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确是如此。太医也多说是思虑过甚,伤及心脾。”
“心脾俱伤固然有理,”苏棠缓缓道,“但臣妇斗胆猜测,娘娘之疾,或与常年礼佛,久坐少动,加之饮食或许过于清淡素净,以致气血运行缓慢,脾胃运化之力减弱有关。虚不受补,故而入参燕窝等补品用之效微,反而易生胀满。”
这番话,说得颇为大胆,甚至有点质疑太医和太后生活习惯的意思。旁边的老嬷嬷脸色都变了。
太后却并未动怒,反而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接着说。”
“臣妇愚见,娘娘凤体之调养,或可双管齐下。一则,药物调理需以温和疏通、健脾和胃为主,佐以宁心安神,而非一味进补。二则,”苏棠顿了顿,“若娘娘允准,或许可尝试辅以一些舒缓的推拿按摩之法,活络筋骨,促进气血流通。此外,每日若能于园中缓步行走片刻,晒晒太阳,于凤体康健或更有裨益。”
她提出的方法,与太医们常规的进补方案截然不同,更侧重于“动”和“通”。
太后沉默了片刻,忽然对身旁的老嬷嬷道:“去把太医们开的方子,拿来给陆安人看看。”
老嬷嬷依言取来一叠药方。苏棠快速浏览了一遍,果然多是些名贵的滋补之药。
她指着其中几味药道:“陛下,此药虽好,但性稍滋腻,于娘娘目前脾胃状况,恐难以运化吸收,反而成负担。或可酌减,加入些陈皮、砂仁等理气健脾之品……”
她言辞恳切,分析得条理清晰,并非信口开河,而是基于实际的脉象和观察。
太后听着,脸上的神色渐渐缓和下来,甚至露出一丝倦意:“听起来,倒有几分道理。比那些整日只会让哀家静养进补的太医,说得明白些。”
她挥了挥手:“就依你所言,拟个方子来看看。另外,你说的那推拿之法,今日便试试吧。”
苏棠心中松了口气,知道第一关算是过了。她谨慎地开了一个以茯苓、白术、酸枣仁、合欢皮等为主的安神健脾方,又请太后卧于榻上,用特殊手法为其按摩头面部和手臂的穴位,手法轻柔却精准,带着一股令人舒缓的暖意。
不过一盏茶功夫,太后竟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沉沉睡去了。
老嬷嬷见状,又惊又喜,看向苏棠的目光顿时不同了。
苏棠轻轻退下,写下注意事项交给嬷嬷,便安静地在一旁等候。
约莫半个时辰后,太后醒来,精神明显好了许多,眉宇间的郁结都似乎散了些。她看着苏棠,目光复杂:“你这手法,倒是特别。跟谁学的?”
苏棠心中警铃微作,恭敬道:“是臣妇母亲留下的一些土法,让娘娘见笑了。”
太后深深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追问,只是赏下了一些绸缎首饰,便让她退下了。
离开慈宁宫,苏棠的心并未放松。太后最后的那个眼神,分明带着更深沉的探究。这次召见,绝不仅仅是侍疾那么简单。
果然,她回到家中不久,宫中便又有人来,这次是皇帝身边的内侍,送来了一些赏赐,并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陛下问,陆安人今日入宫,可还顺利?太后凤体如何?”
