梁哥?”
黄珊也看到梁超的左胳膊,但是一扫而过,没有过多的关注,现在明白原因了。
“我都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比你们大的多,叫我梁哥就行。”
“梁哥,也不能这么说,你看于茵都是四个孩子的妈了,不能比孩子多少。
黄珊很能活跃气氛,拿自己刚上任的老板开涮。
“啊!”
梁超有点惊讶,没想到于茵家有四个孩子。
“我家是两对双胞胎。”
于茵赶紧解释了一句,她又不是猪,能生那么多。人家一次生一个,她一次生两个,数量多。
“那真是挺幸运的,一般有一对儿双胞胎就不容易了,你家这可是两对儿,少见。”
梁超明白了,还以为怎么有勇气生那么多次,他媳妇生了两个就说什么也不生了,太疼了。
“家族遗传,我和我小哥就是龙凤胎,他家也是一对双胞胎。”
话题有点跑偏了,怎么说到生孩子的事儿上了。
“言归正传,货物大概得月底能到。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找仓库和印刷厂。我们需要做自己的礼品盒,还要印上自己的店名和标识。”
“于茵姐,咱们店名是什么?”
黄珊很好奇,店都收拾好了,还不知道名字呢。
“绿芽干货店。”
于茵拿出一张纸,上面有这几个字,还有慢慢老师给画的图标。
“绿芽?”
梁超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意义。
“我以后计划做农副产品这块,绿芽,就是总称。一粒种子,生命力顽强,终会破土而出,长出绿芽,这就是希望。”
于茵希望不论是自己,孩子,亲人,都生活的欣欣向荣,有活力,生命力顽强。
“不错。”
梁超挺认可的,人只要有希望就能坚持下去,好好的活着。
黄珊眼角湿润了,她也看到了希望。
“我们分头行动吧,仓库和印刷都找找关系,看能不能尽快解决。”
于茵布下了工作,店里现在什么也没有,不用人看着。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去找仓库和印刷厂,各自发挥能量,希望早点传来好消息。
“我去联系联系仓库,如果能行,明天就能定下来。”梁超昨天就有了方向,也联系过了,今天去看结果,问题不大。
“那我去联系印刷厂的事儿吧,下乡的时候认识一个印刷厂的同乡,我去找找他。”黄珊想起赵桐,他家是印刷厂的。
于茵也去问问二姐夫,看他们百货大楼有没有空余的仓库往外租。
三人各自行动,约好明天碰头看结果。
不提梁超和黄珊两人,单说于茵去了百货大楼,找到二姐夫咨询一下他们仓库的事情。
“什么,你打算开店儿卖云省的特产,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怎么一点儿没听说?”
程前吓了一跳,他就出了一趟差,于茵怎么爆出这么大一个雷。
“刚决定没多长时间,之前接到云省朋友的信,今年很多特产没有销路。我一想,自己有房子,那就自己卖吧,现在国家不是鼓励经济发展个体经营吗?”
“没想到你这么有魄力,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国家鼓励个体经营,自谋出路,多数是为知青找的出路,但我没想到你会这么做。”
于茵大学毕业分配就是干部编制,前程无忧,怎么也没想到她会干个体,做买卖。
“你这打算毕业以后不接受分配了吗?”
“没有,店里我已经找好店长了,平时都是他们在负责,我就监管一下就行,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
于茵打算去体制内干几年,积累一下人脉,再说辞不辞职的事情。她发现自己最大的短板就是认识的人太少,做买卖怎么能缺了人脉。
“行,不错,思路清晰,好好干。但是于茵,仓库的事好像没有办法帮到你了。我们百货大楼仓库这边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而且你卖的商品和百货大楼也有重复的地方,更没有可能租给你。”
“来之前我也想到这些了,想着碰碰运气。主要是想听一听二姐夫的意见,毕竟在这方面二姐夫是行家,我是个门外汉。”
于茵知道,百货大楼的希望几乎没有。二姐夫前一阵出差了,要不然开店的事也要找他商量的。
“这没问题,想要知道什么?二姐夫指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事儿随时来找我。”
两家走的近,关系处的也好,是真正的亲戚。
于茵和二姐夫聊了很多,也知道了一些相关的内部消息和当地的行情,收获满满的回家了。
“怎么样?二姐夫那儿有空闲的仓库吗?”卢书睿看见于茵进来,从表情上没看出来什么结果。
“没有,二姐夫说百货大楼的仓库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没法往外出租,看明天梁超和黄珊问的怎么样吧?”“别着急,这事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现在很多东西都比较混乱,一切都会好的。”
卢书睿天天看书,看报纸,对当下的一些局势掌握的比较精准,也能给出一些预判。
“我不着急,今天和二姐夫聊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我也没想着要干多么大的事业,就想着积累一些资金,等孩子长大的时候,可以自由的去选择想做的事情,而不需要因为一些物质原因不得不妥协。”
于茵想起后世,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孩子从小就很卷。如果他们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自己的孩子就不需要和很多人一起卷。
于茵知道,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时候关于孩子过于焦虑,总想给孩子好一些,再好一些的东西,那是自己一直没有得到的,是心病。
“我明白你的想法,也支持你,但是茵茵,把心放轻松一点,不要那么焦虑。我们的孩子们都很优秀,我们教会他们谋生的本领,以后会很好的。”
卢书睿理解于茵心情,也了解她的经历,支持她,包容她,给她安全感,这是他应该做的。
“书睿,谢谢你,能遇到你真好!”
