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话怎么就不用听了,我不是他妈吗?他没有赡养我的义务吗?”
卢母大吼大叫,觉得整个世界都和她作对,没有人理解她,都觉得她做的不对。
“别再说了,你现在是需要被赡养的年纪吗?”
“我,我怎么不需要被赡养?”
“妈,大过节的,你要是这么说,那就把大哥和书康都叫过来,我们一起商讨一下该怎么赡养。每个人出多少钱,该我负责的我不会推卸责任。”
卢书睿也明白他妈的心思,就想去他们的洋房住,过上有人伺候的日子。但是怎么可能呢?不说房子是于茵买的,就是他妈之前的表现,对于茵,对孩子,怎么可能住到一起呢?
“你,你,你明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你还……”
“妈,对不起,你的要求我做不到。”
卢书睿心情复杂的从父母家出来,他觉得自己做的不差,怎么他妈就不能满足呢!
不提失落的卢书睿,其他人送礼上门,可是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几个孩子在安教授家玩着,陪着老人吃了粽子。安教授的妻子儿女去了国外,没有回来,他受到了牵连,被监视好几年,看惯了人情冷暖,只是对慢慢兄妹几个能敞开一点心扉。
于茵更是受欢迎,过节,作为老板,发了红包,又给送来粽子,礼重情更重!
而留在家里的卢爷爷和卢奶奶,迎来了卢三叔一家。
“爸妈,过节了,提前来看看你们,知道你在书睿这不缺什么吃喝,就买了一些老字号的东西,你们和孩子们尝尝。爸妈,你们尝尝味道变没变,还是不是原来的味了。”
卢三叔和书棋手里没少拎东西,一样又一样的,都放在桌子上。
“这院子的菜长的真好,那是豆角吧,好像不是咱们这的品种,都开花了。”
“那是东北的油豆,茵茵托人从那边寄过来的,是我和小胡一起育的苗,栽上的,再过十天半个月,有的菜都能吃了。”
提起一院子的菜,老爷子与有荣焉,自己也参与种植了。
“那边,我给你妈种了很多花,还有一些盆栽,等天冷了,就移到花房里去,冬天也能开花,茵茵说冬天在花房里烧炉子。”
爷爷说的开心,奶奶坐在一边,一脸笑盈盈的听着。
他们能感觉出来两位老人语气里的快乐,在书睿这过得舒心。不是因为物质条件好坏,主要是情绪上的愉悦。
卢父到的时候,院子里的人说的正开心。
“爸妈,给你们送点过节的东西。”
“放那吧,书睿去你家了,回来了吗?”
卢奶奶没看见书睿,是错过了吗。
“书睿去他二姐家了,一会能回来。”
“对,书睿先去的我们家,我们刚出了弄堂就碰上书睿了。”
卢三叔他们和卢书睿走个碰头,差点错过。
“哎呀,妈,你今年还叠葫芦了,还有小燕子,好几年没看你弄这些了。”
“嗯,和慢慢一起弄的,小丫头有耐心,手还巧,安安就弄不来,一个都没成功,到是平平叠的还行。快快总着急,一弄就破了。”
想提起几个孩子,奶奶舒心的笑了。
于茵回来的时候,卢父他们还没走,于茵留他们在这吃饭。
家里有现成的粽子,还有胡婶卤的一锅熟食,鸡爪子,鸭爪子,鸡蛋,五花肉,藕片,干豆腐卷……满满一大锅,还给店里送去一些呢。
中午,孩子没回来,应该是陪安教授吃饭了。于茵也给拿了卤货,烧鸡,梅菜扣肉……都是胡婶做好的,热下就能吃。
中午,卢书睿回来,大伙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
过节,有省心的子孙围绕,热闹的吃个饭,对于老人来说,这就是孝心了!