陆明渊代為回禀了太后安好,并谢了恩。
送走内侍,夫妻二人面色凝重。
“太后和陛下,都在通过你,试探对方,或者说,试探某种真相。”陆明渊沉声道,“太后的病或许是真,但借机查看你的医术、你的反应,才是更深层的目的。”
苏棠点头:“我也有此感觉。太后似乎……对我的医术来源格外关注。”
“还有永嘉侯府那个老妪的话……”陆明渊沉吟道,“天理教,圣女……若真与宫中旧事有关,太后不可能不知情。陛下或许知道一些,但可能并非全部。他们都在寻找答案。”
而苏棠,这个身负神秘医术、又被卷入前朝秘辛漩涡的女子,恰好成了揭开某个谜团的关键钥匙。
“我们需要更小心了。”陆明渊握住苏棠的手,“深宫之事,远比朝堂更加凶险。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苏棠反握住他的手,眼神坚定:“我知道。但既然已经卷入,退缩也无用。唯有弄清一切,才能真正的安全。”
帝后的目光已然聚焦于此,太后的疑团也未解开。翰林院的职位给了陆明渊一道护身符,但也将他们更深地拖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
接下来的路,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步步惊心。而苏棠那神秘的身世和医术,依旧是风暴的核心,牵引着各方神经,也预示着更多不可知的未来。
第31章 翰林修书暗藏锋,秋狝围场杀机现
太后召见的风波暂时平息,但陆明渊与苏棠都深知,他们已置身于更深沉的漩涡中心。帝后的目光,太后的疑虑,都像无形的丝线,缠绕周身。唯有更加谨言慎行,同时不断积蓄力量。
陆明渊在翰林院的日子,表面看似波澜不惊。他依旧埋首于故纸堆中,兢兢业业地完成着修撰典籍、整理档案的工作。那些同僚的暗中排挤、刁难,他或是以过人的效率和能力轻松化解,或是暂时隐忍,记在心里。
他的低调和务实,渐渐也赢得了一部分中立同僚的些许认可。尤其是一位姓沈的老编修,为人耿直,学问扎实,因看不惯钱修撰等人欺生,偶尔会对陆明渊指点一二,透露些翰林院不成文的规矩和人际关系。
这日,掌院学士忽然将陆明渊唤去,吩咐下一项新差事:“明渊啊,陛下欲重修《太祖实录》,以彰圣德,垂训后世。此事关乎国体,需格外谨慎。你先将永乐年间修订的旧版《太祖实录》底稿找出来,仔细校勘一遍,将其中字迹模糊、记载存疑之处逐一标注出来,以备后续参详。”
重修《太祖实录》?陆明渊心中一动。这可是极其重要且敏感的差事!《实录》记载帝王言行,涉及无数历史公案和人事评价,一字一句都可能暗藏玄机。掌院学士将此任务交给他这个新人,是信任?是考验?还是……又一个陷阱?
他不动声色地躬身领命:“下官遵命。”
翰林院书库深处,陆明渊找到了那堆积满灰尘的永乐版《太祖实录》底稿。纸张泛黄脆弱,墨迹多有晕染脱落之处。他静下心来,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工匠,逐字逐句地校阅、核对。
这项工作极其耗费心神,但对拥有过目不忘之能的陆明渊来说,却也是深入了解本朝开国历史、窥探权力演变脉络的绝佳机会。他很快便沉浸其中。
然而,几天后,他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寻常之处。在某些涉及太祖与开国功臣关系、特别是几位后来被削爵或处置的勋贵的记载处,底稿的字迹似乎有被刻意涂抹或修改的痕迹!虽然手法高明,几乎以假乱真,但在他锐利的目光和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下,还是发现了几处细微的破绽——前后笔锋的差异,墨色新旧的不统一,甚至有一页的装订线似乎被拆开过又重新缝上!
有人篡改过《太祖实录》的底稿!而且很可能是永乐朝时期,为了某种政治目的!
这个发现让陆明渊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此事关系太大!若是揭发出来,必将震动朝野,掀起滔天巨浪。但若隐瞒不报,将来重修《实录》时以此底稿为据,很可能延续错误,歪曲历史。
他立刻将这一发现秘密记录下来,并将有疑问的几页偷偷临摹下来,却并未立刻上报。他需要更确凿的证据,也需要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就在他潜心研究《实录》底稿时,一年一度的皇家秋狝大典即将举行。皇帝欲借田猎演练兵马,与蒙古诸部联谊,并携文武百官同行,以示君臣同乐。
陆明渊作为新科探花、翰林院修撰,自然在随行之列。而苏棠作为诰命夫人,亦被要求伴驾。
秋狝围场设在京郊木兰围场,旌旗招展,号角连天,盛况空前。文武百官、勋贵子弟、蒙古王公齐聚于此,气氛热烈而微妙。
陆明渊恪守本分,多数时间跟随在翰林院同僚之中,参与一些祭祀、记录事宜。苏棠则与其他女眷一处,安静观礼。
然而,杀机却在这片喧闹的猎场中悄然滋生。
第一日围猎,皇帝射得头鹿,龙颜大悦,众臣欢呼。翌日,狩猎继续,范围扩大,众人纵马驰骋于山林之间。
陆明渊不擅骑射,只骑着分配到的温顺马匹,跟在队伍后方。行至一处林木茂密、地形复杂的山谷时,他胯下的坐骑突然毫无征兆地惊厥起来,发出一声凄厉的长嘶,人力而起,随即发狂般朝着密林深处狂奔而去!
