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被判,他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要是闹大了,即使他们受了惩罚,儿子的身份也会跟着受到诟病。为了儿子,为了父母,他选择隐忍。
妻子离婚以后快乐的嫁人了,儿子也懂事了,知道自己母亲抛弃了他和父亲,从不说想妈妈,也不需要妈妈。谭义明也没有再婚,儿子初中毕业,父母相继离世。
那时候有了一些运动的苗头,谭义明也觉察到有人要陷害他,托人把自己调到下面的农科所,为了让人信服,把房子都卖了。这才逃过一劫,儿子也能顺利当兵。
现在年龄大了,就想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国家政策改变了,他也想着孙子孙女受到良好教育。托关系,把孙子孙女送到儿子曾经上学的学校,再想办法把户口调回来。
这是谭义明和胡叔讲的,也拜托胡叔讲给于茵听,他暂时没有精力帮于茵做事情,等他办完自己的私事,如果于茵还有需要,他再来帮忙。
于茵没想到,谭辉的父亲不仅是农校的老师,还出国留学过。既然谭老师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于茵的农场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事儿不着急,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谭家原来的住址和卢爷爷家在一个区,离于茵家也不是很远。
谭辉的儿子和女儿从小是和爷爷一起长大的,爷爷是他们主要的监护人。
谭辉的媳妇儿是农村户口,一直没有随军,多数时候是住在娘家的,要上工挣工分,那时候,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粮,孩子的户口跟着母亲,也能分人头粮,但是得挣够工分。
孩子们上学以后是跟着爷爷住在公社的,那里的教学条件会好一些。
现在谭辉和媳妇儿在于茵的养殖场工作,孩子们跟着爷爷在市区里上学,一家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养殖场因为有谭辉的加入,事情变得很顺利又有章程,他们夫妻负责小猪的喂养,又从村子里雇了一个50多岁的老汉,负责羊群的放养。
梁超要兼职后勤的一些事宜,和胡叔一起从各村屯购买农民手里多余的玉米,还要负责饲料的粉碎,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堆在一起也很忙乱。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到了11月的时候,荒地里的黄豆成熟了,虽然不是特别饱满,但也还不错。
梁超从附近村屯雇了一些人,把黄豆割了下来,晒干以后,史军用车把黄豆碾压几遍,使得豆粒脱离豆荚。
黄豆全身都是宝,豆杆可以当柴烧,夹杂着些许豆粒的豆皮子可以喂牛羊,豆粒作用就更多了。
因为种的晚,一亩地收获了大概一百六十多斤的豆粒,总共收获两万七千多斤的黄豆。黄豆不能作为猪的饲料,留下一些自己吃以外,其余的都卖掉了。
终于见到回头钱了!
黄豆收割了,地也被翻了一遍,明年就可以种玉米了。
牧草长的不错,梁超他们按照于茵给的资料,把牧草收割,进行了加工储藏。
离新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于茵和卢书睿开始准备清理空间的物资了。
这次决定把大部分物资都处理了,上万斤的鸡蛋,除了留种的一千多个,都要清空。还有所有的鸡,全部清掉,换成现金,以后空间就不养鸡了。
于茵还有工作,这件事卢书睿自己去处理的,不能和任何人说的。
卢书睿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批发商,经过接触,可以进行交易。现在没有现成的地方给他们作为交易地点了,当年的那个庙还是什么的已经被修复了,香火很旺。
最后没办法,两人把地址定在了他家的旧厂房里。
现在不抓投机倒把了,但是像这种大批物资流动的,一般会被默认为偷拿公家的物资往自己腰包里揣。这种事情都是私下进行的,不可能公开。
于茵她俩提前把物资放在厂房中间空地上,鸡蛋,鸡,特色水果,蔬菜,这些都是稀罕物资,一般人也弄不到,而且种类不少。
接头的人一看这些东西,心里的小九九打消了,能拿出这么多稀罕物资的,绝对不是一般人,后面关系错综复杂着呢。他们乖乖的拿货付钱,相忘于江湖。
卢书睿不愧是喜欢历史的人,这心理战玩的太溜了,震慑住了这帮人。
把钱放到空间,两人卸掉伪装,等着这帮人离开以后,她俩才从空间里出来,锁好门,回家了。
这次出售的物资,稀罕的水果和蔬菜占了大头,鸡蛋和鸡也不少,加一起有十几万块钱了。至此,于茵空间里的鸡全部处理了,只留下上千只种蛋,留着明年在养殖场养鸡使用。
鸡棚的位置被于茵她俩翻了一个遍,打算种植中草药。
等到年底,和云省过来的中草药一起出售,把空间里的药材也卖了,资金就可以维持了。于茵也是心累,没想到做生意这么不容易,不像她之前开的花店,杂事太多。
过年之前,梁哥和钟良把干货店做了盘点,账目都对得上。于茵给所有人发了奖金,年货,梁哥和钟良他们的另算。
常青安排好了过年期间的排班,养殖场也有了安排,钟良说带着钟灵去养殖场过年,让其他人回家团聚。
于茵决觉得这一年过得最累,因为摊子有点大,又担心资金断裂,心里总不能安稳,她还真是个小富即安的命啊!