平平还记得这是爸爸的姑姑,快快和慢慢都没什么印象了,也没见过几面。
“你们好,我是婶婶。”
白兰花在家闹了半天,死活要跟来见识一下传说中的花园洋房。卢小姑没招了,这么大的人了,她也不能打骂,也打不过人家年轻力壮的。
折腾半天,都来晚了。
“婶婶好。”
平平代表其他兄弟姐妹打了招呼,这个他都没什么印象。
“妈妈,家里来人了。”
平平没想到家里还有其他客人,连忙和爷爷还有三爷爷他们打了招呼。
“小姑过来了。”
于茵没想到卢小姑这个时间过来,都下午了。
“爸妈,过节了,来看看你们。”
卢小姑把拎来的东西放到桌子上,那上面还有其他的东西,应该是两个哥哥带过来了。
“妈,你腿好点了没?”
“好多了,书睿和茵茵前几天带我去医院检查了,医生说恢复的挺好的。你这是怎么了,感觉灰头土脸的,都要比我这老太太都没精神了?”
卢小姑四十多岁,略显消瘦,一脸的疲惫。不知道是不是总皱眉头的原因,额头有两道深深的沟壑,看起来比三婶都显老。
“没什么事,可能最近工作比较忙,没休息好。”
于茵端来一盘粽子和一些果干,刚才爷爷他们泡茶喝,于茵就没拿这些吃的。
“小姑,尝尝我们包的粽子。”
“我们也包了,刚吃完饭,还……”
“呀,这粽子小巧可爱,我尝尝。”
白兰花把她婆婆的话打断了,自己拿起一个粽子开始扒着吃。
“哎呀,这粽子里还有肉,太好吃了,妈,你尝尝,比咱家包的好吃多了。”
白兰花三两口吃掉一个粽子,又拿起另一个。
“呦,这个是蜜枣的,真甜。妈,我就说咱家包粽子多放点枣,你们非得把枣切开放,小气吧啦的,一点不甜了。”
卢小姑被自己二儿媳妇气的脸色难看,手都不稳了。
“嫂子,还是你们会享受,这房子,这好吃的,听说还有保姆,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白兰花一连吃了四个粽子,吃完开始絮叨,话里话外就是一个酸啊。
于茵和她不熟,一年也见不了两次的人,没必要搭理。
“是吗,谁的日子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你喜欢这样的日子,就努力奋斗。”
“哎呀,我这辈子是没希望了,没文化,没能力的,能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对了,嫂子,求你个事呗。”
白兰花今天来可不是为了吃一顿粽子的,她有自己的目的。
“我一个没毕业的学生,你可用不着求我什么。”
“你看,嫂子这话就见外了,谁不知道嫂子能力强,那么大的店开着,房子都好几个,太谦虚了。我这点小事,在嫂子这都是不值得一提的。”
卢小姑知道儿媳妇要说什么,瞪了她一眼,打断她的话,“老二媳妇,吃饱就回去吧,别在这说些有的没的。”
“妈,我这话还没说呢,你着什么急。咱们都是实在亲戚,有什么难为情的。”
白兰花才不怕她婆婆呢,她和志明商量好了,他们借外公外婆的房子住。卢书睿是孙子,她家志明还是外孙子呢。
“嫂子,我想着外公外婆在你这住的挺好的,也不会搬回老房子了,你看,我和志明领着两个孩子挤在一个房间里,太不方便。外公他们的房子,能不能接我们住呢?”
“你说晚了,房子已经租出去了。”
于茵可不会把房子借给他们任何人住,不会按时付租金不说,以后还不得赖在那,当成自己的啊!
“租出去了,怎么给租出去了呢?”
“你这话说的有意思,我们自己的房子,租出去有什么问题吗?”
于茵其实不喜欢这种亲戚间的吵闹,上辈子过得够够的。
卢书睿看出于茵的不耐烦,知道她讨厌这种打着亲戚名义道德绑架的行为。
“房子已经过户到我的名下了,是我卢书睿的房子了。”
“外公外婆的财产,我婆婆也有份的,怎么都给你了呢?”
白兰花不知道房子已经过户了,打的她一个措手不及。
“我自己的房子,我过户给谁还得经过你的同意,我自己儿女都没有权利质问,你一个外孙媳妇,哪来的立场在这质问?”
“卢微,你没有说清楚这件事吗?”