“陆修撰!”
“快拦住那马!”
周围同僚惊呼失色,但疯马速度极快,瞬间便冲入了崎岖难行的山林,将惊呼声远远甩在身后。
陆明渊紧紧抱住马颈,耳边风声呼啸,树枝不断抽打在身上,险象环生!他心知这绝非意外,马匹定然是被人做了手脚!目标就是他!
就在疯马即将冲下一处陡坡之际,一道身影如同猎豹般从侧方林中疾掠而出,精准地一把抓住马缰,同时另一只手寒光一闪,一枚银针迅速刺入马颈某个穴位!
疯马浑身一僵,轰然倒地,口吐白沫,抽搐不已。
陆明渊被甩落在地,滚了几圈,虽浑身疼痛,但并未受重伤。他抬头,只见苏棠正蹲在他身边,脸色冷峻,手中还捏着那枚沾血的银针。
“你怎么样?”她急声问,快速检查他的伤势。
“无碍……你怎么……”陆明渊惊魂未定,更是惊讶于苏棠的出现。女眷区离此地甚远。
“我见你马匹神色有异,不放心,就跟过来了。”苏棠言简意赅,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围山林,“看来有人不想让你活着回去。”
话音未落,破空之声骤响!
几支弩箭从不同方向的树林中激射而出,直取二人要害!
苏棠反应快得惊人,猛地将陆明渊扑倒在地,连续几个翻滚,险之又险地避开了箭矢,同时手中银针连弹,黑暗中传来几声闷哼!
有埋伏!而且不止一人!用的是军弩!
苏棠眼中寒光爆闪,拔出藏于靴中的匕首(秋狝允许携带短刃防身),对陆明渊低喝:“找掩体!别出来!”
她身影如同鬼魅般窜出,主动迎向了弩箭射来的方向。林中立刻传来了短促的金铁交鸣声和惨叫声!
陆明渊心脏狂跳,依言躲到一块巨石之后。他知道自己帮不上忙,出去只会成为累赘。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分析:是谁?永嘉侯余孽?翰林院的政敌?还是……因为他发现了《实录》的秘密?
外面的打斗声很快平息下来。苏棠的身影重新出现,匕首上沾着血迹,气息微喘,但眼神依旧冰冷锐利。“解决了。四个,用的都是制式军弩,但身上没有任何标识。”
她走到一具尸体旁,仔细搜查,最终从其中一人口袋里摸出一小块被捏得变形的腰牌碎片,上面似乎有一个模糊的飞鸟图案。
“这个图案……”陆明渊凑近一看,瞳孔微缩,“似乎是……边军某支精锐的标记?”
秋狝围场出现边军制式弩箭和疑似边军的人刺杀翰林官!这背后的意味,令人不寒而栗!
“此事绝不能声张。”陆明渊立刻做出判断,“对方敢在秋狝动手,必有后手。我们需得立刻回去,装作无事发生。”
两人迅速处理了现场痕迹,将尸体拖到隐蔽处掩盖好。苏棠找来一匹无主的马,扶着陆明渊上马,快速返回大营。
回去后,陆明渊只推说不慎坠马,受了些轻伤,遮掩过去。苏棠也悄然回到女眷区,仿佛从未离开。
然而,秋狝的氛围已然悄悄改变。一场针对陆明渊的谋杀失败,却露出了边军的影子。这预示着,斗争的范围,已经超出了京城,超出了朝堂,蔓延到了更广阔的疆域和更复杂的势力。
《实录》的秘密,边军的黑影……陆明渊感到,自己正被卷入一个越来越深、越来越危险的漩涡。而苏棠,依旧是他身边最锋利的那把剑,和最坚实的后盾。
秋狝结束后,返回京城。陆明渊更加沉默寡言,他将所有发现深藏心底,暗中通过沈编修等可靠渠道,小心查探着那个飞鸟图案的来历,以及《太祖实录》底稿被篡改的更深层原因。
山雨欲来风满楼。翰林院的书斋,再也无法隔绝外界的惊涛骇浪。
第32章 边关急报震朝堂,暗流涌动祸心藏
秋狝围场的刺杀,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表面涟漪很快平息,却在陆明渊与苏棠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边军制式弩箭、训练有素的杀手、那块飞鸟图案的腰牌碎片……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朝中有人与边将勾结,且其势力盘根错节,远超想象。
陆明渊将那块腰牌碎片秘密藏好,并未向任何人提起,包括那位看似耿直的沈编修。在翰林院,他越发沉默寡言,只是更加专注于校勘《太祖实录》底稿,仿佛对外界一切漠不关心。暗地里,他却通过各种极其隐秘的渠道——如同乡好友张文杰如今在兵部担任主事,以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书吏、门子——小心地打探着与那飞鸟图案相关的任何信息。
苏棠则再次加强了家中的防卫,甚至悄悄在院墙周围布置了一些不起眼却极其有效的小机关。她凭借过往的经验,深知一次刺杀失败,往往意味着更猛烈风暴的到来。
果然,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
这日清晨,天色阴沉。百官如常等候于午门外准备早朝,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忽然,一骑快马浑身浴血,背着插有红色翎羽的紧急军报,疯狂地冲过长安街,直抵宫门!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鞑靼犯边!云州告急!”驿卒嘶哑的喊声如同惊雷,炸响了整个京城!
