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第一次见到红薯这样奇怪的食物,不光奇怪,县主和县令还眼巴巴的盯着她烤红薯。
其实烤红薯没有什么技巧,县主让她丢在柴火堆里就行。
待红薯烤好,王瑛用树枝扒拉着柴火,红薯粗糙的表面已经被烤的焦黑开裂,蜜糖色的内里从裂缝中渗出。
王瑛:“县主,此物烤成这样,您还是别吃了。”
在王瑛的眼里,她尊贵的县主怎么能吃这么粗糙的食物呢。
林肆示意春意将红薯掰开,金红的薯肉腾起香甜的热气。
春意递给王瑛半个,“王食医也尝尝。”
梁年将红薯掰开,一口咬下去,甜糯的口感在舌尖炸开,这东西不光量产高,能饱腹,味道竟还这样好吃。
梁年简直找不到红薯的缺点。
王瑛也被红薯的味道惊道了,“此物瞧着粗糙,味道竟还不错。”
春意吃得头都不抬,“县主说了,这红薯能亩产十四石呢,没想到味道还这样好。”
王瑛从前是穷过,也种过地的,自然知道十四石这个数字有多夸张。
“这!这是真的?”
今年天气冷, 冬小麦搭上了大棚,但也比从前天气正常时的小麦长的略微低矮。
但众人知道,这已是保温后的最佳效果, 若是不搭棚子, 只怕冬小麦都活不下去。
这也让不少百姓忧心了起来,好日子才没过几年,莫非又要回到以后几乎颗粒无收的日子吗?
种地的靠天吃饭, 这一点谁都清楚。
没人想到, 县主连这一问题都能解决。
土豆和红薯在黎县横空出世。
这两样物种不挑土壤,收成还极好,最重要的是味道也不差。
就是要注意储存, 若是发绿了,发芽了, 那便不能吃了。
虽然得了土豆和红薯,但也不能全种了这两样去,该种小麦的还是要种小麦。
县主说是要保持农作物的多样性,百姓们几乎是感恩戴德的种植这两样农作物。
石土从地里回来,石头已放学回家烧好了饭。
和昨日一样, 还是用红薯配麦饭, 至于菜,一道简单的土豆炒肉, 就是父子二人的午食。
石土觉得这红薯的味道甜甜的,配上麦饭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一家几口吃饭时, 切几个红薯或者土豆丢进去, 那便又节省了麦,红薯和土豆的饱腹感还很强。
有了土豆和红薯,百姓们焦虑的情绪缓解了不少。
以前都是饿过肚子的, 现在尝到了吃饱的感觉,谁也不想再去过以前的日子。
不光百姓们的焦虑情绪被缓解了,林肆的心中也终于大石落地。
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干什么都好干。
黎县总人口少,生产力的上限只能做到现如今这个地步,生活问题基本解决了,林肆还是想搞一点思想上的进步,甚至可以来一些小小的娱乐。
上次给女郎们开讲解月事的会算是其中的一小步。
黎县现在识字的人不少,文盲率已算是很低。
这个时候,就该活字印刷术登场了!
林肆大概了解过,现在的大宸书籍有手抄,其次就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即先将文字写在纸上,反向贴至木板上,工匠再剔除无字的部分。
十分费时费力,灵活性也极差。
林肆想要办月刊报纸,得要活字印刷。
就用成本最低的木活字即可。
古代百姓缺少娱乐与阅读的机会,就算识了字,没有看书的机会,渐渐也会觉得识字对于底层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
至于这第一版报纸,就叫黎县月报,将每个月林肆想要宣布的一些政策写上去,若是有人获得什么巨大的荣誉,那便登报表扬,最后再写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即可,内容暂时不需要太多,一个月发行一次。
要做报纸,自然又得招工,不过招的人并不多,几个人足够。
招人不限男女,但是卡了一个条件。
得识字。
很多没读夜校的人就很这下子心中又后悔,当时就该去夜校读书的!
