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开局败光八个亿(幻如空)


所以,老爷子开盘当日,拿着现金就来买了三套,免得转账还要等时间,万一就被人抢了他看上的户型呢。
他们买了房子还不忘和亲朋好友炫耀,这让老爷子的煤老板圈子里的一群人也都激动起来。
什么,那个老板在京市买了大房子,顶级的城市豪宅?房子长什么样不重要,最关键这是京市最贵的房子啊,别人家有矿,自家也有矿,还比这家矿大呢,怎么能让那谁给比下去了?不行,他们也要来一套,不,来几套。不住也先买上,将来儿女去京市玩,总要有住的地方。
汪小浩因此又接了好多这样的老板电话咨询房子的情况,毕竟老爷子把他的联系方式也都顺手散播出去,还盛赞这个小伙子人实诚,有耐心,对项目了解特别多,讲的细致,还跟这家地产公司的总裁都是好朋友。
汪小浩这都解释不清了。不过总归是经手卖掉了十来套,其中好几套人家来买房,都是啥也没多问先交了全款才来的人。毕竟如果只是验资三百万看样板间,那个要排在一两个月之后才能接待了,交全款的能优先看样板间。
在这些煤老板你两套我三套的超强购买力之下,十一月十二月连续两个月的销冠非汪小浩莫属。
汪小浩从月薪两千的司机,到每月佣金能拿百万的销冠只用了四五个月,着实让人羡慕。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是赶上了好公司好项目,也有好领导好同事愿意教他。他虽然已经有了二百万的身价,却不骄不躁,依旧维持着以前的谦逊。
他还是营销部的豪车司机,作为入行晚的后辈,兢兢业业给经验丰富的老销售打下手。这就让部门中大多数人对他还是很喜欢的,不会太眼红。
做过销售的都知道的,卖房也就是抓紧开盘前后一个时段高峰赚钱,往后细水长流,不能光靠运气。开张吃三年,有的时候三年也未必卖出去一套房。便是好项目好市场,专业知识欠缺的,笼络不住客户的,就未必月月能拿那么高的佣金了。
汪小浩的好运只是一时心善,他不会每个月都遇到这样的客户。
汪小浩自己也清楚,所以他不仅维持住了“平常心”,还很谨慎不曾挥霍,把钱用在了自己认为对的地方。
他没有买什么豪车和奢侈品,平时穿戴都是公司标配的工装,上下班坐公交,同事们就好奇他难道把钱都存起来留着娶老婆么?
他就说,母亲身体不好,他打算在靠近母亲经常去的医院旁边买一个带电梯的新房子,普通小区的三居就够用了。三十万左右,他已经看好了,买了房再雇佣一名住家保姆,随时照料母亲。
“你现在也算是有钱人了,顺便娶个老婆吧,那还能省保姆的钱呢。”别人劝。
汪小浩却说:“媳妇又不是保姆,我照顾母亲自然要用专业的人。将来真遇到喜欢的女生,那也看人家是不是愿意和我母亲住一起。我听说现在很多姑娘都不愿意和老一辈同住,而且人家也有事业有自己的房子。我若是结婚,并不是为了找个能免费照顾母亲生孩子的媳妇,我想要一个能一起打拼互相理解的人。”
别说,他这个要求标准还挺不一般的。很多有钱男人,都希望自己另一半别花费精力在事业上,全职主妇重心都在家庭,照顾老人生儿育女,把家里内务理顺,男人在外边才能更放心打拼。
或许是时代变了,或许是他还不够有钱,所以才希望媳妇也应该是有独立事业,不用别人养着的?他不懂,他却很坚持自己的标准。毕竟林总珠玉在前,女人做事业也照样做得风生水起,他为什么不能找个类似的当媳妇呢?

