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戴上手套和耳套,与石头一起出门逛集市。
石金能看到许多眼熟的人, 也能看到很多面生的人。
这些大概都是外地买回来的,就不说面色衣着,但从眼神就能看出来。
黎县本地的百姓自信随意,这些刚来不久的百姓眼神却透露着小心翼翼。
石头和石金的年纪都不大,不过现代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岁数, 两个人走走停停, 一会买些零嘴,一会又买些小玩意。
卖零嘴的是最多的, 大多都是百姓们自己制了些小食拿出来卖。
康竹青和石土自得了夜校优秀毕业生的奖状后,那可真是羡煞旁人。
康竹青心情好, 便制些小食拿出去卖, 倒也不为赚几个钱,纯炫耀。
“我这山家三脆好吃得很,买些回去直接就能当汤饼的浇头, 什么,你怎么知道我得了夜校优秀毕业生的奖状,还被县主亲自嘉奖呢。”
走过路过之人,都能听到。
也有刚来黎县不久的百姓,好奇发问:“何为夜校,何为优秀毕业生?”
钟地厌与郭自郭寒带着从印儿出来逛,从印儿自信回答:“夜校便是给百姓识字得地方,在夜间上课,至于优秀毕业生,那自然是识字认真的人所得的荣誉。”
这一连串的话说了许多刚来百姓不懂的词汇,那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从印儿今年七岁,因得年岁太小,许多课程未学,在第二波孤儿进来的时候便拨到下一个年纪去了。
同学变师兄师姐,从印儿好不委屈。
钟地厌对零嘴不感兴趣,只淡淡看了几眼,郭自惦记着一会去郊田摘狗尾巴草,两个人逛的走马观花。
郭寒发自内心的感叹,“这集市真是一年比一年热闹。”
从印儿咬了一口林檎,“说明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啦。”
四人走着走着,又遇到梁年和左莜,双方见面亲切问好。
过年县衙也有一日的假,梁年与左莜在家闲的没事干,索性出来逛逛。
左莜打算去看看原来她养的那些个鲤鱼,养了多年,是有感情的。
走着走着,正巧碰见兰娘带着妹妹在卖碎布头缝制的荷包。
左莜伸手拿起一个,夸赞道,“不错,这碎布头的配色也算有巧思。”
兰娘看清来人,连忙尊敬道:“左西席,梁县令,若是不嫌弃,请尽管拿去。”
左莜没问价格,让梁年数了十个铜板,然后潇洒转身离去。
只留兰娘看着铜板眼睛一热。
二人去郊田的路上,尊敬问好的人不在少数,毕竟一个是县令,一个是学堂西席。
到了郊田,只见一身影正在垂钓,不是封凌又是谁。
封凌耳朵轻轻一动,察觉到了动静,转过头来,发现是梁年和左莜。
左莜看着封凌垂钓的模样,心情略微有一丝复杂。
“封娘子,好巧啊。”
封凌眨巴眨巴小狗眼,“好巧啊,梁县令和左娘子也来垂钓吗。”
左莜略显尴尬,“啊.....不是,今天天气挺好的,出来散散步,不知怎么就走到了这里。”
也许是听到了左莜的声音,一知鲤鱼探头探脑的往水面张望。
然后立刻被封凌呵斥,“不是都告诉你们不要轻易现身吗,万一真有人把你们抓去吃了,那怎么办!”
左莜:.........
梁年礼貌搭话:“封娘子似乎对这些鱼很是关爱呢。”
封凌自豪回答:“这是自然,这些鱼笨的很,现在才终于被我训成这般聪明鱼的样子。”
黎县人民医院今日也放一日假,平日里瞧病的人还没到十分拥挤的地步,毕竟底层百姓都是一个想法,若不是疼的难以忍受,睡一觉就好了。
难得的一日假日,祝时溪被林肆强行命令出门逛逛。
祝时溪没办法,只是出门越逛越觉得无趣,还不如回医院继续看书呢。
虽然祝时溪觉得无趣,但是很快就有百姓认出了她。
“祝大夫!祝大夫,上次我家女儿若不是您,只怕熬不过去啊!”
“祝大夫在哪儿!”