“茵茵,能遇到你,也是我的幸事!”
于茵打开门锁,推门进店,往二楼走去。
二楼在装修的时候,柜台只占了一半的面积。特意隔出了两个小单间儿,一个做休息室和办公室,一个做库房。
“姗姗,一会儿去配两把钥匙,你跟梁哥一人一把,以后要来早了就直接进店儿,省的在外面等。”
“知道了,于茵姐。”
“昨天有没有收获?我这边是全军覆没。”
“我先来说说我这边儿的情况。”梁超早有准备,拿出笔记本翻开,里边有他记着的重要内容。
“我昨天联系了运输大队,他们那儿有两间空着的仓库,是之前的旧仓库,但是维护的不错,防潮,防盗,租金也不贵。”
“位置在哪儿?离我们这儿远吗?”
这是于茵比较在意的,太远的话,运输不方便,他们暂时还是小本儿经营,没有运输工具。
“就是咱们区的运输大队,离咱们这走路也就20分钟。”
“这么近,那太好了,以后运货也方便。”黄珊没忍住,话脱口而出。
“梁哥,你是怎么找到运输大队去的?也太厉害了!”
于茵没想到今天会有这么大的惊喜,事情发展的这么顺利,而且是这么让人满意的结果。
“运输大队的大队长是我爸,我就住在运输大队的家属院。”
梁超的话,让于茵和黄珊吃惊不小,他们没有想到梁超还有这样的家世。
他们区的运输大队是很有名的,效益也非常好。
梁超转业,完全可以转到他爸所在的运输大队,找一个轻巧又体面的工作,不是什么难事儿。
看着于茵和黄珊满脸的不解,梁超解释道“我爸虽然在运输大队当大队长,但也不能太徇私。我毕竟是左手残疾,如果转到运输大队,要想获得好的职位,也需要我爸走关系。最重要的是,我家哥哥和弟弟都在运输大队工作了……”
梁超没说完的话,于茵和黄珊都懂,一家人都在运输大队工作,在空降一个,目标太明显,对谁都不好。
国家刚结束混乱的十年,很多事情都在变化,这时候一动不如一静,这也可能是梁家的考量吧。
还有一点,通过这两天的接触,于茵觉得梁超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即使是失去了左手,他也不见得愿意在父兄的余荫下生活。
“这件事儿感谢梁哥,我们什么时候去签协议,仓库租金一个月多少钱?”