第164章 他想的媳妇
这个时候蒋芳已经入职来到了林氏地产,她在津市那边赚了不少钱,比当年商场里卖化妆品的姐妹们阔气多了,她却没有买房子。
她家里兄妹两个,父母催着儿子买房,却从来不提她。说女儿早晚嫁人,非要自己买房那还不如随着未来的丈夫走,不要因为在津市买了房就被拴住了。
蒋芳后来也挺感激父母的,她一直想来京市闯荡,若是家里非让她孝敬父母在津市买房,她是能买,不过留在手头的积蓄就少了。更多的钱,她可以在京市作一番大事业。
当然,首先,她还是要给人打工。她买了一辆宝马,办了京牌,住在东三环外,每天开车进到西二环那边上班。
选东边住,是那边紧邻工体、三里屯和cbd的繁华,有国际时尚的氛围,餐饮娱乐都很发达,还有很多新的项目在动工。她喜欢这种欣欣向荣,节奏快的生活,比津市的休闲安逸完全不同。
京市的房子也贵,同样的价格,津市好地段能买别墅,这里新建的商品房就只能买高层大户型了。
左看右看,还是林氏地产的城市豪宅才是真豪宅。她要买就买这样的,别的那种房子,她实在看不上了。
来售楼处第一天上班,好巧不巧宝马车就坏在路边了。幸好来得早,不耽误上班。她很尴尬地踩着高跟鞋走到售楼处,距离正常上班时间还有一小时呢,她以为只有保洁保安在,没想到就遇上了每天都来的很早的汪小浩。
两人一聊,汪小浩热情地说:“我懂修车,帮你看看吧。修不好你再叫人拖走去专业修理厂。”
蒋芳看着荣誉栏里那位蝉联两个月的销冠照片,反复和眼前人确认,不好意思地问道:“你就是汪小浩,你不是销冠么?你还会修车?”
“嗯,以前技校学的就是修车,各种豪车都修过。”汪小浩不知怎的,见到蒋芳第一眼就觉得面红心跳,是某种以前从未有的感觉,这位据说是高薪挖来的营销部副总监,怎么如此年轻漂亮呢?
蒋芳一天就能卖几十套别墅,津市那边的业绩做得红火,连吕总监对她都相当敬服,这么一位厉害的人物,笑起来真好看。
汪小浩拿出了自己身为司机的常备工具包,帮着去看了看车子。这个问题他的确会弄,半小时不到就搞定,还帮忙把车泊到了售楼处的员工停车位置。
他说:“那边的豪车看到了吧?”
蒋芳疑惑:“怎么,那车是你的?”
在她的概念中,销售赚了钱一般都会给自己弄一身好行头,外加一辆不错的车子,也为了将来跑业务拜访客户不会太寒酸。
林氏地产的昂贵定制工装蒋芳是知道的,汪小浩手腕上小十万的名表也能看出来不是仿品。连续两个月销冠,买辆一百万左右的豪车自己开着拉风并不稀奇。
蒋芳以前在津市就见过不少这样的年轻人。女人有钱惦记着买房买包,男人有钱多数会先买一辆车子。
汪小浩却笑着解释道:“不是,那是咱们公司专门给营销部配的车。我以前就是开那辆车的司机,公司的车子有啥问题,我都负责给看的。我是应聘司机入职公司的。”
他从来不避讳自己就是司机出身,现在营销部有活动或者拜访客户,他也主动开车,跟着一起去。只是他不会在车里等着空耗时光了,他会跟着大家一起登门,帮着拎着礼物,观察他们如何与客户寒暄,讲怎样的话术让客户收礼领了心意。
这些不拘泥于卖房子能用到的维护客户的技巧,学校里没人教,他以前的工作都接触不到,他如今意识到了这些价值,就要想办法学会且弄明白。
另外他对车子很有感情,他还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开一家修理店。现在,他打算再赚点钱,就可以不贷款,用自有资金直接开一家4s店了。
做销售卖豪宅,他过了一把瘾,也明白了其中的艰辛。运气好如他,跟对了项目跟对了团队能赚一笔。将来呢,这项目卖完,他如果继续做销售,还能卖出去几套房子?
