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卫国嘴好,到哪都能吃得开。
“麻烦啥,你是茵茵和书睿的朋友,把这当成自己家,随便点。”
卢爷爷还挺喜欢这个小伙子的,笑呵呵的,和他们这样的老年人也能说上几句。
“卢爷爷,这是干什么?”
“给蔬菜留种,于茵交代的,要按不同时间,不同种类做记录,到时候看产量。我们闲着没事,正好做这件事,挺有意思的。”
本来是想让卢书睿没事弄的,被四人把活揽了过来,再不动动,就锈住了,有点事情做,感觉日子更有奔头。
胡叔叔是主力,卢爷爷做记录,剩下的做辅助,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钱卫国若有所思的看着几位做的认真,心里觉得于茵姐不会无缘无故做这件事,应该有什么计划。等于茵姐回来,他得取取经,自己想做买卖,得积累资金啊。
钱卫国家在京市部队地位不上不下的,他爷爷退了以后,中流砥柱能力有限,到他们这辈更是参差不齐的。他亲大哥是发展的不错的但是比王文也他哥或是乔大哥那是差远了,他指望不上多少。
自己没参军,家里的资源能用上的有限,也不想挣得太难看。想着另辟蹊径,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也挺好。
卢书睿从书房出来,看见钱卫国,领他去了之前于康住的房间。
“东西放这吧,你想去哪溜达,我带你逛逛。要是想去隔壁也可以,去逛逛西湖。”
“逛西湖啊?”
钱卫国真没想到这点,也不是不可以,好不容易来一趟,出去溜达溜达也不是不可以。最起码能看一下现在各城市的情况,一些商品的流通。
“行啊,那就麻烦姐夫了,咱们先在沪市逛逛,后两天去看看西湖,也不知道能不能遇见一个白素贞。”
“你可有点正行吧,别白素贞没遇到,遇到法海了。”
和熟人在一起,卢书睿也很能揶揄人的。
“不管什么,能碰到就行啊!”
笑闹一阵,卢书睿带着钱卫国出去逛街了,大的商场,小的市场,老旧的弄堂……各种小吃,一路逛,一路吃,肚子都撑了。
钱卫国深切体会沪市的不一样,更繁华一些,做买卖的更多一些。而且,因为国家政策,很多华侨也冲着沪市过来的,建交以后,街上能看到很多外国人。
钱卫国一路逛着,一路看着,也思考了一路。有什么项目适合他干的呢,他得积累一些资金,用作后续发展。不行,晚上,真得向于茵姐取取经。
两个大男人,逛了一小天,也累了够呛。钱卫国在心里吐槽,也佩服那些女的,怎么那么有体力,一逛逛一天,战斗力真强!
两人拎了一堆小吃回家,受到孩子热烈的欢迎,尤其是快快,他最喜欢这些吃的。
钱卫国是不行了,他要去洗个澡,躺一会,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等于茵下班回来的时候,钱卫国还没有醒呢。
“妈妈,舅舅说他的腿要没有了。”
“什么?腿怎么了?”
于茵挺纳闷的,没太明白快快是什么意思。
“快快,你听话也不听明白就说,舅舅说的意思是逛街累的,感觉腿都没知觉了。”
安安也无奈,快快什么都没听明白,倒是挺喜欢学话的。
于茵明白了,这是逛街累着了,这体力也不行啊?年纪轻轻的,怎么这么容易不行呢!
晚饭做的手擀面,几个孩子特意点的,院子里的黄瓜切细丝,往面里面一拌,百吃不腻,再来一盘西红柿拌白糖……
钱卫国踩着饭点起来的,他不会错过任何一顿饭的。
“舅舅,快来尝尝,手擀面,拌上黄瓜丝,还有芝麻酱,老好吃了。”
快快都等不及了,都闻到香味了!
“那我得多吃点,我眼馋架子上的黄瓜好久了,看着就好吃。”
“相当好吃了!”
两个人叨叨个不停,其他人都吃上了。
“呀,舅舅,别说了,都吃上了!”
