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七零:从炮灰到首富(一战组合)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邮票套利,终究是信息差和灰色地带的快钱。而个体户,那是堂堂正正、阳光下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他才能摆脱偷偷摸摸的倒爷形象,才能名正言顺地积累资本,才能…真正开始构建他“知道”必将到来的商业版图的第一步!那六枚“金猴”,不仅仅是冯鹤林药费的门票,更是他撬动这扇阳光大门的杠杆!
胸腔里那团名为野心的火焰,在“个体户”三个字的催化下,熊熊燃烧起来,几乎要灼穿他的胸膛。他仿佛已经看到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店铺,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紧俏商品,看到钞票像流水一样涌进来…这不再是模糊的预感,而是源自“已知”未来的、无比笃定的蓝图!
就在这时,一阵细微的、压抑的咳嗽声传来,打断了卫戈澎湃的思绪。
费明远不知何时睁开了眼,侧过身,用一方素白的手帕捂着嘴,肩膀微微耸动。咳嗽声很轻,夹着竭力控制的意味,却听得卫戈心脏猛地一缩。
他几乎是瞬间从地上弹了起来,冲到费明远身边:“费老师?”
费明远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他慢慢放下手帕,雪白的绢布上赫然洇开一抹刺目的鲜红,如雪地里绽开的红梅,触目惊心。
卫戈刚才还沸腾的野心火焰瞬间被一盆冰水浇熄,只剩下冰冷的恐慌。他一把抓过旁边温着的热水壶,手忙脚乱地倒水,声音都变了调:“喝…喝口水!药…药是不是没效?我再去找冯老…”他脑子里瞬间只剩下那张天价药方和抽屉里的邮票。
“无妨。”费明远接过卫戈递来的搪瓷缸,喝了一口温水,将喉间的腥甜压下。“老毛病了,一时激荡而已。冯老的药…很好。”他抬眼看向卫戈,面带安抚,“那几枚邮票,是‘锚点’,更是‘钥匙’。别浪费在无谓的慌乱上。”
卫戈僵在原地,看着费明远唇边那抹来不及擦净的淡淡血痕,巨大的后怕和一种更深沉的责任感瞬间攫住了他。是啊,邮票是钥匙,是开启未来的资本,更是维系费明远生命线的基石!他刚才那些关于店铺、关于商品的宏大构想,在这一抹刺目的鲜红面前,显得如此遥远而轻飘。
他强压下惊涛骇浪,眼神重新变得沉凝锐利。“我明白,邮票,我会在最该用的时候用。您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费明远看着卫戈眼中那份瞬间沉淀下来的坚毅,微微颔首。他拿起那份《经济研究参考资料》,指尖拂过“个体工商户”那几个字:“风起于青萍之末。静待其势,方能乘风。”
卫戈重重点头,不再多言,默默收拾起桌上的药碗。炉火的光芒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眼底的野心并未熄灭,只是被一层名为守护的寒冰包裹,变得更加内敛、更加深沉、也更加势在必得。

新街口豁口的邮市,仿佛被热浪席卷,气氛比前几日更加灼热。
关于“金猴”的传说甚嚣尘上,价格如同脱缰野马,在狂热和贪婪的推动下节节攀升。五块?六块?甚至有人喊出了七块的试探价!空气中弥漫着旧纸霉味、汗味和一种名为“暴富”的疯狂气息。
卫戈再次出现在那个背风的角落,但他身上的气息变了。前几日的孤注一掷和搏杀后的疲惫被一种冰封般的冷静取代。他像一头潜伏在喧嚣边缘的猎豹,耐心地观察着邮市的每一次脉搏跳动。
孙二如同打了鸡血,在人群中唾沫横飞,挥舞着一张刚收来的“金猴”,声音嘶哑地喊着:“瞧好了,正儿八经第一批的!老周那边放话了,有多少收多少!六块五!六块五了啊!”