云州!北方重镇!一旦有失,鞑靼铁骑便可长驱直入,直逼京畿!
午门外顿时一片哗然!官员们脸色骤变,交头接耳,恐慌迅速蔓延。
朝堂之上,气氛更是凝重得如同结冰。兵部尚书捧着紧急军报,声音沉重地禀报:鞑靼一部主力突然南下,绕过常规防线,突袭云州外围卫所,守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云州城被围,危在旦夕!
龙椅上的皇帝面色铁青,眼中怒火燃烧:“云州守将是干什么吃的!为何让鞑靼人如此轻易突破防线?援军何在?!”
“陛下!”一位御史出列,言辞激烈,“臣闻云州守将刘振武,平日克扣军饷,酗酒怠政,军备松弛,以致有今日之祸!请陛下严惩不贷,以正军纪!”
立刻有几位官员附和,要求严惩守将。
然而,另一位勋贵出身的大臣却出言反驳:“刘将军镇守边关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鞑靼人狡猾,突然袭击,岂能全然归咎于守将?当务之急是速派援军,解云州之围!”
朝堂上顿时争吵起来,一方主张严惩渎职将领,一方主张先退敌再论罪,吵得不可开交。
陆明渊站在翰林官的队列中,冷眼旁观。他注意到,主张严惩刘振武的,多是些文官和清流御史;而为其辩护的,则多是与勋贵集团关系密切的武将或官员。这似乎不仅仅是一场关于边关战事的争论,更是朝中不同派系力量的又一次角力。
而那位被指控的云州守将刘振武……陆明渊依稀记得,似乎在永嘉侯府的旧档中,见过这个名字与永嘉侯有过书信往来,关系似乎匪浅。永嘉侯虽倒,但其军中旧部势力盘根错节,难道……
一个可怕的联想在他脑中形成:秋狝刺杀用的边军弩箭,云州突然的、诡异的失守,被围攻的守将可能与永嘉侯旧部有关……这一切,会不会是某种阴谋的一部分?有人想借鞑靼人之手,除掉某些人,或者制造混乱,攫取权力?
就在这时,龙椅上的皇帝猛地一拍御案,怒喝道:“够了!”
满朝寂静。
皇帝目光冰冷地扫过群臣:“大敌当前,不思退敌之策,反而在此争吵不休,成何体统!”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援军自然要派!兵部,即刻调拨京营精锐三万,火速驰援云州!粮草辎重,户部协同办理,若有延误,严惩不贷!”
“至于云州守将刘振武……”皇帝顿了顿,眼中闪过杀机,“革职查办!锁拿进京问罪!若云州城破,提头来见!”
圣旨一下,无人再敢异议。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心思各异地退出大殿。
陆明渊随着人流走出,心情愈发沉重。皇帝的处置看似果决,但背后隐藏的危机却更令人担忧。援军能否及时赶到?刘振武被革职,军中是否会生乱?更重要的是,那条隐藏在边关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后和怨夫破镜重圆了(糖罐本罐) [穿越重生] 《重生后和怨夫破镜重圆了》作者:糖罐本罐【完结】晋江VIP2025-10-31完结总书评数:772 当前被收藏...
-
穿成大清第一废后(清酒满壶) [BG同人] 《(历史同人)穿成大清第一废后》作者:清酒满壶【完结】晋江VIP2025-10-29完结总书评数:679 当前被收藏数...