快快后悔了,怎么光说话了,耽误吃饭,这事闹的。两人相互看了一眼,赶紧加入干饭的行列。
都是干饭人,各个吃的小肚溜圆,在院子里排着队消食,像一个个企鹅。
孩子们吃完饭,帮着收拾完,就去三楼玩了,练习一下乐器,白天新学的曲子。慢慢学的古筝,弹的像模像样了。
于茵感觉慢慢好像从古代传过来的大家闺秀,喜欢的都是国粹,国画,书法,刺绣,剪纸,连乐器都选了古筝。快快喜欢架子鼓,打的那叫一个响。
于茵几个在院子里聊天,钱卫国想咨询一下买卖的事情。
“于茵姐,你说现阶段我做什么能积累一些资金呢?”
“你有多少周转资金啊?”
于茵知道,八十年代初期是零售业的红利期,那时候摆摊的都能挣的盆满钵满。
“没多少,我家里都在部队,小辈这么多,我能得到的资金支持不多。”
钱卫国也苦恼啊,他又不想借着家里的资源做些空手套白狼的事情,像于茵姐说的,不是长久之计。
“现阶段,零售业需要的资金少一些,而且回流快。不过风险大,现在路上不安全,车匪路霸不少。你要是想干这行,就得有身手好的人压车。”
于茵知道的有限,她当年也没关注过这方面,相差几十年呢,很多事情都是从影视剧看来的。也有从书上看来的,老人讲古听来的。
但是大体差不了,生活离不开的衣食住行,住和行还需要时间,剩下的只有吃穿了。再有就是家电之类的,那个需要的成本要高一些,都不便宜。
钱卫国收起嬉皮笑脸,认真考虑于茵姐的建议。资金他不多,但是身手好的人他有啊,运输车也不是事,吃和穿,他更倾向于穿。他了解现在人的本性,尤其他们大院那些,爱攀比。
于茵没有打扰钱卫国的思考,这是正经事,不是仨瓜俩枣就能成事的。
“行了,慢慢考虑,不急于一时,天晚了,先去休息吧。”
于茵率先上楼了,钱卫国也起身回屋了,卢书睿关好大门,也上楼了。院子里,只剩下一轮明月,不辞辛劳的忙碌着。
第221章 于茵要买旧厂房了
钱卫国在沪市逛了两天,又和卢书睿一起,带着四个孩子去游了西湖。
走的时候,于茵给她们一人二十块钱,作为他们的旅游基金,买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惹得几个孩子欢呼雀跃,这样就不用动用自己的小金库了。
两个大男人,带着四个孩子,出门浪去了。
于茵在家也忙的很呢!
“梁哥,有信了?”
于茵今天休息,接到梁超的信,赶紧过来了。
“嗯,在浦东那边有一个旧的厂房,是以前的配件厂,后来盖了新厂房,旧的这个就一直荒废了。我去看过,占地面积很大,房屋老旧不能用了,很多都坍塌了。”
“产权在哪,还是配件厂吗?”
于茵主要担心的是产权问题,自己花钱买的地方,到最后产权不清,那就麻烦了。
“我打听过了,产权属于配件厂,材料齐全,可以过户的。”
梁超和于茵一起工作这么长时间了,知道她在意的是什么,都打听清楚了。
“荒地的事有眉目吗?”
“目前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胡婶子他们村附近,那有一大片荒地,连着的还有几个荒山头。以前大集体,这块地又不属于哪个村的,属于三不管地带。”
梁超去考察过,这块地没有被分到百姓手中,他们分产到户,分的是现有的土地,这荒地有几百亩。地质不太好,不适合种植粮食。
“还有吗?”