人群一阵骚动,贪婪的目光几乎要将那张小小的纸片点燃。
卫戈动了。他分开人群,径直走到孙二面前,没废话,从贴身的旧工装内袋里,掏出那个牛皮纸包,当众拆开细麻绳。三枚品相完美、边纸带着那个神秘暗记的“庚申猴”静静地躺在牛皮纸上,在昏黄的灯光下流转着内敛的光华。
“三枚,全品。”卫戈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周围的嘈杂,“六块五,一口价。现金,立刻。”
孙二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贪婪的光芒几乎要溢出来。三枚!还是在这种价格飙升、一票难求的当口!他忙不迭地点头,生怕卫戈反悔:“成!成!兄弟爽快!”他手忙脚乱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旧手帕包,飞快地抽出一张“大团结”和“炼钢工人”还有零散毛票,手指都在颤抖。
周围响起一片倒吸冷气和压抑的惊呼。卫戈面无表情,任由孙二将钱塞到他手里。他甚至没有当场仔细清点,利落地将钱卷起,塞回内袋,动作干脆利落,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交易。
“还有么?”孙二舔着嘴唇,贪婪的目光依旧盯着卫戈。
“没了。”卫戈干脆地回答,看也不看周围那些或羡慕、或嫉妒、或算计的目光,转身就走,高大的身影穿过人群,迅速消失在邮市边缘的暮色里,只留下身后一片关于“三枚金猴卖了六块五”的、更加喧嚣的议论。
筒子楼的小单间,炉火重新被拨旺,跳跃着温暖的光芒。桌上摊开着一堆钱币——厚厚一沓“大团结”(十元面额),一叠“炼钢工人”(五元面额),还有一些零散的毛票。
卫戈坐在桌前,腰背挺得笔直,神情专注。他的手指沾了点唾沫,将钞票按面额分开,十张一沓,码放得整整齐齐。崭新的纸币边缘划过桌面,发出轻微的、令人愉悦的“沙沙”声。
“十、二十、三十…一百…”
“五块、十块、十五…五十…”
“……合计,一百八十七块六毛三分。”
当最后一个数字清晰地报出,卫戈停下了动作。他微微后仰,目光沉沉地落在桌上那堆码放整齐的钞票上。炉火的光芒跳跃在崭新的纸面上,反射出金灿灿的光泽。
一百八十七块六毛三分。
在这个普通工人月工资不过三四十块的年代,这是一笔毋庸置疑的“巨款”。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亲手掌握如此庞大的现金!是他用命去搏、用智慧去算、用源自未来的记忆去赌,换来的第一桶真金白银!
巨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猛地抓起一沓“大团结”,厚实的触感,崭新的油墨气息钻入鼻腔,夹着一种令人迷醉的、名为“力量”的味道。
成了!真的成了!
冯鹤林的药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抽屉里剩下的三枚“金猴”,更是远超成本的安全垫。压在心头最沉重的那块巨石,在这一刻,被他用这叠厚厚的钞票,狠狠地撬动了。
他霍然起身,高大的身影在狭小的房间里显得有些局促,却充满了压抑不住的蓬勃力量。他走到窗边,猛地推开糊着旧报纸的木窗。夜晚微凉的空气涌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远处城市隐约的喧嚣。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冰凉的空气涌入肺腑,却点燃了胸中更炽热的火焰。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投向那灯火阑珊、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城市深处。
个体户…阳光下的通途…
这笔钱,就是他的启动资金!是他堂堂正正迈入那个他“知道”必将到来的黄金时代的敲门砖!