81年,即将进入尾声了!
这一年没有大的波折,一切还算顺利,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都很平安!
于茵临睡前,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过年,除了吃吃喝喝,难以避免的就是一些人情来往。
于茵娘家离得远,年前给她爸寄了年礼。之前问于大嫂要了她爸现在的衣服尺码,好几年没见,也不知道胖了还是瘦了?也要了她大嫂的尺码,这几年,两人处的不错。
按着大嫂给的尺码,于茵给他爸买了厚实的羊绒大衣,将军尼的裤子,挺括的衬衫和羊毛坎肩,再配一双油光锃亮的大皮鞋。就这一身,她爸绝对是公园,广场上最帅的老头。
于茵也给她大嫂买了一件红色的羊绒大衣,经典的款式,绝对流行十年!
把东西寄走以后,于茵感觉自己好像出了一口气。她就是故意的,只给她爸从里到外买了一身,没给林母买一点东西。
曾经,你对我百般看不上,现在,我也回报给你了。她就是要给她爸寄衣服,寄最时兴的衣服,给她大嫂的那件也是,就是让她们看看,她就是差别对待了。
于茵不能为原主做什么,小小的恶趣味还是可以的。
卢书睿被于茵的一顿操作弄的没脾气了,媳妇高兴就好。
衣服寄出去没多久,她就收到苏亦娴和小嫂子的来信,都要红色的羊绒大衣,她们那买不着了。
得了,都是些爱臭美的。
于茵一口气买了十件回来,惹得周围很多人眼热不已,一件羊绒大衣两百多块钱呢!
于茵拉着卢书睿直接去了最近的邮局,把给亦娴姐,小哥和小嫂的,郑月的分别寄走了。
剩下的是给爷爷奶奶,二姐二姐夫的,还有她和卢书睿自己的。买完了心疼了一把,两千多块钱啊!之后又自我安慰,没事,这一件衣服,怎么也能穿个小十年呢。
这样一想,一年平均下来也就二十多块钱,也不贵。
“茵茵,这衣服可真好,手感好,剪裁好,颜色也正,穿着舒服,我喜欢。年轻的时候,看过海报上的明星穿过类似的,那时候很羡慕的,没想到,圆梦了。”
卢奶奶是真高兴,她也不和于茵假客套,说些什么“花这钱干什么,多白瞎,攒着钱多好……”既然都让于茵她们养老了,还说那些废话干什么。
老太太活的明明白白,不是一般人。
“明天串门,我和你爷爷就穿上,以后得多穿,多好的衣服,让她们羡慕嫉妒了。”
“就是,我明天也穿,买的时候就想了,这件衣服大概能穿个十年八年的,一年平均下来才几十块钱,穿少了,不划算。”
于茵的理论又上线了,不这么想心疼啊!
“太对了,不多穿,赚不回来。”
卢书睿和卢爷爷看着两个女人同仇敌忾的气势,也在心里嘀咕,多穿几次,让它物有所值,别亏了。
“奶奶,等夏天的时候,咱俩去做两件旗袍去,我觉得旗袍比布拉吉好看,有气质。”
“可不是,咱们老祖宗的手艺,不是那帮外来的能比的,那滚边,那刺绣,唉……我奶奶以前的旗袍才正宗呢!”