“还有就是在浦东那边的郊区,有一片土地,没有被分产到户,是政府集体所有,土质不错。面积不小,也得有几百亩,我们可以去招商。”
于茵在心里合计梁超说的几个地方,那个荒地可以用来养殖牛羊,浦东的那个可以用来建农场,旧的厂房可以留着地皮。
现在招商引资越来越受重视,政府也是着急引进再来资金,发展自己。
于茵之前盘算过自己的资金,这两年下来,干货店挣得钱除去买房子的,还有将近四十万。
家里平时开销虽然不少,但是于茵现在有三个房子在出租,开始买的门市房,爷爷奶奶的房子,还有之前住的二层小楼,三个房子的租金加起来小一百呢。
家里最大的开销就是胡叔胡婶的工资,一人四十块钱,但是家里很多东西是自给自足的。这两年,空间里的土地一直种着,粮食不用买,鸡蛋什么更是炖的数不清,还有那么多的小鸡。
于茵也数不清空间里到底有多少只鸡了,总有几千只。鸡蛋更是多的数不清,都在储存的大筐里。
“梁哥,咱们先去看那个旧工厂,看看多少钱能买下来。”
“行,我交代一下,咱们就走。”
两人坐着公交车去的,这天骑自行车,太热了。
到了配件厂,梁超给门卫的大爷点根烟,和他聊了一下,说明自己的目的。门卫大爷也知道他们厂要卖旧厂房的事情,厂里等着钱买新设备呢。
于茵和卢书睿被带到厂长办公室,双方寒暄一会,直奔主题。
“牛厂长,我们是想问一下,你们预计售价多少,我们也估计一下自己的资金,看能不能凑齐。”
“我们厂子呢想购买新机器,资金不凑手,这才想着卖了旧厂房。你们应该看过了,厂子占地不小,十几亩亩地呢。”
于茵来这之前已经去看过了,占地面积是不小,但是厂房破损严重,院墙也是残缺不全的,好几个缺口。真的就是一块地皮,没有可利用的空间。
“牛厂长,你们那个厂子占地第面积是不小,但是里面房子破损严重,不能用了,连院墙都坍塌不少,那就是一块地皮,也不是厂房了。”
于茵寸步不让,她自己资金有限,今年最多能入手两个项目。这个厂房她相中了,位置不错,面积也够大,以后自己用足够了。
于茵和牛厂长讨价还价,最后把价钱定在了20万,双方约定后天去过户。牛厂长送走于茵,心里也是累啊,这是他们自己内部定的底价。
“梁哥,咱们再去胡叔家附近看看那个荒地。”
“行,走,去那边坐车,有小客车,不用倒车。”
两个人一路奔波,又去看那块荒地,面积不小,可以用来养殖牛羊,种些牧草还是可以的。
这块地挨着耕地,有足够的水源,倒是不错的选择。于茵看完以后,没有去接触当地政府,她还需要考察一下。
两人回到干货店,天都要黑了。
“梁哥,今天先到这,明天我再打听一下那个厂房的事情,如果没问题,后天咱们再去过户。”
于茵回家了,今天累着了,折腾这一大圈,真是累人。
家里就剩于茵和爷爷奶奶他们,孩子们和卢书睿去游西湖了。于茵吃完饭,就上楼休息了。
第二天中午,于茵又去房管所找姜鹏,和他打听旧厂房过户的事情。
姜鹏告诉她,旧厂房如果产权属于厂子,那是可以直接过户的。去房管所的时候,如果手续不足,人家是不会给办过户的。
于茵了解以后,心里有数了。
谢过姜哥,于茵心里放松了。晚上,把空间里的钱数出来二十万,明天这些钱就不属于她了。
到了浦东那边的房管所,等了一会,牛厂长他们来了。
一行人进了房管所,工作人员核对了所有资料,于茵确定这个厂房没有其他经济纠纷,也没有贷款,交钱过户了。
从房管所出来,于茵多了一份房产证明和相关资料。
等卢书睿回来的时候,于茵已经办好所有事了,还找了黄强,让他用坍塌厂房的旧砖,把院墙加固。避免一些闲杂人员过来,虽然这块一般也没什么人,还是以防万一。
孩子们买了很多小东西,还给于茵和太爷爷太奶奶,胡爷爷胡奶奶买了礼物。而钱卫国也有了决断,但是还需要于茵姐的支持。
收到礼物的众人很高兴,都是孩子细心挑选的,根据每个人的喜好选的。尤其慢慢,还给太奶奶带回一把莲子,说是可以在水缸里发芽,长出莲花。
于茵这一刻是开心的,孩子成长的很好,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能尊老爱幼,三观正,这比她买到大地皮更令人开心。她做的一切,除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大部分还是为了孩子。
刚从西湖回来,卢书睿就接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晚上,胡婶做了好几个菜,给卢书睿庆祝,也给钱卫国饯行。
“恭喜姐夫了,以后你再考个博士什么的,那就是咱们这群人中学历最高的了。”
“你以后可能是最有钱的,成为最潇洒的人!”