比起其他销售人员,他真的没有太多的优势。入行越久,他反而不如最初那种无知无畏了。
他一直觉得自己修车的手艺不错,不该荒废掉。不过这会儿他与别的同事说这个,就显得伤春悲秋太矫情了。没人能倾诉,就先闷在心里。
能修好蒋芳的车子,让他着实过了一把瘾。与蒋芳接触越多,也让他越发意识到自己在销售方面知道的还是太少了,也似乎欠缺了某种天赋。
他有点迷茫了,要不还是见好就收,等这个项目结束后他便请辞,自己开个修理店做回老本行,否则总感觉每天过的太飘,来钱太快,不踏实。
关于汪小浩与营销部新任副总监蒋芳之间,有传闻他们在谈朋友,林若妍却不在意这些八卦。
因为她发现自开盘后这两个月,她光是豪宅项目就进账了十六个亿了。账上如今能支配的这些钱,让她续命到差不多04年下半年都是可以的。
光是一个豪宅项目的收益,就比她当初继承的八个亿嫁妆还多了一倍。扣除掉税费、豪宅的建造成本,十二月那一个亿的大花销支付出去,她账上竟然还有十个多亿,就离谱。
因为不止是卖豪宅获利,她陆续投资的其他项目也在赚钱,都算上也能凑够一个多亿。
国际学校分红的事不提了。电影票房也统计出来了,累计八千万,票房并不等于投资收益。
别看这个票房远不如十几二十年后国产大片动不动就三四个亿的那种票房,那是因为书中时代全年国产片的票房才不到三个亿。这一部影片就占了国产片票房的将近三分之一。
另外其他版权卖了八百多万。这片子获奖了,导演和主演都得了国内的最高影视类奖项,各大地方台抢着买了版权,未来还会陆续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就算投资没有大赚,广告效应也比那些昙花一现的扑街影片强太多。
这些收益核算完毕,林若妍账上投资电影收回的钱大约在四千万,赚了一千万。不过这影片造成的影响很持久,广告效果非常好。这相当于一分没花,全国打广告,带动林氏集团那边的很多产品销量比往年翻了一倍不止。
林如许高兴的都不知道怎么夸自己这个妹妹了。妹妹自己的项目赚的那么多,发财还不忘宣传林氏集团的产品,他们以前要卖产品好几百万广告费投放少不了,如今拍电影,一分没花倒赚钱,名利双收这么好的效果,实在太划算了。
信息部那边卖各种软件,收会费,到年底这两个月一统计也有将近五千万入账了。

第165章 开始计划明年
林若妍投资的棋院和体检中心、医疗辅助用品小工厂什么的都正常营业,那边收入目前放在几千万的其他项目收益上一起比较肯定不够看,却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循序渐进稳步增长,她就没太上心。
家具厂则因为在豪宅售楼处、四合院民宿摆放了产品,不止是买豪宅的人,连没买豪宅的人也都盯上了这种看起来很贵很有品位实际上售价很亲民的仿古家具。
一些开茶楼商铺的,一些喜欢传统文化的,买不起豪宅,买点豪宅里也能摆的高档家具,销路一下子打开。
到年底林若妍投进去的几百万已经全都赚回来了,还有几百万盈余拿来分红,最关键是家具厂的订单都排到后年了。
生物医药基地那边,租楼装修,又分租给了几个公司,成本投入还没收回来,不过未来可期。主要是这种轻资产运营不占用太多资金和人力成本,细水长流,求个稳定。
林若妍收购的y国医疗器械公司入驻园区之后,带动着一些类似企业也来了,抱团搞研发的有,直接与国外合资的公司也有。
产业园的培育急不得,优选生物医药方面的产业,婉拒了其他,就需要花时间等待他们成长成熟。
不过这里的装修顶多再陆续投几千万就够了,剩下全都是招商运营的事,相关团队培养,将来输出的就是这方面的服务。
y国公司那边未来三五年研发阶段是最需要持续投入资金的,按照李一琪给的预算,总计也就是几千万这样的量级,均摊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点也不明显。可是一旦研发出来,比如近视治疗仪,那种国内市场绝对刚需的设备,想要躺着赚钱的方法太多了。
冀省xx产业新城项目买了一百亩地,签合同做产业策划、整体大规划那都是前两个月付了钱的,等明年再继续投入的就是施工建设的费用,以及明年开盘营销做活动的钱。