老太太想起记忆中奶奶一衣柜的漂亮衣服,感慨万千。
“奶奶,咱们争取把衣帽间填满了,换着花样穿,让她们觉得我是安安的姐姐,你是安安的阿姨。”
“哈哈……那我不成老妖精了!”
“优雅的老妖精!”
“哈哈……”
女人?无论年纪多大,对漂亮衣服都没有抵抗力。
卢二姐也是,收到衣服以后,穿上在镜子前走来走去,就是不想脱下来。
“老程,你说怎么样?我要是再瘦一点会不会更好,像茵茵那样?”
“嗯,你说得对。”
“那你是嫌弃我胖了?”
被迫观看了半天的程前都没听清媳妇问的是什么,就嗯嗯的回答了,结果,回答错了。
而隔壁的程大嫂心酸不已,自己怎么就没有那样的兄弟媳妇呢!
而遥远的阳市,于大嫂收到包裹,打开一看,妈呀,这也太漂亮了,红色的羊绒大衣啊,她们这都没有这样的款式!于茵,你是世上最好的小姑子。
于父拿回包裹以后,林母还问“谁寄来的,是于军吗?过年了,每年这时候都寄年礼的。”
于父拿回来的包裹真有于军寄回来的,他递给林母,自己准备拆开于茵寄过来的包裹,也不知道寄了什么,这么大一个。
“那个也给我看看,你自己拿走干什么?”
“这是茵茵寄的。”
一句话,林母就没音了。
于父没时间和老伴掰扯,自己拆开包裹,一样一样往出拿,羊绒大衣,衬衫,毛坎肩,裤子,大皮鞋,哎呀,这孩子怎么花这么多钱,哪个也不便宜。
林母看着一样一样的东西,气就不打一处来,于茵绝对是故意的。
等过年那天,于父一身崭新的行头,碰上于大嫂同样的大红色的羊绒大衣,一切尽在不言中,后来,于母和于晴一起,把于茵大骂一顿。
“啊芡,啊芡……”
于茵一个喷嚏接一个喷嚏的打个不停。
“怎么了,感冒了?”
卢书睿看着于茵喷嚏一个接一个的打,眼泪都流出来了。
“没有,我觉得是有人在骂我。”
“啊?”
“我给我爸和大嫂寄了衣服,于晴和她妈指定在骂我!”
卢书睿觉得于茵性格越来越狭促了,比之前开朗多了,心也逐渐的打开了。
“哈哈……想着她们跳脚骂我的画面就想笑,就喜欢她们讨厌我又干不掉我的这种无奈感!”
“你呀……”
讨厌于茵又拿她没办法的何止于晴和于母,过年的时候,卢奶奶,于茵,卢二姐三人的羊绒大衣,惹得多少街坊邻居的眼红。那可是二百多块钱一件的,一个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
别人眼红也就无所谓,主要是卢母和王梦瑶,心里酸的要死,这可真是差别待遇啊,公公婆婆,女儿女婿,都买了,就没给她们买。卢母几次想说点什么,被一旁的卢父死死地按住了。
但是王梦瑶受不住啊,开口就说“呦,二嫂,你这也太差别待遇了,都买了,怎么没给爸妈一人买一件呢?”
“你想买也没人拦着,给你们看了那么多年的孩子,供你们吃喝的,多少件羊绒大衣买不回来,你说是不是?”
闲着无聊,有人愿意找不自在,她也无所谓,于茵现在想的可开了。
“我们这不是没有二嫂你有钱吗?花园洋房住着,店铺开着,我们没法比啊?”
“是没法比,你们都算到骨子里去了,活该你没钱,我有钱那是我的,我说了算,你再酸了吧唧的也没用。”
于茵不动声色,语气平淡,气的王梦瑶都要原地爆炸了。
“你,你……你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
“嗯,钱是不怎么香,但管用。”
于茵的话气的王梦瑶转身出去了,门摔得哐当响。
于茵和卢书睿相互看了一眼,没办法,就是这么招人记恨!