不然这工作不用风吹日晒的,多好。
莫静连得了林肆的令,给她单独成立了一个部门,名为商部,交由她负责。
主要的作用就是黎县商品的买卖登记,记录在册等。
和从前莫静连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毕竟过两年皇帝马上就会突发恶疾变得要死不活,再配上一个各地农民起义,大宸直接乱成一锅粥。
林肆也有自己的计划,她不挪窝,先将熙河路占领,生产力多了,再继续将基建事业做大做强。
等占领了熙河路,熙河路这些稀缺的商品自然需要一个专门的部门管理。
林肆将报纸的一事也交给了莫静连。
莫静连和梁年都对林肆报纸这一想法举双手双脚赞同。
毕竟二人都深受信息传递不方便的苦。
梁年总是去陵州廷议受冷脸,而莫静连一家身为商户,在卓家贪污一事后,皇帝对商户可谓是打压至极,而商户若是想获取些消息,那便得花大价钱,还不一定准确。
二人都觉得报纸这一物很是便利。
莫静连负责了报纸的排版和选题,其中黎县新闻由梁年撰写,顺便写了林肆手底下的人出差在外,看到的百姓凄惨生活。土豆和红薯的烹饪菜谱,以及一些美好品德的小故事。
活字印刷的刊印速度比原本的雕版印刷快的不是一星半点。
将刻好的木活字按照顺序与标点符号一一排版,印在纸上即可。
第一期,林肆也没打算印太多,得先看看市场反响。
第一届五更天现在已经在为林肆办事,这宣传报纸的活自然是到了第二届五更天这里。
“再过七日,县衙联合县主将推出《黎县月报》,有实时热闻,土豆红薯菜谱,有兴趣的可以购买。”
石金推开门,看到门口穿着同一服饰的小孩们还愣了一下。
对啊,原本庄园里的孩子都长大了,前几日还看到其中两人护卫在县主身旁,这已是新的孩子了。
石金推开门,问:“七日后在哪里可以买到这个黎县月报呢?”
宣传的孩子回:“我们会在大街小巷售卖,到时候听我们吆喝就好啦。”
石金一家是林肆的脑残粉,这报纸说什么也是要买的。
康竹青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从前只觉得吃饱穿暖都成问题,现在识了字,总觉得要读些什么才好呢,”
等过了七日后,当天在大街上买报纸的人非常多。
大多都是为了林肆和梁年买的。谁是真心为了百姓好,百姓都看在眼里。
五更天们化身报童,一份报纸一文钱,一个人只能买一份。
孩子们还是第一次接到任务,没成想黎县的百姓会如此热情。
大清早的,他们刚揣上报纸,就遇到等待多时的百姓。
虽说是排队购买,但也是挤的够呛。
康竹青好不容易去抢到一份,正准备往家走呢,就瞧见她那胡人邻居徐蓓对她笑的灿烂,“康娘子,要不要一起看报纸,正好互相探讨?”
康竹青、石土以及徐蓓,徐泰四人就围坐在石家院子的小桌子上,开始阅读这份黎县月报。
首先占据版头的就是大宸近况。
康竹青看的心惊,上面写了县主手底下的人去出差时看到的百姓悲惨场景。
石头看完,幽幽叹息:“这外头的日子竟已成这样了?”
徐蓓和徐泰原本是胡人,他们本以为中原的日子定是比胡人好过,可看到这报纸上写的,才发现,在寒冷的天气下,不管是放牧的胡人,还是农耕的汉人,遭遇都是一样的。
第一篇文章有些过于沉痛,四人又往下看去。
下一篇是梁年写的黎县实事,里面是一些最近要在黎县实施的政策,如作坊即将扩招,升学考试就在眼前等等。
康竹青指了指菜谱,“这里写了菜谱呢,还说红薯吃太多容易烧心。”
石土看了看,“没成想这土豆和红薯还有这么多花样,明日,不!待会我就试试,我看完就去买菜。”
最后是一篇拾金不昧的趣味小故事。
康竹青看完以后意犹未尽,“这,这就没有了!我还未看够呢。”
徐蓓和徐泰这是从夜校毕业以后第一次阅读,毫无疑问是一次新奇的体验,“没想到这就是读书的感觉。”
徐蓓探口气,“下次再看,就要下个月了,真久。”
这条巷子去读了夜校的人不在少数,不过一会,就能听到讨论报纸内容的声音。
诸如,“这其他地方的百姓真是惨,我都不忍心看下去了。”
“这作坊要扩招呢!”