老爷子不满意了,自己在孙子这养老,他们有什么脸面挣财产,不知所谓。
“爸妈,对不起,我以为和他们没关系,就没说,只和国强说了。”
“白兰花,你现在立马离开,不然,别怪我真的不管你们。”
看婆婆真生气了,白兰花也萎靡了,她们一家四口,如果没有家里帮衬,根本没法好好生活。
“那啥,我不知道啊,我先回去了,孩子该闹人了。”
白兰花能屈能伸,站起来就往外走。
于茵不想听一些狗屁倒灶的事,借口看看孩子干什么呢,上楼了。
于茵走后,卢小姑眼泪控制不住的流下来了,她不好意思在侄媳妇跟前哭泣,太丢人。
“没结婚的时候,我和你爸对你也是千娇百宠的。怎么结婚生子以后,都做奶奶的人了,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卢奶奶恨铁不成钢,想不明白,不痴不傻的人,怎么活的稀里糊涂,自己也弄的没精打采的。
“妈,我也不想啊,我晚上睡不着觉,也问自己,我也是爸妈娇养长大,也是上过正经大学的,怎么日子越过越回去了呢。”
“支援大三线,把孩子们都耽误了,就想着多弥补一些。没想到,三个孩子,老大一家埋怨我们拖累他们,顾着老二,老二觉得自己委屈,干的活累挣得少。菲菲考了好几年,终于考上了大专。”
“一家子挤在一起,磕磕绊绊的,都觉得自己吃亏了,我和国强想着每个儿女都好,结果,哪个都不满意。”
卢小姑压抑太久了,边哭边说,早就想把这些破事找人叨叨两句了。
卢奶奶看着长了白头发的女儿,真不知道说她点什么好了。
卢父和卢三叔他们也无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家不是一地鸡毛。
卢爷爷没有什么表情,生活是自己过出来的,这年头谁容易?
院子里,除了卢小姑偶尔的哭泣声,静悄悄的。
卢书芸后悔刚才没和嫂子一起走了,现在走有点不太好,煎熬啊。
卢书睿和卢书棋对视一眼,小姑的问题,她自己没意识到,那就是管的太多了。
第214章 卢小姑的请求被驳回
四十多岁的卢小姑,在爹娘兄长面前哭的像个小女孩,要不说,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八十岁有个妈!
“行了,把日子过成这样还好意思哭。”
老爷子也是不知道说什么了,都当奶奶的人了,过日子,一点成全也没有。孩子都大了,管那么多干什么,放手让他们自己过去呗。
“爸,我这不是心里难受吗?自从回来以后,事事不顺,我回来和自己爸妈哭诉一下也不行吗?”
“小姑,你要哭诉是不是也得看看情况,爷爷奶奶不是人在壮年,能不顾一切的为你做主。他们已经七十多岁了,奶奶腿还伤着呢,大过节的,你这么做合适吗?”
卢书睿本来不想吱声的,都是自己的长辈,没有他说话的余地。
但是,小姑也不看看时间,地点,哭起来没完了。都这么大了岁数了,还指望老父亲老母亲为她分忧怎么的。
“你也说我,我就是想发泄一下,让自己心里轻松一点,怎么就成罪人了。”
“呜呜……”
卢小姑觉得自己委屈死了,有委屈回娘家哭一下都不行吗?
“你想发泄,也不能大过节的在年迈的父母面前发泄啊?你想让他们怎么办?”
卢父觉得这人都怎么了,一把年纪了,怎么听不懂人话似的,一个两个的,都不顾及别人,就想着自己痛快。家里的是这样,自己妹妹也这样。
“哭够了,哭够就去洗把脸,好好说话。”
一直没做声的卢奶奶开口了,卢小姑起身去洗脸了。卢书芸怕她找不到地方,赶紧跟过去。
卢家人都知道,老太太一般不会发脾气,一旦生气了,事情就严重了。当年,大儿子结完婚,老太太不顾卢爷爷的反对,坚决分家,结婚一个分一个。
出生在大宅门里的卢奶奶,看过太多,经历过太多,想的很明白。
卢小姑第一次来这,父母搬过来以后,她家事多,一直没倒出时间过来看看。
今天才见识到,书睿两口子日子是真的过得好,她爸妈住的套房,有独立的卫生间,还有衣帽间,宽敞又明亮,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冷静下来了?”