“仓库一个月租金30块钱,明天上午去签协议。”
于茵知道这是运输大队对他们自家子弟的照顾,于茵是借了梁哥的光了。
“还有就是,仓库是在运输大队院儿内的,他们有自己的保卫科,我们最好是走动一下,这样的话,他们也能尽心的帮我们看一下货。”
“这是应该的,梁哥,这方面的事,以后你自己看着办就行。就是需要有明确的记录,这样方便我们的管理。”
“明白,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章制度,才不能乱。”
于茵没想到梁超还挺会变通,不是死脑筋。
仓库的事情完美解决了,就剩下印刷的事儿了,余茵转头看向黄珊。
“于茵姐,印刷这儿基本上也能成了。”
于茵没插话,示意她继续说。
“赵桐,就是我说的那个同乡,他家是印刷厂的,父母都是印刷厂的职工。这次返城回来,他也还没分配工作呢,想着能不能给他个机会,也来咱们店上班。”
于茵明白潜在意思了,想来这儿找一份工作,之后有立场去让父母帮忙。
“来这儿工作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通过梁哥的面试,因为这个店儿以后由梁哥来负责,招什么样的人,由他决定。”
“明白,于茵姐,梁哥,我让他明天早上过来。”
于茵知道有关系很重要,但是适不适合这份工作也很重要。能为了一个所谓的关系,弄进一条滥竽充数的鱼,那就不妥了,印刷厂不行,还可以再找。
两件大事都差不多解决了,于茵拿出自己写的一些规章制度,是结合后世的一些连锁店为模板,卢书睿又根据现在的情况做了调整。
怎么说呢?读书多是有好处的。卢书睿读书涉猎极广,他甚至看了很多古代成功商人写的传记,作为于茵的智囊团实至名归。
梁超和黄珊看了于茵写的规章制度,觉得很新奇。和现在的一些经营模式,理念完全不一样,尤其重注服务态度。
于茵知道他们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毕竟现在是计划经济时代,是卖方的市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物资越来越丰富,百姓的选择多了,对商家的服务态度就会有所要求。
于茵和卢书睿讨论过,要想在国营商店中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站住脚。
于茵给他们解释了每条的规章制度,阐明了想要达到的效果。
梁超和黄珊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他们自己把这些规章制度抄了下来,打算回去慢慢消化。
剩下的时间,于茵就给他俩培训一些后世的服务态度,微笑待客,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都说这时代的售货员是铁饭碗,服务态度很差,但是像沪市这样的大城市,服务态度还是可以的。于茵要做的就是好了要求更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货物还没有到,收购明细也没有,没办法定货品的价格。几人这几天的任务还是调查干货的市场价格,扩大范围,做到心里有数。
于茵又和梁超确认了一下明天去运输大队签协议的时间,让黄珊的朋友下午再过来面试。
看着不大的店铺,这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梁超放弃分配的工作,不是没有忐忑过,自己也是有家有口的人,是男人,得养的起老婆孩子。
乔安南和他说的时候,他也是没抱太大希望的,直到了今天,他觉得自己的选择也许没有错。
黄珊呢,她有能力,可以自己单干,也不会太差。
但是,之前已经吃过太多苦了,一个人撑着很累,她喜欢于茵,不是因为她是大学生,而是她能理解自己,不觉得自己这么大年纪不结婚还挑来挑去有错。
他们现在虽然只有一个空房子,没有货,只有三个人,但是不知为什么,大伙浑身充满力量,觉得希望就在前方。
第164章 娘家人到
经过梁超的牵线搭桥,于茵和运输大队签了协议,租赁他们的两间仓库,租金30块钱每个月,协议签了三年。
而印刷厂那边,梁超也面试了那个叫赵桐的,觉得小伙子人不错,有眼力见,也很务实,决定试用一个月。
至此,绿芽干货店有了店长,两个售货员。
阿香发电报说货物已经上车了,让于茵注意接收,车次和批号都发了过来。
于茵和梁超说了,让他们抓紧时间统计市场干货价格,货物马上要到了。
慢慢老师安教授帮忙设计的外包装礼盒已经完成,交给赵桐和梁超去协商,于茵没再插手,她爸和于康要来了,明天下火车,她和卢书睿得去接站。
梁超让她不用操心店里,他们会办好的。
于茵放手不管了,在家又收拾了一遍屋子,等着明天去火车站接人。
离开学还有十多天呢,学生都还没来报到呢,于茵和卢书睿在接站口等着于康和他爸,怕一不小心错过了。
“二姐,二姐夫。”
于茵顺着声音看过去,一个略带青涩的大小伙子使劲挥着手,旁边是她爸,她爸还牵着一个孩子。
“于康,爸,这里。”
“哎呀,人真多,我找了半天才看见你们。”
于康的衣服在火车上揉吧的不像样,都出馊味了。
“安泽,打招呼。”于父和身边的大孙子说道。
“二姑,二姑父好。”
“安泽都这么大了,走在路上姑姑都不敢认了。”
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刚要变声,嗓音哑哑的。
“先回家,太热了。”
卢书睿接过老丈人手里的行李,赶紧往外走。
等几人到家都是一个小时以后的事了。
“外公好,小舅舅,想我们了没有?”安安先上前打招呼,他对小舅舅和外公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平平,安安,快快,慢慢,小舅舅来了。”
于康挨个抱了四个孩子,都长大了,尤其是平平,都快到他肩膀了。
于父和卢爷爷卢奶奶打了招呼,这么多年了,作为亲家第一次见面。
卢爷爷卢奶奶代表卢家表示了歉意,于茵结婚的时候都没有出席。
于父客气地说,“没有办法的事,距离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