这个新年,于茵过得扬眉吐气,至于其他人,于茵没放在心上。
就像她自己写的,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都好就可以了,她的心很小,装不了太多人。
三月份,学校开学了,卢书睿和孩子们都上学了,于茵的工作没什么变化,家和单位两点一线,唯一的拐点,就是去养殖场和干货店转转,也不能完全当个甩手掌柜的。
好消息来的猝不及防,晚饭还没吃完呢,先是接到钱卫国的电话,他的车队准备就绪,过几天拿合同给于茵过目,也要她提前准备资金,他要启程了。
于茵想着,也差不多了,这时候过去,正好赶上五一的春装和夏装,试试水,接着就是秋装和冬装了。
刚挂了电话,梁哥过来了,也是好消息,他们养殖场的母羊生了小羊羔了。去年买的时候,都是成年羊,有几只来了不长时间,就有崽了,这不,就生了。
“梁哥,吃饭了?不急,歇会。”
“吃完过来的,胡叔知道我要回来,提前给我炒了米饭,我不饿,不用忙了。”
梁超这次除了报信,也是回家看看,儿子今年中考,他也跟着着急,好在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不用他们操心太多。
“梁哥辛苦了,接下来可能还要辛苦一段时间,钟良过几天要跟着去南边了。”
“没事,养殖场事情都捋顺了,上半年也没什么大事。五月把玉米种上,第一批猪也要出栏了,正好赶上端午节,到时候重量能有三百斤。”
梁超忙活了一小年,心终于能放下来一些了,养殖场陆续的见回头钱了,不是一直往里搭钱了,每年还有一笔不少的租金等着呢。
说完事情,梁超就回家了。
于茵心里也安稳一些,养殖场要想回本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自己把空间里的物资出手那么多,又卖了不少药材和人参,加上干货店的利润,资金才充裕一些。
这次给钱卫国投资,就是希望在短时间内多挣点快钱,让她的资金更充足,才能发展她的农场计划。
没过几天,钱卫国带着他的计划来了。
“哎呀,于茵姐,我是迫不及待啊,摩拳擦掌的想干一场的。年前去了一趟南边,那边发展的很快,很多厂子林立,但是骗子也很多。好多人等在厂子外面行骗,真有上当的。”
“还有很多小旅店,里面还有不少特殊服务的呢,太吓人了,怎么反差这么大。一趟南边行,真是开了眼界了……”
钱卫国叨叨个不停,说了半个小时,才想起来自己还带了礼物的。
“这是给孩子们带的礼物,有可以录音的录音机,遥控汽车,最新的颜料,跆拳道服饰……”
钱卫国倒是用心,几个孩子的喜好都掌握了,还有给爷爷奶奶的礼物,连胡叔胡婶,钟灵的都有,还给于茵带了计算器。
于茵把孩子们喊下来,让她们自己拿玩具。
“谢谢舅舅!”
拿着心怡的礼物,孩子们上楼了,她们知道妈妈有正事要谈的。
“于茵姐,这是计划书。”
钱卫国正式的递上他做的计划书,里面包括组车队的成本,人员配备,行走路线,货物大概底价,服装店装修……很全面,看出来用心了。
“你计划让我投资多少?”
“于茵姐,说实话,我所有的钱付了的车资和买店装修,租库房,基本所剩无几,其中有朋友的投资。我持股百分之五十,其他朋友占了百分之二十,还能给你百分之三十,但是,姐,你需要投给我十五万块钱。”
于茵想了一下,自己手里的资金够用两三年,而且,干货店和养殖场也有收入进来,投十五万也不是不行。
“可以,明天给你拿钱,还是到时候给你汇过去?”
“给我现金吧,现在汇款,取钱也很麻烦。我回京市的时候还有同伴,我没自己过来,还有你推荐的钟良,应该没问题。”
钱卫国走了一趟南方,学到很多东西,没有于茵姐指点,他提前去一趟,等待他的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行了,你休息吧,明天介绍钟良给你认识。”
于茵给胡家村打了电话,通知钟良明天过来,要去京市了。
接到消息的钟良,收拾了一下行李,和梁哥做了工作交接,又和史军交代了工作上的事,之前他们又招了一个退伍兵,两人主要负责开拖拉机,没事就干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