“嗯,对不起,妈,让你们担心了。”
卢小姑自小受宠,但是也怕她妈,她妈从不会无底线的满足她的要求。
“你心情不好,想回娘家哭一下,这本无可厚非,可是,你忘了一点,这不是你的娘家,是你的侄子侄媳妇的家。你年迈的父母,不能成为你永远的靠山。”
“爸妈老了,你也会老,人要学会接受现实,老了就是老了,老了就要做老人该做的事。我之前就说过你,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管那么多干什么?”
“妈,我也想放手,可是怎么放,老大两口子还行,都有工作,老大娘家还能帮衬一把。菲菲才考上大学,连个对象都没有呢。老二一家四口,就一个人挣钱,我不管,怎么办?”
卢小姑想着家里大儿媳妇的埋怨,大儿子的不理解,也是心累。
“那你就拖着老大无限的帮着老二,凭什么?你们兄弟姐妹四人,有谁能无限制的帮着兄弟姐妹,自己都做不到,为什么强求别人。”
“还有老二一家,他们没了你就活不下去了。改革开放这么长时间了,机会多的是,老二媳妇怎么就不能上班挣钱?因为有人养着,她有指望,就不会去找出路。”
卢奶奶明白着呢,至少比自己的闺女明白。
“现在城里工作难找,所有工厂都满员,没有岗位。”
“国营厂子没有岗位,还有私人买卖呢,再不济,还能自己摆个摊。天天躺在家里,指着天上掉馅饼?”
卢奶奶知道于茵店里的员工有知青,退伍军人,都没指着国家安排工作,自谋出路,过得都挺好的。
“你要是觉得我和你爸的话还有一点道理,就像我之前说的,赶紧分家,各过各的,菲菲大学有补助,够她花用,给她留个住的地方就可以了。”
“趁着兄弟姐妹之间还有点感情,赶紧分了,不然,真是陌路人了。”
卢小姑也在盘算着这种可能,家里气氛紧张,孩子之间也是矛盾重重,真要生分了,没了感情。
她也知道大哥家的几个孩子,基本都不联系了。
现在分家,最难整的是老二两口子,要是兰花有个工作就好了。
“妈,我听你的,回去和国强商量一下,把家分了,自己过自己的,我也能省点心。”
“你能想明白最好,少操点心,身体康健才是关键,不然,你自己弄出一身病,再回头指望你的儿女,你自己寻思寻思。”
卢奶奶看得明白,那几个孩子,老大还好点,其他的,都不是什么孝顺的人。
“那个,书睿,小姑想问一下,于茵的店还招不招人,能不能让兰花去上班。她自己有工作了,能挣钱了,日子就好多一点,你就当帮帮小姑。”
卢小姑一脸热切的看着卢书睿,想争取一点同情票。
“小姑,这个忙我帮不上,于茵店里的事我从不过问。而且,她那人都满了,到了政策的上限了,不能再多了。”
卢书睿疯了吗,把自家不省心的亲戚塞到店里。他虽然没做过买卖,书还是看过几本的。
“卢微,看来你根本没有明白我的意思。行了,你家的事自己解决,别来为难小辈,以后,有心了,你就来看看我们两个老的,没心,就不要过来。”
卢奶奶摇了摇头,这闺女没救了。
自己说的那么明白,还理解不到重点,还想着为他们打算。什么时候是个头,今天想着帮着找个活干,明天想着孙子孙女,不能完全放手。
“妈,我这不是想着亲戚之间相互照顾一下吗,自己人怎么也比外人强。”
卢小姑的话自己都不相信,越说越没底气,声音越小。
大伙都没说话,看着卢小姑,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这时候,大门开了,胡叔和胡婶回来了。
“家里那边野菜长的很好,想着叔婶可能喜欢,我和老胡采了不少,可新鲜了。”
“还有荠菜呢!”
于茵从楼上下来,正好看见胡叔他们进来,手里还拎着筐,嫩绿的荠菜看着就有食欲。
其他人也顺着说起了野菜的事,不再提起刚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