“祝大夫,真是祝大夫吗?”
祝时溪很快被一群人簇拥着感谢。
看着一双双真挚的眼睛,祝时溪突然觉得。
难怪县主非要她出来逛逛,看来这集市也不至于太没意思。
莫静连全家难得有时间聚齐,在家吃了团年饭以后,就出来逛。
从前的几个老仆也被接了过来。宅子交给江家照看,莫禹也十分放心。
若是有一日出差回去,还能去看看。
一家人走着走着,忍不住又聊起了工作。
莫静连:“也不知道前些日子县主诏我说的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是何意思。”
尹笙今日负责集市巡逻,瞧见莫静连,他摸了摸别在腰上的刀,指尖微微发烫。
他克制自己的表情,尽量显得客气:“莫娘子安好。”
莫静连对他柔柔一笑,“尹郎君今日负责巡逻吗,辛苦了。”
尹笙又走出去好几步路,到了交换巡逻位置处才站定。
甘郎与尹笙交换巡逻位置。
甘郎一连不解,“尹笙,你耳朵是不是红了?”
尹笙:“是你的错觉。”
“一到过年,一个个真是奇怪,我家阿弟也是,大过年的非跑去徐绰家中说要拜年,还跟着一起逛集市去了,你都不知道徐绰看我眼神,感觉想杀了我。”甘郎嘀嘀咕咕,再转头一看尹笙也没影了。
热闹的集市没有持续太久,百姓们投入劳作的投入劳作,该上班的上班,孩子们也要去上学。
林肆在年前就为越来越冷的天气制定好了大棚计划。
虽没有塑料布那样又保温又透光,但是在制作廉价纸时加入明矾,涂抹上桐油,勉勉强强也可保持透光性。
幸好廉价纸的成本低廉,否则这大棚的代价也太大了些。
剩余的便是朝南搭建斜坡式棚架,再用细竹条拱架,减少阴影面积。
百姓们按林肆的要求,闲暇时就在家制作草帘。
晚上就将草帘盖上保温。
虽不知道县主为什么让他们这样做,但这是县主吩咐的,总有道理!
孙昌和范利在家制作细竹条。
范利已经出师,但是孙昌舍不得放他走。
于是便对他说:“反正在黎县接的都是县主的活,还不如他们两个一起干,还轻松些,钱两个人五五分。”
范利一想也有些道理,便同意了。
苦时,累时,二人就互相安慰,“等那小学堂的孩子去了技术学堂,教出来咱们就轻松了。”
第一家依旧是选在康竹青家中作为试点。
原因不为别的,就凭康竹青与石土都是夜校的优秀毕业生,这就够了。
康竹青的院门大大打开,不少人都进来凑热闹似地闲聊。
“县主说往后会越来越冷,这才搞了什么大棚的。”
“还是康娘子厉害啊,家里的地大棚试点。”
康竹青嗓门本就大,“那是,只要跟着县主的政策走,哪里有吃亏的,全都是好处呢!”
聊着聊着,话题便莫名拐到孩子的学习上去,“这过了年,眼看距离升学考试的时间就近了呢!”
“哎,是啊,我家孩子学习差,我就是愁嘛。”
“我听闻石头的成绩是不错的,还被选去当小西席,不知这升学,是何打算啊?”
石头默默开口:“我们两个都不懂这些,他自己选的升学继续读。”
有个人大概是孩子学习一般,“哎,我家孩子是比较体贴,他说考技术学堂,减轻家里负担。”
康竹青开口回呛,“我们家里不需要他减轻什么负担,他要是能读啊,砸锅卖铁我也让他读。”
那人顿时不说话了。
有人出来打圆场,“不管升学还是技术学堂都是好事,只要跟着县主,总不愁没饭吃嘛。”
隔壁家的江娘子也凑过来说话,“石头的学习这么好,能不能给我们家元弘补补课啊?”
在场的人都是一个巷子的邻居,此刻就连原本是胡人的徐蓓都听出了一丝尴尬。
气氛顿时凝固。
康竹青皮笑肉不笑,“石头不得空啊。”
江娘子尴尬一笑,随即将目标转向了徐蓓。
“徐娘子,我听闻你家言娘的学习也很好?”