费明远坐在炉火边的旧椅子上,安静地看着卫戈的背影。看着他紧握钞票时微微颤抖的肩膀,看着他推开窗时那瞬间挺拔如松的脊梁,看着他投向窗外时眼中那重新燃起的、比炉火更灼亮的光芒。金丝边眼镜片后的目光,深邃而平静,蕴着欣慰。
他没有问钱数,也没有打断卫戈此刻的激荡。只是拿起桌上那份《经济研究参考资料》,目光再次落在“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条例”那几个字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纸面,发出细微的、如同等待计时器归零的声响。
风,已经吹动了邮市的尘埃。
更大的风,正在政策文件的字里行间悄然酝酿。
而窗边那个手握第一桶金、窥见了未来的男人,已经磨利了爪牙,嗅到了风来的方向。
筒子楼狭窄的空间,再也无法束缚这头即将挣开枷锁、扑向广阔天地的猛兽。
卫戈收回目光,转过身。脸上的激动已然沉淀,他看向费明远,声音低沉而坚定:
“费老师,药费…够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那份资料,补充道:
“剩下的,该准备走…‘阳光下的路’了。”
炉火噼啪。
费明远合上手中的资料,镜片后的目光与卫戈的视线在空中交汇,无声地碰撞出确认的火花。
风,要来了。

第120章 第一步
筒子楼的小单间,费明远站在窗边,只穿着熨帖的旧毛衣,身形虽清瘦,但腰背挺直,镜片后的目光沉静敏锐,再无一丝病弱的阴霾。
他手中拿着一份最新的《经济日报》,目光落在头版一则关于“进一步搞活流通领域”的社论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发出沉稳的节奏。
卫戈坐在小方桌旁,面前摊开一张北京市区地图(可能是费明远从学校带回的),粗糙的手指在地图上几个区域重重划过——大栅栏、西单、王府井。
桌上还放着那个硬壳笔记本,翻到空白页,上面用凌厉的笔迹写着几个关键词:执照、货源、地点、启动金(37.63+3猴)。
“个体户登记条例(草案)已经公开征求意见,”费明远放下报纸,转过身,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学者的判断力,“正式出台的风向很明确了。现在的问题是,第一步,从哪里迈?”
卫戈抬起头,眼中是沉淀过后的锋芒,没有丝毫犹豫:“货。执照是壳,货是魂。没有紧俏的、能快速周转的货,执照就是废纸。”
他手指点在地图上的“王府井”区域,“服装,或者…小家电。”他脑中闪过前世模糊的记忆碎片:喇叭裤、蝙蝠衫、蛤蟆镜的流行风暴,以及电风扇、单卡录音机进入家庭的浪潮。
“服装门槛低,但竞争会迅速白热化,利润容易被摊薄。”
费明远走到桌边,拿起钢笔,在卫戈笔记本的“服装”后面画了个小小的问号,又在“小家电”后面画了个圈。
“小家电技术含量相对高一点,进货渠道更集中(南方沿海),利润空间可能更大,但…启动资金要求也更高,而且,”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冷静的光,“需要懂一点基础维修和鉴别,否则容易被次品坑。”
“维修可以学,鉴别…可以交学费。”卫戈眼中闪烁着属于行动派的狠劲,“只要利润够厚,门槛就是机会!比的是谁快,谁准!”
他想起了邮市里快进快出的搏杀,那套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的打法,完全可以复制到更大的战场。他点了点笔记本上的“3猴”,“这三张‘金猴’,就是关键时刻撬动大货的杠杆!”
费明远看着卫戈眼中那份被点燃的、属于商海弄潮儿的笃定光芒,微微颔首。卫戈的直觉和执行力,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货源是关键。南方…特区?”他沉吟着,脑中迅速闪过近期报刊上关于深圳、珠海特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报道,“那里是窗口,但也鱼龙混杂。”
“信息。”卫戈立刻接上,“需要可靠的信息源,知道哪里的厂子出货稳,价格实。”
他眉头微皱,这是他目前最大的短板。邮市的信息可以靠蹲守和观察,但跨越千里的货源信息,需要人脉和渠道。
“学校。”
费明远的声音如同一道清泉,瞬间点破了迷雾,“清华园,就是最大的信息池。”
他走到书桌旁,拿起几份内部传阅的《港澳经济动态参考》和《特区建设简报》(这些资料他作为教授可以接触到),放到卫戈面前,“这里有政策风向,有特区动态,甚至…可能有具体的厂家名录和贸易公司信息。虽然滞后,但方向不会错。”
他顿了顿,引导道:“更重要的是人。经济系、管理系,甚至工物系…很多老师、学生,他们的亲友、同学,可能就在南方,就在那些厂里,或者从事贸易。你需要的是,找到一个切入点。”
卫戈的眼睛瞬间亮了!清华园,这个他曾经只为费明远身体和学业而存在的“象牙塔”,此刻在他眼中骤然变成了一个蕴藏着巨大商业情报和潜在人脉的金矿。
他“重生者”的模糊记忆,结合清华园这个顶级智库的实时信息和潜在人脉网络…这简直是天作之合!