“升学考试多重要啊,你还在这玩什么,还不快去看书!”
“这报纸真是好看,下个月我还要买来看!”
第65章
在南双和南乔的魔鬼折磨下, 部曲队伍总算有点精锐的样子,上次剿匪只去了三十多个人,剩下的人闹着要雨露均沾, 才有了后面的几次剿匪。
通过剿匪, 他们也获得相当多的实战经验。
每当他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南双南乔只需要一句,“你们就不想保护自己的家人吗。”
家人, 对, 他们参加部曲队伍的原因就是为了保护黎县,保护自己的家人。
想想家人,为了家人能过上这样安稳幸福的日子, 再苦也能咬牙坚持下去。
但林肆还是觉得不稳固。
因为部曲队伍没有马,就算步兵再精锐, 骑马作战和不骑马作战简直是两回事。
中原失去西北牧场从大宸初期就已开始,西北牧场则是被南诏和西平占据。
就算在津南路设了马场,但规模小,效率低下。
现在的林肆没打算与南诏西平贸易换马,没有马, 她可以用别的法子来增加战斗力。
搞黑*火*药不就行了。
□□一成功, 就能制作一些简单的早期热武器,也能暂时弥补没有马的缺点。
这么危险的事情, 肯定不能交给第二届的五更天的孩子们。
林肆将丁蒲找了过来。
经过几个月的休假,丁蒲浑身的肌肉肉眼可以的松了下来, 一看休假期间根本就没动弹, 不过距离他一开始清瘦的体型仍然有些差距。
丁蒲的内心十分忐忑,他不知道县主找自己是要做什么,但每次县主一找他准没好事!
林肆认可丁蒲的能力, 也清楚丁蒲的性格,于是开门见山道:“我瞧你在打铁这一事上,有些不合适。”
丁蒲的表情立刻从阴转晴,快得和川剧变脸似的。
“奴也如此认为!”
林肆对着丁蒲露出“和蔼”的微笑,“所以我打算把另一件事交给你。”
丁蒲试探着问,“不知是何事?若是和体力活的话......”
是体力活的话他真的不行啊,咸鱼真的动不了一点。
“自然不是。”
丁蒲开心地笑了,“那便好,奴愿为县主赴汤蹈火。”
只要不打铁,不干体力活,让他干什么都愿意!
天杀的他一身肌肉的样子真的太丑了。
三日后。
丁蒲闻着一身硫磺味的自己陷入沉思。
这下是真的赴汤蹈火了,他大概知道了这火*药是个什么东西。
他怎么觉得自己刚出了一个坑,又掉进了另一个坑呢。
县主交给他的不光是黑*火*药的配方,还有比配方法子更长的一整页安全操作规程。
丁蒲惜命的很,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流程来,就光是研磨这一块,他动两下恨不得离八丈远。
这火*药虽重要,但是他的命更重要啊!
升学考试定在十月,距离考试已不到十天。
作为第一批学堂的学生,家长们对这次升学考试非常重视。
比如石头,他低头就瞧见自己碗里的土豆红薯是最少的。
石土这些天一回家就按那报纸上的菜谱做饭,这个月的报纸上的菜谱正好就是考生营养餐,荤素搭配。
康竹青也轻声细语,“咱们能考多少分就考多少分,阿娘不催你,不过你不能考的比隔壁江家娘子的儿子还差啊,不然我得气死。”
报纸上也说了考前的注意事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给孩子压力。
康竹青很明显看进去了,但没完全看进去。
石头揉了揉太阳穴,“阿娘,阿父,你们别这样,搞我的觉得怪怪的,还有,隔壁江娘子家的儿子学习差的没边了,您儿子就是闭着眼睛乱写也能比他考的高。”
康竹青表情讪讪:“这不是看了报纸上写的吗。”
石头无奈:“报纸上写的是不要给考生压力,你们这样搞特殊对待让我很不习惯啊,就和平常一样就好了。”
石金也在这个时候下班回来,石金很得林肆信任,林肆私下找过她和摇娘,说将来要在别的地方开纺织作坊,她和摇娘可能得一人管一个作坊。
石金没有拒绝的道理。
毕竟从第一次林肆改良农具时,她的初心就一直没变过。
见到石金回来,石头好像找到了救星。
只有阿姊从头到尾都没变过!