康竹青这下彻底不忍了,“差不多得了啊你。”
江娘子这才灰溜溜的出门走了。
最后话题又回到了大棚上,众人纷纷约定,等大棚搭起来的那日一定要去看。
大棚在康竹青家中的地支了起来,许多人都好奇来看,只见那棚子用细竹条支了起来,面上盖着一层油亮亮的纸,康竹青好奇往里头走了进去,发现光线还是非常充足的。
到了晚上,再将草帘子那么一盖,达到保温的效果,就不会冻死地理的庄稼了。
“今年确实比往年冷些,县主既说后两年更冷,这般早做准备也是好的。”
“对啊对啊,若是比今年更冷,那庄稼指定是活不了的啊。”
-----------------------
作者有话说:昨天的补上啦,晚点十一点半二更
林肆在过年的时候给五更天放了一天假, 但这都是没有任务在身的才能放假。
至于其余的人,都在陵州替她打探情报呢。
每隔几日,都会有密信传进来。
林肆给五更天设计了几款接头暗号, 就算以后人多了起来, 出现前辈不认识后辈的情况,也绝不会被人冒充。
毕竟不是穿越者,正常人很难想出, 衬衫的价格是九磅十五便士、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这样的接头暗号。
若是怀疑对方身份, 还可让其写下化学元素,若是写不对,那必定是冒充。
春意今年也是个十四岁的大姑娘, 她将密信交到林肆手中,识趣的退了出去。
林肆将小纸条展开, 上面非常简短的写了一句话。
“老道于三日后准备跑路。”
林肆派了五更天去查陵州为何流民增多的原因,一查果然查到了不对劲。
陵州知州伙同陵州通判一起痴迷丹药,想要延长寿命,更妄想长生。
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老登,自称什么老道, 表演了一下化学戏法, 就把两个中登耍的团团转,银子不知上供了多少, 还天天吃重金属丹药。
再加上老登自称自己今年八十岁,这更让二人深信不疑。
在古代能活到80岁的人实在是稀缺。
难怪梁年去了陵州几次廷议后, 回来都说陵州知府脸色不太好。
而流民聚集的原因也是陵州知府故意引导导致, 老道说要寻找命格纯阴之人,城内找不到,那就从流民当中找。
结果纯阴之人找是找到了, 顺带也找了许多女郎伺候在身侧。
林肆将纸条一收,低垂着眼睫,语气冷冷:“老不死的,还想跑呢。”
“春意,去五更天叫人。”
那位老道被解决了以后,那些被陵州知府上供的东西全都落在了林肆手里。
林肆将这笔钱封存好,等她将来占领陵州时,这些钱全部用于整个熙河路的建设。
也许是过年热闹的气氛感染了那些才来黎县不久的人,又或者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劳作以后,发现黎县确实是个好地方。
总之过年后,在某个睡前,林肆依照惯例看看人心数。
已经有好几天都一直卡在108.85没动,林肆索性没去管,开开心心的将年过了。
原本想着今天能到109都算好,结果一打开,明晃晃的111.45就在眼前。
林肆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砸中了,她足足愣了几秒都没动。
她紧张的看着土豆红薯的兑换按钮亮了,随后点了上去。
不过一秒钟,一个装着土豆和红薯的篮子就出现在她的面前。
林肆捂着自己的心口,心脏怦怦跳动。
没有人比她此刻更想尖叫!
真的是土豆和红薯,真的是。
太好了,寒潮的时候百姓不会饿死了,就算冬小麦被冻死了一部分,也能吃土豆和红薯活命。
林肆伸手摸了摸土豆,又摸了摸红薯,谁也不懂她此刻的兴奋。
摸了大约半个小时,林肆才终于冷静下来。
今夜肯定是睡不着的,她干脆起身,兑换了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方法,接着烛光抄写起来。
林肆丝毫没有熬夜的疲惫和抄写的困倦,有的只有兴奋和喜悦!