“明白了!”卫戈猛地站起身,高大的身躯透着一股蓄势待发的气势,“执照我去跑,货源信息…先从这些资料里筛,同时…”他眼中精光一闪,“找机会‘认识’几个家里有南边门路的同学。”
费明远看着卫戈瞬间被点亮的斗志,嘴角含笑。他拿起钢笔,在卫戈笔记本上“执照”两个字下面,清晰地写下:
第一步:街道介绍信(身份证明、无犯罪证明)
第二步:经营场所证明(租赁协议?)
第三步:工商所填表申请
“路要一步步走。执照是基础,也是保护伞。”费明远的声音沉稳有力,“先去街道,把介绍信开出来。这是阳光下的第一步。”

第121章 介绍信
海淀区某街道办事处。低矮的平房,刷着半截绿漆的墙壁,木质柜台后面坐着几个穿着灰蓝色“的确良”制服的工作人员,空气里弥漫着陈旧纸张和劣质茶叶的味道。办事的人不多,气氛有些懒散。
卫戈穿着那身浆洗得笔挺的旧工装,身姿挺拔地走到“综合服务”窗口前。他拿出自己的清华大学学生证和身份证,声音沉稳清晰:“同志,麻烦开个介绍信,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柜台后面一个四十多岁、梳着齐耳短发、面色严肃的女办事员抬起头,扶了扶老花镜,上下打量了卫戈几眼,目光在他年轻却沉稳的脸上和那身“工人阶级”打扮上停留片刻。
她接过证件,翻开学生证,看到“清华大学经济系”几个字时,眼神里掠过一丝惊讶,但很快被公事公办的刻板取代。
“个体户?”
女办事员一副根深蒂固的轻视语气,“大学生不好好念书,搞这个?”
她一边说,一边慢条斯理地翻着登记簿,“什么性质?经营什么?经营地点在哪?”问题连珠炮似的抛出,审查意味十足。
卫戈面色不变,早有准备:“经营日用百货,初步考虑服装或小五金。地点正在找,有了租赁协议会第一时间补充。介绍信主要是用于工商所前期咨询和准备材料。”他回答得滴水不漏,避开了尚未确定的细节,强调了“咨询”和“准备”。
女办事员撇撇嘴,显然对这种“空手套介绍信”的行为不太满意,但规定上并没有明确要求必须有经营场所才能开身份证明的介绍信。她拿起蘸水笔,在介绍信存根上慢吞吞地写着:
兹介绍XX学校学生卫戈同志(学号:XXXXXX),前往贵处咨询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事宜。特此证明。
落款是街道办事处的公章。
“拿着吧。”女办事员将介绍信撕下,连同证件一起从窗口推出来,语气依旧冷淡,“提醒你啊,大学生,心思还是要放在学业上。现在政策是放开了点,但‘个体户’…哼,终究不是正经出路。”那声“哼”里,摆着浓浓的时代烙印和身份优越感。
卫戈平静地接过介绍信和证件。那张薄薄的、盖着红章的纸片,此刻在他手中却重逾千斤。这就是阳光下的第一张通行证!他清晰地感受到了对方话语里那份来自体制的、对个体经济的轻视,这非但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更激发了他骨子里的狠劲和证明自己的欲望。
“谢谢同志提醒。”卫戈的声音没有任何波澜,他小心地将介绍信折好,放进贴身的衣袋,转身离开。高大的背影挺直如松,步伐沉稳有力,将办事处里那份陈腐的轻视和质疑,彻底甩在身后。
阳光透过街道两旁光秃的树枝洒下,在卫戈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介绍信,已入手。
执照之路,正式开启。
时代的闸门,正被无数个像他这样不甘平庸、渴望弄潮的手,奋力推开!
而轻视与质疑,终将被甩在身后,碾碎在滚滚向前的车轮之下。

第122章 要定了
海淀区工商行政管理所。红砖小楼,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比街道办多了几分肃穆。
进进出出的人神色各异,有穿着中山装提着公文包的,有农民打扮揣着证明的,也有几个穿着“时髦”些的年轻人,脸上带着忐忑和希冀。空气里混杂着烟味、汗味和一种名为“审批”的紧张气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