卢书睿觉得钱卫国这性格,要是做买卖,成功的几率很高。他的性格很容易和人打成一片,反应快,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这时候还不流行情商这一说法,不然,卢书睿会精准的形容,这是情商高啊!
“于茵姐,我考虑了你说的情况,觉得服装批发和零售这块有看头。我能自己组织一个车队,自己一路倒买倒卖,资金回流的快。”
“主意不错,做好了,能快速积累资金,又不会碰国家底线。就是你找的人一定要可靠,身手足够好,往南这一路,可不太平。”
于茵大体知道,钱卫国能利用上的资源,多数还得是走部队的路子。
“于茵姐,有没有兴趣给我投资一下,我这资金真不足,周围有能力的也就姐你一个了。”
于茵想了一下,自己刚花了二十万买了那个厂子,还得收拾一下院墙,也得一笔钱呢。而且她还想拿下那块荒地,发展养殖基地,买下来的可能性不大了,可能得租过来。
“也不是不可以,你有计划吗,打算让我投资多少,给我多少股份?你这个项目预算多少,组车队需要投资多少,留多少用来倒货……”
于茵的一连串问题把钱卫国问懵了,他大学学的也是经济,怎么听不懂呢?难道自己自己上课都睡觉了。
“这个,我还没有思路。”
钱卫国觉得自己异想天开了,很多事情没有头绪,还没起步,就想跑了,这不等着摔死吗?
“你要是真想干,回去以后做一份计划,还得去一趟南边,你得去看看货,看看怎么拿货,成本多少,能有几成的利润。批发用什么价位的货,零售需要怎么定位客户群体。”
于茵想了想,还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她以前在服装店打过工,勤工俭学,还真了解一些。
“高端商品,要配上高端的环境,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还有,现在个体经营有一定的局限性,需不要要找个靠谱的单位挂靠,这都需要权衡。”
“姐,你说慢点,我记一下,回去以后好好研究一下,不能太盲目了。钱卫国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这不是课堂上能学到的。”
于茵把自己知道的,了解的,后世逛街时体会到的,都说了一些,希望对钱卫国有帮助。他这事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能赶上明年夏季的热卖都是快的。
有了于茵的倾囊相授,钱卫国把原来空洞的想法,一点一点填充上,虽然还有很多空白,但是,比之前好多了。把笔记抱在怀里,这是财富。
“行了?你先回去认真了解,把门道弄明白了,别急于求成。我刚买了一个旧厂房,还想租块地搞养殖,等你都计划好了,有了计划书再来找我,我看情况投资一下。”
“姐,你又买房子了?”
“不是房子,算是一块地皮吧。我长远计划是自己种植,养殖,自己加工,再售卖,一条龙形式。”
于茵就想做好一件事,其他的,有闲钱了,可以投资,自己收分红就好了,不用操太多心。她可不想把时间都用在挣钱上,她得好好陪伴孩子,享受生活。
“姐,你这计划清晰明了,设好目标慢慢实现,生活充实。”
钱卫国感觉在于茵姐身边,总能感到一丝丝的安心,好像什么事情,到了于茵姐这,就不那么急了,也变得简单了。她周围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安稳气息,令人平静。
几人聊了很晚,都觉得意犹未尽,尤其是钱卫国。
等钱卫国离开以后,于茵让卢书睿帮着去看看自己看中的那块荒地。
“书睿,你帮着看看,最好找人帮忙测验一下,这块地的成分,适合种植什么,适不适合种植牧草,给养殖的牛羊提供粮食?”
“行,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是化学系的,他这次也考上了研究生,这应该不难。”
卢书睿一回来,于茵就告诉他,买了一个旧厂房,花了二十万。他不懂这些,能做的就是在于茵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她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