等她抄完两册种植方法后,天光刚亮。
梁年几乎是刚醒,就听到林肆叫他去县主府的消息。
林肆是现代人作息,不如梁年平时起的这么早,梁年一听消息也有些急。
毕竟林肆可从没这个点起过床。
等梁年急匆匆赶到县主府的时候,就瞧见她亲爱的县主正单手托腮,对着一个篮子看的出神,脸上全是隐隐的笑意。
梁年出声,“县主,这个时辰是有什么急事吗?”
林肆将篮子小心翼翼的拿起来给梁年看,“确实是急事,你看看这个。”
梁年接过篮子,只见篮子里面摆着两个他从没见过的东西,应当是某种植物结的果?
一个黄黄的,一个红红的。
林肆:“之前我不是与你说过,往后的日子天气只会越来越冷。”
梁年点头,“所以今年才会造大棚来对冬小麦进行保温。”
林肆指了指土豆和红薯,“而这两样东西,就是能拯救寒潮饥荒的救星!”
梁年错愕,“当真?”
林肆开始款款而谈,“若我说此物不挑土质,便可亩产十三石,梁县令觉得如何?”
梁年觉得自己脑子几乎快发晕,“十三石?”
要知道在南方,水稻一亩也不过才产四石而已。
梁年知道林肆不会骗人,虽然不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凭空出现的,但梁年不会去问。
林肆将种植的册子递给梁年,“这是种植方法。”
梁年翻开册子,果然是熟悉的笔记,歪歪扭扭的不成样子,但没关系,不影响阅读。
梁年以飞快的速度看完了册子,随后当即决定立刻栽种。
林肆也决定去看。
倒不是不放心梁年,种植手册上写的很清楚。
她只是想看到饥荒的希望是被如何栽种下去的而已。
栽种的地,梁年用的是自家闲置的地,种植方法也不难,土豆切块,红薯则是整个种植。
梁年将东西种了下去,才想起这自己还不知道这两样东西的名字。
“敢问县主,不知这两样东西的名字是?”
“黄的叫土豆,红的叫红薯。”
“土豆,红薯。”梁年呢喃两声。
“我知道了。”
林肆看着被埋下的希望的种子,“梁县令,你知道吗,这两样东西是我千辛万苦才得到的,有了土豆和红薯,不光是黎县,整个熙河路,整个中原都不会再有人被饿死了。”
梁年听了林肆的话,日日从县衙回来都要去那片地里看一眼,虽说种植手册里都写的很清楚,什么阶段长出什么样的叶子。
但在看到初生叶破土而出的时候,梁年还是忍不住激动。
林肆也是每日来看,两个人遇到的时候,就会一起蹲在田边,认认真真的观察土豆和红薯的叶子。
观察了足足三个月,终于等到红薯先成熟。
夕阳的余晖洒在田垄上,梁年蹲下身子,能闻到泥土混合着红薯叶的味道。
林肆本想亲自拿锄头挖,但春意哪儿能让林肆干这种粗活,连忙夺过小锄头,“县主,您怎么能做这种粗活呢,让奴来。”
春意一锄头下去,黑褐的泥土被翻起,露出暗红的红薯皮,梁年眼神一亮,顾不得裤子脏污,蹲下身去挖出一个拳头一般大的红薯,像看宝贝似的捧在手心。
春意挖出另一个,本想擦干净再递给林肆,但林肆直接伸手拿了过去,就和梁年一样,看宝贝一般地看着。
春意疑惑,“县主,这是何物?奴从未见过呢。”
“这是红薯,是粮食。”林肆回。
“红薯?粮食?奴从未听说过呢。”春意一脸疑惑。
林肆笑:“以后你便知道了,这东西亩产十四石,是能救命的粮食。”
这下春意终于知道县主和县令像看宝贝一样的盯着红薯了,这何止是宝贝。
于是她也挖了一个捧在手心里看。 “不知道这个红薯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甜的。”林肆回。
春意继续挖红薯,竟还挖出一截两个拳头那般大的。“县主您看,这还有个这么大的。”
最终挖出来40个。
连春意这般数学不好的都能明白红薯的繁殖能力有多强,种下去一个就能结40个,若是再将这40个全部种下去,收获以后又种下去。
林肆留了三个打算做烤红薯,“梁县令,去县主府吧,请你吃烤红薯。”
梁年一边好奇烤红薯的味道,一边更是期待土豆收货时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