石金:“知道你们紧张,但是这样反而会影响石头的心态,就像往常一样,最多做些营养餐就好。”
石头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徐绰家中。
徐言是考生,徐绰对她那是嘘寒问暖,问的徐言都烦了。
“阿兄,你别问了。”
徐绰:当初那个粘人乖巧懂事听话的妹妹不见了。
徐泰挖矿回来,看着这一幕很是感叹。
要是换做以前,他哪里想得到这辈子能学习汉人的语言,生活在汉人的城邦,还能上汉人的学堂呢。
这次出题,是左莜和听雨联合出题,难度嘛,也就小学五年级的水平。
毕竟学堂里的学生每日只上两节课,而且只学了两年不到。
林肆看了题,觉得难度还算适中,满分就200分,等成绩都出来以后再定技术学堂的分数线,以及升学分数线。
活字印刷术用于报纸,自然也能用于印刷升学考试。
只不过负责印刷的工人在卷子印刷完毕后便不能随意出入,一日三餐自是有人送。
郭自前来和林肆汇报陵州以及熙河路各县的消息,得知现在的试卷都是印刷好的,只幽幽叹息一声,“我们以前哪有这条件!”
就这样,黎县第一届升学考试正式开始。
学生们背着斜挎包,由家长护送到学堂。
路上的百姓们见到背着斜挎包的学生都会笑着说一句好好考。
石头不要康竹青和石土送,他只要石金一个人送。
康竹青差点没控制住脾气,“你这孩子!”
石金穿好衣服,“阿娘,就让我去送吧,送完我正好去上班。”
石头和石金走在路上,一路上都有人和石金打招呼,见到她旁边的石头,先是一愣,“这是石头吧,都长这么大了,今日升学考试?那可得好好考啊。”
石头:“阿姊,你如今真厉害,这么多人都和你打招呼呢。”
姐弟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也碰见好些送孩子的家长。
石头看见了兰娘,这是他第一次瞧见兰娘不是自己一个人来上学。
兰娘的阿娘就在纺织作坊工作,兰娘的成绩很不错,基本是稳升学的苗子。
石金得了春意的传达的意思,找兰娘的阿娘谈过。
兰娘的阿娘确实不太想让兰娘继续升学,学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家里的弟弟妹妹没人照顾。
石金的态度很明确,若是兰娘考上了,但是有人不让去读,那就是违背县主的意思,下场是什么,她应该清楚。
兰娘的阿娘这才老实。
这也是林肆为了避免有人考上,但是家中父母不让去读的事情发生。
左莜和听雨也为此给学生做了工作,告诉他们,只要是考上了,家中父母若是不让读,那便来学校找她们。
走到学堂门口,石头拍了拍自己的胸脯,“阿姊,我会好好考的!”
兰娘想了想,也对自己的阿娘说:“阿娘,我会好好考的。”
但兰娘的阿娘本想讥讽一句,转头看到石金就站在不远处,她一下就想起了前几日的对话。
话又憋了回去。
她绝不能失去纺织作坊的这份工作。
于是语气平淡道,“好好考吧,听说考年级前三有奖学金。”
转身热络道:“石班长,你也来送孩子考试啊,正好我们一起去作坊上班。”
石头和兰娘一起走进学堂,两个好巧不巧,在同一间考室。
这次考试分了四间考试,有空闲的五更天全被拉来监考。
听雨和来监考的羊以冬打了个招呼,然后听雨一边拆火漆一边说,就算不写也不能作弊,发现作弊直接取消成绩之类的话。
然后和羊以冬一起发卷子。
听雨解释了一下名字和考号要写进密封线外,时间到后,外面的五更天摇了摇铃铛,就算是答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