那个项目样板组团,包括1.0容积率的院墅,以及一个可以作为小镇中心、兼会所售楼处和规划展馆的内容,整个建筑规模和豪宅项目差不多,在10万平米左右。
不过除了小镇中心之外,其他都是多层住宅,毛坯交付,还用的是凌老六的施工队,比京市做施工便宜多了。毕竟凌老六的公司也在新城这边的公司占股,他做施工就成本价,材料什么的按照需求消耗投资而已。
样板组团计划在春节过后就开始建设了,相应审批都有当地的一路绿灯,同步进行的建设还有王民要搞的高档酒店。
林若妍拓展xx产业新城的目的就是为了来年能够持续稳定花钱,这个项目的规模和消耗量目前差不多能承担每月几千万的开支。什么时候能开盘赚钱回款,那要等下半年看情况了,那边其实也不着急一下走都开盘卖光,等明年下半年房价还会逐渐走高。
毕竟她也不着急回款了,账上的钱让她暂时续命无忧。
而后,就是宜城那边在十一月底的时候,秦爽花了九千万把老厂区二百多亩地拍下来了。价格不是最高的,不过当地领导看上的是林氏地产公司拿出来的方案。
林氏地产提交的方案不是纯住宅小区,而是真切地要做商业、办公、酒店和住宅一起的小区,打造城市综合体,还要附带产业入住。
有人质疑,产业这东西就是一忽悠,别家地产公司说我们也能来产业。可是人家林氏地产背后有林氏集团搞实业,在京市以及北方地区自己就有好多门类的实业大工厂,据说还在海外投资了矿业。这种有实力的综合性大企业,就算将来招不来别的产业,自己的集团随便在这里开个分公司,也妥妥的纳税大户了。
再者,秦爽上次听了林若妍的教导之后,对于互联网产业也研究了一番,认为在这里很合适搞起来。当地不缺电,人口密集,离着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很近,以前做买卖的多,现在互联网上依然可以做买卖。
本地就有一些小企业,在尝试外贸生意,用互联网和国外一些网络平台拓展业务。这是以前秦爽连想都想不到的情况,要不是信息部那边有人提供了一些数据,秦爽差点错过了这个发力点。
一提起做买卖,当地管理部门是很明白的,当地的工业产品生产出来大部分要销往外地,本地是用不了那么多。他们这里陆运和水运都很便利,往东运输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往西进入蜀中盆地等周边几个西部内陆省份。
搞贸易古老的业务模式就是打电话,拿着样品或者图册来回联络沟通。现在有了互联网,很多事情通过网上沟通联系,还能发电子邮件,看电子图册,就不用将沉重的样品搬来搬去。
有的大企业就做了专门的网站展示自己的产品,有些小企业就联合在一起在各种大门户网站打广告卖货。
当初学习网站和围棋网站上就有一些这里接来的广告,秦爽再一深入调查,知道了在杭城有一家公司开了个网上平台,允许大家自己免费申请用其平台开一个网上商铺,展示自己的商品图片,明码标价促成交易。各种门类的商品都可以,俨然是一个大型集贸市场的架势。
宜城很多小商家自己没钱运营维护独立的企业网站,就干脆在这个平台上开个小店,有啥产品拍照传上去,依赖大平台吸引的各种人流过来看。总比自己花钱做广告便宜,而且人家只是促成交易并不收取任何中间费用,白来的便宜就挺划算的。
自己的企业投放了广告,顺便就逛逛别人家的网店什么模样,不买也看了,人流量就逐渐做起来了。
林若妍从秦爽的描述中确认这就是某宝的雏形。只不过目前那个未来将荟萃全国各种产品,彻底改变一个时代消费模式的知名平台还在研发中,会不断更新迭代,据说正在开发某种支付工具,让买卖双方的资金都有安全保障。
所以林氏地产第一个城市综合体,可以留一部分面积给电商,毕竟书中的明年,某宝就正式上线了,一个崭新的互联网商业时代即将开启。
既然秦爽提到了杭城,林若妍也想去看看了。
某宝在明年才会正式推出,他们目前还只是在一个小公寓里创业的团队,但是他们已经获得一些境外的融资,暂时不会再接纳其他投资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